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麻雀到處都有,卻不能被人類飼養?

老七公子


為什麼麻雀到處都有,卻不能被人類飼養?

回答問題之前,首先糾結一下“不能被人類飼養”的含義。

題主的意思大概民間普遍傳說的“麻雀養不活”吧。

然而,這種傳說並非事實。

科學實驗:麻雀圈養是養得活的

麻雀,養不活 VS 養得活?

至少本問題下面網友的回答中,這種兩種觀點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但是,網友的依據的通常是自己經驗或者見聞,證據性和說服力似乎都有欠缺,這也是雙方互相難以說服對方的一個主要原因。

事實上,麻雀是科學研究中觀察野生動物對圈養壓力生理反應經常使用的實驗動物,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圈養是可以養得活麻雀的。

比如,最新發表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分別在換羽季節、冬季和繁殖季節各捕獲數十隻成年麻雀進行了4周的圈養,期間還經歷捆綁方式給予的額外壓力刺激。

結果,所有成年麻雀都順利通過各種壓力“折磨”和實驗程序,活過了4周。

其他這類實驗中,實驗麻雀也都可以順利活過整個實驗過程。

麻雀,“氣性”的確不小

當然,大量研究證據表明,野生動物被圈養後會發生深刻的生理和行為變化,這些變化是多方面的,包括內分泌系統、生殖行為、免疫功能、大腦形態和晝夜節律等的變化。

民間稱“麻雀養不活”的主要理由是說,麻雀“氣性大”,被捉後會氣得不吃不喝,很快就會被氣死。

事實上,麻雀的“氣性”的確不小,這也是野生動物圈養壓力實驗經常用麻雀的原因。

一般認為,野生動物被圈養,不能施展它們躲避獵食的技能,實際上成為了“待宰的羔羊”,等於把自己完全置於“任人宰割”的危險境地。

因此,圈養實際上是一種巨大的生存壓力。

加之,圈養環境的改變,比如失去大自然環境的豐富多彩,要不斷接觸人類,暴露於人工照明等壓力因素,圈養的壓力是相當巨大的——遠遠大於人類的牢獄之災

研究認為,野生動物面對這些慢性壓力的應激反應也跟人類一樣,主要是通過大腦負責情緒處理的杏仁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活化,導致皮質醇(人們最常說的激素)分泌增加,引發系列生理、行為,包括身體成分組成的改變。

比如,2017年一項研究中,成年麻雀經過短短兩週的圈養,體重就出現8%的減少,心臟和睪丸的體積也明顯減少;儘管胸大肌的厚度沒有隨時間變化,但胸大肌密度卻顯著降低;與此同時,整個身體體脂率出現明顯增加。

期間,身體內壓力激素皮質醇濃度明顯持續升高。。

與之相伴隨的是,視頻監控發現麻雀出現了一系列壓力性行為改變。比如,羽毛明顯起皺、

擦嘴和梳理行為(都是鳥類普遍存在的壓力行為)。

有趣的是,當給麻雀注射皮質醇拮抗劑後,這些壓力行為減少。

但是,整體上,麻雀所有麻雀在進食上所用的時間都沒有減少。

當然,麻雀的“氣性”也存在個體差異。

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最新的研究中,研究內容不僅包含了上述一般性觀察和皮質醇實測,還是用一種高精尖儀器,即PET對不同壓力情況下腦內多巴胺2(D2)受體進行了評估。

結果,整個圈養的4週期間,腦內這種受體明顯減少。

有趣的是,腦內這種受體密度越大,實驗期間減少幅度小的麻雀,所表現出來的壓力行為改變最小。

我們知道,多巴胺是動物負責動機和獎賞的“快樂”物質。新的研究說明,多巴胺在壓力處理中也具有意義。

意味著,腦內D2受體越豐富,經受壓力期間D2受體減少越少的麻雀,“心就越大,越能處變不驚“;相反,就越是“小心眼“,更容易被圈養壓力所折磨到。

總之,充分的證據顯示,麻雀並不是不能通過圈養養活;儘管,麻雀是很小心眼、氣性不少的鳥。

麻雀到處都有,人為什麼不馴化飼養它?

當然,或有人說,題主的真正意思是,“人類為什麼不馴化飼養麻雀”?

這樣的話,答案反而更簡單。

人類從萬年前開始馴化飼養禽畜,由於禽畜品種的“無限”豐富性,人類在這方面有充分的選擇空間。馴化哪些品種,首先考慮到必須具有充分的實用價值,就是可以產出更多肉蛋;其次,是更容易馴化和飼養。

再來看看麻雀?

“骨瘦如柴”,全身沒有二兩肉;每個繁殖季節只能產出為數不多的比花生米略大的麻雀蛋;在為人類提供營養物質供給方面,麻雀幾乎完全沒有價值;

加之,如上所述,麻雀的小心眼和大氣性決定的不容易飼養,無論怎麼說,都輪不上馴化麻雀。

當然,也有一些體型上類似麻雀的鳴禽(會唱歌的鳥)被馴化。但是,目的是作為寵物飼養。

像麻雀這種,要顏值沒有顏值,要歌喉沒有歌喉,要幽默感沒有幽默感的鳥,哪個演藝或文化傳播公司肯投資呢?


掙脫枷鎖的囚徒


立個毒誓!小時候大概三四年級的時候用糧管所大篩子扣的麻雀,扣了四五十隻,拿回家,父親用篩片和木龍骨給做了一個兩米多的大籠子,長方形的,做了食盒,水盒,四五十隻麻雀在籠子裡活了一年多隻死了一隻,看清楚是一年多!死的那只是被同籠的麻雀啄在頭上毛拔光死的,其他的一直養到我上初中,中間還發現籠子底有過摔碎的蛋,因為家裡要搬家到樓房去住,沒辦法,打開籠子麻雀也不飛走,搬家搬了三四天,籠子裡還剩十幾只沒有飛走,最後用樹枝趕出籠子的。立個毒誓,麻雀養的活,而且會認識人,到了餵食的點,我往籠子那一站,麻雀就會集體飛往食盒附近!


老中醫專治各種吹牛逼


文革前,我讀二年級。那時5分錢能買一個還沒長羽毛的小麻雀。但是那時要存5分錢得要好幾天才能向父母要到。那時能買到一個小麻雀真是喜歡了不得了,恨不得上學也能帶去,但那是不可能,每天上學前先喂好,一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看小麻雀再餵食,幾個星期小麻雀就能認人和會飛了。我只要把鳥籠門打開,一學鳥叫,小麻雀就能飛到我的手上。有一天我去上學了,表哥來我家打開鳥籠小麻雀飛到了地上給家裡的貓給咬死了。放學回家祖母告訴我,小麻雀給貓咬死了,我真是大哭了一場,連中飯也沒吃。


青花1956


麻雀可以養活,且可以養熟!我小時候養的府雀,早上上學時,到讓它飛到樓前的樹上,放學到家時叫它,它就回家了。我家人(我、我父母、哥、妹)故意把米粒等食物掛到嘴邊,然後歪頭,它在肩上搶著吃!

我告訴你怎麼養活並養熟麻雀:1、掏的小仔兒,必須是翅膀長出四根羽毛的,少了養不活,多了養不熟。2、在完全成熟之前,要在手裡拿著餵食,這樣它才和人親近。3、開始時餵它從草叢裡逮來的小蚱蜢,吃話食兒愛活並長得快。4、用鞋盒子剪個口兒,放櫃子上(高處)處,當它的窩,它大了就把那當家了!


老刀把子88


要說抓麻雀那可以大說一番了,那時是在草棚裡抓的有多少也沒數一數太多了,那時我才17歲,1969年,下鄉到了內蒙,放草的棚子就象一間很大的倉庫,一個門三個窗戶,不過都是隻有框子沒有玻璃,發現有麻雀沒想到有這麼多,晚上我們幾個人帶上床單手電筒還帶了一個費舊的暖瓶外套裝麻雀用。到了那我們先用單子把門和窗戶堵住了用手電往樑上一照,天啊,麻雀一下子都飛出來了,簡直滿屋子都是,反正是一會就裝了將近一麻袋。


手機用戶51342193297


養過3只麻雀,一隻沒養活,都是一宿就氣死,不過我媽小時候養過掏鳥窩得來的小麻雀,說能養活,只不過練習飛的時候不小心掉粥鍋裡燙死了。我還養過燕子,不知有人養過嗎?小燕子飛行技術差,掠過水麵時掉水裡了,被我救下拿到家裡養,非常聰明的動物,跟人也很親近,麻煩的是必須放養,不能放在籠子裡,否則很快萎靡,鳥是直腸子,拉的滿屋屎;還有麻煩的一點就是食量超大,而且只吃活食,每天忙著給它捉螞蚱、蜻蜓,半天不吃食摸起來身子就變軟。能自己捕捉活的昆蟲,餓了會飛到人身上叫著要吃的。


電冰箱身材


說麻雀養不活的,擱以前我信,現在見得多了感覺純屬扯淡。。我不止見過一次兩次養活麻雀的,更見過馴養的。。我老爸以前抓過一直麻雀,在我家煙筒(以前牆上有洞,屋裡的爐子煙筒從哪裡出去,春天要把煙筒爐子撤掉,洞裡塞上草)裡築巢的,小麻雀飛到屋裡了,只能滑翔,不能起飛。。然後把它放到桶裡每天都喂好多次,雞蛋黃,到後來的生雞蛋黃調小米曬乾餵它,養了好久,最後放生了。。。。我們壽光侯鎮的大集也是附近很出名的花鳥市場,經常會有佛教信徒去買鳥放生,貴的買不起就買便宜的,本來是沒有麻雀的,他們為了賺取薄利,抓麻雀(每五天一個集市,每個集市都好多)賣給他們,無形之中害了麻雀。。。因為他們不買的大部分會摔死(稍微大點的,難訓,不是不能訓不值得他們費工夫),那些從小養的,放出去要麼太小不會找吃的,要麼還不會飛被動物吃掉,踩死。。。。但是在籠中的生活可以看出已經被馴養了吃食喝水自己就可以,還會搶食。。。。。。最厲害的一次老人家散養的麻雀,一呼喚就會飛到手上,給它吃的。。。別說不是麻雀,我認識的鳥類還是比較多的,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養鳥,每次趕集都跟他一起去看。。。圖片是集上的鳥類籠子,食物,拍籠打籠,食器,鳥網等等


















炮_炮


麻雀從雛鳥開始養,雖然很操心勞神,但是養大之後沒覺得跟野外的有什麼不同。

養雛鳥時在屋內掛一個鳥籠,籠子裡仿製一個麻雀窩,籠子的小門不用關,在房門或窗戶上預前留好出入口,長大後它飛進飛出玩耍、覓食,餵它時伸出手站在手上,挺可愛的,就是不大叫喚。

當然,麻雀隨處可見,是很普通的鳥,在長相上人們不大喜歡。





秋天119119


事實上是,天下沒有任何國家任何朝代有人成功飼養過麻雀!

麻雀可能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鳥類。它們與人類是如此地靠近,又是那麼地各佔一邊。麻雀的繁衍與生存似乎總圍繞著人類的住地,卻又永遠不會與人類真正親近。曾作為熟食的麻雀並非來自人類的飼養。而是對它們的捕殺。我從來沒有見到過被人收養的小麻雀。原因很簡單,麻雀一旦失去自由,就會不吃不喝,直至死亡。


麻雀有太多的特點:

麻雀雖小,但是生存力極其強大,它們雜食一切可食之物,它們以軀體的弱小以謀求更大的生存空間與生存概率,它們以不屈的性格與靈活機敏的天性顯示出種群的生生不息。它們以對幼鳥的自我犧牲,帶來了一代代不斷進化的後代。出生不久的幼鳥就學會緊跟著父母,求食並學習本領,小麻雀求食時會不停地拍打著翅膀,跟隨父母的身影與辯別著父母的聲音時時緊跟,小麻雀絕對守紀律,只吃父母給吃過的東西,只飛父母飛過的樣式,只去父母去過的地方。它們會以最快的速度以求得獨立生活的本領。

麻雀是群居動物。但又是有獨立個性的動物。既可上百成千地聚居在一起。也可分散地單獨行動。


悅歷史


麻雀分兩種,山麻雀和樹麻雀。

樹麻雀上圖


山麻雀
山麻雀和樹麻雀最明顯的區別只需看其臉頰是否有黑斑,有黑色頰斑的就是樹麻雀,無黑斑者則是山麻雀。不過樹麻雀幼鳥也沒有黑色頰斑,不留心的話也容易搞混,但是樹麻雀顏色遠不如山麻雀豔麗,在野外可根據頭部是否為較豔的赭紅色來判斷。此外樹麻雀雌雄同色,山麻雀則是雌雄異色。山麻雀雄鳥頭頂為鮮豔的栗色,雌鳥的顏色較暗,有一道奶油色的長眉紋,比較好區分。

抓的大麻雀不可能養活。老人說是氣性大,養在籠子裡會氣死。而小麻雀剛出生不久就養籠子裡是可以養活的。如果有人要養,告訴你個秘籍。
秋天去山林裡掏窩。因為秋天是麻雀繁殖的時節。

大米小麻雀吃不下, 你覺得能吃下去咩?太大了! 弄點蛋黃和小米粥和好了給小麻雀送去。小米 可以。這樣養90%能活: 1,籠子要大,越大越好 2,籠子裡放好一根站棍 3,把籠子放到窗外,或者花園裡(很重要) 4,放一個小木箱裡面放些乾草給麻雀做窩(很有必要) 5,剛開始不要常去觀察(很重要) 能做到這幾點就基本差不多了

小麻雀一般不會自己吃東西,需要扒嘴喂。水也要針管裝好自己喂。麻雀吃的東西多,只要它喜歡其實沒幾樣不可以吃。
大了會粘你的。記得餵飯時要喊它名字,以後你一伸手喚它它就會屁顛屁顛的來啦。
給雪兒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