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伏殺敵方坦克的獵手,盟國裝甲部隊的噩夢,德軍的追獵者殲擊車

二戰中,德國製造了形形色色的裝甲單位,這些單位大多堅甲利炮,能夠摧毀戰場上的一切敵人。但儘管如此,它們的性價比卻說不上多好,因為他們大多過於昂貴,工時也過於漫長。但有一款武器,卻被盟國的工程師-評價為可以挽救德國的武器,這就是德國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這種小巧玲瓏的坦克殲擊車,到底有什麼能力來挽救德國呢?

一、德國裝甲部隊的困境

對於德國裝甲部隊而言,他們一度認為要擊敗敵人,靠的就是裝甲部隊對敵人實施高速穿插和合圍。儘管在法國戰役裡,他們遭到了法國裝甲部隊那些實力強大的B1重型坦克和索瑪S35坦克,也遇到了來自英國的瑪蒂爾達Ⅱ型坦克。但是因為英法裝甲部隊表現過於糟糕,再加上戰局整體是英法的潰敗狀態,所以局部的失利並沒有被德國國防軍的高層將領,尤其是裝甲兵將領注意。

伏殺敵方坦克的獵手,盟國裝甲部隊的噩夢,德軍的追獵者殲擊車

當然,也有人提出的反對意見。希特勒在這個時期的戰略觀還十分優秀,有著異於常人的敏銳直覺(和後期宛若智障,在地圖上畫條線就是防線,畫個圈就是要塞是有區別的)。他敏銳的意識到,德軍裝甲部隊已經開始實力衰退,尤其是戰場有著巨大的反坦克需求。他幾乎立刻就要求國防軍考慮更新裝甲部隊的火炮,加強反坦克能力,並且提高坦克的裝甲,增加防禦能力。

伏殺敵方坦克的獵手,盟國裝甲部隊的噩夢,德軍的追獵者殲擊車

希特勒的建議可謂是很好的,完全是基於法國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在阿尼戰役裡,德軍裝甲部隊損失較大,雙方共有1,500輛裝甲戰鬥車輛參戰。法軍以損失91輛哈奇斯H35和30輛索瑪S35的代價,使160輛德軍坦克癱瘓。雖然乍一看損失差不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法軍損失的多是輕型坦克,而其主力索瑪S35坦克,就損失的很小了。

這就是說,如果法軍的裝甲部隊作戰效率再高一些,德軍裝甲部隊就很可能被徹底擊敗。而且這還不包括火力更為強勁的B1重型坦克,如果遭遇B1重型坦克,德軍的損失會更為高昂。基於這一點,希特勒要求裝甲部隊提升反坦克能力,加強裝甲防禦等要求,是非常現實的要求。

伏殺敵方坦克的獵手,盟國裝甲部隊的噩夢,德軍的追獵者殲擊車

然而這一要求卻遭到了國防軍的一致反對,他們認為,現在穿插合圍不會遭遇過分的抵抗,那麼未來的戰場上,也一樣不會遇到抵抗。遇事不決,穿插合圍。希特勒的建議也就這麼被一群二百五給否決的,而且這些人不知道的是,在未來的蘇德戰場上,他們會遭遇比法國坦克更為恐怖的坦克。

二、T34危機和坦克殲擊車

1941年6月22日,地點蘇聯加盟國白俄羅斯的格羅德諾地區,蘇軍裝甲部隊第一次出現在德軍面前。彼時德國裝甲部隊還是三號坦克裝備長倍徑50毫米坦克炮反坦克,四號坦克裝備75毫米短倍徑火炮反步兵。然而他們遇到的對手,卻是來自蘇聯的T-34中型坦克此時雙方的坦克性能差距不算巨大,唯一決定勝負的就是雙方的火力。裝備了F-34型76.2毫米火炮的T-34中型坦克可以在任何距離上擊穿三號坦克,擊穿四號F型坦克對T-34

中型坦克也是輕輕鬆鬆。

伏殺敵方坦克的獵手,盟國裝甲部隊的噩夢,德軍的追獵者殲擊車

但更為噩夢的是蘇軍所裝備的KV系列重型坦克,裝備了和T-34中型坦克相同火炮的KV-1重型坦克是當時蘇軍任何坦克都無法對付的存在。反觀這些KV-1重型坦克卻可以輕易的擊毀德軍坦克,並且將德軍部隊追的和兔子一樣。而如果出現的是數量稀少,十分罕見的KV-2重型坦克,那麼對於德軍官兵就無異於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屠殺。

在蘇德戰爭的初期,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倘若不是蘇軍準備不足,倉促應戰,以及各部隊配合不佳,且缺乏制空權,那麼相信德軍裝甲部隊早已戰敗。而面對這樣的情況下,德軍能做的選擇就是立刻提升己方裝甲部隊的戰力,除去給四號坦克換裝長倍徑火炮,也就是後來裝備四號坦克F2型上的75毫米KwK 40倍徑火炮之外。就是將這種火炮裝備於三號突擊炮上,並大幅度削弱三號坦克的生產,將其轉為生產三號突擊炮。這樣一來,也就將三號突擊炮轉變為了一款坦克殲擊車。

伏殺敵方坦克的獵手,盟國裝甲部隊的噩夢,德軍的追獵者殲擊車

事實上,作為曼施坦因的經典之作,反坦克本不是它的用途。但是它低矮的車身和無炮塔結構,這就讓它的中彈概率大幅度降低。同時它的工時和維護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三號突擊炮車身低矮的特性還適合埋伏,可以有效的在戰場上抵禦蘇聯裝甲部隊的攻擊,並將其牢牢遏制。

伏殺敵方坦克的獵手,盟國裝甲部隊的噩夢,德軍的追獵者殲擊車

此後各型坦克殲擊車就成為了德軍遏制蘇聯裝甲洪流的一大利器,不過因為在1943年11月,盟軍轟炸了位於柏林的阿爾凱特公司,使得三號突擊炮停產。無奈之下納粹德國只能考慮其它替代品。最終BMM公司(原斯柯達公司)提出的方案就是用自己公司一直是生產38(t)坦克底盤研製新型坦克殲擊車的方案,1943年12月,該方案被希特勒批准。最終誕生的就是追獵者坦克殲擊車。

三、追獵者坦克殲擊車

1944年3月,捷克的BMM公司生產出三輛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的原型車。事實上,在此之前,該公司還生產過另一款,採用相同底盤,但炮塔為固定敞開式的坦克殲擊車,也就是黃鼠狼坦克殲擊車。不過黃鼠狼坦克殲擊車過於脆弱,因為敞開式炮塔基本不具備什麼防護能力,往往一顆燃燒瓶都能要了乘員的命。所以它並不屬於一種非常好的坦克殲擊車。

伏殺敵方坦克的獵手,盟國裝甲部隊的噩夢,德軍的追獵者殲擊車

在追獵者誕生後,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取代黃鼠狼坦克殲擊車進入量產。通常來說追獵者坦克殲擊車是為配備步兵師轄下的自行反坦克炮營,目的是讓其步兵部隊能夠擁有基本的機動反裝甲戰力。這一點對於步兵部隊十分重要,因為在戰場上這些步兵所駐防的陣地,非常容易遭到敵軍坦克突破。而此時,坦克殲擊車就是步兵們唯一所能指望的依仗了。

而相比於黃鼠狼,追獵者低矮的車身提供了更好的防護性能,全包覆式裝甲能提供的防禦可不是黃鼠狼那薄弱的裝甲能比的,而其低矮的車身也更適合其隱藏起來。對於敵方坦克而言,追獵者是一群致命的殺手,因為實在是很難發現他們。而他們所裝備的火炮也有所提升,裝備的是一門75毫米的48倍徑火炮這種火炮也裝備於四號坦克的後期型號上,能夠在1000米可以射穿30度角鋼板97毫米。換句話可以在戰場上擊穿盟國大多數坦克,即便是面對蘇聯IS-2重型坦克,也可以在五百米距離上擊穿其側面裝甲。

伏殺敵方坦克的獵手,盟國裝甲部隊的噩夢,德軍的追獵者殲擊車

當然,它也有非常明顯的缺點,主要問題在於其內部空間過於狹窄,而且主炮射界也十分狹窄,車組的視界也十分糟糕。由於主炮射界太過狹窄,使本車有時得挪動車體才能瞄準快速移動的目標。本車主炮須由右側裝填炮彈,但該炮也裝在車體的最右方,這就造成了車組的炮手和裝填手在操作火炮時十分的困難

,進而導致了的追獵者的實際射速低於預想射速。

伏殺敵方坦克的獵手,盟國裝甲部隊的噩夢,德軍的追獵者殲擊車

同時,追獵者的車內空間對於擠進四個車組員而言也過於狹窄,這主要是因為它的本體是一款輕型坦克,所以註定了在裝入一門長倍徑75毫米火炮後,內部空間變得異常狹窄。而追獵者的車長座位是處於最後方,他前面是平坦而沒設置觀測塔的車頂。

當車體前方抬起時,車長的視界會受限,可以說跨越障礙時,就必然會出現這個情況。

但相對的,因為是廉價易產的輕型坦克底盤製造,追獵者的維護十分方便,製造起來就更是方便。要知道德國的四號坦克,工時為三萬小時,這已經是減到最低了。而虎式坦克的工時則是二十五萬個小時。而與之相對的則是蘇聯KV系列重型坦克和平時期在和平時期才十萬個小時,戰爭時期則進一步縮減,T-34中型坦克更是隻有八千小時左右的工時。所以戰場上,蘇聯的坦克數量總是多於德國坦克。

伏殺敵方坦克的獵手,盟國裝甲部隊的噩夢,德軍的追獵者殲擊車

而追獵者的工時則在三千個小時以內,這就意味著追獵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生產,非常適合填補戰線。在1944年4月開始量產至1945年戰爭結束,追獵者共生產了足足2500多輛。在二戰的最後歲月,追獵者坦克殲擊車抵擋了盟軍和蘇軍的裝甲洪流,儘管不能挽回敗局,但卻大大阻礙了盟軍和蘇軍的進攻。

伏殺敵方坦克的獵手,盟國裝甲部隊的噩夢,德軍的追獵者殲擊車

結語

儘管追獵者不如獵虎坦克殲擊車那樣戰功赫赫,也不如獵豹坦克殲擊車那樣全能。但是它生產簡單,可靠性高的特點得到了戰爭各方的一致好評。即便是在戰後,捷克斯洛伐克也繼續生產了一段時間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甚至將其出口到了瑞士,並服役到了1970年。作為一款二戰生產的坦克殲擊車,它的殊榮已經證明了它自己。

參考文獻:《坦克與裝甲戰車》

《二戰德國坦克圖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