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優化營商環境 雲南首個線上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服務平臺落地玉溪

截止2018年底,中國建築業合同總金額突破49萬億元,新籤合同金額超過27萬億元,全國建築企業數量突破95000家,建築業總產值突破23.5萬億元。隨著“中國建造”體量的進階式增長,各類保證金負擔重、程序繁瑣的弊病也日趨顯現,嚴重影響了施工企業的“投標積極性”。

優化營商環境 雲南首個線上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服務平臺落地玉溪

為營造高效便利“互聯網+政務”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環境,最大限度為企業減負,激發市場活力。11月28日,雲南玉溪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聯合工保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如期舉行了優化營商環境——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服務平臺上線啟動儀式。這也標誌著玉溪市成為雲南省首個上線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服務平臺的城市。

優化營商環境 雲南首個線上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服務平臺落地玉溪

啟動儀式上,工保科技CEO徐學武介紹:“截止目前,由工保科技提供全程技術支持的‘工程建設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服務平臺’已經在40個城市實現上線,正在對接中和即將上線的落地城市有15城。其中,樂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上線6個月,承保382單,為企業釋放保證金1.26億元;長沙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上線兩個月,保函使用率突破85%。而剛剛在北京舉行的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辦的2019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創新成果觀摩交流活動中,由工保科技提供全程技術支持的黑龍江全省電子保函服務平臺,也因為‘全流程電子化、不見面辦理’的用戶至上體驗,而受到多方點贊。”

優化營商環境 雲南首個線上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服務平臺落地玉溪

眾所周知,工程建設行業因受涉及面廣、金額大、對象多、專業性強、供應商龐雜等多種因素限制,且每年要交付大量的投標保證金,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現金流壓力,加重了企業負擔,使許多建築企業出現“有心承建、無力投標”的現象。

為解決這一難題,玉溪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加快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行動上,率先在工程建設領域開展投標電子保函系統的佈局和建設工作。經過深度調研和反覆論證,最終由工保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提供全程的技術支持。

在以往的工程建設招投標活動中,各投標單位主要採用銀行轉賬方式繳納投標保證金,收退保證金手續繁瑣,企業投標資金佔用時間較長。相比之下,投標單位通過電子保函服務平臺可以自行選擇採取投標保證保險的形式替代現金保證金,足不出戶即可全程線上完成投保申請、審核、支付保費等操作,具備方便快捷、安全保密、降低成本三大特點,能有效防範圍標串標行為發生;無需抵押、無需反擔保、無需凍結資金,最大限度為投標企業緩解資金壓力。同時,電子化交易減少人為干預,更有利於陽光交易和事後的監督檢查,招標流程公開透明。

優化營商環境 雲南首個線上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服務平臺落地玉溪

“今天上線的工程建設投標保證保險系統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九個字‘提效能、降成本、優服務’。”玉溪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中心將以此次上線為契機,進一步推進運行法治化、交易電子化、服務標準化、管理精細化,做大平臺、做強保障、做優服務、做佳形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奮進,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公共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