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石獅戰“疫”中的那些正能量:老黨員、父女檔、夫妻檔……

李春王:

想方設法為企業解決困難

 “只能盡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企業。”2月27日,4通電話後,才聯繫到了李春王,剛在市政府開完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的他回電話,在談及疫情防控工作時,一如往常的盡心盡力。

石獅戰“疫”中的那些正能量:老黨員、父女檔、夫妻檔……

  他,一名有著22年黨齡的黨員,支部書記,石獅市稅務局靈秀稅務所所長,大事小事,親力親為。面對疫情防控,他更是如此。1月30日,石獅稅務派出第一批人員支持市裡疫情防控工作,李春王就在其中。在第一輪疫情防控工作期間,他走遍了大街小巷。2月4日起,他被抽調配合市工信局,對靈秀鎮二十多家重點企業的防控疫情進行指導和檢查,同時他也把疫情期間的稅收優惠政策宣傳融入其中。

  一週後,他連同局裡的其他53名黨員幹部被抽調配合政府開展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疫情防控進入了第三輪。這一次,工作模式發生轉變為黨員“團隊作戰”,9個鎮(街道)黨(工)委整合駐村工作隊黨員幹部力量,成立駐村工作隊臨時黨支部,他擔任靈秀鎮駐村工作隊臨時黨支部支委。他說,“成立臨時黨支部,是對黨全面領導疫情防控工作的貫徹落實,為工作指明瞭方向”。復產復工工作過程中,黨員幹部深入企業,一人一企,李春王掛鉤了3個組。他帶領組員們把防控疫情服務政策及措施送入企業,尤其是將疫情期間的稅費優惠政策精準推送至企業。同時,深入瞭解企業復產復工存在的困難,有時協助企業解決防控物資;協助企業盤點去年庫存,儘可能在網上銷售;關注企業招工復工困難,有時協助企業解決返工人員交通問題,宣傳政府返工補貼政策等。“一枝一葉總關情,無論多麼困難,我們一定要當好市民群眾的服務員。”他經常對組員這樣說。

  愛登堡是知名“閩派”休閒男裝品牌,2月22日,福建省首個網紅直播基地——青創直播基地揭牌,“石獅品牌服裝網上直播專賣節暨網紅選品節”啟動,愛登堡就在其中。受疫情影響,當時愛登堡終端門店基本沒開張,“公司經營收入主要來源於終端門店,沒開張就沒現金流入,我們努力開拓線上市場,但短期內很難回到正常經營水平。春季產品很可能會積壓成庫存。工廠復工率也僅有30%左右,100餘名員工大多是留廠過年的,其餘員工分佈在江西、安徽、湖北、重慶等地,疫情期間未能返廠,正常開工大約要400~500名員工。”愛登堡財務經理柯先生介紹,復工後,公司對當前面臨的問題、短板進行充分論證探討,在線上線下一體化進程、規劃疫情緩解後的營銷方案和促銷方案、梳理企業內部的流程節點、向金融機構申請增加流動資金或減少資金週轉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像愛登堡這樣的企業很典型,我們把消毒等安全防控措施放在第一位,其餘的關注點都在解決企業困難上。”李春王說。

  在談起疫情期間的稅收優惠政策時,柯先生說,“免徵養老、失業社保費及房產相關稅收,我們公司一個月能節省約30萬元,加上依相關政策向政府申請可返還2018年至2019年度房產稅、土地使用稅250萬餘元,2月至今沒有現金收入的情況下,這部分的錢能用於支付一部分的員工工資。”柯先生介紹,愛登堡一個月固定開支約500萬元,稅收返還、稅收和社保費用的減免,對於企業而言,真是雪中送炭的暖心行動。

  “除了稅收優惠緩解了資金壓力,市政府組織的疫情防控小組的其他服務措施也很到位。”柯先生介紹,在督促企業復工復產方面,駐村工作隊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每日2名駐廠人員協助企業做好個人體溫測量及工廠消毒、進行防控疫情知識及優惠政策宣傳輔導、協助解決防控物資等,增強了企業復工復產的信心。圖為李春王在疫情防控一線

社區老書記

父子“疫”線齊出力

  活躍在湖濱街道新湖社區的黨員、街道黨工委列席委員吳彥宣在村級組織換屆時,原為社區黨委書記的他卻低調“退出”,為的是把機會留給年輕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老書記吳彥宣積極發揮自身影響力,與社區“兩委”一道,推動社區全民參與防控工作。

  吳彥宣社區工作經驗豐富,想法也多。在他的倡議下,社區迅速組建起三級“組織網”,帶領社區黨委高舉黨旗,築牢戰鬥堡壘;組織社區兩委靠前指揮,發揮骨幹作用;號召13名60週歲以下黨員參與疫情防控,領走工作任務。同時,為了織密防控網,他將全體網格員優化到組,推行六個網格紅管家責任制,成立體溫測量、疫情宣傳、搜查統計、物資保障、環境衛生、信息上報、流動勸導七個工作組。一段時間來,在“組織網”成員的帶領下,各個網格組堅守疫情防控前沿,深入轄區農貿市場、小區民宅、出租私房、沿街店鋪、背街小巷開展走訪、摸排、宣傳、衛生消毒等防疫工作,守護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社區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礎環節和前線“戰場”,任務繁重,形勢複雜。為了築牢群防群控格局,吳彥宣創新構建“網格+”系統,號召轄區熱心居民加入“樂群志願者”和“老人勸導隊”,配合網格人員深入一線開展入戶宣傳和流動人群勸導工作,通過以一帶百的方式,調動轄區全員參與疫情防控。在他的推動下,社區還創新了服務方式,製作附有網格聯繫人的“兩卡一書”:一張為通報卡,發給轄區居民,鼓勵居民通報疫區返石人員,加大群防群控力度;一張為服務卡,發給居家觀察人員,由社區兩委“一對一”掛鉤聯絡,為重點對象提供健康監測、事項代辦、排憂解難等“保姆式”服務;一張為承諾書,在開展黨員即時承諾的基礎上,延伸覆蓋所有居民,引導承諾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隊伍。

  讓大家所讚賞的還有,“父子兵”齊上陣。當吳彥宣積極參與社區防控工作時,其家人也聞風而動,勇擔社會責任。據瞭解,由其三個兒子經營的三家企業分別以各自方式參與防控,其中,吳為照經營的“弘德心理諮詢機構”積極配合防疫工作,在網上推出“居家防疫,有‘愛’親子熱線”“心若向陽,歲月無恙”等心理諮詢公益服務;吳為曉經營的“全友家居”在疫情發生後立馬暫停營業,先後捐獻價值近9000元的防疫物資給社會各界和新湖社區,併成立“全友家居志願服務隊”參與社區一線防疫工作,同時,面向全市無償提供因疫情所需的人員、車輛協助;吳為霖經營的“紅磚餐飲”向社會、醫療組織、學校等單位免費送出價值16825元物資,同時,為石獅市醫院、疾控中心防控人員免費配送簡餐價值12203元。

父女檔

在村裡並肩戰“疫”

  走進奈厝前村委會公共服務站,就會看到三名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女生張盈盈、張培熒、張怡茵。她們敲打著鍵盤寫文稿、進行公眾號的編輯工作、對每日的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彙總……這群女大學生志願者忙碌在電腦前,而她們的父親則忙碌在防疫一線。在疫情防控期間,這樣特別的“父女檔”組合成為奈厝前村的一道風景線。

  記者瞭解到,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人手不夠成為問題,因此奈厝前村委會號召廣大志願者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這三名女大學生主動前往,負責協助工作人員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工作。而她們的父親有的是村裡基層幹部、有的也是村裡的志願者。

  就讀於莆田學院的張盈盈的父親是奈厝前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張迎新,疫情發生後,“一肩挑”的張迎新就忙碌在戰“疫”一線,一天都沒有停歇過,在張盈盈眼中,父親早出晚歸,有時候吃完飯就急忙出了門。此次參加村志願者工作也是受父親影響,眼看著一線工作者們工作量大,她便想盡自己的一份力,參與鎮村防疫相關工作。她說,“在擔任志願者期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線鎮村防疫工作者、黨員同志、志願者們都毫無怨言地堅守在崗位上,守護‘家門口的大門’。現在疫情狀況有所好轉,我想正是因為這一位位工作者的付出,大家眾志成城齊抗疫的結果。一個國是由小家組成的大家庭,當每個人都團結一致堅定目標,凝聚的力量確實是無與倫比的巨大。致敬每一位戰‘疫’工作者!你們都是‘可愛’的人。”

  就讀於福建工程學院的張培熒參加志願者的初衷是,希望能為家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尤其是她看到作為村委的父親張金罐在疫情發生後,每日為了村裡防控疫情在忙碌地工作,更希望在有需要的時候能站出來。作為第一次接觸村務工作,對於社會愛心人士的傾情捐獻和村民志願者們的挺身而出,她真切地感受到“疫情無情人有情”。

  張怡茵就讀於福師大協和學院,她與父親張文航都是村裡的志願者,她認為在特殊時期有必要為村裡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也為戰“疫”注入了新鮮血液。村裡志願者的工作大多繁複而瑣碎,工作量大,但她與父親有著迎難而上的擔當,承擔起防疫期間的諸多雜事。她說,“我很高興能參加村志願者的工作,既學到了實踐知識,又能感受自古以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精神力量。在往後的道路,這股巨大的力量也會一直陪著我。”

  同父親一起助力防控疫情,成了這三名大學女生不一樣的戰“疫”生活,而這三組“父女檔”組合,也成為了奈厝前戰“疫”一線的“最佳拍檔”。

夫妻檔

在戰”疫“一線護校園

  在錦尚鎮,有這樣一對堅守在防疫線上的夫妻檔,他們並肩攜手抗戰疫情,譜寫著一曲感人至深的“伉儷之歌”。他們就是東店小學的邱文章老師和瓊山中心小學的施鴛鴦老師。

  文章老師是東店小學的副教導主任,鴛鴦老師則是瓊山中心小學一名中共黨員,也是石獅市黨代表,現擔任學校支部紀檢委員。目前,兩人都負責師生每天的疫情表格統計報送工作。這項工作辛苦煩雜,他倆求真務實,任勞任怨,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疫情發生以來,他倆連續30多天無休息,每天早出晚歸,準時統計彙報返回石獅師生人數、師生健康情況等報表。鴛鴦老師作為支部委員,參與組建“瓊山中心小學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帶領黨員聯繫服務各校湖北籍學生,以電話訪問的形式,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關注他們的學習,還在心理上進行疏導,為疫情防控注入了“心”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教學工作中,他倆也是並肩作戰的夥伴,兩人互敬互勉,經常在一起探討教學,在剛剛公佈的2019年石獅市中小學優質課評選中雙雙入選。

  在疫情面前,他們放棄了休假,沒有時間顧及自己的孩子,但夫妻倆毫無怨言。在談到“拋家棄子”共同抗擊疫情時,這對夫妻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只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兩人正在用實際行動,同心協力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夫妻檔攜手戰“疫”,凝聚的是他們抗擊疫情必勝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