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2020正式取消“自主招生”,推行“強基計劃”,對於孩子有何影響

受疫情影響,學生們的學習模式和考試時間也產生了波動,但中高考是否推遲等重大事項暫時並未發佈確定消息。

不過,與高考有關的另一政策,確實板上釘釘落地了——那就是,取消「自主招生」,推行「強基計劃」(全稱《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的工作意見》)。

雖然這是針對高考的改革,但政策中的許多特點,都在提示我們,有些事情,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做出改變了。

2020正式取消“自主招生”,推行“強基計劃”,對於孩子有何影響

1

在瞭解「強基計劃」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之前實施的「自主招生」政策。

「自主招生」政策,自2003年開始,19年結束。該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本想不拘一格降人才,防止某些領域有天賦的孩子在高考中被統一的考試標準卡掉。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自主招生」反映出的問題越來越大。

「自主招生」分為非競賽類途徑和競賽類途徑。非競賽類中的發明創造和期刊論文等標準很容易作弊造假。

而競賽類中,在五大聯賽中表現突出,加分錄取的學生,雖然能力上無可詬病,但許多人通過競賽途徑,走「自主招生」進入名校後,卻想方設法轉到金融和計算機等熱門專業去了,並沒有留在原本的專業進行深造。由此可見,「自主招生」失去了一開始招募定向人才的作用。

綜上,取消「自主招生」,對於專注於學習基礎知識走高考路線的孩子來說,公平性是大大增加了,對於國家和高校而言,文化分不夠,想走加分路線迂迴進入名校熱門的投機者,也少了很多。

2020正式取消“自主招生”,推行“強基計劃”,對於孩子有何影響

2

那麼,「強基計劃」和「自主招生」相比,區別有哪些呢?

首先,招生對象不同:

「自主招生」主要是選拔某方面具有超長天賦的“特長生”,一般是指在五大學科競賽中脫穎而出的人才。

而「強基計劃」則是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簡單來說,是更重視綜合素質高的學生,招生對象更廣了。

三是招生範圍不同:

「自主招生」沒有限定專業;

而「強基計劃」則有著明確的招生專業,包括3大類:

1、數理化生及文史哲等基礎學科;

2、人才緊缺的人文社科相關專業;

3、符合國家發展的新技術領域相關專業(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相關專業)。

第三是錄取的區別:

「自主招生」是高校在高考前,對定向人選採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

而「強基計劃」則是考生先參加高考,成績出來後,36所試點高校根據高考成績確定能夠進一步參加校考的人員名單,最後根據高考成績和校測綜合評價錄取,其中高考成績佔比不低於85%。

對於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高校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破格錄取的辦法、標準,並提前向社會公佈。

報考流程

3月底前,高校公佈招生簡章

4月,考生網上報名

6月,考生參加統一高考

6月25日前,各省(區、市)提供高考成績

6月26日前,高校確定參加考核的考生名單

7月4日前,高校組織考核

7月5日前,高校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等摺合成綜合成績,擇優錄取。

四是培養模式的差別:

「自主招生」的學生入學後可以轉專業,培養模式也沒有特殊安排;

而「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不允許轉專業,單獨編排班制,在研究生推免、直博、獎學金方面予以優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方式。

2020正式取消“自主招生”,推行“強基計劃”,對於孩子有何影響

3

那麼,這個計劃給我們傳遞出了一些什麼樣的信號呢?對於我們培養孩子,有哪些參考和啟示呢?

一、冷靜下來,不要被名校光環所迷惑。

目前,開設「強基計劃」的36所試點學校都是一流大學。

試點學校名單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現在的情況是,很多家長和考生自己都有名校崇拜情節,高校老師為了學校的升學率比較好看,給孩子學習的基礎目標,也以進名校為第一考慮,反而甚少考慮就讀專業與個人的匹配度。

「自主招生」時代,進去之後還有可能轉專業,許多人以此為跳板,想先踏進名校,再轉專業,曲線救國。但「強基計劃」進去之後,專業幾乎不可轉,並且有強制本碩連讀的傾向。

對此,那些對基礎學科興趣不大,僅僅被名校光環迷惑的人,可能會造成終生的痛苦,一輩子都在自己不喜歡的專業裡摸爬滾打。因此,如果考慮強基計劃,請一定要慎重選擇專業。

二、從小重視孩子興趣培養,天賦挖掘,提前瞭解感興趣的專業信息。

現在大部分學生的生活都被做題和考試所填充,沒有時間接觸和思考自己的志向所在。上了高中以後,孩子們一門心思就是考大學,其實對於自己究竟喜歡什麼,對基礎學科是否有興趣,根本不清楚。

這才造成大批人才在高校學習了相關專業後,進入社會跨專業找工作的事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當初所選專業並不好找工作,另一方面,則是對所學專業根本沒有興趣。

這種現狀值得我們家長的警醒: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要在孩子小時候開始,就多元化擴展他的眼界,多去嘗試,從而發現孩子的天賦與特長;同時,不斷為孩子創造學習內驅力,讓他早日為自己而學,最終發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所在,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條道路。

三、重視基礎學科實力,給競賽降溫

原本,「奧林匹克五大學科競賽」的初衷,僅在於給那些天賦超常,對這些學科有極大興趣,並且在學校學習之餘,有額外精力鑽研的孩子提供的比拼平臺。

在前幾年的奧數熱,以及小升初奧數選拔等一系列操作下,越來越多的人投身競賽,用刷題代替天賦,嚴重透支了孩子本身的學習意願,從長遠來看,並非好事。

此政策一出,競賽的熱度必然會有所下降,對五大學科沒有興趣的孩子也不用強迫自己將競賽成績提到頂尖,只需要好好學習基礎學科,尋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

四、突出了文科的重要性

近年來,國家一直在文科上發力,從語文考試的改革,到如今「強基計劃」中加入歷史、哲學、古文學等科目。

因為即使是研究理科,也離不開閱讀、思考、寫作和表達,這些能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也是社會創新的一個基礎。所以,孩子這些軟實力,也不可忽視,需要注重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