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

豪傑成長88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問:怎樣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

關於這個問題,穆老師已先後回答過好多次,相信經常關注老穆的同學深有印象,今晚,穆老師再將它們整合在一起,抽象地講一下,若有不明白的同學,可以參考之前的詳細回答。

(看圖寫話、讀後感、記敘文、議論文)

一、何為寫作文?(小學)


二、作文命題形式(小初高)


三、寫作文體

四、寫作方向


五、孩子為何害怕或討厭作文?


六、何為優秀記敘文?


七、如何寫好記敘文?

八、如何寫好議論文?


九、看圖寫話寫作技巧(小學)

十、讀後感寫作技巧

親愛的同學們,如果你想要了解具體知識點,請參考穆老師之前的回答,裡面都有詳細解析,你們清楚了嗎?加油哦!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我是焦學龍老師,對於“怎樣才能提高小孩子的寫作水平”這個問題,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做出回答:

第一,要培養孩子認真體驗生活、仔細觀察生活的好習慣,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新鮮的寫作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孩子要想寫好作文,首先也要有事可寫。“事”從哪裡來?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所以,必須培養孩子認真體驗生活、仔細觀察生活的好習慣,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新鮮的寫作素材。這裡所說的“生活”,包括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

我們就以讓孩子認真體驗家庭生活為例吧。家長要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疊被子,掃房間,洗青菜,刷鍋碗,種花草,養寵物,餵魚蝦等

讓孩子在做簡單家務的過程中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有句名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孩子只有親自做做家務,才能對家務有更深刻的理解。家長也要重視引導孩子仔細觀察生活。觀察什麼呢?比如平時父母的著裝打扮、喜怒哀樂的神態變化,餐桌上的豐富美食,家裡植物的生長過程等。這樣,今後在寫家庭生活方面作文的時候,孩子就“有米下鍋”了

第二,要培養孩子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用日記記錄和積累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關於寫日記的好處,我國著名作家周國平先生說:“事實上,許多優秀作家的創作就是從寫日記開始的,而且,如果他們想繼續優秀,就必須在創作中始終保持寫日記時的那種自由心態。”寫日記,對於作家的作用尚且如此之大,對於處在學習階段的孩子提高作文能力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把平時在家庭、學校、社會中體會到的經歷、觀察到的人與事、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在日記中記錄下來,既可以練筆,也可以積跬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海,積累下豐富的寫作素材。這樣,孩子今後寫作文時就可以毫不費力,信手拈來。

第三,要培養孩子堅持閱讀的好習慣,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建高樓需要各種建築材料,寫作文也需要豐富的語言材料,比如新鮮的詞彙,生動的修辭,多樣的句式等。這些語言材料從哪裡來呢?從閱讀中來。宋代詩人朱熹在《論詩》中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詩也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閱讀是寫作的源頭活水。所以,家長必須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讓孩子在閱讀中,為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可以讓孩子從閱讀自己喜歡的書開始,每天定時定量地閱讀,比如,每晚七點半到八點,讓孩子讀半小時書。如果家長也拿起書來,陪孩子一起讀,對於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效果會更好。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孩子只要堅持21天,就能養成讀書習慣;繼續堅持90天,就會形成穩定的閱讀習慣

。孩子讀書習慣養成了,就不愁將來沒有語言材料了。

第四,要讓孩子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作文,積累寫作技巧。

孩子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和語言材料,還不一定能寫好作文,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比如,順敘法,倒敘法,對比手法,象徵手法,先有後揚法,正面描寫結合側面烘托法等,這樣才能把作文材料以更吸引讀者的方式呈現出來。這些寫作技巧,既可以從語文課本中學習,也可以從同齡人的優秀作文中學到。

而且,由於孩子和小作者年齡相當,經歷類似,心理差距也不大,學起同齡人的優秀作文來,反而更容易。家長要督促孩子認真背誦一定量的優秀作文,比如二十篇。在背誦時,體會這些作文的佈局謀篇、構思立意、技法運用、遣詞造句、句式修辭方面的技巧,並且爛熟於心,每次寫作文前,精心選擇自己的寫作素材和語言材料,恰當結合平時積累的寫作技巧,很容易就能寫出自己的優秀作文來了。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孩子要勤練筆,多寫作,作文寫的多了,技巧用的多了,也就能嫻熟巧妙地運用了。

我是焦學龍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於“怎樣才能提高小孩子的寫作水平”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您滿意。


焦學龍老師


寫作源於生活,要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於觀,善於思考,善於積累,善於捕捉信息。學會選擇材料,多讀多寫多練,寫好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一事一議。這都是快速提高寫作的好方法,不妨這樣試試:

一、多觀察。仔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景和物。

二、多思考。周圍人和事,景和物之間有哪些特點。它們之間的異同點。

三、記好筆記。把身邊的人事景物特點記下來。這些都是寫作素材。好記性,不如濫筆頭。

四、要多讀。多讀好詞佳句。多讀名篇,多讀作文大全,多讀文本。廣泛閱各種文體書,自然,科學,文化,歷史之類的書藉。

五、要多寫。寫日記,寫片段,讀後感,觀後感,敘議結合。

六、要多練。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天天寫,時時練。這樣才能進步。

七、仿寫。小學低年級學生,可以模仿別人的寫作方法,開頭和結尾。如何表達,這是有效的方法。

我覺得要想提高寫作水平,只有這樣,堅持不懈,刻苦努力,一定會有收效的。

個人觀點,不知正確與否?望讀者,同仁給予指正!



常青樹郭家升


講講我自己的幾點感覺與做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教師心中(包括家長)應該明確,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什麼?

(1)"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四大基本技能。寫作文是基本技能中最高級的階段。是在聽、說、讀的基礎上,從三年級才開始正式練習作文的。所以,首先在鞏固聽、說、讀的的同時,練習書面表達能力。其實,之前會聽(欣賞)一段精彩的文章,能說一個完整的句子,能認真精讀或範讀一些作品都是很重要的。


(2)從學生接受能力的實際出發,講好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一個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已經學過至少4一一5本語文教材了。如果老師能把每篇課文上好,讓學生明白怎樣記敘、描寫、說明一件事物。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囲繞中心,佈局框架結構。特別是"練習題"、"作業"中怎樣改病句?怎樣用詞造句?一位語文教師,首先做得是這些最基本的工作。這些基本工作做好了,才談的上課外閱讀。如果這些最基本的問題解決不好,而談其它,就是捨本逐末。

(3)教給學生積累生活和積累詞彙。留心觀察身邊的每件事物,並能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技巧,養成做讀書筆記和寫讀後感的習慣。


(4)興趣是寫作的動力。在平時回答問題,初次作文時,要學會能看到學生作文中的亮點,切到好處地予以肯定和表揚,逐步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5)學生的作文最好能面批面改。至今記得上三年級時一位姓王的老先生,要求每次作文先寫在"石板"上,寫好後當堂由老師看過,指出不足,然後交學生修改,老師再看一次,過關了再上作文本。這辦法我也試過。學生多的時候,每次面批一部分。效果是很好的。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


李彬文


不知道你家孩子是幾年級了?我家孩子目前在上二年級,學校老師開始讓寫日記,還有作文了,我孩子幾乎每次都是滿分通過。

我是這樣教孩子的,先從看圖寫話說起吧。首先讓他觀察題目,上面有簡短的提示,一般寫著“圖上有誰?他們在哪裡?他們在幹什麼?最後怎麼樣了”等,再結合給出的圖片,引導孩子自己分析,讓他口述向我介紹一遍,孩子一般可以說的八九不離十,甚至有時比我想像的還要好。

再有寫日記,開始時,孩子說日記是什麼?不知道怎麼寫?我就問他,你一天之中都經歷了些什麼?有哪些有趣的人或事?把這些寫下來就是日記了,於是孩子就知道了,可能剛下手寫的像流水賬,而且會用些簡單的關聯詞,我就考驗孩子,你可以換個類似的近義詞嗎?孩子就會重新思考,慢慢的孩子會寫得比較好啦!

關於寫作文,在最初我會給他念幾篇優秀作文上的範文給他聽聽,然後結合孩子自身的情況教他分析,尤其是細節上如何寫具體等給孩子講解,孩子聽後就明白了怎麼寫作文了。

希望供您借鑑![害羞]








與文為友168


家長要想幫助孩子提高寫作水平,我個人認為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家長自己應該多讀書。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可以積累很多好詞、好句和優美精彩的段落,還可以從閱讀中,瞭解作者的表達方法。長此以往,積累的知識多了,表達的能力就會提高。這樣就可以較好地去輔導孩子寫作了。如果發現孩子作文中寫的有不足之處,還可以幫助修改,如此下去,孩子寫作水平就會有所提高。

2、家長督促孩子多讀書,豐富孩子生活。作文素材的來源不外乎閱讀和生活。孩子讀書多了,詞彙積累的就多,詞彙積累的多,表達能力自然會強。孩子作文素材的另一個來源就是生活,所以,家長平時要豐富孩子的生活,例如,節假日,帶孩子到野外,公園,商場等地方走一走,讓孩子見見世面,開闊眼界。這樣,孩子的生活就會豐富多彩,作文就有素材,寫起作文來就會感到有東西可寫。

3、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觀察和思考。孩子對事物都有好奇心,也比較喜歡觀察事物。在觀察事物的時候,要幫助孩子瞭解觀察的目的,鼓勵孩子從多角度,認真觀察。觀察以後,要教育孩子去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思考事物之間的關係。長期下去,孩子就會養成自覺觀察和思考的良好習慣,也會從觀察和思考中學習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寫起作文來,就會有內容可寫。

4、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造的源泉,所以家長要學會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比如,給孩子講故事,給他只講前面部分,留下結尾不講,讓孩子補充結尾。給孩子提問題情景,例如,下雨、下雪了會是一種什麼情景等,這樣會開啟孩子思維,豐富孩子想象力。

關於家長如何幫孩子提高寫作水平,我談了幾點個人膚淺的看法,不妥之處,希望大家指正!


荷塘月色


我的經驗比較笨,但是效果好。我是通過共同種下一盆牽牛花的過程,幫助讀小學的孫女的作文成績提高上去了。

開始孫女一到寫作文作業就煩心。我輔導幾次,她都不願聽,有些話她也聽不懂。著急發火更不行。後來觀察發現她喜歡養植花卉。可是她自己又弄不好,只好求助於我。我在答應的同時,提出個條件一一就是你必須天天記下花的成長過程。她無奈同意了。

就這樣開始了輔導她作文的寫作。因為牽牛花長得快,又好養活,所以從養牽牛花開頭。我們一塊從買花盆花籽,弄花土入手。一步步地伴隨花的成長過程,她也寫下了幾十篇日記。

寫作過程中,我們常常針對花葉丶花蔓的長勢,以及長蔓攀附的態勢討論。我逐一為她講解,同時我也儘量用她能認識又能明白的淺白語言寫日記。每天寫完後相互看日記。她從我的日記裡學會不少詞語。慢慢地也學會了寫作方法。

後來每個週末,給她講解怎樣觀察事物與描述事物性狀的方法。敎她學會了正確的思維模式與構思文章的技巧。

就這樣她對寫作的興趣更高了,文章也越來越好!一直到讀博,她的寫作能力都位列前茅。


天道若龍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提高孩子的作文方面曾經也思考過很多,做過一些實踐,現在把我積累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覺得要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掌握一些寫作知識,並針對知識點進行系統性練習。

三年級是學生開始學作文的階段,就像剛開始學走路的孩子,需要大人的攙扶。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扶著走,語文老師在教習作時,備課務必要精心,細緻,必須要講清楚習作練習中的知識點,為了讓學生理解並學以致用,針對知識點,還要有必要的練習或師範。我曾經上過一些指導動作描寫的作文課,課程的目標是教會學生學會動作描寫,本課的知識點有四個,我只列舉其中的一個。

第一點,學會分解動作,試著把大動作分解成連貫的小動作,再按照一定的順序把動作寫下來。圍繞知識點我設計了以下步驟:1,觀察老師喝水,看看老師都做了哪些動作,並按照順序把老師做過的動作說出來,連成一句話。2.出示幾個句,如小明擦黑板,小花放鞭炮,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場景,試著把這些大動作進行化解,這樣以來句子不僅拉長了,描寫也更具體了。3.設置情景,讓一個學生拿著工具去擦玻璃,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後進行片段描寫。通過講解,理解,練習,學生真正掌握了方法,在習作中也真正會用這一知識點。

二,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

不管是習作的精準知識講的多精彩,老師所提供給孩子的都是一些框架,真正往裡面填內容的是孩子。要把事情說清楚,意思表達清楚,還得靠詞語的組織和理解,三年級的孩子可以從詞語和句子積累方面做起,不管是課文中的還是課外閱讀中遇到的,都及時引導學生理解其含義,並試著造句,或放到一些熟悉的環境中使用。在句子方面,要注意句子的修辭,語氣,標點,在積累的同時學會仿寫。

三,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學生怕作文,往往因為作文中沒什麼好寫的,覺得作文離我們的生活太遠太遠。在習作教學中,我們隨時引導學生多關注身邊的事蹟,五年級的作文練習中有一篇,要求寫身邊熟悉的一個人,作文看起來不難,但要想寫出彩也不容易。在這次的習作練習中,我訂下的訓練目標是:學會圍繞中心選擇事蹟。在選擇人物上,以班上的女班長為例,讓學生先列舉發生在女班長身上的一些典型事例,再根據事例分析其性格特點,學生選擇了暴打違規學生和用料踹門兩件事,最後確定的中心是表現女班長身上暴力,女漢子的一面。因為人物就在學生身邊,事例有目共睹,學生下筆容易,寫出來的事例鮮活,真實,效果出奇好。

家長要善於抓住機會,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星期天,你可以帶孩子去花市,讓孩子挑選一盆他喜愛的花買回來,讓孩子來照顧它,讓孩子觀察花的成長、出蓄和開放。你也可以從郊外帶回幾隻螢火蟲,孩子一定會問,“爸爸,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呢?”你可以給他解釋道理,並帶他去捉螢火蟲,孩子天生喜愛動物花草,你可從這裡開始培養他愛觀察的興趣和習慣。


泉水叮咚7849


說說我的方法吧,自己小時候就很愛看書,什麼書都愛看,也算是比較喜歡寫作,只是父母很反對,他們認為只能看與學習有關的書,小時候不知道被他們沒收多少課外書,現在孩子讀三年級,我從小學一年級起就給他買各種各樣的書,不管他能不能看懂,只要他想看就買給他看,現在小孩不但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寫作水平也不差,希望對你有幫助。


陽光666203


想要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最好從孩子的幼兒時期開始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思維邏輯能力,以及積累閱讀量。

觀察力、思維邏輯能力

孩子在剛開始寫作文的時候,一般是以看圖寫作文為主。這時就需要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我在做幼師時,上語言課都是這樣引導的:首先讓孩子們觀察整幅圖裡有什麼,發生了什麼?結果又是什麼?

孩子的觀察力是要慢慢培養的,是從一幅圖的某一角發展到整幅圖,都需要孩子們細細的觀察,從而考慮它的因果關係。

我們平時在跟孩子一起讀繪本的時候,也是可以這樣引導的。有一次我跟我家孩子在讀一本情商繪本《一起快樂玩遊戲》時,首先我會讓孩子先觀察繪本上都有哪些動物?他們正在幹什麼?

小腳丫他們正在做什麼?為什麼每隻小動物臉上都有點不開心?然後讓孩子帶著問題,再去仔細觀察。哦,原來每個小動物手上都拿著小玩具,而小腳丫沒有。每個小動物都不願意跟小腳丫玩,因為它不願意拿它的玩具出來一起分享……

在與孩子看書閱讀的時候,習慣性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積累閱讀量、素材量

從小我們就應該讓孩子養成看書的好習慣。即使只是每天十分鐘,長期下去,孩子就會積累一定的閱讀量和素材量,對孩子的寫作都是有幫助的。

那麼我們可以堅持每天跟孩子讀一本繪本,或者是講一個故事。其實我是比較懶的,我經常就是給孩子聽故事,孩子也特別愛聽,而且他還會重複的聽,然後再複述故事的內容。



總結:想要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可以從孩子的觀察力與思維邏輯能力入手,以及積累一定的閱讀量和素材的都是對寫作有幫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