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單位老齡化嚴重,一群老同志不幹活就愛爭利益,作為新任的領導,該怎麼處理?

愛聊同事的祥子


處理關鍵詞:調查清楚情況,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制定措施解決

這個問題在機關事業單位都存在,處理時要講究方式方法。

一、搞清楚老同志和年輕同志的訴求

採取逐個談心談話的方式,搞清楚老同志和年輕同志的訴求,對立的原因,到底是職務上的訴求還是經濟上的訴求?到底是對個別老同志不滿意還是對整體老同志都不滿意?還是對以前單位的相關待遇政策不滿意?搞清楚情況,才能談下步工作。

二、搞清楚誰是帶頭人?誰是業務骨幹?誰能惹誰不能惹?

只要涉及群體性,那麼都應該有帶頭人,或者說挑唆人,搞清楚是誰?單位裡面,到底誰能力強?誰能力弱?誰是骨幹?在現有編制人員情況下離開誰不行?還有,哪些人能動?哪些人不能碰!體制內都有各種關係,有些人是你萬萬不能動的,或者說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千萬要注意!

三、搞清楚你可以動用的資源

要解決問題,那麼首先你自己得有資源,若沒有資源,那麼問題很難解決。比如:能否讓一部分老同志提拔起來,然後讓其提前退休;哪些同志家裡有具體困難,你可以在職權範圍內幫助解決。通過前期梳理,一定要把你可以掌握的資源和支配的砝碼搞清楚。

四、爭取上級政策支持

積極向上級彙報單位隊伍建設情況,提出你準備解決的思路,徵求上級意見建議。同時,向上級爭取政策,爭取協調給職數、給錢、給政策,為解決問題提供支撐!

五、逐個擊破理順情緒

一是對能夠提一級提前退的老同志,做思想工作鼓勵其提前退,把矛盾趕走;二是對能夠幫助其解決家裡問題的老同志年輕同志,儘量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無論你怎麼幹,這批人只會感激你,不會有情緒;三是畫餅。給老同志尊重,鼓勵其高風亮節,給其戴高帽;給年輕同志講奮鬥,講前途,描繪美好藍圖,讓其充滿信心。四是科學制定激勵措施。針對主要矛盾,制定符合推動工作的政策措施。五是靈活應對。對不支持新政策的,對帶頭人進行打壓,進行孤立,但不要過頭,只要對方服軟見好就收,達到推動新政策的目的。

六、注意事項

一是處理這類問題必須要恩威並重,抓住最突出最嚴峻的矛盾處理。二是要調動所有能夠調動的資源。三是制定政策是兼顧各方面情緒,要照顧多數人情緒,不能太過!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更多諮詢歡迎關注我賬號,幫你答疑解惑!


看透說破職場文化


新任領導如何面對工作積極性不高的老同志?剛好本人有相似的經歷,我說說我的經歷。

當年,我30幾歲。有一天,被領導叫到辦公室,要我帶一個“老齡化”嚴重的部門:一個部門15人,有6個40歲以上的員工,其中有幾位是等內退的50幾歲的老同志。我一聽心裡涼了半截。領導好象看出我的為難,說:“老同志有老同志的好處,用好了,是你部門的一塊寶。”我當時聽了,權當是領導安慰我的一句話。

組織安排,我只能服從。我就調任到這個部門。

正如題主所描述,這些老同志工作不積極,爭起利益來卻很“勇猛”,感覺他們是一幫為利是圖的老傢伙,一些年輕同志對此敢怒而不敢言。無形中,新同志和老同志對立起來,我這個領導夾在中間,常常要做和事佬,救火隊員,感覺很累。

在很絕望的時候,想起大領導的那句話:“老同志有老同志的好處,用好了就是一塊寶。”我在反思自己:我作為領導,是否和和這些老同志也是對立的?對立心理的驅使下,我天天想的是如何“處理”他們,而不是好好地用好他們?

於是,我嘗試慢慢地轉變看法:年齡的大小隻是相對的,40幾歲、50幾歲相比較60、70歲的人還是年輕人嘛,任正非40歲才開始創立華為,褚時建74歲種橙開始第二次創業,誰說40歲50幾歲就不努力,沒有創造力了?如果自己老覺得部門已經“老齡化”化了,那等於剛開始就把自己的信心和熱情給澆滅了。

我應該把這些老同志從“處理品”轉變為“寶貝”來看待!

以下是憑記憶做的幾件事: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來這些同事的檔案,看看他們工作履歷。尤其關注他們曾經獲得過的嘉獎。這樣做的目的,是瞭解他們的專長,並儘量在工作中鼓勵其發揮專長。

我做的第二件事,是對這些同事進行家訪。瞭解他們家庭情況。從家庭成員中瞭解實際困難和工作上的目標想法。當時想:這些同事“愛爭利益”,說明他生活中還有困難,還有追求。只要找準他們的困難和追求,就可以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

第三件事,就是在稱謂上有所改變。不再稱呼他們為“老*”,而是改稱為“老師”或“師傅”。這樣做的目的,是想在專業上尊重他們,不要在年齡上和他們拉開距離。

第四件事,把部門分成幾個小組。這些有經驗的同事,有的當了組長,沒當組長的就當“技術顧問”。充分利用了這些“老同志”的專長。

第五件事,就是找一切機會宣傳這些同事,比如公司大會、大領導在場的機會。

我如此這般做了一段時間後,感覺這些老同事主動找我聊天的多了,部門新老對立的情況也緩解了很多。我想我應該做對了一些事情,接下來只要重複做正確的事,相信部門會越來越好。


總結感悟是:管理上沒有靈丹妙藥,只要轉變思維,以人為本,利他思想,堅持做下去,一定會慢慢起效果。


冷暖職場


我年輕的時候,對老同志也感覺到有些看法。不理解企業為何留著這麼多老同志,幹活不多拿錢不少,又不好管理。

後來,我跳槽到一家由年輕人組成的企業,效率高,有激情,有活力,有幹勁,有想法,各種好。

再後來,我成了老同志,但這家企業不要老同志,我就下崗了。

現在,我回到了最初的公司,做一個老同志,每天小心謹慎地幹著自己的活,賺自己應得的薪水,吃著自己的盒飯。靜靜地看著身邊活力迸發的小年輕們,聽他們吐槽身邊的一切…


走南闖北地攤叔


別這樣說,管理不好不是老同事的事是領導的事好嗎?我當年五十,單位部門調整別聘到一個從來沒去過的部門,自以為老了到這就等退休吧,一接手工作立刻發現問題,在一次部門會上領導把這個棘手問題拋出討論,我最後一個發言,本不想說話,領導還是想聽聽我的看法,我用我將近三十年的工作經驗,把問題拋開,找到問題所在,提出整改措施,一五一十娓娓道來,會議室鴉雀無聲只有我在說,從此我提升為主管,工作有條不紊,任何遇到問題我們都有解決方案,還有應急措施,與財務銜接分毫不差,工作節點嚴格把關,直到今年我退休他們還在沿用我制定的工作流程,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nannan1603


說說我當時碰到這種情況是怎麼處理的吧,當時有一個老員工是個女的,跟老闆一起創業到現在。

憑藉自己是老員工,而且她已經有打算要辭職了,正在辦理出國手續,只是老闆並不知道而已。所以每天上班基本上就是上網,聊天看劇,要麼就趴在那邊睡覺,老闆來的時候有假裝工作很認真。

一開始我也跟老闆反映過這種情況,打算讓老闆辭退她,但是老闆礙於她是老員工一直給拖著。要是她隻影響自己,那也不管她,只是她已經影響到整個團隊了,導致團隊上已經有很多人不滿。如果不把它處理掉的話,後面團隊就不好管了。

這個時候我把它所有的考勤數據還有業績報表,以及工作的狀態監控錄像都調出來,直接拿給老闆看。然後把她對團隊的影響和嚴重性跟老闆說清楚了。這個時候老闆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又知道她想要出國。覺得他是老員工直接辭退不好,就把她安排到一個閒散的職位去,就不會影響到別人,自己愛幹嘛就幹嘛去了。

碰到這種情況,你得拿出事實依據,說服上面的領導支持你的做法。

老員工不好處理的原因,就是他們跟單位還有領導的關係比你還強,如果你沒有足夠的事實依據,是沒辦法讓單位對他們進行處理的。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拿出事實依據,當領導看到這些依據的時候。無法對你的決定做出任何反駁,這種時候可以很好的把他們給處理掉,這些事事實依據主要就是一些業績報表,績效考核等。

當然,畢竟老員工是為單位作出貢獻。想要讓領導支持你的想法,最好就不要說把他們給辭退了,讓領導把他們安排到,不會影響到你工作的地方去就行。


老茶說事


這樣詆譭老同志不太好吧?我們單位是年輕人多,老同事不是很多,(我辦公室的人,都和我孩子年齡相當,就我一個老東西了)但大多數老同事還是兢兢業業,擔負著重擔。反觀年輕人,沒有關係是進不了這樣的單位,985和211也不會來,這樣組合的團體,老同事不幹誰幹?年輕人能勝任嗎?會幹嗎?上班老同事一直忙,年輕人聊天、直播、打遊戲。小區物業關係進來的年輕人,每個月就查一下水錶,可半年過去了,物業也沒收水費,因為沒人查水錶,誰也不敢說,因為他爹厲害。領導把退休老同事的活,分給年輕人,她就辭職了,讓她爸在本系統找了一家單位,安排新的清閒工作。我不能說這是普遍現象,但奮戰在紡織廠,建築工地的還是老同事比較多,新一代的城市年輕人,寧可開網店也不會進紡織廠,新一代的農民工,寧可送快遞和外賣,也不願意進工地,這就是現狀,等到我們這60、70後都從單位消失了,誰能想象一下,各個單位是什麼樣?實體經濟還有幾家?可悲的新生代,上大學清考一路陪伴,工作混,自己大學畢業的含金量只有自己知道,和我們那個年代的電大生都沒法比。至於爭利益,那是人性,和老不老沒有關係,我單位大部分老同事,有些事反而不好意思,不敢爭,怕被別人瞧不起,毀了半輩子的賢明,相反年輕人什麼都敢做。所以,年輕人做單位領導,你是他們中的精英,可你真有心、真有本事,還是規勸一下年輕人,為了企業的發現,把精力多放到年輕人身上!


U友59157479


看起來從一開始你就不稱職,人還沒到,一點調查都沒搞就給老同志戴上了工作不積極,愛貪小便宜的帽子。

我們常說家有一老就是一寶,單位也是如此,老同志有老同志的長處,最大的長處是工作經驗和手中資源。

我認識一個年輕人,他在一家電信公司工作,響應上級號召主動從市公司下派到縣公司,又從縣公司到一個網格,負責幾個鄉鎮的工作,剛去老同志沒把他看在眼裡,但也不說什麼,你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絕對不主動去幹。經過一段時間他了解到老同志當中3個當年郵電局的分局長,一個縣公司的中層,他們各個都不是白給,哪個手中都握著一把資源,於是他就從這幾位老同志入手,找他們談心,和他們一道吃飯,有事主動和他們商量,大膽使用,放手讓他們幹。

一次省公司下達任務要求各地三個月全部完成,一個多月過去全省都沒有起色,只有他們這個網格進展過半,多次受到省市公司表揚,並且在他們那召開全省現場會,以至集團公司董事長都光臨考察,當年被評為省標兵,省先進,優秀黨員。

我曾經問他為什麼能幹的那麼好,他說全靠這些老同志,他們的工作面向農村,面向農民,如今進村工作誰是關鍵,書記和村長,和他們打交道可不是過去,不認識搭理都不搭理,和村書記和村長打交道正是老同志專長,他們幾乎熟悉每村每個書記和村長,有一次他帶領一行人去一個村商量工作,書記一看幾位老同志來了,熱情的不得了,告訴村幹部說,今天“郵電局“老領導來了,中午安排到我家吃飯,自然是殺雞宰鴨有酒有肉,無法拒絕,飯桌上說了來的意圖,書記村長拍板,百分百支持,說這麼多老大哥親自來,誰家有問題他們出面,所有的村屯都是這些老同志起早貪黑跑出來的,老同志積極性上來年輕人根本比不了,一個頂好幾個,有一位老同志媳婦尿毒症晚期,會戰那段時間媳婦透析他都沒有去陪,後來當他知道這件事後自掏腰包2000元去看望那位員工家屬,老員工很感動。

再後來他被提拔到其他縣工作,自發的歡送會上老同志依依不捨都哭的像個孩子。

講這個故事是要告訴你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會幹工作的領導,4、50歲年富力強,用好了就是一筆財富。


防川觀海


前不久,一個單位搞後備推薦,年齡達到50週歲的老同志不再列入推薦對象。當時,幾個老同志就發飆了,這是年齡歧視好不好?你可以不提拔老同志,但你不能剝奪老同志參與競爭的權利吧。老同志不積極、愛爭利益?這是為什麼?這是單位從骨子裡歧視人家啊,你都拋棄人家,人家憑什麼拿熱臉去貼你的冷屁股?

別這麼貶低老同志,現在的年輕人爭利益也含糊的,甚至價值觀和利益觀上還不如老同志呢。老同志為什麼不爭利益?這個時代本來就虧欠老同志的。老同志年輕的時候,都是低工資、高付出的年代,現在他們老了,卻被單位打入冷宮,這是過河拆橋的節奏啊。比如,能源行業,這一批五十歲的老同志,入職時才56元工資吧。現在年薪高了,單位只想讓他們靠邊站,你還指望他們發光發熱?

那麼,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不要歧視老同志,你也有老的時候。這一代老同志,真的是時代的虧欠者。你問問你的爹孃就知道了。現在搞什麼年輕化?民企把35歲以上的老同志淘汰出局,國企讓老同志讓出位置。不分青紅皂白,火箭式提拔85後90後年輕人。你讓這批火箭式年輕人指揮做出歷史貢獻的老同事,他們心裡能服氣嗎?

第二,老同志不積極,根本原因是看不到希望。有些單位,給年齡劃槓槓,45歲不能提拔了,50歲不能進步了?你說你把人家的希望都澆滅了,還逼著人家積極主動幹活?你真是又讓馬兒跑又不給喂草啊。這才是心理癥結啊。

第三,對待老同志,一定要找到問題根本,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從內心深處尊重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老將出馬,一個頂倆,才是用人的水平。所以,把老同志用好,才是管理者的真水平。年輕人好用,是因為有職位、年薪、利益勾著他們,如果沒有這樣“誘餌”,年輕人比老同志還難管。所以,對老同志一定要用尊重和利益雙管齊下。

最後,補充一句。管理學,是一門大學課,幾句話是寫不透的。對待老同志,要明白他們心裡的癥結在哪裡?實話實說,這一代老人就是心理不平衡,就是覺得這個時代欠他們的,就是看不慣年輕人騎在他們頭上。解開這個心結,才是管理的王道。總之,要從形式上尊重老同志,要從利益上刺激老同志,千萬不要有利用之心,有嫌棄之心,有欺騙之心,你不用真心,用任何招數,都是無效的,切記切記。

【注】職場火鍋,二十年企業高管,經歷豐富,閱人無數。歡迎你到職場火鍋主頁付費問答或私信入口,與火鍋哥一對一進行專業而深度地交流吧。

職場火鍋


對這幫子老頭老婆,嗯,用淫威呀!第一,查考勤,查到什麼地步呢,只要不在崗上就算缺勤,即使你上廁所也不行。不僅僅扣錢,還得寫檢查。第二,規定硬性指標,完不成就通報批評,扣發工資和獎金,讓他斯文掃地。第三,給他們安排惡劣的工作環境。冬天冷夏天熱的,三折騰兩折騰,弄不死他們。如果你覺得還不解恨,回家問問你爸爸還有什麼壞主意可出。


法緣石


事情兩方面看,以我以前公司為例,老員工國家級研究員近十個,都是當年行業大能,新領導上臺,不喜歡老一輩,可能架子大有自己的思想,不好指揮,不會溜鬚拍馬。所以重用年輕人,老同志散養。但遇到棘手的問題還得老同志們出馬,工地上的領導們直接以學生身份接待,高效的溝通,高效的落實。遇到大型工程帶上老同志很快就會融入,人家也注重你的意見。就是回款老同志出面也是容易不少,我尊重老同志,不但傳你技術還傳人生經歷,那個企業在新領導的領導下由全國前十突破到了全省幾十名後,現在連重點工程門檻都進不去。老同志們退休後被各個大公司聘用,反過來開始審核公司的資格。老同志們需要認同感而不是嫌棄人家老了。他們的人脈和技術是一輩子積攢下來的,看你會不會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