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芹菜美洲斑潛蠅的危害症狀 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

芹菜採收期長,而且種植管理相比茄果類蔬菜簡單,是一種深受菜農歡迎的種植作物。在種植過程中,美洲斑潛蠅是日光溫室芹菜的主要蟲害,嚴重影響芹菜的產量、品質,可給菜農帶來重大經濟損失,減產達到30%~40%。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芹菜美洲斑潛蠅的危害症狀、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芹菜美洲斑潛蠅的危害症狀 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

美洲斑潛蠅的危害症狀

美洲斑潛蠅危害作物涉及22科110種。美洲斑潛蠅成、幼蟲均可為害植株,幼蟲以蛀食芹菜葉片上下表皮之間葉肉為主,在葉片上形成由細到寬不規則的白色蛇形蟲道,白色蟲道內有黑色的分泌物,嚴重發生時葉柄也可蛀空,葉片上蟲道顏色隨作物的生長可變成黃色、鏽色。除幼蟲危害外,雌成蟲還會用產卵器刺破葉片,由刺孔處吸食汁液或產卵,在葉片上造成許多白色的失綠點,雄蟲雖然不會直接刺破葉片,但會在雌蟲刺孔處吸食汁液。蟲體的活動還可傳播病毒,使病毒侵染植物,嚴重影響作物生長。

芹菜美洲斑潛蠅的危害症狀 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

發生規律

冬季,美洲斑潛蠅在北方大部分地區不能越冬,其主要傳播時間是秋季從露地傳至日光溫室發生、春季再從日光溫室轉至大棚、露地為害。

美洲斑潛蠅在該地區1a發生8~11代,其中露地可完成6~7代,保護地4代左右,以各種蟲態在日光溫室中生長繁殖、越冬。其繁殖速率與溫度和作物有關。幼蟲最適宜活動的溫度為25~30℃,當氣溫超過35℃時,成蟲和幼蟲的活動受到抑制,當氣溫超過45℃時,美洲斑潛蠅各種蟲態都不能存活。成蟲具有飛翔能力,但較弱,遠距離傳播以隨寄主植物的調運為主要途徑。其中,以帶蟲葉片傳播為主,攜帶蟲卵的植物殘體傳播次之。美洲斑潛蠅成蟲大部分在上午羽化,08:00~12:00是成蟲羽化高峰期,也是1天中最活躍的時間段。成蟲還具有趨光、趨色的生活特點,尤其對黃色趨性強。

綜合防治措施

根據美洲斑潛蠅寄主植物多、繁殖速度快、抗藥性增強、世代交替重疊、各種蟲態同時存在,以及在我國北方露地不能安全越冬的特點,在日光溫室芹菜美洲斑潛蠅防治中,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必須以農業、物理防治措施為主,輔以化學防治的綜合防治策略,以切斷蟲源、培育無蟲苗為基本途徑,狠抓作物生長前期防治,儘量降低蟲口基數,控制美洲斑潛蠅危害作物,將損失降低到最低。有條件的也可輔以生物防治控制。

農業防治

及時清潔田園

在作物生長期,加強田間調查,及時發現摘除受害葉片,並帶出棚外燒燬或深埋。在作物收穫後,及時把植株殘體、雜草等清理出田園,惡化蟲態生存環境,減少蟲源。

深翻土壤

前茬作物收穫後,在芹菜定植前,深翻土壤30cm以上,使土壤表層的蛹不能羽化為成蟲,降低蟲口基數。

合理輪作倒茬

美洲斑潛蠅喜食豆科、葫蘆科、茄科等作物,因地制宜與苦瓜、蔥、蒜類倒茬種植。

合理施肥澆水

據相關資料,低氮、高氮都能減少美洲斑潛蠅的取食和產卵,缺鉀最利於美洲斑潛蠅的取食和產卵。因此,合理施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減少美洲斑潛蠅的危害。

芹菜美洲斑潛蠅的危害症狀 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

高溫消毒殺蟲

在夏秋季節選擇晴天,結合深翻土地在芹菜未定植前,進行高溫消毒殺蟲1周,使棚內溫度達到60℃,可以有效消滅各種蟲態。

設置防蟲網

在日光溫室上、下通風口安裝40~60目防蟲網,可以隔離露地蔬菜美洲斑潛蠅向溫室內轉移危害。

黃板誘殺

橘黃色對美洲斑潛蠅成蟲有強烈的引誘作用,在發生始盛期至盛末期,懸掛黃板誘殺成蟲,交錯懸掛,懸掛高度在植株頂部上方,相距30cm。懸掛誘蟲板20個/667m2,7d清理或更換1次。

生物防治

在自然條件下,天敵能夠控制美洲斑潛蠅的數量及發生危害,在實際防治中寄生性天敵潛蠅姬小蜂由於在北方日光溫室寄生率高,是防治美洲斑潛蠅的首選天敵,另外草嶺、瓢蟲等捕食性天敵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化學防治

可用10%滅蠅胺懸浮劑300~400倍液噴施,間隔4~6d防治1次,連續防治4~5次。防治成蟲最好選擇在晴天8:00~12:00成蟲羽化高峰期。防治幼蟲適期在低齡期為宜,也就是危害作物的蟲道在2cm以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