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全球半導體研發投入:華為海思躋身前十,榜首專利申請數超3000件

全球半導體研發投入:華為海思躋身前十,榜首專利申請數超3000件

半導體行業在科技領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日常接觸的手機、PC等各種電子設備,都得益於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各大企業也紛紛加大研發力度,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有20家半導體公司,研發費用超過10億美元。合計達到563億美元,同比增長6%。

全球半導體研發投入:華為海思躋身前十,榜首專利申請數超3000件

英特爾(Intel)高居第一,研發支出高達134億美元,差不多是2-4名的總和。根據專利數據庫提供商IFI Claims發佈的數據顯示:去年該公司以3020件專利申請排名第五,超過蘋果、亞馬遜、谷歌。

成立時間超過50年的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製造商,產品包括微處理器、芯片組、板卡、系統及軟件等。不過這個PC時代的王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卻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去年四月,在高通和蘋果達成和解後,他們隨即宣佈退出智能手機5G基帶業務。公司CEO司睿博(Bob Swan)表示:作出這個決定是因為"在這個市場當中我們看不到Intel可以贏利的機會。"

當然英特爾並未放棄5G,而是聚焦於企業和運營商市場。今年2月份,推出為各種類型的5G電腦製造的三種芯片,以及一款針對個人電腦優化的5G網絡適配器。他們將5G網絡基礎設施視為最大機遇,希望到2021年成為5G基站芯片的市場領導者。

全球半導體研發投入:華為海思躋身前十,榜首專利申請數超3000件

緊隨其後的是高通(Qualcomm),研發費用達到53.98億美元,佔公司營收比重22%。這家公司每年會將兩成以上的收入用於研發,30多年來已投入超過5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20億元),擁有超過14萬項專利。

去年12月,高通對外發布了驍龍865與765系列芯片,正式將5G芯片平臺歸為其發展的核心層級。數據顯示,使用驍龍8系列和7系列芯片設計的5G設備超過275款,其中就包括小米、vivo、OPPO等國產5G手機。

截至目前,華為、高通、三星、聯發科和紫光展銳已經推出手機5G基帶芯片。除了高通之外,其他四家都推出了集成了基帶芯片的5G SoC芯片。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芯片越來越成熟,誰能夠最終更快地降低功耗、成本,誰就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全球半導體研發投入:華為海思躋身前十,榜首專利申請數超3000件

從榜單上來看,日本和歐洲分別有4家、3家半導體公司,研發費用過超過10億美元,但都沒有進入前十。前十名中,除了英特爾和高通,還有博通、英偉達和美光三家美國企業。韓國有兩家企業入圍,分別是三星電子半導體和SK海力士。

去年中國有3家半導體公司,研發費用過超過10億美元,分別是臺積電(TSMC)、華為海思(Hisilicon)和聯發科(MediaTek)。三家公司研發投入合計約75億美元,同比增長21%。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海思是前十名中研發支出增長最快的企業,高達44%。過去十五年間,這家企業從零開始,不斷推進芯片的更新迭代,已超過AMD成為全球第五大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芯片組和解決方案,已應用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產品線也正從消費電子的麒麟系列、安防系列等向基站ASIC天罡、服務器領域鯤鵬、AI芯片昇騰、物聯網芯片凌霄等拓展。據悉,他們已開始向除了華為之外的其他企業供應產品,成為一家面向公開市場的芯片設計公司。

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正處於突圍階段,華為海思、紫光展銳、長江存儲等企業發展迅猛。但目前來看,距離頭部企業還是有明顯的差距,未來仍需要繼續加大研發力度,儘快破解“缺芯”之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