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廣東經濟未來十年還能排在第一嗎?

青春年代93438844


廣東省是中國近代發展起來的,伴隨著海運時代的來臨而發展壯大。

從地理條件上看,廣東省既有巨大的國內市場作為依託,可以源源不斷的從國內獲得資源、勞動力的供給,同時,又有巨大的市場可以作為分銷地。同時,距離中東、非洲等能源和原材料供給地比較近,又靠近東南亞市場,要不發展起來是很困難的,因為廣東具有比較優勢。


如果說長江三角洲是輻射全國,那麼珠三角就是輻射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體,處在東亞的中心位置。

現代是貿易時代,全球化時代,我們可以看到全球最大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在海邊,這是海運的低成本所決定的,在當前的能源技術和科技沒有實質性提高的情況下,海運成本依然是最低的,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廣東都會是經濟最大的省份。


以股易金


蔣老師觀點:廣東省的經濟總量,未來十年,應該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而且會與第二名江蘇省的經濟體量,差距逐漸拉大!原因有三:

第一,經濟體量大

廣東省已經連續30年位居全國第一,且與第二名江蘇省的經濟總量差距越來越大,從宏觀數據上來分析,經濟體量越大,基數越大,後來者超越的可能性就越小。

舉例:40年前,各省的經濟總量不大,所以,每一年的GDP排名都會有所變化,而近幾年,我國經濟體量前6名的省份,一直保持不變。

強者恆強,這就是趨勢。

第二, 廣東經濟活力強

從2019年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TOP50來看,廣東省有8個城市入圍,珠三角成為我國經濟活力最強的城市群。

特別是深圳和廣州,作為兩個一線城市,經濟增速還能保持在7%以上,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全國第一和第二名。

2000年,廣東省人口是8650萬,2019年,廣東省人口高達11346萬,20年時間,常住人口2696萬,增幅位居全國第一位。

從常住人口增速和城市綜合競爭力來看,廣東省的活力遙遙領先其他省份。

第三,資金的吸引力

如果說GDP反映了一個地區的經濟總量,那麼資金總量就是反映了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潛力,目前來看,江蘇省GDP為廣東省的95%,但是江蘇省的資金總量只有廣東省的69%。

從城市資金總量來看,深圳位居全國第三位 ,廣州位居全國第四位,江蘇省的南京位居8位,蘇州位居第9位。

可以明顯的看出,廣東省的資金吸引力,遙遙領先其他省份,短時間內,其他省份無法超越。

綜上所述:

從人口的吸引力、資金的吸引力、以及經濟體量和增速來看,廣東省在未來長時間內,依然是我國經濟總量最高的省份,且與第二名江蘇差距越來越大。


蔣昊說經濟


根據國家2018年各省份的GDP相關數據來看,廣東省以97300億繼續領跑各省,名義增長7.81%。江蘇以92595.4億繼續保持第二,名義增長7.26%。預計2019年廣東省經濟總量會突破10萬億,從經濟數據總量和增長速度來來看,十年內唯一有機會超越廣東省的就是江蘇省。

其實江蘇省和廣東省的全國經濟第一省份之爭由來已久,2015年是兩省差距最小的一次,但是江蘇沒能實現反超,差距又被一步步拉大,未來十年江蘇是否有機會超過廣東,我們可以從兩個省份的地理位置、經濟、高校與人才資源等各個維度進行比較。

首先我們來看看廣東省的情況,從以下幾個維度來分析廣東為什麼可以持續成為中國經濟的“排頭兵”:

1、兩個省份的地理位置比較:

廣東省地理位置優越,臨近東南亞,毗鄰港澳,也是中國近代商業發祥地之一。改革開放之後,廣東一直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其他省份相比廣東有毗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同時廣東人的性格中敢於創新與經商的傳統,讓廣東省的經濟發展非常的活躍。

江蘇省位於東部沿海,南與浙江東與上海毗鄰,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由於自然條件的差異、開發歷史的先後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造成江蘇的人口分佈地區差異顯著。

江蘇地處長江經濟帶,下轄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百強,是唯一所有地級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 。江蘇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均居中國各省第一 ,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 。
江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一 ,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與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2、兩個省份的經濟發展情況,主要包括經濟總量、人均GDP

2018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73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總量連續30年居全國首位,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2個百分點。廣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86412元,比全國平均水平多21769元。其中深圳和廣州是全國四大一線城市,尤其是深圳市的人均GDP達成了19.33萬人民幣。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面積大約18萬平方公里,人口大約1.1億人。和江蘇比較起來,廣東省面積多出大概8萬平方公里,人口多3000萬。2018年廣東省總GDP為9.73萬億元,則人均GDP大約為8.85萬元。2018年江蘇人均GDP比廣東人均GDP多出2.71萬元


同時廣東省經濟發展也是存在問題的,全省GDP總量最高的是深圳,深圳2018年全年GDP總量為2.4萬億元,雲浮GDP總量位居全省倒數第一,僅為849億元,還未能突破1000億元。深圳的GDP總量幾乎是雲浮市的30多倍 ,差距非常大。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廣東經濟發展中最大的問題:區域發展不均衡,發展差距較大。 廣東省經濟發展不均衡也是有其原因的,廣東珠三角以外以山地丘陵為主,極大的限制了非珠三角地區經濟的發展。

再來看看江蘇省,江蘇總面積為10.27萬平方公里,有13個地級市,人口大約8000萬,則2018年江蘇人均GDP為11.56萬元。江蘇13個地市,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陣營,分別是10000億元以上的蘇州、南京、無錫第一陣營;5000~10000億元的南通、常州、徐州、鹽城、揚州第二陣營;5000億元以下的泰州、鎮江、淮安、連雲港、宿遷第三陣營。大體上,蘇南>蘇中>蘇北的經濟總體格局沒有發生較大變化。

江蘇省在區域經濟均衡發展性上,已經是全國各省中的典範。大家可以通過比較江蘇經濟體量最大和最小兩個城市的比值和對全省經濟總量的貢獻得出結果。我們看蘇州與宿遷兩市的比值,前者是後者的6.63倍;蘇州作為江蘇體量最大市,佔比全省經濟總量的19.65%。主要的問題是蘇南蘇北的經濟基礎體量差距依舊極為巨大。

3、兩個省份的高校與人才資源方面

江蘇的985大學與221大學要多於廣東,人才資源方面要優於廣東。


未來10年得人才者得市場,得人才者得發展,因為隨著我國產業升級的不斷推進,未來我國將逐漸擺脫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重點向高新技術、高端製造業、新興產業以及服務業發展,而這些產業的發展,主要推動力就是人才,因為不論是科技還是創新,都需要人才驅動。人才將成為未來各大城市競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兩年各大城市都推出很多優惠政策吸引人才的目的。

總結:廣東的珠三角地區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江蘇的蘇南地區屬於長三角地區,也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第一。兩地發達地區的經濟水平各方面都應該相差無幾。不過比較兩省的欠發達地區,差別就有點大了。廣東除了珠三角地區之外,其它地區都比較落後。江蘇的蘇北地區相對蘇南地區來說要落後一些。但是比起廣東的欠發達地區來說,蘇北的整體發展水平要好很多。可以這麼說,蘇北地區的落後是相對蘇南的發達而言的。實際上,蘇北地區放在整個中國,乃至放在整體發展程度比較高的東部地區,蘇北的發展水平都不算很差。而廣東的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要差得多,很大部分地區即使與周邊省份相比,要落後得多。廣東的欠發達地區比起蘇北,不僅面積更大範圍更廣,各方面的發展數據也是基本全面落後的。

從長遠來看,江蘇經濟超過廣東還需要一段時間,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康哥說新商業


從公佈的2018年GDP數據看,排在前三的省份依然是廣東、江蘇和山東。GDP總量廣東9.73萬億、江蘇9.2萬億、山東7.65萬億。

本來前些年還是你追我趕,把對手拉下馬來而後快。山東想把江蘇拉下來,而江蘇卻是想著要追上廣東。可往後的江蘇和山東爭第一機會更加渺茫,廣東已經30年來一直排在全國各省份第一位置。在未來十年裡排在第一基本上沒有問題!

三大省份的經濟潛力比較

山東經濟夾在京津冀和長三角之間很難施展拳腳,二大核心城市青島和濟南也是越發動力不足,青島只能面向大海。濟南卻靠兼併萊蕪才壯大。

江蘇雖然有著長三角平原地帶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可上海為中心的龍頭地位無法撼動。江蘇省會南京和浙江省會杭州卻是隻能成為左右兩翼的副中心。但臨近上海的蘇州、南通和無錫地區卻是成了上海都市圈的腹地,這幾個地方的經濟增長力應該還是具有一定潛力,尤其是處女地的南通更是近水樓臺。

而廣東處於珠三角的主要位置,又是粵港澳大灣區9+2中的9個內地城市,未來將是全球次國家城市群的主要競爭力量。或許還可以在未來十年裡成為泛珠三角9+2的領頭羊和核心戰略要地。

綜上所述,未來的經濟發展潛力還會是廣東、江蘇和山東,而且差距還會越來越大。

三大省份的GDP含金量比較

廣東的80%GDP集中在珠三角,而珠三角在科技、金融、服務、旅遊、現代製造業等方面都是佔據著極大的優勢,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最高;江蘇在科技產業、現代製造業、服務業和旅遊方面也是具有很大優勢;山東在GDP含金量上是最低,不僅沒有高科技產業支撐,更沒有像廣深那樣的金融機構和大量的總部基地,主要是在中端服務業、現代製造業、國企產業、私營企業等方面創造GDP。

按照這種發展趨勢,不僅GDP總量上在未來十年無法與廣東比較,甚至在含金量上也是無法比較。

而廣東的GDP有80%集中在珠三角,按2018年的9.73萬億計算,珠三角2018年GDP達到了7.8萬億,如今珠三角就已經超過了山東的7.65萬億。假如廣東年增長率以超過江蘇1.5%的速度發展,那麼10年後珠三角9市的GDP總量就要接近江蘇。


鞅論財經


我們都知道,廣東是我國經濟總量最高的省份,自1989年到現在已經過去30年,還沒有哪個省份趕上廣東。未來10年,廣東也很有可能會是我國經濟總量最高的省份。

從2018年各省份的GDP來看,廣東還江蘇兩省的GDP都超過9萬億,遙遠領先其它省份,預計2018年山東GDP還會在8萬億之下,因此未來10年GDP有可能超過廣東的只有江蘇。

2018年廣東GDP為97277億元,江蘇GDP則是92595億元,兩省GDP差距4682億元,其實不算很大。但是現在的一個趨勢是,近年來廣東的GDP開始拉開與江蘇的差距。2015年是兩省GDP差距最小的一年,只有2700億元左右,而到了2018年又擴大了近2000億元至4682億元。

如今廣東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提升日乘,未來其將會發展成為全球四大灣區之一。想必未來十年廣東的經濟發展前景還是比較好的,其GDP有可能會繼續擴大與江蘇的差距。因此,未來10年廣東GDP很有可能繼續排名全國第一。


逆天JY


多年來,廣東與江蘇兩省一直處於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格局,國之幸事。2015年兩省GDP總量差距2700億,2016年為3400億,2017年為3800億,2018年為4700億。2014-15年期間當時的廣東省的確有過三五年被江蘇超越的焦慮感,但2015年兩省的GDP之差不足三千億,擴大到現在4700億,看來未來十年內江蘇還是無法超越廣東的。

其原因如下:

一、隨著國家大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的切實推進,大型互聯互通基建項目的實施,粵港澳大灣區互相協同發展會更緊密,香港和澳門對珠江口附近城市的經濟輻射作用會越來越大。江蘇則沒有這個有利條件,長江三角洲的城市群較鬆散,不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體緊密。儘管長三角一體化也是國家大戰略,上海是龍頭,但是客觀上上海反而會抽江蘇的血。



二、廣東經濟整體運行質量更好,2017年廣東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數量有11家之多,而江蘇只有4家;廣東有深交所和港交所的便利條件,在A股和港股IPO的新上市公司,廣東遠多於江蘇;廣東上市公司總市值也遠高於江蘇。廣東2018年財政收入為12100億元;江蘇2018年財政收入為8630億元。

財政收入是衡量政府財力的重要指標,政府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範圍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財政收入的充裕狀況。

三、廣東支柱型企業和高新技術、新經濟力量更強大,如深圳是高新技術和創新型企業的集聚地,各大科技公司實力非常強悍,華為,騰訊,比亞迪等現代科技企業,產值利潤巨大,江蘇像這些有自主品牌、自主創新能力的新經濟“巨人”較少。

當然廣東經濟也有不如江蘇的地方,一是人均GDP廣東明顯低於江蘇,2018年江蘇人均GDP為11.5萬,而廣東只有8.7萬,差距顯著。二是廣東區域發展不均衡,東部、西部和北部的發展明顯滯後,而江蘇的區域發展非常均衡。

從上述分析情況看,江蘇想在GDP總量上追平或超越廣東,近期內是不可能的,而且反而可能會擴大差距。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能保持現有的距離不再擴大就是不簡單了!上面也已分析到了,其實江蘇也有許多值得廣東學習的地方,廣東省更不能鬆懈,除了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牛鼻子,還應大力發展粵東西北,只有各區域均衡發展,在人均GDP上才能更進一步。

請大家理性評論互動,喜歡的請關注點贊!

  


虎哥視窗


在中國經濟大省中,廣東前景應該是最好的。

廣東地理位置優越,人口眾多,在深圳的帶領下培育發展了華為、騰訊、大疆這樣的科技創新企業,在產業升級中領先全國,後勁強勁。

舉一個“深圳的政務和科技研發推廣市場有多先進”的例子。

深圳著名的華強北電子市場,將很多樓層設置為科技研發工位,只要租用了其中一個工位,政務上就積極幫助創業者辦理公司登記。創業者主要在此開發智能電子小產品和智能手機應用軟件。

華強北電子市場還在樓內設置了了多間會議室、視頻會議室,組織編制了豐富的電子零配件和基礎芯片的功能、生產廠家手冊以方便創業者購買,並有中介公司聯繫投資者,創業者研發取得階段成果後就可向多家投資者演示自己產品的性能。

深圳有如此先進的政務和科技研發推廣市場,怎能不發達?深圳的GDP總量2016年就已超過了香港。

廣東省內有深圳這樣一個改革開放的先鋒帶動,十年後仍保持全國經濟第一大省的前景非常好。


尋人參果者


未來十年,如果單看GDP總量,廣東大概率還是會排第一,但是要說綜合實力,可能比不上江蘇。從2018年各省的GDP排名來看,廣東9.73萬億,實際增速6.8%;江蘇9.26萬億,實際增速6.7%。廣東全省GDP比江蘇高出4705億,比例5.08%,差距並不是很大。但GDP增速仍略高於江蘇,保持著領先。

先看看廣東當前的GDP情況:今年上半年,廣東全省GDP達到50447億,首超5萬億,成為全國GDP第一,主要是廣州市和深圳市兩個城市的GDP體量巨大並且增速優異,深圳上半年GDP名義增速達到10.21%,廣州上半年GDP名義增速達到10.35%,雙雙超過10%,而上半年全國的GDP增速6.3%,廣州和深圳兩個城市的GDP增速比全國高出58%以上。

但是我們看一下上面的數據就發現,深圳市和廣州市加在一起,上半年GDP為23889萬美元,在全省佔比47.3%。而這兩市的GDP名義增長率很高,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政策支持,未來10年對全省經濟總量的拉動是明顯的,如無意外,依然會保持GDP第一的位置。

再看看江蘇的情況,2019年上半年江蘇全省GDP為48582.7億,增速為6.5%,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南京,增長8.1%。從整體增速來看,江蘇仍然沒有追上廣東,最主要的是廣東有深圳和廣州兩個重量級城市拉動。

但我們客觀來看,其實江蘇的經濟分佈均衡得多,最高的蘇洲市,半年GDP為9548億元,最低的宿遷,半年GDP為1408.56億元。再看廣東,最高的深圳,半年GDP12133億元,而最低的雲浮市,半年GDP僅為425.5億元,差距非常大,並且廣東省有十個城市半年GDP低於1000億,相當於有超過一半的城市,GDP比不上江蘇最低的城市。

因此,廣東經濟存在著明顯的不均衡,貧富差距較大,雖然全省經濟總量上全國第一,但平均水平,綜合水平,實際上比不上江蘇省。而且廣東人口數量比江蘇大得多,如果算人均,江蘇也遠遠超過廣東,再考慮到教育等方面的優勢,我個人覺得江蘇的綜合實力是超過廣東的。


財經宋建文


廣東有可能會失速保不住第一的!廣東經濟其實大家都關注著深圳和廣州,這二個城市基本上十年後仍然是前五的,但廣東和江蘇比近幾年也有不少劣勢,首先江蘇邊上的浙杭、滬正高速發展中且體量巨大,而廣東周邊的桂、湘、贛等經濟較弱,特別是香港與上海比較的話更是不樂觀!其次廣東靠近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東莞,佛山和中山的製造業更容易遷往東南亞,廣東只要莞,佛,中的製造業失速那麼就保不住第一了!還有廣東粵北粵東和粵西經濟並不發達,江蘇的蘇北等區域遠比我們粵北強悍,沒了珠三角,廣東與廣西並無二樣!所以廣東人不要被吹捧著失去了改革之初的實幹開拓精神,別人玩虛的能快速做很大,我們也一定要堅持將製造業出口和全球貿易做好做強,那怕成了老二老三,那也是很踏實的!所以廣東人千萬別飄。。。


kam睿


廣東未來10年的競爭對手只有江蘇,江蘇的首位度不夠,蘇州又是地級市,無法承擔拉動全省經濟的能力,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唄確定為社會主義示範區,兩個國家重量級戰略會讓廣東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江蘇只有我國第一大城市群長三角的支持,而且長三角是以上海為核心。另外廣東的創新能力、大企業集聚能力強於江蘇,再者廣東人口數量高於江蘇,人口流入強於江蘇,人口多產生的GDP總量也會高,這也是印度雖然很窮,但是GDP能在全球排名第10的原因,人口數量取勝。我認為未來廣東10年GDP還是會繼續排名第1。

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珠三角)九個地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有超一線城市香港,一線城市深圳和廣州。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推進會帶動廣東又一輪產業升級,帶動廣東經濟繼續快速增長。

廣東的人口優勢

2018年廣東常住人口1134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7萬人。2018年江蘇常住人口8050.7萬人,比上一年末增加21.4萬人。廣東常住人口比江蘇多3295.3萬,多出的人口會創造更多的GDP,所以江蘇的GDP少於廣東,但是人均GDP高於廣東。

廣東的創新優勢

全社會科研經費投入是全球通用的核心經濟指標,主要是衡量一座城市的創新指數,以及該城市對技術產業的投入情況,投入越高,說明這座城市在新經濟領域表現更加搶眼,放在企業中也是一樣的道理,華為能夠從默默企業成長為世界知名的500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研發投入比競爭對手高。2018年廣東的研發經費投入為2704.7億元,高於江蘇的2504.4億元。

廣東的超大型企業遠遠多於江蘇

2019年世界500強,江蘇省只有3個企業上榜,而廣東省有12個城市上榜,而且廣東省上榜的企業平均排名遠遠高於江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