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沒有軟肋就是最大的軟肋?為何說今天的俄羅斯處於危機四伏之中?

靜夜史


全世界真正關起門來,什麼都不缺什麼都有,沒有軟肋的國家只有兩個美國和俄羅斯,所以在這個世界上,也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有資格成為超級大國,成為霸主。


真因為俄羅斯有跟美國全面對抗或竟爭的潛力,所以美國為了保持自己的強大不受人挑戰,就一直對俄羅斯進行著全方位的壓制。幸運的是俄羅斯出了一個優秀的領導人普京,才讓危機四伏的俄羅斯保持了國家的獨立和尊嚴。但不管普京怎麼優秀,有一個問題他始終都是無法解決的,而這個問題絕對會在不久的將來,會讓俄羅斯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下面我認大家看看,俄羅斯槍械製造廠的工藝流程,並且這還是生產AK步槍的工廠。

(步槍零部件組裝車間)
(熱處理車間)

(鑄造工藝)

大家看出來了沒有,俄羅斯工業製造水平,還停流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現代化的工業裝備幾乎沒有,比如像智能雕刻機,數字化加工中心,就連很普通的數控車床都很少見。


(俄羅斯工業還停留在機械化時代)

這就是俄羅斯被歐美封鎖後,工業技術得不到升級,經濟發展不起來的現象。

如果依照這樣的現象發展下去,俄羅斯將會變成一個靠資源出口,來促進經濟發展的國家。因為俄羅斯工業技術存在著代差,那麼它生產的任何工業產品,都是沒有竟爭力的,都不會被自由市場所接受。

如果一個大國工業發展不起來,她就會像老虎沒了牙齒,肯定危機四伏。

雖然俄羅斯在普京領導下,硬是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扛住了歐美集團的壓制。但由於歐美集團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導致了俄羅斯工業發展極為不利的局面。而這就是俄羅斯進而不勝,歐美退而不敗的現實,這種局面俄羅斯如果長期沒辦法去改變,那是很危險的。


馮明凱


俄羅斯現在很難,難也罷了,最懊惱的是美國不再把俄羅斯放在眼裡,美國的嘴裡,老是掛著中國,讓俄羅斯又不平衡又心裡不甘。

俄羅斯曾是蘇聯帝國,不可一世,美國也畢恭畢敬,俄羅斯認為那是最輝煌的時候。時過境遷,蘇聯解體,俄羅斯一時找不到方向,扛著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感覺有些無所適從。

這邊中國和俄羅斯斗的火熱,你來我往,中美在角力。俄羅斯覺得比較寂寞,正好倫委內瑞拉鬧危機,美國剛動嘴兒說想出兵,俄羅斯馬上派出飛機去委內瑞拉轉兩圈,顯示俄羅斯的存在。沒想到美國不言不語,不和俄羅斯較量,而是去了中東,擺開航母,想威脅伊朗。俄羅斯一看這還了得,就又去了伊朗,讓美國狠下不來臺。

美國也很氣惱,質問俄羅斯,怎麼到哪裡有你的事兒呢?俄羅斯嘿嘿一笑:大家都是好朋友,一直是對手,一塊兒玩玩兒吧!美國也真沒辦法,誰叫俄羅斯有著和自己相同的核武器呢,這就是俄羅斯的本錢。

面兒上看著俄羅斯很風光,哪兒都有俄羅斯事兒,其實俄羅斯很孤獨。俄羅斯幾乎得罪了世界的所有朋友,只有一個好朋友和他交往密切 ,還有幾個小弟跟隨俄羅斯。因為俄羅斯的經濟不景氣,為幾個小弟也幫不上什麼忙,只能向他們賣點武器。虧了還有好朋友幫忙,中國在經濟上為俄羅斯幫了不少忙。

俄羅斯的困難在於經濟不景氣,經濟不平衡,自己不能形成自給自足,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經濟鏈。現在俄羅斯經濟只剩下重工業和能源。重工業也不完整,只剩下了兵器行業,重工業都圍著俄羅斯的兵器工業轉,如果兵器賣不動了,俄羅斯就只剩下了石油和天然氣。現在的石油天然氣又不景氣 ,中國是大客戶,西歐也是大客戶,是俄羅斯生活很難,但還能夠支撐,這就是現在的俄羅斯。

面對俄羅斯的經濟不景氣,有人開始討論俄羅斯的解體問題了,其實真的有點早。中國有句古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還有一句話,物質不怕少,而怕不均。普京會告訴老百姓,俄羅斯現在比較難,主要是外部壓力大造成的。大家齊心協力,沒有過不去的難關,難就難點兒吧,大家都一樣。只要老百姓能理解,俄羅斯是不可能解體的,但美國的目標卻是能讓俄羅斯解體,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和俄羅斯是真正的較力點。

估計在很長的時間內,會這樣僵持下去,俄羅斯還會在長時間內這樣生活。除非有一天發生大鉅變,俄羅斯才會有大變化,或者再次崛起,或者再次分裂,可現在還看不出任何端倪。



大志遠思想空間


俄羅斯領土面積廣闊,資源豐富,但是軟肋也非常明顯,一是領土面積太大,二是與周邊國家關係緊張,最後則是俄羅斯的經濟水平低下。以上三個弱點讓俄羅斯很難再次崛起,重新成為超級大國。



領土面積

俄羅斯領土面積1700萬平方公里,東西長9000公里,南北寬4000公里,橫跨歐亞大陸,最西在歐洲,最東部則在太平洋。


俄羅斯領土面積實在太大,因此東西兩個方向很難兼顧,如果是常規軍事力量,俄羅斯根本守不住如此龐大的領土,俄羅斯因此也成為世界上最重視核武器的國家。

國際關係

俄羅斯的領土多數是從周邊國家手裡搶來的,長期與波羅的海三國交戰,並且從瑞典手裡奪下波羅的海出海口,建立了要塞城市聖彼得堡,該城市還一度成為俄羅斯首都。

俄羅斯與盤踞在黑海沿岸奧斯曼土耳其交戰,經過長達200多年的戰爭,俄羅斯終於奪下克里米亞半島和黑海沿岸的領土。

俄羅斯在擴張過程中把周邊國家幾乎得罪光了,包括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烏克蘭、格魯吉亞、日本等,總之俄羅斯附近一圈幾乎全都跟俄羅斯交過手,俄羅斯也被周邊國家所針對和孤立,美國在對俄羅斯進行制裁過程中幾乎是一呼百應。

經濟水平

俄羅斯資源豐富,因此石油、天然氣和金屬資源的出口成為支柱產業,但是能源出口很難撐起諾大的俄羅斯的經濟,依靠能源發家致富的只能是類似於科威特這樣的小國,俄羅斯擁有1.44億人口,光靠能源根本帶不動俄羅斯經濟。

由於俄羅斯得罪了太多國家,因此誰也不願意見到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崛起,所以只要有俄羅斯重新復興,就一定會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壓制,但是如果俄羅斯進一步衰弱,曾經從其他國家手裡奪走的領土會讓各國虎視眈眈。



俄羅斯要想強大,首先要做的是改善與其他國家的關係,至少不會再遭到制裁,其次是改善經濟模式,不能僅靠能源出口,而是要發展科技產業,唯有如此,俄羅斯還有一線生機。


視野新觀


我個人認為,俄羅斯危機四伏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就沒有緩解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成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聯盟,從此走向與西方資本主義集團對抗的道路。70年的對抗和冷戰,生生拖垮了蘇聯的經濟,貪汙腐敗摧毀了他的政治生態,蘇聯人民對蘇維埃極度失望,一陣西風颳來,這個龐大的國家轟然崩潰。普京執政二十年,沒有擺託前蘇聯與西方對抗的格局,沒有放棄大國夢想,一味地與美國示強,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振興國家經濟上,導致國家經濟發展緩慢。這二十年,可以重新打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但普京走錯了方向。將來打垮俄羅斯的不是美國,而是軍備競賽和崩潰的經濟。試想俄羅斯不惹別人,誰敢動俄羅斯,如果經濟發展如東方大國時,俄羅斯什麼危機都消除了,誰也不敢惹。世上沒有回頭路,自己結的苦果自己吃吧。如果回答還滿意,點個讚唄[捂臉]


都風唄online


提問中的軟助與武俠小說中的“死穴“異曲同工,無論你武功練到什麼段位,既便是金鐘罩身,也一定有一死穴存在。換言之,任何生命體都有軟肋,俄羅斯也不例外。

俄羅斯軟肋何在?有經濟單一說,人口紅利說,氣候寒冷說,外部環境惡劣說……。以餘見都沒說到要害處。

先哲王陽明說: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俄羅斯的軟肋就深藏在自已心中,一是不自知,二是戰不勝。怎麼說哪,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歷史給了俄羅斯破舊立新,浴火重生的絕佳機遇。推倒了蘇俄極權,建立民主體制,本應外修善緣,重塑形象,與時俱進。內破蘇俄經濟弊病,陣規,逐步建立完整工業體系。果能如此,用不了二十年,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必會訖立於世界。遺憾的是,俄羅斯選擇了一個克格勃,滿腦子老大帝國思維,趁世界油價走高,不思完善工業門類,把運氣當了本事。對外不搞睦鄰,強勢霸氣,解決問題動轍訴諸武力,以致被制裁圍堵,內外交困,舉步維艱,GDp與我國廣東省比肩。這那象一個世界強國,若沒強大的核武,最多是一三流國家而已。

古云: 亡羊補牢未嘗晚也。俄羅斯若能明察秋毫,有自知之明,且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挖出心病戰勝自我,不用普京承諾,二十年臥薪嚐膽,還俄羅斯人民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雙樵\n


經濟上被封鎖,原來前蘇聯的兄弟國家也是眾叛親離,軍事上無錢養活一支龐大的軍隊,幾艘航母,賣的賣,唯一艘航母已經是破爛不堪,連海軍也將關鍵的設備洗劫一空。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來的蘇聯留下來的遺產老本,不是技術上被淘汰,無法發展更新技術創新,軍工出口會逐漸減少,最終會歸零,後起之秀的軍工大國正在取代俄羅斯傳統軍備市場。

更讓普京擔憂的是新興產業,無法推進,無法建立起來,這對俄羅斯來講未來的強國在夢裡。

自從美國頁岩油技術上,革命性創新,已經使國際石油煤炭大宗商品,成為買方市場,供大於求,高油價成為歷史了。

隨著世界各經濟大國,紛紛表示發展新興能源產業,美、日、德等汽車強國,宣佈全面進入新能源汽車研發,淘汰傳統的汽油車製造,這對依賴石油出口的俄羅斯來講是致命性打擊。

當石油天然氣是俄羅斯的命根子,高油價才能使俄羅斯扭轉乾坤,如果長期低油價,俄羅斯的開採成本會越來越高,好開採的油田已經枯竭了。

強大的軍事力量,必須要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基礎之上,沒有經濟實力支撐,如同空中樓閣,沒有錢,連維持現狀都困難。

所以烏克蘭東部的死磕到底,敘利亞戰爭的久拖不決,錢從那裡來。

戰鬥民族的弱點擺在那裡,看著事乎沒有軟肋,但時間長了受不了,就是最大的軟肋。

由於日後發展經濟的後勁不足,投入就會受限制,沒有投入如何支撐起軍事工業,如何留下科技人才。



隨雨飄渺


其實在木叔看來,這個問題是不準確的。

有兩點不準確:

1)俄羅斯沒有軟肋嗎?

實際上是有的。這個軟肋就是經濟發展一直不是特別穩定。最近5年的GDP,最低點甚至-2.5%。都成了負值了。也就是出現了衰退。

同時對石油等能源產業的依賴也一如既往。

2015年的GDP之所以出現了負值,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際油價走低,導致俄羅斯國內很多關聯產業跟著出現了問題。當然還有西方禁運的影響,是個綜合的過程。

所以說,題目所言俄羅斯沒有軟肋是不確切的。

2)俄羅斯危機四伏嗎?

這個提問也有問題。因為看不到俄羅斯有所謂危機四伏的危險局面。

雖然俄羅斯經濟不穩定,但這幾年是基本向好的,這個向好既有客觀發展的原因,也有普京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促使的原因。

只要經濟發展相對穩健,俄羅斯就沒有什麼危機四伏。

之所以有人認為俄羅斯危機四伏,主要是局外人的看法。

也就是從國際關係角度著眼的,可能認為美國和西方對俄羅斯戰略利益一直在侵蝕。

但對俄羅斯民眾而言,任何時候內部事務才是他們最關心的。

也就是說普京採取什麼樣的經濟和社會政策,才是影響他們對政府和國家態度的根本。

既然俄羅斯國內沒有什麼危機四伏的情況,對外關係也不能讓普京怎麼樣。

辯證法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主流;外因是支流,只能通過內因起作用。

這兩點就是木叔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木春山談天下


俄羅斯有軟肋的,就算是強壯的俄羅斯熊,也還是有弱點,正因為有弱點,所以才需要更強硬。

俄羅斯的軟肋其實有很多,比如經濟,人口,還有面臨的外交困局。

俄羅斯之所以從蘇聯變成俄羅斯,就是因為蘇聯被經濟拖垮了,當然,這其中包括和美國的軍備競賽,各種武器研發,太空競賽,大把的錢都扔在了怎麼和美國比賽上,致使蘇聯的產業結構極其不合理,有點過於偏重工業了。



而蘇聯此時經過幾代最高領導人來回轉換經濟政策,把蘇聯的經濟搞得亂七八糟,比如在不合適的地方強行推廣種玉米,結果就是導致糧食產量很低,甚至是不結穗,而因為貪汙腐敗問題,連玉米種子都是有問題的,還有一些脆弱的生態環境還遭到了破壞,最終也沒能真的結出什麼大棒子。



總之就是持續不斷對蘇聯的經濟造成重創,加上蘇聯還入侵了阿富汗,整整十年的戰爭,嚴重拖垮了蘇聯經濟,以至於在戰爭後期,有相當多了蘇聯士兵不是死在了戰場上,而是因為蘇聯糟糕的後勤補給和差勁的醫療條件,使得很多士兵得了肺結核和其他傳染病,而他們就像被拋棄的孩子,根本沒有人過問他們的生死,因為蘇聯那時候正在搞激烈的政治鬥爭,在入侵阿富汗的戰爭結束後沒兩年,蘇聯就解體了。



解體以後的蘇聯,將大部分的資產都留給了俄羅斯,儘管如此,俄羅斯的經濟依然受到蘇聯的影響,發展比較遲緩,而且這就要說到俄羅斯的外交了。

本來俄羅斯經濟就發展的不好,結果還遭到了歐美國家的經濟制裁,讓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更加緩慢,葉利欽想要靠到西方沒有成功,普京想要加入北約也宣告失敗,從此開始真正和西方對立。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說過,俄羅斯沒有朋友,其實就是說俄羅斯大多數時候都在充當反美國家的靠山,他們對俄羅斯也許並不瞭解,比如當年蘇聯和美國之間的“古巴導彈危機”,其實古巴和美國關係鬧僵,去求救蘇聯,無非就是因為美蘇爭霸,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卡斯特羅當時連馬克思主義是什麼都不知道,只是因為蘇聯可以幫助自己打擊美國,僅此而已。



所以在經過蘇聯解體,眾多昔日兄弟變成陌路之後,俄羅斯的日子也是舉步維艱,輝煌時期沒有給過人家好臉色,現在落魄了,更加沒有幾個國家願意真心幫助俄羅斯。

現在的俄羅斯也想要恢復昔日的榮光,但是可惜的是,美國已經先於俄羅斯在全球擴張的勢力,俄羅斯索要拉攏的對象都是非窮即弱,都得靠俄羅斯的支援和保護,俄羅斯能力有限,根本顧不過來,就像在美伊在波斯灣部署重兵,疑似要開戰,普京卻說,俄羅斯不是一支消防隊,我們不能到處去拯救不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由此可以看出,近年來俄羅斯在敘利亞,委內瑞拉到處滅火,已經有點身心具疲,對於伊朗的事情,他也管不了,也不想管。



另外,人口老齡化也是俄羅斯要面臨的重大問題,俄羅斯國土面積大,但是很多地方因為氣候原因,並不適合人類生存,近些年來,俄羅斯社會的人口結構開始趨向於老齡化,俄羅斯生孩子是有獎勵的,生的越多,福利也就用越多,但是俄羅斯仍然老齡化程度比較嚴重,而原本就不多的俄羅斯人平均壽命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喜歡吸菸酗酒,每年俄羅斯有很多人因為酗酒之後打架酒駕而死於非命,一個被酒精浸泡的民族,卻並沒有危機感,給他的敵人創造了很多有利條件。

無論是在國際關係還是在內部矛盾上,俄羅斯都存在很多問題,雖然俄羅斯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相比實力很強,但是和前蘇聯時期相比,確實差了很多。


琅琊利劍


今天的俄羅斯當然有軟肋了

筆者在此列舉兩個

第一、地緣安全問題

俄羅斯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個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直接面對西歐、中國、美國。表面上看可以同時對這三個國家和地區構成威脅,但是反過來也同時面三個方面的威脅。

在西部,因為從烏拉爾山脈至英吉利海峽方圓數千裡之內地形平坦,基本上沒有像樣的山脈、河流這些地緣屏障,從莫斯科到柏林只有800公里。這在戰爭期間對於俄羅斯來講是十分不利的。歷史上波蘭王國、拿破崙帝國、納粹德國入侵,都是長驅直入,後兩次直接兵臨首都莫斯科。同樣,數百年來,俄羅斯歐洲各國也是征伐不斷,一方面是為了擴大疆域以便增加戰略縱深,另一方面就是用戰爭手段震懾對俄羅斯有敵意的國家們。時下的成為熱點事件的俄烏衝突,追根溯源實際上就是當時特定環境下的產物。

18世紀中後期,烏克蘭併入俄羅斯帝國,從此打通了俄羅斯的黑海出海口,俄羅斯的勢力可以伸入到西亞和南亞地區。20世紀末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成為獨立的共和國,這對於俄羅斯來講無疑是一個災難性的舉動。這樣一來,從俄烏邊境直到首都莫斯科和東面烏拉爾重工業區只有400多公里和800多公里的平原地帶,不用說一枚戰術導彈,即使是機械化部隊都可以不費多大力氣就衝過去。更重要的是黑海出海口被堵塞,與西亞特別是中東的聯繫受到限制。不要小看這個因素,因為中東目前不僅是世界上產油最多的地區,更重要的是這裡決定石油價格的走勢,美國人千方百計想要控制這裡就是為了緊緊抓住石油定價權,操控油價。當年肢解蘇聯的第一個外科動作也是最主要的動作就是緊緊抓住石油定價權打擊蘇聯石油。

所以,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普京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要武力拿下克里米亞半島,緊接著頂著制裁的壓力武裝干涉敘利亞內戰,就是為了爭奪石油定價權。

如果說西部的地緣威脅對於俄羅斯來講是現實問題,那麼中部的則有可能是潛在的。

從沙皇俄國開始至今,俄羅斯溝通東西國土唯一的一條大動脈就是西伯利亞鐵路。因為遠東西伯利亞地區擁有全俄1/3以上的各種資源,為俄羅斯國家幾次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沙俄時代,為了節省經費,西伯利亞鐵路中段基本上是貼著俄羅斯是和蒙古的邊境線修築的。因此,在鐵路築成後,當時的沙俄帝國包括後來蘇聯不斷策動蒙古從中國獨立,並且不斷染指中國東北。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聯一方面在歐洲與納粹德國殊死相拼,一方面在東面的中蒙蘇三國邊境常年維持著一支人數不少於100萬、裝備精良的大軍,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日本從東面配合德國夾擊自己。和西部一樣,出了中國東北進入蒙古再到西伯利亞鐵路,這中間也是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帶,機械化部隊可以輕而易舉的抵達西伯利亞。一旦切斷了西伯利亞鐵路,那麼將嚴重動搖俄羅斯的國家根基。畢竟西伯利亞大部分至今還處於蠻荒境地,如果有外國勢力染指使之色變也不是太難的事情。

所以,別看今天俄羅斯在歐洲、中東與西方國家打得不可開交,實際上餘光始終停留在遠東西伯利亞地區。

說得再直白一些,歐洲部分決定著俄羅斯的現在,遠東則決定著俄羅斯的未來。

第二、人口問題

蘇聯解體前後俄羅斯人口總數差不多在2億左右。由於經濟狀況的惡化,俄羅斯人口至今仍然沒有擺脫負增長的態勢。這其中還有一個也是歐洲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酗酒。酗酒對人身體健康的危害不言自明,作為白種人來說更容易對酒精形成依賴。因此,酗酒對於西方國家來說是僅次於毒品氾濫的社會問題。而因為氣候和文化的因素,俄羅斯的酗酒問題遠比歐美各國嚴重。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俄羅斯的人口出生率持續低迷,根據俄羅斯自己公佈的數據顯示,俄羅斯的平均每個育齡婦女只能生1個孩子,遠遠低於種族人口出生率2.4個孩子的標準。受歐美文化影響,俄羅斯的年輕人不願意要孩子是普遍現象。

時至今日,俄羅斯的人口總量僅僅只有1.4億,每年呈70萬人數量持續遞減。這對於一個幅員遼闊的工業大國將是極為不利的,不僅使對外經濟博弈的產業體系不完整,影響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國土面積的安全難以得到保證。特別是主體民族人口數量過低的話,必然會引起少數民族地區的離心力增強,國內的安定環境就會受到威脅。


大將軍威武K


這個話可不太對。有點憑空想象,目前俄羅斯確實處境不算好,但是說危機4伏還是有點過了,現在俄羅斯真正存在的軟肋不是沒有軟肋,而是軟肋非常的明顯,那就是俄羅斯的國力支撐能力。

現在俄羅斯美國可謂是對著幹,在許多方面都已經支撐起了昔日世界超級第二大國的地位。

目前的俄羅斯不是什麼超級大國,只能算是一箇中等國家了,按GDP計算的話,只能排到全球前10以外,甚至只能相當於廣東省多一點,雖然人均還不錯,但是整體規模還是太小了,想要維持在全球與美國對抗實在超出了能力,這才是俄羅斯目前真正的難題,現在鋪的攤子太大了,能否支持這個攤子的底氣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