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过山车|牛角沱:峥嵘岁月里,你曾是怎样散发着荣光?

没有一座城市如重庆这般


山水风景与人文风景紧密相连

过山车|牛角沱:峥嵘岁月里,你曾是怎样散发着荣光?

记得初到重庆,第一次乘轻轨2号线经过牛角沱站的时候,便一下子被这个城市独特的风格吸引住了。上下左右交叉让人分不清方向的各种通道,架在宽阔的江面上又搭在两边的山岩上。看着我已经愣了的神情,身边作陪的重庆人无不自豪地说:“这座大桥是重庆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哦,到现在也有五六十年了吧。”

我是从那时候开始不断深入地去了解这个城市的。如今,当我翻阅那些旧照,尤其是在看到这些钢笔画的时候,更加痴迷于怀想这座城市是如何经历着一年复一年的变迁,才成了今日的模样。看到画中这些依山傍水的吊脚楼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时,更忍不住去查阅那时候,都有些怎样的人,发生过怎样的事情。

尤其,当我查阅到让人心生敬仰的先辈们的事迹时,更是热血沸腾。并想着在那样的时候,有这样一群爱国知识分子真真值得让现代更多的人知道。身处在一个极其动荡的年代,战火与硝烟将痛苦的哀嚎传遍全国每一个角落时,是他们仍凭借着自己的力量书写者历史。

过山车|牛角沱:峥嵘岁月里,你曾是怎样散发着荣光?

牛角沱曾赫赫有名的生生花园就曾汇聚了这么一批人。说到生生花园,这个花园式的建筑群始建于1937年,位于现在牛角沱往李子坝方向公路与江边之间的条形台地上,长约一华里,占地千余平米,是一座抗战名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国民政府农林部,科教界的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社都曾在此办公。所以,包括周恩来、李宗仁、白崇禧、刘湘、于右任等政要,还有竺可桢、胡适、李四光、茅以升等科学精英,都先后在生生花园进出或居住过。

生生花园有五个大礼堂,还有餐厅,可以做陪都会展、商务接待等等社交活动。当时在生生花园餐厅请客吃饭是很上档次的,中餐西餐都有;并且由于高老太夫人是广东人,粤菜便也是餐厅的招牌菜。那时候,蒋介石、宋美龄需要开设国宴邀请外宾吃中餐就是在这。

过山车|牛角沱:峥嵘岁月里,你曾是怎样散发着荣光?

宋美龄还曾在生生花园指挥重庆龙舟大赛,鼓舞人们抗击日寇的决心。据她的机要秘书张紫葛先生的回忆录中所记,抗战时期宋美龄常来生生花园,有一次她在生生花园吃饭,敌机突然来袭,她马上钻进高公馆楼后的山壁上的防空洞躲飞机。防空洞是圆孔形的门,里面还有餐厅,高公馆内里的小朋友们经常进去捉迷藏。

生生花园深处是主体建筑高公馆,这是三幢两楼一底中西合璧式砖木建筑,其拥有者是也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高显鉴,字咏修,号谦益。他生于广西桂林的一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从小也是饱受诗词歌赋,经史百家的熏陶,又聪明又好学。他的父亲高星衡进士及第,宦游广西、广东、四川,对他有着极大的影响。

过山车|牛角沱:峥嵘岁月里,你曾是怎样散发着荣光?

开明而博学的出身,让赶上变革的高显鉴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教育,吸取了中西文化的精髓之后,他将一身才艺施展在亟需救亡图存的中国大地上。18岁的高显鉴就在前川大讲授国际公法和法语课,还曾是全省律师会考第一名. 他一生治学严谨,坚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认为要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必先从教育入手以提高全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后,方能实现富民强国的夙愿。

这样一位有才有志的学者、教育家在重庆这座城市里真实地存在过,在那个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其真实现状的年代。如今,只有这些浅显的段落留给我们这些依旧在这个城市里打拼的后辈之人去联想。还有那条自前辈始便在开辟的教育之路,也似乎还很漫长。

过山车|牛角沱:峥嵘岁月里,你曾是怎样散发着荣光?

过山车

城市的历史起起伏伏

或消失不再、或残垣断壁

能让人记忆的只有重复的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