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看著跪在地上大氣不出的宮監侍女,明孝宗朱佑樘有些無奈。這已經是皇后張氏今天第三次發火了。因為生了口瘡,再加上湯藥苦辛,張氏最近的心情一直不佳。看著妻子清秀疲倦的容顏,眼中泛起的淚花,朱佑樘心疼不已。

朱佑樘接過藥碗,緩步地到龍榻旁坐下。張氏的眼淚終於還是無聲地滑落下來,但依舊有些倔強地扭過頭去,不肯看自己的丈夫一眼。朱佑樘泛起一個笑意,用勺子舀起一口湯藥,吹涼,輕輕地送到張氏嘴邊。

張氏還是不願意回頭,朱佑樘依然保持著喂藥的動作。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朱佑樘的手臂開始微微發抖,勺子裡的湯藥也開始不住泛起微波。隨侍太監有些看不過去,剛要開口相勸,卻猛然發現張氏回過頭將勺子裡的湯藥喝下。看著丈夫滿臉的寵溺,張氏的心又一次被融化了。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故宮雪景

伉儷情深,明代唯一獨佔帝皇的皇后

不知道諸位看到開篇的這一場景,作何感想?朝史暮想感受到了伉儷情深的恩愛。而事實上,這樣的恩愛秀,是朱佑樘和張氏每天的基本操作。

孝康敬皇后張氏,明孝宗朱佑樘的原配,明武宗朱厚照生母,明世宗朱厚熜伯母。張氏是河北興濟人,在她17歲那年,成為了太子朱佑樘的太子妃,並於同年十月,在朱佑樘繼位登基後,被立為皇后。

張氏在明代皇家歷史上有一項無人超越的記錄,即張氏是朱佑樘的皇后,也是他唯一的妻子

大量的史料證明,張氏和朱佑樘有著深厚的夫妻感情,甚至說朱佑樘對張氏非常迷戀也不為過。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孝康敬皇后張氏 像

篤愛,宮中同起居,無所別寵,有如民間伉儷然者。——《勝朝彤史拾遺記》

朱佑樘和張氏非常恩愛,一同起居,且朱佑樘沒有其他女人,像民間夫婦般生活。朝史暮想選取這段來說明二人的感情,主要是兩個原因,即“同起居”和“無所別寵”。

皇家不比民間,皇帝的生活起居都有明確的規定。一般來說, 很少出現帝后長時間同居同宿的情況。而作為一個帝皇,不充實自己的後宮,更是少之又少。須知,帝皇后宮的充實,並不能用簡單的貪戀美色來解釋,更有大量繁衍皇室子弟的意味在。

事實上,很多朝臣從子嗣的角度,多次勸諫朱佑樘填充後宮,因為繼位三年的朱佑樘,並無子嗣。但都被朱佑樘用各種理由一一婉拒。如此看來,朱佑樘對張氏的疼愛和迷戀,已經達到了欲罷不能的程度。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明孝宗朱佑樘 像

其實關於張氏入宮前的生活,史料裡還是有一些好玩的記載。比如說張氏母親懷張氏的時候,曾經夢到月亮進了自己肚子;比如說張氏原先許配給過一男子,臨近結婚日子的時候,男子忽然得了重病。後來張氏入宮了,男子病又忽然好了。

這種筆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無外乎以各種祥瑞和奇事,來渲染張氏命格的特殊。考慮到張氏經歷弘治,正德,嘉靖三朝,這種寫法多少還是有史官迎合的意味在裡面。

不過張氏能夠把明孝宗朱佑樘迷得團團轉,的確有些過人之處。

首先,張氏姿色上乘,知書達禮

美貌肯定不用說了,怎麼說張氏也是從眾多民間美女中脫穎而出的。而因為父親也是讀書人,所以在家教這塊,張氏也非常有涵養。愛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精神層面的契合。據說張氏經常和朱佑樘一起讀書,練字,作畫,彈琴,二人出雙入對,羨煞旁人。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明代宮廷劇照

其次,張氏“妒驕”

史書裡用這個詞,就很有意思了。我們把它拆分開來。妒,意思是張氏非常容易吃醋,佔有慾強;驕,表示張氏有些驕橫,偶爾有些刁蠻,甚至會耍小脾氣。我們知道,一般來說,封建君王多少都有點“賤骨頭”,百依百順的,總是提不起興趣,反而那些矯揉造作耍性格的,卻讓他們眼前一亮。很顯然,張氏對付朱佑樘,很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最後,是一個客觀因素,即朱佑樘悲慘幼年生活的心理陰影

因為父親寵愛萬貴妃,萬貴妃恃寵而驕,明裡暗裡地謀害明憲宗朱見深的子嗣。朱佑樘幾乎是在宮人的保護下,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幼年東躲西藏的日子,還有父愛的常年缺失,使得他非常渴望穩定的生活。投射到感情上,就是對張氏的情感的專一。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明憲宗朱見深 像

一個美麗,懂禮,又會撒嬌,還能契合你的精神需求的愛人,換了誰不喜歡?可以說朱佑樘對張氏的情有獨鍾,張氏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驕縱庇私,張氏家族跋扈背後隱藏的危機

史書裡對張氏的描述,有相當大的篇幅是在寫張氏外戚的得勢。其實也不難理解,皇家內苑的男女之事,哪是史官能隨隨便便就知道的,即使知道,也不能隨隨便便寫在史書上。而我們看一個男人如何在乎一個女人,往往可以從他對待女方家人的態度上反應出來。

張後母金夫人至宮中。既設宴......所用器皆銀。帝問內豎曰:何故器用銀?對曰:舊制也。帝欲特用金器。宴畢,盡賜之。後曰:母已領恩賜,吾父則未嘗君食也。帝命即撤後膳一席賜之。——《蒹葭堂雜著摘抄》

張氏的母親到宮裡吃飯。按照舊制,用的是銀製碗筷。朱佑樘特批用金制的,並且在宴後全部賜給了張氏的母親。張氏又抱怨父親沒有得到恩賜,於是又賜了一頓飯給國丈。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金制碗筷

這裡的描述,還僅僅只是對張氏父母的恩賜,事實上,張氏的兩個兄弟張鶴齡,張延齡二人,獲得的厚賞更為誇張。兄弟二人仗著與張氏的關係,漸漸地開始囂張跋扈,為非作歹。比如侵佔民田,縱容惡奴,巧取豪奪,開設私店,私吞公產,干擾司法,甚至殺人毀屍。

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張氏兄弟其實一直都不斷地受到言官的彈劾,但架不住是國舅的身份,屢次受到皇帝的袒護。

帝又為後立家廟於興濟,土木閎麗。明世外戚之盛,無過張氏者。......外家稍盛,多側目,帝陰為之解。山東副使楊茂元,以河決論事,言水陰象失職以後故。後怒甚,必殺茂元。......而御史胡獻論延齡、鶴齡上,下之獄竟解。戶部主事李夢陽言二齡,二齡奏夢陽謗訕母后當斬。金夫人入泣訴上,下夢陽詔獄。——《勝朝彤史拾遺記》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明代官員

朱佑樘非常縱容張氏,以致於史家認為明代外戚裡,張氏一族最為囂張。有官員說河堤決口,是因為皇帝太縱容張家了,皇后竟然要殺了這個官員。言官告狀張氏兄弟違法,言官被下獄。李夢陽也彈劾張家二人,居然驚動了張氏的母親,李夢陽被下詔獄。

雖然這些惹怒張家的官員,最後都因為朱佑樘的仁慈沒有受到極端的打壓,但朱佑樘已經頗有一副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氣魄。而各種史料裡多次出現張氏為了自己的兩個兄弟,向皇帝施加影響力的例子。

很多人說,張氏有不俗的政治頭腦和手腕。但朝史暮想的看法恰恰相反。張氏恃寵而驕,而且缺乏政治智慧。她只是運氣好,有一個愛她的丈夫,自己的親生兒子也當了皇帝。而到嘉靖皇帝朱厚熜繼位後,張家就馬上被打壓了。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明武宗朱厚照 像

即使如朱佑樘如此的好脾氣,曾經也向張家兄弟說過“毋使我以外戚殺諫臣”的話。表面意思是,不要讓我做昏君,不想因為包庇你們而殺了言官。而深層意思是,並不是殺言官,而是不要逼我殺了你們。 而張氏的兒子正德皇帝朱厚照,就幾次揚言要狠狠教訓自己的這兩個舅舅,卻都被張氏給壓了下來。

為什麼朝史暮想斷定張氏缺乏起碼的政治敏感性?很簡單,明代之前所有善終,且得賢后美譽的幾位皇后,不論自己影響力有多大,都很少會去袒護自己的孃家人,甚至會自己主動壓制孃家人的行徑。比如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比如能夠為皇權保駕護航的明仁宗朱高熾的張皇后,甚至是明宣宗的皇后孫氏也明白這個道理。

你就看明代洪武(朱元璋)年間,皇帝的多少聯姻家族被屠戮,再看後來為什麼選擇后妃大多從平民小官吏階層選拔,就可以明白在明代做外戚,最好不要太顯眼,太跳。而明代外戚最大的忌諱,就是得罪文官集團了。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明代官員

很顯然,張氏仗著自己是皇后,皇太后,皇伯母的身份,屢屢默許,縱容,包庇自己的兄弟,屢屢得罪了文官集團。但凡稍微有點政治敏感性, 也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而從後來張家的失勢來看,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確是拿著張氏兄弟的事情來做文章,以致於張氏非常被動,沒有絲毫的辦法。

晚景淒涼,張氏的邊緣化和家族的沒落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正德十六年,西苑豹房。張氏悲痛地看著自己的兒子朱厚照嚥下了最後一口氣。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悽慘,讓她痛到無法呼吸。父親走的時候,帶走了她的來處;丈夫走的時候,埋葬了她的愛戀;現在兒子也走了,她最後的寄託也煙消雲散。而自己,連孫子都沒有抱到。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驕傲了一輩子的張氏開始後悔了。後悔自己沒有為丈夫多生下幾個兒子,後悔因為自己的嫉妒心和蠻橫,使得丈夫沒有和別的女人生下子嗣。這是一次帝國皇權真空的危機,也是張氏餘下生活的最後一次押寶。沒有了丈夫的寵溺,沒有了兒子的孝順,她接下來的選擇,將同時決定這個帝國和自己命運的走向。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明代皇后 劇照

武宗崩,太后委政楊廷和,散豹房,收江彬、神周下獄,罷威武團練官軍,革皇校,而遣各邊鎮守。太監之在京者,凡喇嘛、哈密諸屬國留侍者,皆使還國。一切政務皆整飭儲備,以侍世宗。——《勝朝彤史拾遺記》

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張氏委託楊廷和,遣散豹房,捕獲了一群之前武宗身邊的佞臣,收回兵權,並穩定局勢,選擇了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來接替皇位,即明世宗嘉靖皇帝。

看到沒有,“太后委政楊廷和”,這裡用了一個“委”字。如果朋友們瞭解楊廷和的資歷,就明白史書的這個說法,其實是虛詞。從當時的情況看,武宗駕崩後,只能,也必須是楊廷和才能穩定局勢。而張氏這個太后,其實空有其名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龍椅

朝史暮想都不用去找史料,僅僅憑藉張氏的性格,她的偏私,她的驕縱,她對政治極低的敏感度,還有她因為張家兄弟而和文官集團緊張的關係,是絕對不可能輕易被允許染指選定皇家繼承人的。她全程應該只是被動地接受文官集團的決定。所幸,她和楊廷和打著同樣的主意,即以藩王繼位的明世宗朱厚熜,也許更加容易被控制。

我們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在自己侄子繼位後,張氏不但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為,反而有變本加厲的趨勢。

初,興國太后以藩妃入,太后猶以故事遇之,帝頗不悅。及帝朝,太后待之又倨。——《明史》

這裡的興國太后,指的就是嘉靖皇帝的生母。母憑子貴,自己的兒子做了皇帝,興國太后的身份地位自然也水漲船高。雖然張氏是正牌太后,但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怎麼也得給嘉靖皇帝一些面子。但張氏依然非常傲慢,用對待藩王后妃的態度對待嘉靖生母。甚至對待嘉靖皇帝本身,也高傲倨上。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宮廷劇照

從這裡,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張氏性格的缺陷,那種常年被夫君,被兒子寵壞的貴夫人的形象,躍然於紙上。說的不好聽點,張氏多少有點頭髮長,見識短的無知和常年累積的虛榮淺薄。

封建政治遊戲,實力永遠是第一位的。嘉靖繼位不久,就發起了一場“大禮儀之爭”。表面上來說,這是一場圍繞嘉靖生父政治地位的爭執,實則是一次嘉靖皇帝與前朝舊文官集團關於政治話語權的決戰。很顯然,張氏對嘉靖帝及其生母的傲慢,給嘉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著嘉靖帝權柄日固,張氏也被捲入大禮儀之爭的洪流中去。

......興國太后誕節,敕命婦朝賀,燕賚倍常。及後誕日,敕免賀。......會太后弟延齡為人所告,帝坐延齡謀逆論死,太后窘迫無所出。哀衝太子(朱載基)生,請入賀,帝謝不見。使人請,不許。——《明史》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明世宗朱厚熜 像

嘉靖生母生日,群臣朝賀,而到了張氏生日的時候,居然取消了這一流程。之後張氏兄弟再次成為了嘉靖打壓張氏的政治工具,竟然直接判處張延齡死罪。張氏這下著急慌了神。恰好嘉靖的一個兒子出生,張氏想借著給嘉靖道賀的時機,給自己兄弟求情,卻被嘉靖拒絕見面。張氏再次派人懇求,嘉靖仍然不願露面。

嘉靖八年,因為諸多惡行得到證實,張鶴齡,張延齡被革除封爵。嘉靖十二年,張家兄弟雙雙入獄,長兄張鶴齡很快死於獄中,而弟弟張延齡因為張氏多次迴旋,終於沒有被殺,卻也一直被關押。張家自此開始衰敗。嘉靖二十年,張氏逝世,嘉靖二十五年,張延齡被問斬。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閒話明史,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孝康敬皇后——張氏

後宮淒涼劇照

張氏的晚年生活確實算得上淒涼。我們不難想象,一個活了71歲的老太太,在人生最後的幾年,會不會在大內某個偏僻的院落內,倚著庭柱,對著並不寬廣的過道發呆。偶然間路過的宦官太監,總是有意無意地躲閃著什麼,或禮貌性地行禮問安,或竊竊私語地繞開。

日月既往,不可復追。我們不知道風燭殘年的張氏,在當時會想起什麼。也許是幼年時父親無奈的訓斥,和哥哥弟弟天真的打鬧,丈夫對自己毫無保留的迷戀,兒子欲怒無火的叛逆,還有侄子對自己的冷漠狠絕。所有的甜蜜,悲苦,歡樂,傷痛,一幕幕地從眼前映過。隱隱地,她耳邊似乎想起了自己親人們的呼喚。

大明孝康敬皇后張氏,有為人妻的幸福,為人母的尊榮,性活潑,驕妒,六宮虛設而被獨寵,卻也徇私情而庇家人。她不笨,卻也談不上聰慧;她率性,卻也頗多無奈。說到底,她只不過是一個求愛,追愛又無原則袒護孃家的普通女人罷了。

朝史暮想獨家原創,總有些乾貨可以在歷史中挖掘。

參考資料:《勝朝彤史拾遺記》,《明史》,《蒹葭堂雜著摘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