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一場戰役決定了國家的生死,他即是開國帝王,又是帝國覆滅的罪人

盤古開天闢地以來,“中國”華夏大地經歷五千多年的洗刷,無數紛爭,群雄割據,殺戮不斷,雄才大略者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元朝忽必烈,大明朱元璋,後清康熙雍正為代表,他們的成功離不開“大道”,即便有錯也不是罪,因為部分殺戮,是為了更多人的安寧!


本期為大家講述的是三國時期著名戰役: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一場戰役決定了國家的生死,他即是開國帝王,又是帝國覆滅的罪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為了給關羽“大意失荊州”報仇,揮兵攻打東吳孫權,(號稱75萬兵馬)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稱臣,避免兩線作戰,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從此一蹶不振,逐漸走上下坡路。

一場戰役決定了國家的生死,他即是開國帝王,又是帝國覆滅的罪人

夷陵之戰說到底是擊潰戰不是殲滅戰,就算最壞的結果,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了,畢竟當時還佔據著益州,劉備集團怎麼就失去了擴張的能力了?此戰之後,只能慢慢等死了?夷陵之戰可以說是劉備集團一戰失國本,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劉備中道崩猝了,留下個爛攤子跟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讓諸葛縫縫補補又三年操碎了心,最終累死途中。

其實從蜀漢丟失荊州那一刻起,就沒有窺伺中原的資本了,益州是天府之國不假,但前提是遠離戰略前線。長期用兵的結果就是諸葛亮出師表說的“益州疲弊”,益州守綽綽有餘,攻則後勁不足。

一場戰役決定了國家的生死,他即是開國帝王,又是帝國覆滅的罪人


最終263年8月,魏國實際領袖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263年11月,鄧艾兵臨城下,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正式滅亡。

史學家們一致認為夷陵之戰的慘敗,加速了蜀漢滅亡的主要原因,即使沒有夷陵之戰劉備也統一不中原。

那麼假設夷陵之戰​是打勝了,劉備能統一中原嘛?

歡迎下方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