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歷史上有哪些“作死”的名將?

瀚海說史


明朝有個大將叫石亨,作死一生可以拿來說一說。

這個事情發生在,朱祁鎮,被瓦剌抓走弟弟朱祁鈺繼位。

因為早年積累點軍工,石亨當上了偏將。事後在和瓦剌的戰鬥中兵敗,被革職。後來瓦剌單于也先兵圍北京城,時任兵部尚書的于謙覺得石亨作戰勇猛作戰頗有章法。遂舉薦為右都督。在於謙的統籌下也先兵敗,石亨因功封侯。後領大將軍印,加封太師。

這時候瓦剌示好把曾經的皇帝哥哥放回來了。做弟弟的當皇帝當上了癮,把哥哥軟禁起來。後因弟弟患病,石亨勾結文官太監,發動了著名的“奪門之變”。

石亨有功被封為忠國公,後把親戚,弟弟遠方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報上去給皇帝說都是奪門有功的人。皇帝耐著性子一一冊封。

于謙看不慣石亨,石亨聯合于謙對手,奪門無故,誣陷於謙本來是要立皇帝弟弟的兒子為王,所以奪門是為了反對於謙的陰謀,含冤被害。

于謙死後,石亨更加無所顧忌,讓皇上給他修祖墳,皇上說你自己修吧。只到有一天皇帝現在城樓上,看到一處房子問道,這是誰的王府啊,身邊的太監助攻道不知道啊。皇帝怒道,身邊的人對石亨都不敢說真話了。

石亨得罪了太監,賣官,收受賄賂得罪了文官,直到皇帝明白了冤殺于謙的真相。懊悔不已,隨後安排了一個謀反的罪名。沒收家產,斬首。






牛馬走


國民黨名將邱清泉,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可謂是不作不死,最終把自己活活作死了。

邱清泉是黃埔軍校二期的畢業生,作戰以不要命聞名,人稱“邱瘋子”。邱清泉在崑崙關戰役和滇西戰役時表現頗佳,獲得過寶鼎勳章,還獲得過美國總統自由獎章。

邱清泉在抗日戰爭時的表現可圈可點,但是了到了解放戰爭中,他就不行了。

淮海戰役中,黃百韜兵團被解放軍圍困,國民黨統帥部命令邱清泉與李彌兩人率部沿隴海路兩側向東攻擊前進,救援黃百韜。

邱清泉接到命令後,他的參謀長李漢萍告訴邱清泉,救援黃百韜有兩條路,一是迂迴潘塘鎮,成功概率較大,但有一定風險,容易被解放軍分割包圍;二是正面進攻,相對安全,沒什麼風險。但成功概率較較低。

邱清泉選擇了第二條,而且把自己戰鬥力最強的第五軍留下,只派了戰鬥力一般的七十軍和七十二軍兩個軍救援黃百韜,被解放軍擊潰。最終黃百韜兵團被解放軍全殲。

救援黃百韜不成,國軍統帥部下令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和孫元良三個兵團從徐州撤退。杜聿明讓邱清泉的主力-第五軍45師殿後,掩護大部隊撤退。

第5軍45師遭到華野的猛烈攻擊,損失慘重,邱清泉接報後非常著急,找到杜聿明要求大部隊暫停前進,等他救出了45師再走。杜聿明表示同意,等邱清泉救出了近乎殘廢的45師,白白浪費了近兩天的時間。

等到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孫元良兵團一起,被包圍在陳官莊、青龍集一帶,統帥部又要求杜聿明率三個兵團改變前進方向,向東南方向攻擊前進,去救援黃維兵團。邱清泉又是讓七十軍和七十二軍、七十四軍三個軍作為前面的攻擊部隊,輪番攻擊,甚至連他本來不信任的十二軍,他都已經派出去參加攻擊了,但第五軍仍然留著不動,不肯投入使用。

黃維兵團被解放軍殲滅後,杜聿明率部龜縮到河南永城附近的陳官莊地區。隨後解放軍發動陳官莊戰役,大獲全勝,此役殲滅國民黨軍3個兵團部;10個軍;25個師、1個騎兵旅,共26萬餘人,其中斃傷6萬餘人,俘虜17.7萬人,投誠2.4萬人。

在陳官莊戰役中,杜聿明本人被俘,邱清泉被擊斃,第五軍被全殲。


袁衛宇


笑答:

政客作死名人

第一作死人物……薩達姆!

第二作死人物……卡扎菲!

第三作死人物……肯尼迪!

第四作死人物……赫魯曉夫!

第五作死人物……尼赫魯!

……………

軍事作死名人

第一三國鄧艾

第二麥克阿瑟

第三山本五十六

第四拿破崙三世

……………

作死的帝王

第一路易十六

第二尼古拉二世

第三王莽

………………

因果報應,人在做天在看,出來混欠債了遲早要還!


心勇4


國民黨中將軍長郭景雲,作為傅作義集團的“王牌軍”軍長,在平津戰役中,先突出解放軍包圍,又打退沿途的阻擊部隊,卻大意休整隊伍被包圍,後又在救援接應部隊近在咫尺的情況下,因為自己的意氣用事,而錯失逃生機會,最後所部被全殲,本人自殺,“大義凜然”的把自己給“作死”了。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發起不久,高瞻遠矚的毛澤東又發出命令,令華北軍區楊得志2兵團、楊成武3兵團向張家口一帶集結,配合東北野戰軍準備發起平津戰役。

11月29日,楊成武3兵團對張家口外圍發起攻擊,平津戰役打響。張家口國民黨守軍孫蘭峰部立即向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求援。此時,傅作義正在關注著各地的戰況,得知攻打張家口的只有楊成武部隊,略鬆了口氣,他所擔心的是林彪的東北野戰軍是否入關作戰,以現在東北野戰軍的實力,他是很難應付的。

張家口是傅作義部隊的西退之路,必須要保住,所以他立即命令自己的“王牌軍”35軍,馬上馳援張家口。35軍是傅作義的起家部隊,他曾長期兼任軍長,現任軍長是郭景雲,綽號“郭大麻子”,中將軍銜,郭景雲能爭善戰,勇猛忠心,是傅作義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將,但驕傲狂妄,任性自大。

郭景雲接到命令後,立即率35軍約1.6萬人,分乘400餘輛美式汽車,很快抵達張家口外圍。楊成武見機行事也順勢將他一起圍住。但因為楊成武兵團只有三個縱隊,雖然圍住了敵人,但戰線過長,力量略顯薄弱。

張家口兩軍相持之時,東北野戰軍的先頭部隊程子華部打下了密雲,全殲守敵6千餘人。傅作義得知後驚出一身冷汗,林彪終於還是入關了,為安全起見,隨即電令郭景雲火速回歸北平,留下孫蘭峰死守張家口。

郭景雲這邊剛剛把部隊安頓好,馬上又組織迴歸。利用機械化的速度,衝出楊成武部隊的包圍圈倒是沒費多大勁兒。郭景雲率領著汽車隊伍浩浩蕩蕩的踏上北平的歸途。

走到新保安時,遭到了強大的阻擊,原來是楊得志2兵團的一個先頭旅,於前一天佔領了新保安,面對來敵展開頑強阻擊。但雙方力量過於懸殊,郭景雲還從北平調來飛機助陣,最後,解放軍只能撤出新保安。

郭景雲在傍晚時分趾高氣揚的進入了新保安城,並不顧部下要他連夜趕路的勸說,堅持在城內休整一夜,並狂言“這是咱家門口的路,難道還怕鬧鬼嗎?”

但一夜過後形勢卻大大出乎郭景雲的意料,楊得志的後續部隊接連趕到新保安外圍,35軍一夜之間已被團團圍住,想走出去,難了!在突圍了一整天后,寸步難移,只好又退回城內。

傅作義得知自己的王牌軍陷入重圍,心急如焚,馬上派出兩個軍前去增援接應35軍。可是當援軍前來接應時,郭景雲因與援軍的軍長不和,拒絕與援軍配合。當援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到離35軍近在咫尺時,郭景雲卻向另一個方向突圍,想憑自己之力脫身。

結果可想而知,面對著又陸續趕到的東北野戰軍部隊,增援接應的兩個軍也顧不上郭景雲了,想跑卻沒有跑掉,均被殲滅,郭景雲也失去了最後的希望。


只能做最後的掙扎,郭景雲妄想堅決固守。但解放軍的力量早已今非昔比,在上百門大炮的強力打擊下,35軍很快失去抵抗能力,陣地被一塊一塊佔領。郭景雲最後被解放軍圍在指揮部,眼見大勢已去,他讓部下和自己一起點燃汽油桶“為國盡忠”,但卻沒人願意和他一起死,汽油桶也被部下踢到了遠處。郭景雲絕望之際,撥槍自盡。“王牌軍”全軍覆沒。

楊得志得知郭景雲自殺後,讓人買了口棺材,把他安葬了。

郭景雲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本來有著數次逃生機會,卻因為自己的狂妄自負而丟了性命,硬是自己把自己給“作死”了。


我是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歷史微點


很高興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個人認為明朝時期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藍玉案,主角藍玉就是極其“作死”的名將。

藍玉是明朝開國將領,他率領十五萬大軍,追擊北元軍隊到捕魚兒海,一舉摧毀北元的領導層,徹底終結了北元勢力。



藍玉的姐夫是明朝開平王常遇春,藍玉早年在常遇春手底下為將。常遇春是一個漢人,但對騎兵的認知卻遠超蒙古人,是朱元璋軍隊中地位僅次於徐達的二號人物。藍玉和常遇春很像,像的不僅僅是他對騎兵的理解,還有常遇春那個暴脾氣。

常遇春脾氣很臭,尤其喜歡殺降,朱元璋警告多次都沒有用,而藍玉和常遇春一樣驕躁、狂妄,這樣的性格伴隨了他的一生,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在藍玉征服北元南歸時,在喜峰關因守將開關時間太慢了而直接下令攻打,雖然當時朱元璋因為藍玉的功勞而沒有追究,但這也讓朱元璋非常不滿,對他有了芥蒂。



之後藍玉還調戲被俘虜的元朝妃子,朱元璋這次直接就把把藍玉的梁國公改名涼國公來警告他,但卻沒被藍玉重視。之後藍玉的狂妄愈演愈烈,在一次侍奉皇帝的酒宴上,藍玉直接就說軍中的將領升遷全由他決定,朱元璋封他太子太傅,他還說他難道不能當太師麼?

其實朱元璋早就對藍玉徹底失望了,一直沒有殺他的原因是以藍玉為首的武將集團是太子黨的一員。太子朱標是朱元璋最心疼的兒子,朱元璋也有意培養屬於朱標的勢力,殺了藍玉會大大削弱太子勢力。但很不幸的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痛不欲生,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藍玉的武將集團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此時朱元璋便不再容忍他的胡作非為了,把之前的賬都翻了出來。洪武二十六年(1393),藍玉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藍玉案當時牽扯了一萬五千餘人。藍玉到死才知道,自己能飛揚跋扈這麼久不是因為他的勢力有多大,只是朱元璋不想動他而已。


御馬下南山


抗日戰爭中日寇號稱“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就是作死的典範。


阿部規秀出生於日本軍國主義最活躍的時代,他長大後也不例外,為了效忠天皇,他參了軍,並在部隊表現優異,屢立大功,被日本軍界稱為“名將之花”。

1939年10月2日,阿部規秀晉升為陸軍中將,並參與了對抗日根據地的掃蕩。結果在他的指揮下,一個大隊被我軍採用靈活的戰術吃掉,惱羞成怒的阿部規秀決定“親征”。

經日軍偵查發現,黃土嶺疑似有八路軍主力,於是狂妄的阿部規秀準備孤軍深入,妄圖虎口拔牙,一舉消滅我軍主力。1939年11月6日,他孤軍深入到黃土嶺,遂和我軍展開戰鬥。看到敵人已經進入口袋,又豈能不打之理?於是我軍也對其發動了猛攻。

正值敵我交戰之際,阿部規秀仗著裝備精良,想著八路軍沒有重武器,於是站在高地觀察我軍情況,被我軍楊成武部發現,在陳正湘團長的指揮下,迫擊炮炮手李二喜對目標開了四炮,均命中目標。阿部規秀被炮彈擊中以後傷重不治,他帶領的旅團也被打殘。

11月23日,日本媒體各大頭條都刊登了來自中國戰場的消息《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阿部規秀作為擅長運用新戰術和山地戰的專家,這種孤軍深入,打亂本軍部署的低級錯誤本不該犯,可是他太狂妄自大,自信過度,最終身亡,簡直是作死。


望風瑟瑟


  • 要問起作死的又被稱為名將之人,毋庸置疑當屬大明軍事鬼才——朱文正,一個迷一樣的男人


  • 朱文正,元朝至正二年生人,其父是朱元璋短命的哥哥,正兒八經太祖的大侄,正因為哥哥命苦死的早,朱元璋尤其看重這個不多的親戚,當做自己的兒子培養。


  • 至正十六年,朱文正隨軍攻克渡江克太平,剿滅陳埜先,佔據建康,作戰勇猛,老朱很是開心,在此後不久也就是1356年十月便提升朱文正為樞密院同僉。過了不到五年又做了大都督,成為全軍最高統帥。而這卻不是他的巔峰,而他真正被後人載入史冊的是他那場堪稱奇蹟的洪都保衛戰

  • 1363年四月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猛攻洪都,而鎮守洪都的朱文正僅有七萬餘人,卻死守了85天堅持到了援軍的到來,完成戰略上的絕勝,為朱元璋主力回調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可謂這場戰役第一功臣。
但他又如何一步一步作死的呢?
《明太祖實錄》卷十六:使守江西,遂驕淫暴橫,奪民婦女,所用床榻僭以龍鳳為飾。又怒上不先封己,前所對上者皆詭辭。上遣人責之,文正漸懼,謀叛張士誠,江西按察使李飲冰奏之
  • 人無完人,不難看出軍事鬼才朱文正在生活作風上有很大的問題,但僅僅是次要的,而他一直想不通的是為什麼自己赫赫戰功卻分文未賞,他越來越氣就越發放縱自己,毒打朱元璋派下來的按察使,姦淫擄掠無惡不作,這樣做最直接的後果就出現上面的那篇奏摺。結果顯而易見。
  • 1365年,朱文正在桐城牢中去世,結束其爭議的一生年僅29歲。

花溪客



1937年,淞滬會戰打到九月下旬,國軍已經完全處於頹勢了,日軍後續部隊源源不斷的增援上來,又完全控制了制空權,加上固有的火力優勢,國軍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態勢,而且是隻能被動挨打,沒有能力反攻。這和戰爭開始之初國軍統帥部的設想完全相反。

國軍當然也是在不斷的抽調各個地方的部隊到淞滬戰場來參戰,中央軍消耗得差不多了,地方部隊就開始大量往裡面填,包括廣東,川軍,粵軍的主力部隊都已經在淞滬戰場上亮過相了,但是絲毫沒有挽回國軍在淞滬戰場上的頹勢,仍然是全面被動挨打。

這時候國軍統帥部其實已經不想打了,想放棄淞滬戰場羅店,蘊藻浜這一線的陣地,退過蘇州河,收縮戰線,集中兵力,再繼續固守。這時候素有國軍中的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卻表示不同意,他認為還有機會挽回頹勢,而且可以反攻日軍。


白崇禧的底氣說在哪裡呢?當然是在他嫡系的桂系部隊。廣西原本只有第七軍一個軍,抗戰開始後,桂系部隊馬上開始大肆擴編,編成了四個軍,分為三個集團軍。而廣西之所以能夠這樣做,就是因為廣西從1931年開始實行徵兵制,是全國最早實行徵兵制的。

按照這個規定,所有廣西省內的成年男性都要在軍隊服役一年,接受訓練,到抗戰爆發時,桂系部隊已經有了幾年的積累,形成了一定的預備役部隊,因此在戰爭爆發後,能夠迅速通過徵召預備役部隊,擴充實力,擴編軍隊規模。而且,廣西在李黃白的治理下,成為模範省,也有錢,所以裝備在地方部隊中也是不錯的,還有空軍。

白崇禧認為,經過國軍前期與日軍的消耗,國內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比較強,裝備比較好的部隊了,所以桂系部隊完全可以上來露個臉,在國際友人面前展示桂系實力,提高桂系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地位。所以,白崇禧認為桂系這時候作為生力軍上來,投入戰鬥後就可以反攻日軍,扭轉戰爭走勢。


在桂系部隊上來之前,國軍的作戰方法是按照德國顧問的指導,後面上來的部隊不直接投入一線戰鬥,而是不斷補充到第一線的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等幾個主力部隊中去,這樣可以把第一線部隊用血汗換來的戰鬥經驗最大化,避免後續部隊重新熟悉敵人戰法帶來的無謂損失。

白崇禧不信這個邪,上來就要求第一線部隊把陣地交給桂系部隊,直接成建制進入第一線戰鬥。負責指揮的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廖磊也是桂系名將,但是在投入戰鬥之前,卻沒有做好相應的戰場形勢分析準備,也沒有讓基層幹部到前面的部隊中去了解敵人的戰法,就兩眼一抹黑直接進入了第一線。

桂系部隊六個師還沒有開始投入戰鬥,早上正在集結準備開始發動攻擊,就被日軍偵察飛機發現了,立刻指引炮兵進行急襲,同時飛機也分批次進行輪番俯衝掃射,馬上就造成了嚴重損失,有的團直接傷亡過半,不得不退出戰場。這一下,白崇禧白髮現,不是中央軍和其他地方部隊不行,而是日軍確實很厲害。


其餘桂系部隊仍然按照原計劃,進入第一線陣地後不久,就開始發動攻擊,並且向敵人陣地不斷出擊,但是因為缺乏炮火支持,火力無力壓制對手,又是一馬平川的地方,水網縱橫,缺乏地形掩護,很快就造成了更大規模的損失,最終被日軍趕下來了。而且日軍一路追擊,國軍原來的陣地也有些地方被突破了。

幸虧胡宗南的部隊和七十四軍等部隊還在第二線警戒,看到這種情況,馬上衝上去擊退追擊的日軍,穩住戰線,同時馬上將潰退下來的桂系部隊收容起來。當然國軍部隊絕大多數是沒有頭盔的,而桂系部隊卻有頭盔,被收容之後,大片桂系部隊潰兵站在一起,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特別顯眼,讓白崇禧覺得臉上特別無光。

白崇禧本來想著要在國際輿論面前露個臉,展示桂系部隊的實力,沒想到最後卻像《潛伏》中吳站長說的一樣,露出了屁股。所以,白崇禧聽到桂軍慘敗的消息後氣的吐血。也是因此,到了徐州會戰時,桂系第七軍就只能縮編後擔任防禦任務,而無力擔任更重要的打擊兵團的任務。


蕭武


說到國民黨的王牌精銳部隊、抗日鐵軍74軍,不得不提副軍長李天霞,與老上級王耀武是同窗,都是黃埔三期生。所謂成也74軍、敗也74軍(整編74師),李天霞一生的興衰榮辱都與74軍息息相關。李天霞可以說是一位抗日名將,抗戰期間參加過不少大小型正面作戰,其戰績完全不亞於後來的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

自從李天霞投入到王耀武的起家部隊補充一旅,也就是後來改編成的51師,便開始了輝煌的抗日生涯。首戰淞滬會戰擔任第51師副師長兼153旅旅長,而此時的張靈甫正是李天霞手下的一名團長,李天霞率部與日軍激戰數日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隨後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李天霞親自上陣與日寇血戰,部隊損失慘重,最終寡不敵眾而被迫撤出了戰鬥。

李天霞的成名戰是在江西上高會戰,當時已晉升為74軍第51師師長,率部在雞公嶺與日軍進行殘酷的肉搏戰,殲敵千餘人並牢牢守住了陣地,為保證上高大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戰後李天霞51師榮獲第一號陸海空武功狀,而74軍榮獲最高團體榮譽飛虎旗,也獲得了“抗日鐵軍”的美譽,不久後,李天霞升任74軍副軍長,負責在貴州為軍部訓練新兵。

老上級王耀武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後,按理說李天霞無論是在戰功和資歷上,都有資格勝任74軍軍長的職務。王耀武是一個非常能幹和務實之人,曾徵集74軍三位師長的意見,但關鍵人物並不贊成李天霞擔任軍長職務,主要是看不慣李天霞生活上的“特殊化”,這個人就是58師師長張靈甫,曾是李天霞的直屬下級,而老軍長王耀武非常在乎張靈甫的感受。

因為張靈甫不僅能打而且不像李天霞有點桀驁不馴,王耀武在權衡利弊下,決定犧牲李天霞,調其任轄下的100軍軍長,74軍軍長的位置則由曾擔任57師師長的施中誠擔任。李天霞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間被調出了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74軍體系,心中難免會有所怨恨,與張靈甫從此結下了恩怨,也為日後張靈甫兵敗於孟良崮埋下了禍根。

抗日戰爭之最後一次大會戰之湘西雪峰山會戰,李天霞指揮的第100軍再次立下了赫赫戰功,率部在芙蓉山全殲了日軍第109聯隊,而整個抗戰期間,國軍部隊很少有全殲過日軍一個完整聯隊的記錄。戰後,李天霞再度榮獲陸海空武功狀及各種勳章,唯一缺的就是國民黨軍中的最高榮譽勳章,即青天白日勳章。李天霞從淞滬會戰至抗日最後一次大型會戰,參加過不少大小戰役,戰功卓著,稱為抗日名將不為過。

抗戰勝利不久後,國民黨進行了部隊精編,李天霞第100軍整編為第83師,而張靈甫74軍被整編為了74師,被譽為蔣委員長的“御林軍”,李天霞和張靈甫的地位相比,已經高下立判了。在內戰期間,李天霞可謂出氣不出力,開始打滑頭仗了。魯南會戰期間,張靈甫的整編74師曾劃給李天霞指揮,但是張靈甫自命清高根本不聽從指揮,甚至向兵團司令打小包括,還要求脫離李天霞的管轄,最終湯恩伯硬是將張靈甫劃給了黃百韜指揮,李天霞也因此對張靈甫咬牙切齒。

於是,李天霞開始踏上了“作死”之路,在張靈甫被圍於孟良崮前,擔任整編74師右翼安全任務的李天霞,為了搶功在不支會兵團司令湯恩伯的情況下,擅自向蒙陰進犯,一度令蔣介石十分惱火;當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輕而易舉地切斷了張靈甫與李天霞和黃百韜間的聯繫後,整編74師三萬餘人已經被華野如同鐵通一般團團圍在了孟良崮上。

此時的張靈甫已經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寧願向遠在百里開外的同窗老鄉胡璉求救,也不肯向近在眼前的李天霞低頭。眼看著“御林軍”已經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蔣委員長才下了死令要求全力營救張靈甫,否則軍法處置。走在“作死”路上的李天霞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便將手裡可用的部隊全部投入到解圍的戰鬥之中。但為時已晚,當李天霞率部趕到孟良崮腳下時,張靈甫三萬餘人大軍已經涼涼了。戰後,李天霞因翫忽職守、救援不力被送上了軍事法庭,離閻王殿只差一步之遙。


賽門之略


我覺得歷史上最“作死”的兩個名將分別是張飛和岳飛,這兩個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名氣很大,其次就是武功都很高強,但是他們最終都難逃一死的命運。其實他們之所以會死,和自己“作”的也有很大的原因。

首先我們來說說張飛吧,要說起武功高強,那麼他在三國時期絕對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他和呂布曾經在徐州大戰一百多個回合都沒分出勝負,可見他的武藝高超。但是張飛有個毛病,就是從來不善待下屬,他不光對那些小兵拳打腳踢,即使是他的親信,他也非打即罵。張飛死就死在了自己的親信手上,睡覺的時候被親信直接割了腦袋,張飛堪稱作死的典範。如果他對下屬稍微好一點,可能也不會落得這麼個結局吧。

  說完了張飛我們接下來再說說岳飛吧!我們都知道岳飛是個精忠報國的大英雄,當時南宋大部分的軍隊都掌握在岳飛手中,由此可見宋高宗對於岳飛還是很信任的。當然岳飛也確實帶兵能力很強,把金國打的節節敗退。岳飛收回了很多北宋的失地,按說岳飛這麼勤勤懇懇的為國效忠,肯定日後官越做越大,權力也會越來越大。但是不知道岳飛腦回路是怎麼了,竟然打出了想要迎二帝的口號。這擺明了就是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想重新再弄出個皇帝來。高宗怎麼能容忍這件事,所以後來岳飛才被十二道金牌和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給定了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