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三大證券報精華摘要:深市公司停牌次數家數同比減少過半

12月20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分別在重要位置刊文聚焦深市公司停牌次數、停牌家數同比大幅減少現象。《中國證券報》刊文指出,2019年以來,深市上市公司停牌次數同比減少過半,停牌家數佔比降至12%,創近幾年新低,單日處於停牌狀態的公司家數由逾100家降至13家。《上海證券報》刊文指出,深市公司停牌指標已達國際領先水平。在各方合力下,深市停復牌制度得到有效執行,分階段披露的監管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常停、久停、隨意停現象已不復存在。今年,深市213家MSCI成分股累計停牌26次,停牌平均時長5.35個交易日,停牌次數和時長較2016年降幅均超過80%,國際投資者關心的A股停復牌問題已得到根本性解決。《證券時報》刊文指出,過去備受詬病的長期停牌問題也得到了明顯緩解。《停復牌指引》規定連續停牌時間原則上不得超過25個交易日。截至目前,深市停牌超過3個月的公司僅有*ST康得和深深房A兩家,公司停牌延期行為大幅減少。

首例“A拆A”預案來了 分拆上市為國企改革再添翼。A股分拆上市制度剛剛落地,央企中國鐵建迅速打響第一槍。中國鐵建19日早間發佈分拆預案,公司擬分拆旗下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鐵建重工”)並在科創板上市。由此,中國鐵建成為最先公佈實質性“A拆A”預案的公司。(上海證券報)

理財熱降溫 上市公司投資趨理性。Wind數據顯示,相較2018年的理財熱,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模和數量均明顯減少,投資趨於理性。市場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適當地利用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有利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但“賺理財快錢”的同時,不應偏離主業、脫實向虛。(中國證券報)

前11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29萬億元 我國今年有望成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11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規模達到38094億元,自7月份以來增速首次實現8%的增長,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這是我國消費在高基數基礎上的加快增長,不少受訪專家表示,隨著消費規模的持續擴張,今年或明年我國將有望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上海證券報)

“出海”動力增強 多家券商增資香港子公司。2019年以來,已有多家券商公告稱擬增資香港子公司,亦有券商最近獲准設立香港子公司。華北地區一位證券業人士表示,隨著資本市場開放步伐加快,券商“走出去”的動力不斷增強。同時,內地券商的國際化發展歷程較短,國際化發展經驗相對匱乏,與國際投行相比,業務的深度和廣度都有差距,海外市場的投研能力有待加強。(中國證券報)

寶能持股降至5%以下 “寶萬之爭”即將謝幕。寶能在加速減持萬科,距離徹底退出僅一步之遙。12月19日晚間,萬科A公告,收到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11月27日~12月19日,鉅盛華、前海人壽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合計減持萬科A股5.65億股,佔總股本的5%。此次減持後,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對萬科的持股比例降至4.9999998%。(證券時報)

國資、險企、產業資本齊上陣 A股掀起“舉牌潮”。2019年以來,已有超60家A股公司獲舉牌。其中,11月以來有十餘家A股上市公司獲舉牌。除了傳統的舉牌“主力軍”險資和產業資本外,國資也加入舉牌陣營。業內人士指出,近期A股上演“舉牌潮”,一方面與當前A股整體估值處於相對低位有關;另一方面,除財務投資外,不少舉牌方是受業務協同驅動。(中國證券報)

輝山乳業黯然隕落 昔日“首富”今安好?輝山乳業的問題不斷累積,在實控人及董事長楊凱登頂遼寧首富的2016年,輝山乳業的危機開始引發,楊凱也因此被拽下神壇。2017年3月24日11:30至12:00之間,輝山乳業盤中股價突然直線跳水,總市值由前一日的約377億港元,跌至不到57億港元。此後,輝山乳業停牌至今。(上海證券報)

基金投顧試點越來越熱 頭部券商躍躍欲試。在監管部門對公募基金試點的通知下發後,目前已有兩批基金投顧名單出爐。從首批5家基金公司、第二批3家第三方銷售機構的陣容來看,基金投顧資格絕非公募基金獨有的牌照紅利。近期,多家頭部券商傳出積極籌備基金投顧試點的消息。此外,已有部分商業銀行聲稱同樣在謀求這一資格。作為證基合作的又一新渠道,證券公司積極響應申請基金投顧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基於近年來財富管理轉型的大勢之下,新增的投顧資格更有利於破局。(證券時報)

京滬航線票價上漲 高鐵提價空間打開?臨近年末,多家航空公司將於明年1月1日起再次上調京滬航線經濟艙全價票價格的消息炸開了鍋,其中包括東航、國航等。據瞭解,以東航、國航為例,目前兩家航司京滬線的經濟艙全價票為1490元,而調整後將上漲至1630元,漲幅約10%。有分析師認為,民航上調京滬航線價格,打開了航空公司收入的天花板,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也為京滬高鐵的票價提升提供了空間。(證券時報)

賣房賣地賣股權 部分公司年末“衝業績”。在諸多年末“衝業績”的套路中,賣房、賣地、賣股權成為上市公司首選。近期加入“賣房大軍”的上市公司增多。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以來,A股已有2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出售房產,以緩解資金緊張局面。此外,不少公司接連出售子公司股權。此現象已引起監管部門關注。(中國證券報)

A股再現“好老闆” 冠城大通獲贈2億元獎勵員工。A股再現“好老闆”。12月19日晚間,冠城大通(600067)發佈公告,控股股東豐榕投資向公司無償贈予2億元,用於獎勵對公司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員工。該項資金已於日前到賬。(證券時報)

吳芃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