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呂后面對匈奴單于的侮辱,為何能夠容忍?

司馬長史


看到這樣的問題,第一個反應,呂后這女人能屈能伸,著實不簡單,劉邦不顧寵姬愛子難善終的結局,也要把大漢江山交到她手裡,看來還是有些道理的;第二個反應,敢厚顏無恥的公然調戲大漢太后,匈奴這個單于不僅囂張,而且十分邪性。

具體聊這個問題前,有必要先把這個問題還原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中去:惠帝六年(前192年),獨攬皇權的大漢呂后突然接到匈奴單于冒頓的一封求婚書。

在求婚書中,冒頓單于稱“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短短几言,淫邪之氣躍然紙上,這冒頓單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竟能做出這種事來?

這傢伙很危險,而且是那種邪惡起來,難以捉摸,防不勝防的類型。

冒頓單于原本是匈奴頭曼單于的太子,頭曼單于在世時,正是秦朝的鼎盛期。後來這頭曼單于因為寵愛他的一位閼氏(音同煙之),愛屋及烏便起了廢立太子之心。

找不到廢掉冒頓的藉口,這老單于也夠狠毒,他先把冒頓送到月氏國當人質,跟著就發兵攻打月氏,想以此借刀殺人,直接弄死自己的這個兒子。

哪知道,冒頓這傢伙竟奇蹟般地偷了一匹良馬逃出了月氏國。遊牧民族尚勇,見冒頓竟單槍匹馬逃出了死境,頭曼單于因此認定冒頓是勇武異常的英雄,腦袋一熱,就撥了一萬騎兵給他。

有了這一萬騎兵,冒頓單于隨即開始醞釀“弒父奪權”的陰謀計劃。

這計劃十分的瘋狂、狠毒。

冒頓造了一種射出去能發出響亮叫聲的箭(鳴箭),然後開始馴練他手下的騎兵,注意是馴練,而不是訓練。

冒頓發下死命令:響箭射向哪裡,誰不跟著射殺,就處死誰。

第一次,冒頓打獵射出一支響箭,有人沒反應過來,沒有跟著他的響箭開弓,結果這些人被一律處死;第二次,冒頓突然用響箭射自己的戰馬,有人猶豫沒敢開弓,結果這些人被一律處死;第三次,冒頓突然用響箭射自己的愛妾,有人猶豫沒敢開弓,結果這些人被一律處死;第四次,冒頓在打獵時突然用響箭射老單于的寶馬,結果再無人猶豫。

馴練到這個地步,冒頓知道可以向親爹老單于下手了。

趁著一次打獵的機會,冒頓突然向老單于射出了一支響箭,結果萬箭齊發,老單于瞬間就被射成了一隻大刺蝟。

每讀到這個細節,咱都覺得這傢伙的狠毒中帶著濃濃的邪性。

窩裡鬥如此,窩外鬥同樣如此。

冒頓單于即位後,鄰國東胡非常強盛,於是想逞強敲竹槓,他們派出使者先向冒頓單于索取老單于寶馬。

群臣覺得老單于寶馬是匈奴的象徵,不能給。

但冒頓單于卻說,你們不要吝嗇,他們要,就給他們。

東胡王見輕易就要來了老單于寶馬,開始覺得冒頓單于是個慫貨,接著又索要冒頓單于的女人。

群臣覺得這是羞辱。

但冒頓單于卻說,你們不要吝嗇,他們要,就給他們。

東胡王得到冒頓單于的女人後,便認定冒頓單于是慫貨,於是獅子大張口,開始索要東胡與匈奴中間一塊無人居住的土地。

群臣覺得那塊土地無足輕重,他們要,就給他們。

但冒頓單于卻說,土地是根本,怎能給他們!到他們還的時候了。

說完,冒頓單于即率領匈奴大軍向東胡奔襲而去。

東胡王因為早已認定冒頓單于是慫貨,根本沒想到匈奴大軍能殺將過來,因為沒有防範,結果王死國滅。

由這一幕,再看他給呂后送婚書,這傢伙在打什麼算盤,很難想象。

即便是劉邦,在和這傢伙交手的時候,不僅沒佔到絲毫便宜,相反自己差一點也摺進去。

這便是高祖七年,著名的白登之圍。

劉邦為什麼會被圍?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中了冒頓單于的詭計。在與劉邦對陣時,這傢伙先假裝敗走,進而引誘劉邦親率大軍追擊,當發現劉邦孤軍已深入到白登時,事先隱藏起來的四十萬匈奴精兵被這傢伙瞬間放出。

危急之時,幸虧有陳平獻出奇計,劉邦最終才從白登之圍中逃脫出來。

至於陳平的奇計具體是什麼?《史記》、《漢書》等正史都沒有記載,只說是陳平派使者攜重金遊說了冒頓單于的閼氏,

為什麼沒有具體的記載?堂堂大漢天子靠取悅誆騙匈奴單于的女人這才僥倖脫險,具體細節說出來太丟人。

白登之圍,算是劉邦以及初建的大漢王朝第一次正面見識匈奴冒頓單于的厲害以及他身後的強大軍力。

對於當時的大漢王朝來說,漢兵剛經歷三年反秦,四年滅項,與三四十萬的匈奴強兵直接對抗,幾無勝算。

萬般無奈下,劉邦只好祭出和親的招數,妄圖以此化解匈奴對大漢的威脅。

為了能讓和親達到化干戈為玉帛的效果,劉邦一開始想把呂后生的嫡長公主嫁給冒頓單于,因為呂后堅決不幹,最後才選一宗室之女,假稱是長公主,敷衍過去。

由這個背景再來看冒頓單于給呂后送婚書這事,究竟有多羞辱,就很明白了。

名義上,這是要呂后和她女兒共侍冒頓單于這一夫呀!

正因為此番羞辱太過分,呂后一開始有發兵雪恥的意思,尤其當她那妹夫、開國功臣樊噲站出來叫嚷——給他十萬精兵,他就能蕩平匈奴的時候,呂后差點失控。

但就在這個時候,昔日項羽手下的猛將、漢初中郎將季布站了出來。

季布說,樊噲應該立即斬首!當年高皇帝率領四十萬大軍攻打匈奴,被困在平城。你樊噲憑什麼說用十萬大軍就能蕩平匈奴?這是當面欺君!當年秦朝花大力氣對付匈奴,結果導致陳勝起義,至今創傷仍沒有恢復。樊噲當面迎合主上,這是動搖天下根本。

這反駁的理由說的太透徹了!

呂后隨之警醒。

於是這才有了漢初那封著名的回信:大單于沒有忘記我,專門給我寫信,我惶恐不安。仔細想想,我已經年老體衰,頭髮、牙齒都脫落了,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大單于還沒有忘記我,實在讓人感動。

隨信一同送去的還有呂后特贈的兩輛馬車。

冒頓單于接到回信後,有些慚愧,他派使者來,當面道歉說:我從未聽說過漢朝的禮儀,陛下這才算是讓我領教了。

所以說,有時候忍辱負重不僅是一種審時度勢,它也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可以化解一切挑釁與陰謀的力量!


黑句本


不容忍又能怎樣呢?

公元前192年,匈奴冒頓單于給呂后寫了一封調戲書信,大意是這樣的:

“我是孤獨寂寞的君王,出生在溼地草澤之地,成長於廣闊原野、牛馬成群之鄉,多次到達中國的邊境,希望能夠到中國遊覽。陛下現在孤身一人,寂寞獨居,我們兩人,身為一國之主,彼此都不快樂,沒有什麼可以自娛自樂的,不如你就嫁給我,正好可以互補有無,不知意下如何呢?”

呂后看後,羞怒交加,差點沒氣死。大漢的武將文臣們當然也很生氣,呂后的妹夫,大漢帝國的開國元勳之一樊噲站出來說:“臣願意帶領十萬人馬,橫掃匈奴,殺他片甲不留。”

正當眾人紛紛應和,拍樊噲的馬屁時,有一人卻喊到:“樊噲當斬!”

說話的人是中郎將季布。為什麼他說“樊噲當斬”?季布解釋道:“樊噲大言不慚,罪當斬首。當年高皇帝以三十二萬的大軍,北征匈奴,尚且受困平城,七天七夜,樊咐身為上將軍,不能解圍。現在樊噲居然大言不慚,將兵十萬欲橫掃匈奴,這豈不是欺君之罪。如今,多年戰爭的創傷尚未平復,樊噲又吹牛來諂諛主上,難道是想動搖天下的根本麼?”

季布的話雖然說得狠了些,也不是沒有道理。樊噲也意識到自己吹牛吹過頭了,過了幾天,就為自己的誇誇其談向呂后負荊請罪。

呂后能怎麼辦?忍一時風平浪靜,只有忍了。

呂后差人回覆冒頓單于一封信,極盡謙卑,大失國體,這封信大意這樣的:

“單于還記得老身,賜我書信,令我誠惶誠恐,可現在我已經年邁氣衰,頭髮跟牙齒都開始掉了,走起路來也搖搖晃晃的。我想單于一定是誤聽了別人的話,要跟我這樣的老太婆結秦晉之好,單于您這不是在汙辱自己嗎?老身反省一番,自以為沒有做過什麼對不起單于的事,您還是放我一馬吧。我私底下送給您兩輛馬車,還有八匹好馬,還望笑納了。”

不單這樣,呂后又祭出“和親”的法寶,挑選了一位年輕美麗的女子,準備嫁給冒頓,以防這位行為古怪卻實力超強的匈奴單于心血來潮又來戲弄自己這個老太婆。對於呂后送出的厚禮,冒頓單于當然是笑納了。呂后被匈奴冒頓單于大大戲弄了一番,這段故事,史稱“嫚書之辱”。


君山話史


呂后面對匈奴的欺辱,選擇容忍,說明:

一、呂后是位成熟的政治家。

二、實力在那擺著呢,想高調,實力也不允許呀?

凡事脫離具體環境的分析,都毫無意義,現將我們置身於當時的歷史情境中去:

一、匈奴現狀:

公元前209年,匈奴太子冒頓因對頭曼單于欲廢已另立不滿,殺死老父親自立。

冒頓成為單于後,經過幾年系列的大征伐,雄踞大漠南北,建立了亙古未有的匈奴帝國。曾將劉邦困於白登山,長達7天7夜,劉邦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妻)行賄,才得脫險。被逼無奈,只得延續和親政策,換取邊境安寧。彼時劉邦曾想下血本,將呂后親生的魯元公主嫁給冒頓,因當媽的心疼閨女,呂后死活不意,劉邦最後選一宮女,冒充長公主,嫁與單于。

史學界承認:此時的匈奴帝國,是匈奴發展過程中最為強大的時期。

二、西漢現狀:

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劉盈即位為帝,但呂后專政。呂后狠心處死戚夫人、劉如意等劉邦的兒子,打壓劉邦舊臣,朝中人人自危,唯求自保。

大將韓信、彭越、英布等都被劉邦和呂后給弄死了,基本上無良將可用,曹參、周勃、灌嬰等人水平一般,並都是劉邦的忠心老臣,呂后也不敢撒手重用。

唯一敢用、可用唯樊噲一人。然而,此時樊噲在國內掌控著兵權,如樊噲領兵征討匈奴,如有人起兵叛,呂后只有束手就擒。

當時距離白登之圍才過去短短五年,漢朝剛剛經歷戰亂,國力十分孱弱,官員出門都坐牛車,連皇帝的御駕都無法找到相同顏色的馬匹。

此時漢朝無將、無糧、無馬、無錢,根本完全無法和匈奴抗衡,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呂后能做的只有忍。

公元前192年,匈奴冒頓單于派使者給呂后送來一封書信: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短短60多字,盡顯地痞與流氓之氣,充滿了挑釁和侮辱,大漢邊境,我來去自由,你只能肚裡的氣而無力阻擋。“我單身,你單身,不如咱倆來成親,取我所長,補你所短”,這顯然就是赤祼裸的耍流氓了,更何況他這是想來個母女雙飛呀!

冒頓單于哪能不知呂后的年齡,他身邊妙齡少女成千上萬,哪是真心實意的娶呂后呢?

領袖說過:不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就是耍流氓。

呂后看後,面對這樣的淫褻之語,自然羞怒交加,差點沒氣死,但此時一位成熟政治家的素養得以成功體現,呂后經過深思熟慮,有了完美的答案。

第二天,呂后上殿,將來信在各重臣間傳閱。

大臣各懷心腹事,沉默不語。

呂后的妹夫、大將樊噲說:“臣願意帶領十萬人馬,橫掃匈奴,殺他片甲不留。”

眾臣用餘光瞄了瞄呂后,仍舊無人出言,呂后的心裡又有了殺人的念頭。

突然中郎將季布喊到:“樊噲當斬!”

季布曰:“樊噲可斬也!夫高帝將兵四十餘萬眾,困於平城,今噲柰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陳勝等起。於今創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搖動天下。”

呂后當然明白季布說這個話的意思,五年前劉邦親率四十萬大軍,北征匈奴,在平城受困七天七夜,要不要單于的閼氏這個小蹄子貪財和智障,劉邦或許早已身自異處。

樊噲現吹牛不上稅,十萬人馬就能打敗匈奴,難道你樊噲比劉邦還要厲害嗎?

臣子聽後,見呂后沒有反對,反而面有喜色,千年的老狐狸們都隨聲附和,呂后說道:既然大家都反對兵伐匈奴,那就罷了!

諸將曰:“以高帝賢武,然尚困於平城。”於是高後乃止,復與匈奴和親。

呂后給匈奴單于回信道 :大單于沒有忘記我,專門給我寫信,我惶恐不安,實在讓人感動,但我已經年老體衰,頭髮、牙齒都已脫落,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不值得單于你玷汙自己。如果我們有做得不好,還請你寬恕。

“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隨信送上香車,美人。

這段歷史,史稱“嫚書之辱”。

呂太后這位歷史上三大女主之首,名副其實。忍一時之辱去,換得百年和平來,待漢武帝之時,衛青、霍去病等殺得匈奴“匈奴遠遁,而南無王庭”。

君子報仇,永遠不晚。


美麗青春您真痘


為什麼呂后能夠容忍,因為她當時所要考慮的,不是她自己一個人,而是整個大漢帝國。

公元前195年,即漢高祖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6月1日),劉邦崩於長樂宮,享年六十二歲。而此時的呂雉,也已四十有六,就在大漢朝舉國同悲時,遠在北方草原的匈奴冒頓單于,寫了一封信給呂雉。

根據《漢書》的記載,信件的內容是這樣的: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這個信的意思,翻譯一下,大概就是這樣的:

我是一個孤獨寂寞的君王,生在大草原上,跟著牛羊野馬一起生長起來。我曾幾次來到你們大漢朝的邊界(南下劫略),現在想要到你們中國的腹地去遊玩一趟(意圖大舉進攻,放出威脅)。呂后您現在也是孤獨寂寞,我們兩都不快樂,沒有什麼可娛樂的,我願意用我有的,換你沒的,豈不樂哉!

這個信件,文字上的意思,沒那麼露骨,畢竟是兩國正式的來信,但隱藏在這信件背後齟齬,卻令人噁心。冒頓單于,先說自己獨孤寂寞,再說“願遊中國”放出威脅,最後說呂雉也孤獨寂寞,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就是故意這麼說,想召呂后去侍寢,藉此侮辱漢朝。

先放下這個信不表,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細節,那就是,遠在漢朝時期,周邊的小國異族便稱我們中國為“中國”了,這說明我們“中國”這個稱號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是得到大家認同的世界之中。

面對冒頓單于這充滿侮辱性的來信,呂雉是如何面對的呢?假如手機前面的讀者,是你收到這封信,想必都要氣得跳腳吧。呂雉剛看的時候,也是氣得不行。

但她當時是事實上的一國之主,諾達的帝國,還得靠她操持。最後,她這樣回了一封信:

“單于不忘我們這個小地方,賜下信件,我們舉國上下,莫不誠惶誠恐!單于雄偉,正在盛年,老妾本應親身前往侍奉,可惜年逾四十,色衰神弱,發齒盡脫,行步蹣跚,見單于豈不羞慚。謹獻上後宮美女三十名,錦帛十萬匹,御用精米八十萬斛,精釀宮酒百石,敬請大單于笑納。”

在回信中,呂后非但沒有氣急敗壞,反而對冒頓單于非常尊敬,並且表示冒頓單于正值壯年,而自己年老色衰,配不上冒頓單于,還給他送了30個年輕貌美的宮女,以及錦帛美酒等等。

這樣的回信,可以說完全放棄了自己的尊嚴,是一種和親求和的姿態,不禁讓人想起了一千年以後的宋朝,可以之後的漢朝,與宋朝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為什麼呂后身為一國之母,如此委屈求全的回信呢?因為以當時漢朝的國力,是真的不能跟匈奴正面硬剛。因為當時冒頓單于,不僅統一了北方草原,還征服了西域烏孫、樓蘭等20多個國家,勢力範圍覆蓋了整個西北,真是兵強馬壯、士氣高昂之時。

▲ 冒頓單于

劉邦統一全國之後,曾聚集30萬兵力,在白登山與匈奴決一死戰,可惜大敗於匈奴之手,劉邦本人也受挫生病,沒多久就去世了,去世之後,冒頓單于就來了這樣一封信。

呂后委屈求全的回覆,為大漢贏得了非常寶貴的喘息之機,冒頓單于看到這封信之後,非常開心,得意忘形,也就放棄了南下進攻漢朝的計劃。此後漢朝文景二帝,奉行修養生息的國策,大漢國力迅速恢復。在漢武帝手上時,漢朝主動出擊,在大將衛青、霍去病的帶領下,犁庭掃穴,大破匈奴,此後南匈奴歸順漢朝,北匈奴西遷遠遁至東歐,一個不可一世的勢力就這樣被幹掉了。

▲ 霍去病

壯哉我大漢朝,中國人永遠的驕傲!


海佑講史


呂后,實在是個厲害的女人,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又能還之以雷霆之色,漢初的半壁江山她功不可沒。

從嫁給劉邦開始,呂后的角色就比較微妙,因為劉邦身為亭長時,放跑了押往咸陽的犯人,成了政府通緝犯,不得不四處逃避。於是,呂后就承擔起了種田、織布、養家、教育子女、給劉邦送飯的任務。要知道,在嫁給劉邦之前,她可是標準的大家閨秀,哪裡想過婚後會是這樣的生活。

後來,楚漢相爭時,劉邦幾次被項羽打敗,呂后那時候的日子也非常難受。好不容易,戰爭局勢明朗一點,劉邦又帶回來一個戚夫人,呂后也在這個過程中,開始朝著女強人發展。

呂雉在漢朝的威望也是一點點建立的,比如韓信、彭越事件中,她展現出的決斷和魄力,都足以讓人驚歎。

孝惠四年,匈奴單于冒頓卻給這位強勢的女人寫了一封求婚的信,裡面描述道:“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簡而言之,冒頓的意思是自己剛死了妻子,呂后剛死了丈夫,兩個地位相當在一起的人門當戶對。對於冒頓的這個請求,朝堂大驚,這簡直是對漢王朝尊嚴的踐踏。若是冒頓想娶的是公主,那可以看成門當戶對,可要是換成呂后,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先不談匈奴奇怪的婚嫁習慣,光是呂后身為漢王朝的皇太后這點,就不是隨意能輕言婚嫁的。所以呂后相當憤怒,她強壓著想和匈奴硬打一場的衝動,召集群臣來商議這件事情究竟該怎麼處理。

朝堂上有以樊噲和季布為代表的兩種聲音,兩派爭得面紅耳赤。

樊噲曰:“臣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

布曰:“噲可斬也!前陳豨反於代,漢兵三十二萬,噲為上將軍,時匈奴圍高帝於平城,噲不能解圍。天下歌之曰:‘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今歌吟之聲未絕,傷痍者甫起,而噲欲搖動天下,妄言以十萬眾橫行,是面謾也。且夷狄璧如禽獸,得其善言不足喜,惡言不足怒也。”

季布口中的“平城之圍”又叫做“白登之圍”,起因是漢高祖劉邦親率30萬大軍征討韓王信,卻被匈奴人擺了一套,在白登山這個地方,被對方圍困了長達七日之久。當初,漢軍多次主持突圍,均告失敗。

最後還是靠著賄賂單于的妻子在找了一條生路,因為當時的人比較迷信,單于的妻子就跟他說了劉邦的傳奇經歷,認為他是上天認定的天子,殺了會有災禍。由此,單于放了劉邦一行人。

季布舊事重提,當然不是為了諷刺劉邦,而是驚醒朝臣,你們難道忘了先皇的經歷嗎?你們現在和對方開戰,真的不保證能贏啊。

呂后的內心很糾結,這時西漢建信侯劉敬當年在白登之圍前後的事例,又浮現在呂后面前。她忍住內心的噁心,針對冒頓單于想旅遊和結婚的想法,委婉給出了自己的應對措施:嫁公主和親、再送你一輛馬車。

並寫信回覆到:“我老了,你一定是誤聽了謠言才覺得我美,現在我給你一個公主做你的老婆吧。至於你想旅遊的夢想,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冒頓也沒料到這位大漢太后竟然有如此魄力,不禁佩服起來,回信到:未嘗聞中國禮義,陛下幸而赦之。

兩人之間的這場交鋒,就被呂后巧妙化解。他們不知道的是,多年以後,這件事情會成為漢武帝討伐匈奴的理由。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1.呂后有了豐富的執政經驗。

這個時候的呂后不再是呂公家弱不經風的千金小姐了。他有協助劉邦建立大漢的奮鬥經歷,有在項羽楚營當二十八個月楚囚的痛苦回憶,有讓韓信、彭越死於非命的手腕,有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高超藝術。

她早可以獨當一面了,此時,她政務嫻熟,威望日高,已是一位成熟的女政治家了。她心裡素質是很高的,面對匈奴單于的侮辱,知道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能意氣用事。所以,她堅持以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為處理這件事的原則。


2.國力不允許她把匈奴單于當戚夫人一樣處理。

公元前209年,匈奴太子冒頓殺父自立。冒頓這傢伙久經沙場、能征慣戰。他成為單于後,經過縱橫馳騁的大征伐,雄踞大漠南北,建立了疆域遼闊的匈奴帝國。漢高祖劉邦不服,曾經御駕親征過這位猛人。結果是冒頓把個劉邦牢牢地困在了白登山,時間長達7天7夜之久。若不是劉邦手下的謀士陳平建議向冒頓單于的閼氏行賄,劉邦差點就掛了。前車之鑑,呂后銘記在心。

自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後,西漢大權一直掌握在呂后手中。此時,韓信、彭越、英布相繼作古,曹參、周勃、灌嬰等人文治武功又拿不出手,屠夫樊噲呢?兵權在握不假,他又是呂后的妹夫,人也可靠,也有戰場經驗。可是,一旦樊噲領兵征討匈奴,呂后在中央就孤立難支、岌岌可危了。


3.西漢發展的需要。

呂后作為中國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信奉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懂得歷盡戰亂的西漢之邊境安寧、人民安居樂業對大力發展生產的重要性,所以,她不便也不能發飆。

4.冒頓要逐鹿中原,是有備而來。呂后不讓他師出有名。

匈奴冒頓單于於公元前192年派使者給呂后送來一封書信: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短小精悍,充滿了挑釁和侮辱,尤其是“我是孤男,你是寡女,不如咱倆成親,互取所需”的表達,令人氣憤,簡直就是赤祼裸地耍流氓!這哪裡是談戀愛呢?

呂后當然知道是淫褻之語,羞怒交加有過,但很短暫。呂后清楚,這傢伙要為南下擄掠找藉口了,她經過深思熟慮,終於安靜了下來。


5.呂后要藉機增強朝臣同仇敵愾的決心,並且要為與匈奴恢復和親政策找到理由。

呂后顧不得臉面了,把冒頓的信拿到朝廷傳閱。她懂得,群臣看過後,會有好的效果。樊噲英勇,要帶領十萬人馬,橫掃匈奴。季布當頭棒喝:“樊噲當斬!”。原因是“夫高帝將兵四十餘萬眾,困於平城,今噲柰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

呂季布說樊噲是自欺欺人,自不量力。五年前英明的先帝漢高祖劉邦親率四十萬大軍征伐這個傢伙,就差點一命嗚呼了,何況你呢?

臣子們也是明白人,開始講真話:

諸將曰:“以高帝賢武,然尚困於平城。”於是高後乃止,復與匈奴和親。

6.呂后長袖善舞,趁機拉攏單于,力爭與之搞 好關係。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之意。

呂后給匈奴單于回信道 :

“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意思是,我青春不再,年老體衰,頭髮、牙齒都已脫落,不敢玷汙自己了。如果我們有做得不好,還請你寬恕。

後來,到了呂后的曾孫漢武帝劉徹時期,衛青、霍去病等人殺得匈奴“遠遁”。不敢南顧。


希望星晨58298869


這事怪秦始皇,要不是他暴斃,蒙恬和至於被矯詔賜死,蒙恬若不死,早就率領三十萬大軍平了匈奴,哪還有冒頓發跡。沒了冒頓呂后會隱忍匈奴?


這事怪劉邦,韓信明明告誡過他,以他能力只能帥兵十萬,可劉邦竟然敢率兵三十二萬去打匈奴,結果控制不過來,導致前後軍脫節,被困白登,讓冒頓打出了驕氣。沒有驕氣的匈奴,哪裡敢對中國下手?自己老婆又和至於被辱!大秦北擊匈奴,才過沒幾年呢

可惜,這些說這些又有什麼用,一個個都是作死小能手。遇到了鳴鏑練兵殺妻殺父的冒頓,呂后該有此辱

大約公元前195年,匈奴王冒頓得知劉邦駕崩,寄信調戲了一下呂后,說,劉邦死了,你孤身一人怪可憐的,我是草原君王,正好和你配對,數次徘徊邊境,想去中國看你,又不知你心意,盼望回信



面對赤裸裸的侮辱,呂后也只能委屈求全,回了一封,說,老身年老色衰,牙都掉了,汙了大王眼睛就罪過了,隨信奉上兩駕御用馬車,八匹駿馬,已全大王憐愛之情

唉,呂后自己也作死內鬥專權,能領兵的開國大帥,韓信英布被弄死了,周勃灌嬰心向劉家不鳥她,就一樊噲,衝鋒可以,領兵算了吧

打不過人家,無可用之兵,不容忍莫頓又有什麼辦法?


靈石蘊珠寶


在呂后當政第四年的時候,匈奴冒頓單于的妻子去世了,於是冒頓單于派使者給呂后送來一封信。冒頓單于在信中說:“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冒頓劇照)

冒頓單于的這個話,充滿了挑釁和侮辱。說挑釁,是有“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這話。顯然,冒頓單于並不是真的要到漢朝來旅遊,而是有吞併漢朝的意思。說侮辱,表達的地方就更多了,比如“兩主不樂,無以自虞”,比如“願以所有,易其所無”等等。尤其是最後一句,不僅僅是侮辱,簡直就是耍流氓了。

呂后當然讀懂了冒頓單于的侮辱,所以她非常生氣,把這封信拿到朝廷中,把文臣武將召集起來討論。樊噲當時說,給我十萬人馬,我將橫掃匈奴。季布卻說,樊噲這個人,可以拉出去斬了。當年高帝率領四十萬大軍,尚且被被匈奴困在平城。樊噲說他十萬人馬就能打敗匈奴,難道他比高帝還厲害?再說了,秦朝當年就是強打匈奴,才引發了陳勝起義。而我們現在創傷都沒治好,怎麼打?

呂后聽了後,便放棄了攻打匈奴的打算。回了一封信,說我年老氣衰,牙齒脫離,走路不穩,不值得單于你玷汙自己。如果我們有做得不對的地方,還請你寬恕。接著,為單于送去車馬這些物品,表示將繼續和親。

這一封回信,可以說非常的低三下四,忍氣吞聲了……

我們知道,呂后是一個非常剛硬的人。劉邦去世後,她對劉邦的後宮及兒子們大肆屠殺,帶來了一場腥風血雨。那麼,面對冒頓單于那樣的侮辱,她為什麼卻一反常態,如此的低眉順眼呢?

(呂后劇照)

我認為,呂后之所以有那樣的處事方式,主要有以下一些考慮。

一、無人支持。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史記》的記載沒有。司馬遷在《史記》中,除了記載樊噲表示願意帶十萬兵前往討伐以外,其他人,包括周勃、灌嬰等武將,陳平、王陵等文臣都沒有說話。唯一說話的,是季布。

季布本來是項羽手下的一面得力干將,作戰勇猛,多次打敗劉邦。也因此,劉邦當皇帝后,便發佈命令四處捉拿季布,要斬了他報仇雪恨。後來,還是劉邦的車伕夏侯嬰站出來為季布說情,劉邦才饒了他,還封他為郎中。

周勃、灌嬰、陳平、王陵這些人不說話,說明大家不會支持她。畢竟呂后上臺後,對劉邦的嬪妃、兒子及舊臣都有打壓。那些人,人人自危,就算不支持,卻也不敢說出口,只能用沉默表示。

季布不一樣,本身是降臣,而且曾經也是劉邦的敵人,是劉邦欲除之而後快的人。他自然不會幫著劉邦的嬪妃及兒子們說話。而恰恰他不幫他們說話,因此,他說出的話才是比較真實的,也是代表那些沒說話的人的心聲的。

(樊噲劇照)

二、無將可用。

劉邦當初在攻打匈奴的時候,不得不自己帶兵出征,根本的原因,就是無將可用。劉邦厲害的大將是韓信,除此外,彭越、英布也不錯。但是都被劉邦和呂后給搞死了。剩下的曹參也在劉肥那裡,不可能讓他帶兵打仗。周勃、灌嬰等人,當年已經證明能力比較一般了。

最為關鍵的是,就算這幾個人打仗很厲害,呂后也沒膽量把兵權交到曹參、周勃、灌嬰任何一個人手裡。這些人都是劉邦的忠心老臣,如果他們把兵權拿到手裡,聯合劉邦剩下的那些兒子們造反,呂后還有活命嗎?

呂后對這一點有深刻的感受,他在去世前,反覆強調呂祿呂產等人一定要把兵權拿在手裡,就說明她知道兵權有多重要。

實際上,真正可以用的,就只有樊噲一個人。然而,樊噲也就是一個壯士而已,再加上那時候他已經很老了,連壯士都算不上,他能帶兵打仗嗎?劉邦帶兵打匈奴的時候,他就參與了的,已經證明他打匈奴不行,能派他去麼?再說了,劉邦當年尚且領兵四十萬,他卻說十萬就可以橫掃匈奴,可見,他多麼沒腦子。這樣的人去打仗,能贏嗎?

三、國內不穩。

呂后之所以敢有恃無恐排除異己,就是因為樊噲在國內掌控著兵權。如果把樊噲派出去了,國內就空虛了,這時候,地方上如果有人反叛呂后,或者朝中大臣想要反叛呂后,呂后都會束手無策。

因此,呂后為了確保國內穩定,無論如何是不敢把樊噲派出去的。

後來,劉盈去世時,呂后光嚎不哭。張良的兒子就對陳平說,這是因為太后手中沒拿著兵權,不放心呢。於是陳平建議呂后由諸呂帶兵,這樣,呂后看見國內穩定了,她的眼淚才流出來了。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呂后實在是不敢和匈奴打這一仗的,因此她也只敢忍氣吞聲。


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邦去世之後,呂后執政,這時候大漢北方依然是強大的匈奴。本來劉邦活著的時候,選擇和匈奴和親了。漢和匈也開始和平相處了。

但是,劉邦剛一死,匈奴單于又開始來找事了。

這時候的匈奴單于還是冒頓單于,冒頓單于覺得呂后孤兒寡母的比較好欺負。所以,他就給呂后寫了一封信。

當然了這一封信,是帶有屈辱性語言的,冒頓單于的用意,就是想激怒呂后,然後和漢朝在打一仗。

那麼冒頓單于寫的這一封信,到底是什麼信呢?

說實話就是類似於一封情書,大致內容就是冒頓單于向呂后求愛。他在信裡寫到,呂后剛死了丈夫,肯定很寂寞吧。

正好他冒頓單于目前也是單身一個人。

所以,他想問問呂后,是否有意思和他一起搭夥過日子。若是可以的話,他冒頓單于也可以來中原,若是呂后覺得冒頓來中原不體面,也可以讓呂后去匈奴定居。

當然了這封信的用意,主要就是為了激怒呂后。

當呂后讀了這封信之後,她真的是又羞又怒。當時,她就想發兵去和匈奴痛痛快快的打一仗。

但是,呂后憤怒終歸是憤怒,她這時候還是很理智的。

因為她知道打仗並非是兒戲,所以,她叫來了重臣來商議了一下。

呂后的妹夫樊噲,見到匈奴這封極其無理的信之後,他就說讓呂后給他十萬大軍,讓他去滅了匈奴。

呂后也很贊成,因為,她覺得只要有人支持她,這個仗就能打。

可是,這時候季布站了出來,季布說樊噲應該殺頭。

季布為什麼要這樣說?

因為他清晰的記得,就在不久前,劉邦帶領的四十萬大軍,被匈奴圍了一個水洩不通,劉邦也因此還差點殞命。

這一戰就是大家熟悉的白登山之圍,最後是陳平用了一個見不得人的計策,才幫助劉邦逃過一劫的。

樊噲竟然在這個時候吹牛,說自己可以帶領十萬大軍橫掃匈奴。這樣的樊噲,不殺難道該留著嗎?
季布的話,就是在說,連高祖劉邦都不是匈奴的對手,難道你樊噲比劉邦還要厲害嗎?

當季布說完這樣的話之後,所有的臣子都底下了頭。因為他們明白,季布說的是實話,這時候的漢朝還不是匈奴的對手。

所以,匈奴單于侮辱呂后的這件事,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呂后見到大臣的表現,也知道什麼意思了。既然要選擇忍了這一口氣,那麼,就必須要給匈奴和好下去。

所以,她又給匈奴回了一封信,說自己年紀也大了,牙齒也掉了。早就人老珠黃了,她是不可能再嫁人了,不過,漢朝有的是美女,若是單于有需要,她會派去送幾個漢朝的美女給單于的。

當冒頓單于收到這封信之後,他倒是有點不好意思了。覺得自己那樣寫信,侮辱人家呂后,人家竟然這樣客氣對他。

所以,他也沒有為難漢朝,漢匈之間又開始和平相處了起來。

說實話呂后之所以能夠容忍,就是國力不行,這時候他們還不是匈奴的對手。大漢真正的強過匈奴是從漢武帝的時候,這時候已經到了呂后的重孫子輩了。


漢史趣聞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寫信侮辱呂后的匈奴單于是冒頓(mò dú),他是一位相當厲害的匈奴王,匈奴帝國在他的統治下走上巔峰。

冒頓單于寫信侮辱呂后的背景是發生在劉邦死後,當時匈奴勢力非常強大,東邊征服了東胡,西邊趕走了月氏(ròuzhī),南邊吞併了樓煩,士兵人數達到了30多萬,成為遊牧民族的“帶頭大哥”。

冒頓單于能夠崛起,一方面是他強悍的領導能力,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原地區正處於楚漢相爭時期,沒有時間去理會邊境的事,所以匈奴勢力才會快速發展。

劉邦初定中原的時候,也曾與匈奴有過幾次交鋒,但都沒有佔到便宜,最終只能採取和親的方式停戰,這種“與民休息”的治理方式一直延續到漢景帝時期。

冒頓單于侮辱呂后的經過

劉邦對匈奴採取和親的方式讓冒頓單于開始驕傲起來,劉邦死後他更加放肆,寫了一封信給劉邦的皇后呂雉: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這封信的內容看上去文縐縐的,其實很流氓。冒頓單于的意思是:我生在草原地區,幾次來到邊境的時候,都想到中原去遊玩。呂后如今孤身一人,我也是孤身一人,我們都不快樂,不如各取所需換來彼此快樂?

冒頓單于這封臭不要臉的信把呂后氣得太陽穴冒火,七竅生煙。她隨即召來群臣商量攻打匈奴的事,當時樊噲也非常激動,表示願帶上十萬兵前去掃平匈奴。但季布表示這事不能過激,應該忍下來,還批評樊噲只會吹牛,當初帶兵三十二萬打匈奴還被圍在平城出不來,如今居然要用十萬兵掃平匈奴?呂后聽完也只能忍了。

此時可以看出,漢朝對匈奴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打也打不過,罵也罵不贏,只能忍氣吞聲。呂后給冒頓單于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年老色衰,不要汙了單于的名聲,還給冒頓單于送了兩乘馬車過去。

呂后屈於匈奴也是無奈,而且漢朝初期一直被匈奴騷擾都是採取和解的方式,直到漢武帝時期才開始對匈奴進行反擊。

漢武帝對匈奴的反擊

漢武帝時期,由於經過文景之治的“休整”,國庫豐盈,兵精糧足,正好是打擊匈奴的最好時機。

當時漢武帝聽說月氏曾被匈奴從河西走廊驅趕至大夏,便想聯合月氏一起對抗匈奴,於是派出張騫前去做說客。雖然張騫沒有說服月氏一起合作,但卻意外地開啟了“絲綢之路”,打開中原地區與西域乃至西歐國家的貿易之門。

漢武帝時期,漢匈之間發生過多次大戰。在衛青、霍去病等漢朝大將的打擊下,匈奴勢力日益減弱。當時漢武帝還採取和親的方式聚合西域大國一起對抗匈奴,其中包括大月氏、大宛、烏孫等西域大國。在中原與西域聯合打擊的情況下,匈奴的空間最終被慢慢壓縮,最終分裂成南北匈奴。

結束語

冒頓單于寫給呂后的信看上去很不正經,但冒頓單于並非一介莽夫,從他帶領匈奴帝國走上最強盛的巔峰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不簡單的匈奴王。

呂后對冒頓的“非禮”忍氣吞聲也不是懦弱,因為當時以漢朝的實力確實不是匈奴的對手,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她的做法是對的,經過三代皇帝的“與民休息”政策,為漢武帝積累了打擊匈奴的資本,最終才可以一雪前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