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對於成績一般的高一學生,選擇哪種組合風險比較大,為什麼?

勤奮的小牛


成績一般,也要分兩種情況,一是學習方法沒掌握好,努力不夠;二是頭腦不靈活,自己很努力,但就是成績不好;針對這兩種,我有以下兩點建議:

1.第一種,可以選偏理科或文理都兼報一下,畢竟選了物理以後專業或就業選擇面廣;

2.第二種,選擇偏文科的的科目,偏理科的可以選一下生物,生物背誦的東西多,類似英語,偏文科背誦的多,掌握好記憶方法,加上努力,成績提升的快一些!

最後,還是要提醒,選科要注意三點:

1.根據興趣加特長來看,這個要注意自己感興趣的學科是真興趣,還是假興趣,比如因為喜歡老師而感興趣,那換了老師怎麼辦!

2.根據學校師資力量來看,自己沒有突出的科目,不妨看學校情況!

3.看選科對應的專業和院校,與自己的人生規劃是否匹配!





高考山東李長彬


20種選科組合對應39種選科要求,上海新高考改革相較於以前的“3+1”模式,保障了考生升入大學繼續學習的專業基礎要求,而相較於外省“3+x”侷限於文理分科,“3+3”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權。

小三門,一共可有20種組合,新高一的考生與家長一時之間恐怕難以下決斷。

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些決策方法,畢竟高考是場戰役,“田忌賽馬”告訴我們,只要戰略決策成功,就算手裡不全是王牌,也有機會贏。

客觀認知自我,縮小選擇範圍

在開始決策前,首先要從自身條件出發。客觀地認知自己每一門功課的成績,和在每一門學科上的投入產出比,瞭解自己的強勢和弱勢學科,判斷自己學習的風格是哪一類。

在此基礎上,挑選出自己“一定要選”和“絕對不會選”的科目,縮小選擇範圍。比如不愛背誦,那就不適合選擇政治、歷史、生物這樣的學科。喜歡推理,可以考慮物理。邏輯差一點、背誦好一點則可以考慮化學。

多方瞭解目標院校專業,進一步明確意向

第一步的核心在於“知己”

第二步的核心則在於“知彼”。

如果你有了明確的院校專業目標,該校或該專業的選科限制幾乎決定了你的科目選擇。

比如考生對醫學類院校情有獨鍾,那麼化學幾乎是必選科目。進一步分析,如果考生成績較好,目標是交醫復醫等頂尖院校則建議選擇“物化組合”;如果成績不夠突出,目標是普通醫學院校,則可以考慮“生化”組合。

比如考生理工特質突出,未來想從事機電方面工作,那麼物理必選不可。

如果考生想要走經管這條路,那麼從2020選科要求來看,絕大多數院校相關專業的選科要求都是“999”,那麼考生的選科決策就相對自由一些了。

但如果考生在選科階段對於未來的專業職業發展還比較迷茫,建議先思考下未來的生涯規劃;實在目標難以明確的,我們不建議在選科階段選擇專業受限嚴重的組合。

注意規避高風險組合

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我們的選科組合已經相對比較明確了,結合上表可以瞭解自己選科組合的優劣勢。但這裡有幾組高風險組合,

我們還要特意提醒下:

首先就是物理+化學,這兩門本身學科難度就大,是高分區學生選擇最密集的選考科目,哪怕是上海最頂尖的學生也不敢保證兩門同時拿到A以上的成績。難度大,學霸多,不建議作為非學霸考生的主流選擇。

其次就是純文科的組合,政治+歷史+地理,這個選擇極大地束縛了學生專業的選擇範圍,幾乎只能選擇文科類專業,理科道路非常窄,志願填報時範圍大大縮小。除非考生意志堅定將來只走純文科的道路,否則不建議如此義無反顧地排除更多的可能性。

再次是地理+生物,如果兩門都需要高二考完,這意味著學生要在2年時間裡精通2門科目,而且基本是0基礎(畢竟中考不考)。那麼留給學生實際的複習時間很短,畢竟學生除了這兩門任務外,還有語數外的新課要學。想一想你真的有把握在高二就同時搞定兩門學科嗎?

選科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個性化的決策,切記盲從。



星易曉禪


高一上半學期結束,就要選科分文理了,這對基本上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剛實行,家長學生沒有參考,唯一參考的是已經實行過了一兩界的省份情況。頭條發言裡有人說,你是學霸,各科都強什麼也不用怕,這純屬於抬槓,找茬,不予理睬。實際上在選科上學問很大,關乎大部分考生的命運和人生軌跡,還是有技巧的。

一,從文理上說,每年文理生的報考比例基本上是4:6,而錄取比例在1:4,也就是說文科生的錄取率為理科生的三分之一左右,除非特殊愛好,要以選理為主。選文是可以避開理科的競爭,高中稍微相對的輕鬆,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看看錄取率你還吃得下這午餐嗎?

二,從選科上來說,以理科為例,語數外物理是必選,其他四科化生地政中選兩科走賦分制。糾結就糾結在這四門選科上了。從已經有了的經驗的省份和教學中,清北以及幾大名校,如浙江大學,復旦等,還是以傳統的理化生為主,如果你的孩子是學霸類型或學習相當不錯,建議選傳統理化生老三樣,在將來的錄取上會佔有一定的優勢,畢竟給招生老師的感覺同等分數你的智商更高(實話)。對於大多數考生,就放棄這樣的選擇吧。如果選地政好不好,非常不好,任何學校因為選得人少開不了這樣的班不說(河北沒有一個學校開這樣的班,衡中也沒有),理科類掛兩純文科,在學習和複習上思維轉換不過來,大腦再冰與火之間來回轉換,沒有人能做到,實際上這是公認的冷門不科學選法,建議放棄。那麼,實際上就成了,化學生物中選一門,地理政治中選一門,整好兩門。我的建議選擇生物地理。一,生物相對化學好學一點,不是說生物簡單,而是化學學霸太集中,都是追求滿分,賦分制下,即使你全力考了90多分,一賦分,就是降分,很悲催,一下拉出去五分以上,高考五分是個什麼情況,可想而知。二,政治高考不是靠背,而是靠悟性,一般的高考分在70多,把大題答了,你都不知道對不對,即使考完給你答案你也估不出最後多少分,還有老師個人評判喜好。結果造成81分會賦到100,75分還是75分,考場一念之差,人生絕對兩個天地,偶然性太大。哪怕你第二年差二十分復讀,你能保證政治再考賦分比去年高?政治還要不要復讀了,不復讀又是重新開始選科,還不如新高三呢,畢竟人家已經學了三年啦。所以,選擇生物和地理是最優和最好的選擇。從已經的浙江山東等地可以看到,這種選擇人數排所有選擇裡第二位,並且屢出高分。當然,對於單科特殊偏好的除外。兩年觀察和全國交流所得,今天無私奉獻給大家,一家之言,敬請諒解!謝謝!


一笑而過141967553


對於高一成績一般的孩子來說,歷史化學地理這個組合最不好,風險最大。歷史是文科,化學、地理屬於理科,雖然高中文科原來是學地理,但大學地理相關專業理科報的多。這個組合能填報的大學、專業幾乎最少。只能外國語言文學類、經濟類、工商管理類、法學、地理學類、歷史學類、旅遊管理類、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心理學類、哲學等等。專業不是很好。就業就會難度大,或者收入低。


衡水張紅生老師


應該是物理、化學、生物組合和物理、化學、地理組合這兩種風險比較大。因為這兩種組合每個學科的難度比較大,提高總分難度就增大了,所以風險比較大。


原始森林8888


選科、哪三科與風險無關!

高考考的是考生的實力,哪三科最強就選那三科!這個無法迴避!誰也不知道誰擁有全省最強的三科!

其實質與大文大理無異!都是選拔人才!

如果六科都很弱,你再怎麼選,也是墊底兒。如果六科都很厲害,你選哪三科也是那百分之三!(等級分91至100分)

選科與賽馬絕非一理,更無"機"無"巧"可投可取!

敬請參考《高中全程升級攻略》相關內容,詳細瞭解選科走班事宜,京東、手機淘寶等有售。


高中傳奇


不同孩子應該選科不同,根據自己情況。最大風險是物理化學生物,要是不是學霸,別想了!孩子最清楚自己!


心雨25722847


新高考改革實行選課走班,對於不同程度的學生來說,選課十分講究技巧。如果選課稍有不慎,不僅到了高二階段會後悔,更關乎到將來高三高考。

對於程度一般的同學來說,這個群體是相當龐大的。而且,根據已經實行選課的學校情況來看,一開始進行選課的時候,跟風選的同學特別多。

也就是說,到了高二這個階段,後悔的同學往往集中在這個群體裡。

那麼,對於成績一般的同學來講,到底怎麼選課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風險,從而選出最優的組合呢?

一、儘量不選物化生組合。

李老師說過多次,物化生組合是學霸組合,無論是山東省新高考改革試驗的地區,還是以江蘇省為代表的第三批改革試驗的地區,都已經用數據證明了能選理化生的都是學霸。

所以,成績一般的同學儘量避開學霸組合,因為在這樣的組合裡面沒有任何優勢,容易當炮灰。

山東省很多高中學校第一批實行選課走班的學生,也就是目前的高三生,有相當多的同學目前開始後悔。

即使是現在的高二學生,也有很多因為當初盲目選課而導致現在後悔的。

這些後悔的群體往往都是物化生組合。高三的同學即將面臨高考,已經沒有時間改科了,而高二同學期中考試之後,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在進行積極改科。

改科不僅影響學生的心情,能不能改成還是個未知數。所以對於一開始進行選課的高一同學來講,一定要慎之又慎。

二、純政史地組合也儘量不要選

眾所周知,政史地組合的最大弊端就是高考專業面兒窄。

說白了,如果同學們選擇這樣的組合,將來報考專業的時候範圍有限。

這會影響什麼呢?這最終會影響你的就業。所以,李老師不建議有一定能力的同學選這樣的組合,除非是成績相對比較弱的同學。

當然,程度一般的同學如果不介意將來專業的話,完全可以考慮這個組合,因為這個組合競爭力比較小,如果你是程度不錯的學生來到這個組合,還有可能成為佼佼者。

三、選的人數較少的組合

這個可能很多同學和家長不太瞭解。為什麼選的人數比較少的組合不能選呢?人數少,難道壓力不就更小了嗎?

事實情況不是大家想象的這樣。人數少的組合面臨以下幾種風險。

1、不同的學校開啟選課走班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有很多普通高中,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師資力量都不足以支持較大範圍的選課走班。

也就是說,即使有些同學選了選了某種組合,但由於人數過少,學校不一定給大家開這樣的組合,學生選了等於白選。

2、人數少的組合,表面上感覺壓力比較小,其實非常大。

因為新高考改革實行等級賦分制度,人越多,這種制度會顯得越公平。反之,如果人數較少就越不公平,很多同學就會越吃虧。

這裡李老師不多解釋,如果想了解等級賦詩制度的相關知識,可以翻看李老師以前的文章。

總結:選課走班,猶如田忌賽馬,必須講究對策和技巧。在選課上,如果同學們和家長能夠多一點考慮,就不至於在後面的學習中感覺到被動,也不至於後悔。以上說的三種情況並不絕對,所以,每個人具體到自己身上是什麼情況,這才是選課的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