01.18 為何自古都重男輕女?其實是時代的侷限選擇和無奈

重男輕女是一個很久遠的話題,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自古以來大多數家庭都是十分重男輕女的,甚至到了近現代,依然有一大批重男輕女的信徒。

為何自古都重男輕女?其實是時代的侷限選擇和無奈

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女子真的不如男?當然不是,即使是在古代,在有些特殊時期,依然有重女輕男的現象存在的。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唐明皇李隆基應該是開啟了第一次的重女輕男的浪潮,以至於很多百姓為了一步登天獲得貴人垂青為了改變家族的命運,都急吼吼的想著通過生女兒來達到目的。

為何自古都重男輕女?其實是時代的侷限選擇和無奈

芙蓉帳暖度春宵,從此君王不早朝

再就是,碰見特殊時期,大的自然災害,大戰亂的時候,女子比男子還是有一定的生存優勢的。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往往這種時候,男子大多作為炮灰犧牲了,而女子卻可以嫁到附近倖存下來,不由得讓人唏噓。

為何自古都重男輕女?其實是時代的侷限選擇和無奈

那麼,為什麼自古以來還是重男輕女呢?這是生存和榮耀的自然選擇。

男子,始終是男權社會的主要力量。

在男權社會,在封建時期,只有男子能夠通過讀書經商等改變命運,而女子大多數是不允許有太多文化和見識的。男人通過科舉進入統治階級,這就是古代最了不起的光宗耀祖。或者當兵吃糧,也是有一定機會實現個人和家族的等級躍遷的,比如狄青,岳飛等。

為何自古都重男輕女?其實是時代的侷限選擇和無奈

光耀門楣

男子,是打群架的好把式

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在廣大的農村,總是有各種出扯不完的亂遭事,在高度自治和鄉紳同治的基層社會里,一個家族碰見諸如田地劃界,搶佔水源等各種事關生計的大事時,往往只能通過群毆解決。這就是有著源遠流長的械鬥史。

械鬥的要害就在於一個村一個家族一個地界的男人的多寡,在基層社會經常是拳頭大者掌握權力和話語權的。

為何自古都重男輕女?其實是時代的侷限選擇和無奈

來啊,誰怕誰

男子,是傳統觀點認為的血緣的延續

雖然生孩子是男人和女人兩個人的事情,但是自古以來都認為孩子繼承的是男人的基因和意志,家族的延續都是靠男人,只有男人的孩子生的孩子才能進入宗祠,才是本家族的傳遞希望,如果是女兒,嫁作人婦之後,從傳統意義上來講,她生的孩子稱為外孫(女),是外姓。

當然,現在來看,重男輕女的思想就是傳統的糟粕,早該掃進歷史的垃圾堆,然而即使是在當代,在男女比例如此失衡的現狀下,依然還有不少一心想生兒子的人。

為何自古都重男輕女?其實是時代的侷限選擇和無奈

只能說,時代在進步,該睜眼看看世界看看這個鮮活的時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