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十堰」厲害了!房縣這個村裡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產業

房縣野人谷鎮甘霞村距縣城40公里,全村以種植業為主,氣候溫涼、晝夜溫差大、無霜期偏短,加上春遲秋早的氣候特徵,糧食作物單位產量極低。不過,這裡的農民充分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把一種叫做陽荷姜的地方蔬菜搞出了大名堂。

「十堰」厲害了!房縣這個村裡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產業

房縣野人谷鎮甘霞村的農戶謝承愛正準備把一袋袋裝好的淡紫色“小疙瘩”裝車運走,這些都是他自家地裡採收的陽荷姜。

「十堰」厲害了!房縣這個村裡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產業

陽荷姜是生長於秦巴地區和毗鄰宜昌恩施地區的一種植物,其根莖可食用,含有較多粗纖維和氨基酸成分,營養價值較高,是鄂西北山區人民比較喜歡的一種地方菜。

「十堰」厲害了!房縣這個村裡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產業

謝承愛告訴記者,每年除了他自家的,還會收購村裡其他農戶的賣往十堰、陝西等地,每年他能銷售20多萬斤。

「十堰」厲害了!房縣這個村裡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產業

同樣,在村民鄒清華的生態農莊,記者也看到了70多畝大面積種植的陽荷姜,不同的是,他在地裡同時套種的還有黃柏、厚朴、魔芋等經濟作物。

「十堰」厲害了!房縣這個村裡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產業

鄒清華介紹,他研究陽荷姜種植已有20年了,目前各項種植技術已經成熟。陽荷喜蔭喜潮,一年種可以收三年,十分適應山區農作物套種。雖然目前受到外地市場一定衝擊,陽荷姜上市價格從過去的每公斤35元下降到目前的每公斤10元,但是利潤空間仍然十分可觀,每年畝產值還能上萬元,是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十堰」厲害了!房縣這個村裡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產業

據瞭解,2016、2017年房縣陽荷姜相繼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和“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

「十堰」厲害了!房縣這個村裡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產業

自2017年以來,房縣野人谷鎮把發展高山蔬菜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鼓勵農民推廣種植陽荷姜。

「十堰」厲害了!房縣這個村裡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產業

目前,野人谷鎮已經形成了以杜家川村、東蒿坪村、西蒿坪村、甘霞村、千家坪村、木瓜村、三座庵村為一線的陽荷姜產業帶,年產量可達2600噸,是全國陽荷姜產業集中連片種植規模最大的地區之一。房縣農業局等單位對口支援、指導野人谷鎮陽荷姜種植產業做大做強,並通過政協下基層等活動為陽荷市場銷售出謀劃策。

「十堰」厲害了!房縣這個村裡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產業

下一步,野人谷鎮將聯合農戶推廣春季陽荷筍,提升高端陽荷產品消費,加大陽荷產品深加工研發,積極擴大陽荷姜知名度,爭取納入綠色食品運輸通道,讓房縣的小小陽荷走的更遠,讓山區人民脫貧奔小康的路走的更踏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關注:13807280110,報料電話:0719-8110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