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湄公河的羅氏蝦、印度的螃蟹、美國的大閘蟹為何不被認可?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中國飲食文化演變至今,形成了八大菜系:魯、川、粵、蘇、閩、浙、湘、徽,各有其特色。中國吃貨也是在世界上出了名的,湄公河的羅氏蝦、印度的螃蟹、美國的大閘蟹等,在中國人眼裡那都不叫事兒,可以有多種方式將它們變成餐桌上的美食。

湄公河的羅氏蝦、印度的螃蟹、美國的大閘蟹為何不被認可?

上到高級餐廳,下到街頭巷尾的“蒼蠅館子”,都是作為一個吃貨感到幸福的根源。如果你是一個注重質量品質的吃貨,還會米其林餐廳打卡,打開米其林紅色寶典小冊子,中國美食數不勝數,在上面卻沒有一席之地。目前,大陸被米其林收錄的城市只有上海和廣州,中國美食那麼多,卻為何入不了米其林的“法眼”?

湄公河的羅氏蝦、印度的螃蟹、美國的大閘蟹為何不被認可?

一.米其林只評定用刀叉吃的美食。米其林餐廳是由法國人評審的,他們認為只有用刀叉吃才能顯示出優雅,而中國使用筷子已有三千年了,自然是不會為了一個評定而改用刀叉的。不過說實話,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吃個火鍋擼個串,確實跟“優雅”沾不上邊,但用刀叉能吃得起來?這種評定的方式就基本跟我國無緣了。

湄公河的羅氏蝦、印度的螃蟹、美國的大閘蟹為何不被認可?

二.飲食習慣與中國不符。吃西餐就只吃自己盤子裡的,這種飲食習慣與中國相差甚遠,在中國,都是把菜擺桌上,然後每人手裡一碗飯,想吃什麼夾什麼,這才符合中國喜歡的熱鬧。米其林還講究冷盤,而中國人都喜歡是熱食,看著熱氣騰騰的飯菜才更有食慾。所以米其林和中國在這一點上雙方是不能互相理解的,沒有被米其林收入也是很正常的。

湄公河的羅氏蝦、印度的螃蟹、美國的大閘蟹為何不被認可?

三.米其林食物少、價格貴。去米其林餐廳吃只能是抱著一種嘗試新鮮食物的心態去吃,想要吃飽就走錯地方了。西餐對擺盤要求很高,看著十分精緻,有時候都不忍心吃,西餐還有個特點就是食物少,就那麼小小的一塊肉價格還貴。享受完新鮮感,吃完後趕緊又在外邊買點別的東西填飽肚子。

湄公河的羅氏蝦、印度的螃蟹、美國的大閘蟹為何不被認可?

所以說米其林指南和中國有點“水土不服”的感覺,但米其林有自身的價值和指導意義,同樣,中國美食少了米其林的認可,但並不妨礙中國美食享譽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