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青團是怎麼做出來的?

單麯循還-------


青團一般都是清明節的時候做,下面娟子就來分享青團的製作方法;

艾草葉、糯米粉、粘米粉、豆沙餡

1;先將艾草葉清洗幾遍,鍋中加水燒開放入艾葉,焯燙一會撈出

2;放攪拌機中攪拌,過濾出艾草汁

3;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一起,少量多次倒入艾草汁

4;和成麵糰,醒20分鐘,取出麵糰

5;切成大小均勻的劑子

6;用手壓扁放入豆沙餡包起,搓圓

7;蒸鍋中加水放入青團蒸熟即可

您覺得娟子這樣做的青團如何?有什麼看法請留言?也可點贊與關注娟子美食記。


娟子美食記


那個年代,因為糧食短缺,挖野菜的人也多,所以,野菜也不是好找的。我又不是很認識。我在田地裡,跑了大半天,挖的野菜還沒蓋上筐底。堂姐他們到是挖了不少了。



回到家,大伯母讓我們各自挑菜,我因為挖的少,挑的也特別快。記得三姐還說我,讓我就吃我挖的那些,別吃別人挖的,吃別人挖的,就是剝削!


菜都挑好了,大伯母就把菜洗淨了,用熱水燙了,再切碎了,放一點鹽蔥,簡單的扮扮,就用手把菜團成一個個糰子,擺在盤子上,然後,在一個放麵粉的盤子裡滾上面粉,再用手捏實,擺在屜上,上鍋蒸二十分鐘,一鍋野菜糰子,就好了。我記得,那菜團不是很好吃,有點苦,還有點澀,我只免強吃了一個。還真沒吃別人的。但是,我看到堂姐他們吃的還是滿香的。

我前幾天,和同學去了下達河,在一家農家院,也有青菜糰子。可這菜糰子,就不是我記憶裡的那樣了,味道是絕對不一樣。很清香,軟軟的,有點滑膩,很好吃,比我們家裡包的肉餡餃子還好吃。他們是咋做的,我還真問了,做法,和我大伯母的差不多,就是菜和調料不一樣。那是你想吃啥口味的,啥餡的,都任你選了呦!



阿木98976533


青團是用糯米粉做的,青色的用艾草打汁,揉進粉裡,加餡料,搓成團,有冷做的,先把和好的粉蒸熟再加餡包好。我在單位做的時候,粉里加些燙熟橙面,使青團吃起來有咬勁。青團真的很好吃。


qqds


粵鄉韻很高興為你解答。青團在廣東地區叫艾餈。清明前後是艾葉最嫩的時候,在我這邊農村艾葉通常用來做艾餈

第一:做艾餈準備的食材:艾葉,糯米粉2粉。粘米粉1粉,肉1斤,韭菜1斤,馬蹄半斤

做法:1、艾葉洗乾淨,把艾葉倒入鍋裡焯水。焯水後撈出來濾幹水。把艾葉剁碎備用。

2、把剁碎的艾葉倒入鍋裡煮。煮開的艾葉倒入2:1準備好的米粉裡面。艾汁和米粉攪拌均勻後,揉成麵糰。

3、把肉,韭菜,馬蹄切成小塊,把所有的餡料炒熟。

4、揉個小麵糰,把餡料包進去再揉成圓形就可以了

5、做好的艾餈冷水下鍋蒸20分鐘就可以了











粵鄉韻


本來生在陝西的我,對於青團這個東西壓根都不熟悉。在北京吃到的時候,粘糯的口感,一點微苦的艾蒿香味,內心填滿了甜甜的紅豆餡料。正中我們甜耗子的胃口。妥妥地要學到手。

現在物資的豐盈,以前節氣性的食物,再也不受時節的限制,想什麼時候吃都可以。漸漸的演變成為南方日常的中華點心。

嘗試過幾種不同的做法,也加入了自己的創意。清明節快到了,正是吃青團的時節,學會後給家人露一手,分享我們的文化傳承和青團的甜蜜。

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青團(哦,不是不是,應該是彩團)的製作吧!嘻嘻...

先放一張成品圖,來看看成品的誘惑吧!動手啊!!!

主料:糯米粉,豬油,紅豆,艾蒿,紫薯,南瓜

調味:砂糖,紅糖

需要用到的工具:攪拌機

第一步:製作豆沙餡料及蒸制南瓜/紫薯

紅豆200g(差不做20個糰子的量),紅豆洗乾淨後需要用溫水浸泡4小時以上。注意水量一定要超過紅豆的2倍以上。煮制紅豆同時將南瓜、紫薯蒸熟。

煮好的紅豆,沖洗乾淨,再放入淹沒紅豆的水,大火燒開後,轉中火熬煮40分鐘。

煮制紅豆裂開出粉,鍋裡的水還剩少量,如果水剩餘還多,打開鍋蓋在開中大火煮。

第二步:製作麵糰

同時,處理紫薯、南瓜泥麵糰。

紫薯乾粉偏硬一些,放涼後還容易返生,一定要趁熱處理紫薯泥。南瓜泥相反,剛蒸熟的南瓜吸收的水分較多,放置冷卻會稍好一些。

將紫薯用勺子搗碎成泥,加入豬油和砂糖少量。再加入和紫薯相同重量的糯米粉,加適量水和成紫薯麵糰。

南瓜泥麵糰也是一樣,但南瓜加的水相對較少。

接下來處理艾蒿麵糰:

將艾蒿洗淨控幹後,燒開水焯水。中間加入少量食用鹼(可讓艾蒿的纖維變軟)

等待艾蒿稍涼,即可放入攪拌機中,打成艾蒿汁。

取糯米粉適量,加入豬油和砂糖適量,

再用艾蒿汁和成艾蒿麵糰。

注意哦:糯米麵團的韌勁不好,麵糰很容易乾裂,做好的麵糰一定要及時蓋起來。

也不要以為你的麵糰有問題,麵糰更硬一些,將其和成大致外表光滑的程度即可。

準備好了三色麵糰,放在一旁備用。

第三步:炒制餡料

將冷卻的紅豆放入攪拌機,稍微攪拌打成粗一點的紅豆泥。

熱鍋中加入一點豬油,融化即可放入紅豆沙,翻炒。

加入紅糖和砂糖後,繼續炒制。

注意一定要小火,炒紅豆溫度過高紅豆餡兒容易發苦。

紅豆煮制冒泡後,即可乘出,冷卻備用。

第四步:製作糰子(注意:在做糰子時,隨時要用豬油將你的手擦得滑溜溜)

將紅豆分成20g每份的重量,用手搓成糰子。

將麵糰分成25g重量的面劑子,揉成圓球,在用手壓扁,在用手指旋轉的撐開成球形。

再將紅豆糰子包入麵糰裡,用虎口向上推壓,直至麵糰閉合成圓糰子。

像這個小胖手做的這樣:

第五步:蒸制

開水上鍋,蒸制40min即可出鍋。

網紅萌糰子出鍋,三色糰子真可愛。

蒸好的青團趁熱使用。糯米和紅豆都是比較容易脹氣的食物,不宜多吃。老人小孩食用注意。

啊嗚啊嗚,看我三兩口吃光光,紫薯皮兒最好吃,下來是南瓜,艾蒿的就遜色了。但是老傳統不能少。

清明guo過,青奉上在。快做起來吧!!!

包的不是太好看,不要介意啦。創意還是有的,給你點靈感,祝你有更優秀的發揮。哈哈,好好吃飯!!

我是Mili,明天吃什麼?我來告訴你。


食空人Mili


青團這個江南地區的傳統小吃,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火遍了整個吃播界,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糕點。打開吃播視頻,到處都可以看到漂亮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們,拿著顏色豔麗的青團,津津有味的吃著,看著糯韌綿軟的青團、聽著主播吧唧吧唧的咀嚼聲,真是讓人慾罷不能、口水漣漣。

這個綠饅頭一樣的糕點是用艾草做的,把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然後裹進豆沙或是其他口味的餡兒。每年到了清明前後,江南地區的人就會做清明糰子來祭祖,除了祭祖的說法,因為“清明”和“聰明”是諧音,因此又有在那天生的孩子最聰明的說法,只要到了清明,家裡有孩子的都會抱著孩子給鄰居要青團吃,為的就是討個好彩頭,討個聰明。

在當地,這個從老一輩就傳下來的習俗,當然也流傳了很多的典故。傳說有一年的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的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老農為了幫助成太平把他化裝成農民模樣,逃過了清兵的追捕。於是清兵就在村裡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給陳太平帶吃的。農民在想給如何給陳太平帶吃的時,突然滑到,地上的艾草染得整個手和膝蓋都是綠色,於是它靈光一閃,採了些艾草回家,煮爛擠成汁後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個個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回到大本營後,李秀成下令太平軍每個人都要學會做青團自保,從此吃青團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別看這用艾草做的青團是糕點的一種,但它卻沒有糕點的膩,聞著就清香撲鼻,吃上去更是香糯可口。除了美味可以解饞外,這小小的青團其實也富含著滿滿的營養,青團中的艾草又名香艾,自古就有平喘、消火、抗菌的功效,並且在當下的寒冷冬天,它還可以起到散寒除溼,溫經止血的作用。而做青團用的糯米中,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B及澱粉等,可以起到溫暖脾胃,補益中氣的功效,是冬季溫補強壯之佳品。好吃的又美味的青團,是不是也想來學習製作一下啦?今天就教給大家青團的製作方法,感興趣的朋友趕緊學起來吧。

用料:艾草200g、糯米粉300g、大米粉80g、白糖20g、食用油30g、熱水320ml

步驟:

1、艾草摘去老葉後,洗淨瀝乾,放入開水中焯水

2、焯好水後立刻撈出,用冷水沖涼後擠幹水份備用

3、在焯過水的艾草加入200ml的熱水,放入攪拌機中攪打成細膩的艾草糊

4、然後把糯米粉、大米粉、白糖放入大盆中,在倒入艾草糊,攪拌均勻

5、在盆中慢慢倒入熱水(差不多120ml),邊倒邊用筷子攪拌,直到麵糊變的比較厚,但又不幹的狀態,接著倒入30g食用油,攪拌均勻

6、在鍋中加入足量的水,把攪拌好的麵糊擱在蒸架上,開中大火,蓋上蓋子

7、鍋中水開後計時,五分鐘後打開蓋子,用筷子攪拌麵糊一次,然後在蓋上蓋子蒸,每隔五分鐘後攪拌麵糊一次,至少兩次

8、等麵糊蒸20分鐘熟後,看顏色變成均勻的深綠色,關火,取出放涼

9、等麵糊到手可以觸摸的溫度,取一張保鮮膜,挖一勺約40克的麵糰放在保鮮膜中間,手蘸涼開水把麵糰按扁,取20g豆沙餡,搓圓放在麵糰中間

10、拎起保鮮膜四個角,收攏,包成糰子的樣子,把保鮮膜紮緊後,口朝下放置,現在的青團就已經可以保存和食用了

美味的青團就做好了,是不是吃著自己的成果,感覺味道也會更棒呢?不過在這裡小編也為那些想吃但可能沒空做的朋友們收集了一點福利,路邊賣青團的這麼做,教大家如何老購買到健康美味的青團。首先是看,如果顏色偏綠的那就是可以放心的買了,通常發青發黑有肯那個是人工色素合成,第二是輕捏,特別軟的很有可能是添加了防止變硬的防腐劑,並且太軟的青團也會沒有嚼勁。最後就是聞,有濃郁清香味的都是比較可靠的。好了寒冷的冬天,大家都買來青團驅驅寒吧,關於青團,大家有什麼想討論的,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去裡交流哦。


七妹下廚房



鹹蛋黃肉鬆青團

青團是我們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點心,每年清明前後,街頭小巷都可見賣青團的商家,一個個綠呦呦的糰子包上保鮮膜,再裝入竹篾子編制的小框裡,傳統味十足。那抹應季的青綠色,是在糯米粉裡添加了艾草汁,再包上豆沙、蓮蓉餡或者肉鬆,吃起來軟糯彈牙卻不甜膩,每一口都散發著青草的香氣。

現在的青團有使用艾草汁也有用漿麥草的,甚至有的蔬菜汁來做。商販和超市裡的成品青團多是購買專門的青團用青汁來做的,追溯下材料的源頭,總歸還是自己做的最安心。

灰用的是艾草粉,不瞞大家,做了三次並且參考了朋友做的青團,才有了以下的配方和滿意的顏色。艾草粉做的顏色沒有那麼翠,但綠的很自然,是很天然的顏色,若加多了顏色會很深,但不會影響口感。這是第三次做的,蒸好的糰子清晰可見少許的艾草纖維,涼了以後糰子也不會變硬,依舊口感,捏起來的手感很好哦。還是最喜歡用艾草粉做的青糰子,並且這艾草粉的香氣我實在是喜歡,淡淡的青草香, 彷彿真的吃到了春天的味道。


鹹蛋黃肉鬆青團(可做10-11個)

青團皮材料:

糯米粉180克、澄面30克、細砂糖30克、艾草粉6克、植物油20克、開水165克

蛋黃肉鬆餡(也可以用豆沙餡哦,大約18克左右一個):

鹹蛋黃5個、肉鬆75克、沙拉醬30克

這樣做:

1、 將180克糯米粉和30克澄面混合。

2、 再將6克艾草粉、30克細砂糖混合。

3、加入165克沸水攪拌調成艾草汁。

4、將調好的艾草汁衝入糯米粉和澄面中,再加入20克植物油。

5、攪拌均勻,待不燙手了再用手揉成一個光滑的麵糰,包上保鮮膜鬆弛15分鐘。

6、 鹹蛋黃放入鍋裡蒸熟,用勺子碾壓成蛋黃碎末。

7、 接著加入75克肉鬆和30克沙拉醬。

8、 拌勻。

9、將拌好的餡料和麵團材料分成10等份。

10、 取一份青團皮面團搓圓,用掌心壓扁,放入餡料。(我還包了些豆沙餡噠)

11、 包圓,捏緊收口處,將收口朝下襬放,依次包好所有的青團胚。


12、 放入蒸籠裡,大火蒸約15分鐘即可。蒸好的青團表面刷少許植物油防止表皮乾裂,稍放涼後用保鮮膜將每個青團包起來即可。


薄灰小貼士:

青團的餡料最經典的就是豆沙和肉鬆餡了,大家根據自己的喜歡來包入喜歡的餡料哦。

揉好的青團皮面團要注意及時蓋保鮮膜防止乾裂,如果包的時候感覺麵糰乾的話,可以在表面蘸一些水再揉捏一會就好包了。



薄灰


清明時節做寒食,除了品嚐春的味道,也將一份哀思送給遠行的親人!現在已經很少用它來祭祀了,更多的是自己吃或送人。馬上就要到清明節了,我們也來做些青團吧!

被譽為網紅鹹蛋黃肉鬆青團,價格被黃牛黨炒高的離譜,大家爭相排隊去買,就為了一嘗它的風味,至於嗎?

其實我們自己也可以做的,甜口的鹹口的,想吃啥樣的咱就做啥樣的,開始迎接春的氣息吧!


青團麵皮做法

翠綠的外皮看著就很誘人,可以用菠菜,茼蒿,嫩艾葉等綠葉蔬菜,當然放入麥青汁做出來效果更好,顏色也更加好看!不過想吃最原始的味道,我們還是用艾葉來做吧!

材料: 糯米粉400g,粘米粉100g,艾葉200g,食用鹼少許,蜂蜜少許,植物油少許

先將艾草洗淨,燒開水加少許鹽焯燙一下,用涼水浸泡涼透,重新燒水加食用鹼再煮一遍艾草,煮軟的艾草連湯一起倒入攪拌機打成糊,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均勻,加入蜂蜜植物油,趁艾草糊非常熱的時候倒入混合好的粉中,揉成麵糰,揉到顏色均勻,光滑沒有乾粉即可,用保鮮膜包好備用。麵糰做好了,下面我們一起做餡料吧!


豆沙餡

想省事的去超市買現成的,要乾性的,不要買成稀的糊狀的。當然我們自己也可以炒。

材料: 紅豆,豬油,糖,鹽少許

紅豆提前浸泡一晚,泡好的紅豆用小火煮1小時,軟爛後撈出,總監辦打磨成泥。鍋中放豬油,倒入豆沙加少許鹽,先放一辦的糖小火翻炒,糖融化後再加入另一半的糖,炒至乾性狀態,盛出備用。

芝麻花生餡

材料: 芝麻,花生,豬油,糖

分別炒熟芝麻和花生,用料理機打碎,融化豬油倒入打好的芝麻花生碎中加入細砂糖果綿白糖攪拌均勻後放入冰箱冷藏備用!

鹹蛋黃肉鬆餡

材料: 鹹蛋黃,肉鬆,色拉醬,料酒,蜂蜜

新鮮鹹鴨蛋取出蛋黃,隔水蒸熟,壓成粗顆粒狀,鍋中加油放入蛋黃小火慢慢炒出香味起泡,加一小勺料酒去腥,關火加蜂蜜,加肉絲翻拌均勻,加入色拉醬拌勻即可。



馬蘭頭春筍餡

材料: 馬蘭頭,香乾,春筍,松子,白胡椒,蒜,香油,鹽

燒開水加少許鹽焯燙一下馬蘭頭,過涼水瀝乾水份,切成細碎,香乾切成細丁,春筍剝開,燒開水加少許鹽放入煮幾分鐘,撈出放涼後切丁,把材料放入容器裡,把蒜壓成泥,加鹽,香油,白胡椒,松子拌勻即可。
準備一點油,防止包的時候粘手。(20g餡料,25g麵皮)把麵糰揉成圓球再按扁,用大拇指在中間按一個窩,沿著四遍捏成一個碗狀,包入餡料,用虎口把麵皮往上捋,慢慢收口,再輕輕揉圓,放在蒸架上,蒸架墊上油紙,都包好後就可以開始蒸了,蒸15到20分鐘即可,出鍋後刷一層油曾加光澤,防止表皮發硬,好了可以享用美味了!吃不完的用保鮮膜包好,3天之內吃完。表皮變硬的話微波爐加熱幾秒就可以了!


注: 還可以做肉餡的,蓮蓉餡的,紫薯餡的,水果餡的等


喬木美食


最近大火的網紅青團簡直太火了,之前都不知道青團還能這麼吃,反正看到圖片我就已經控制不了自己了,這款青團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鹹蛋黃肉鬆青團,說句心裡話,雖然這個青團看起來很誘人,但也不至於每天隊伍排成這樣吧,其實也是可以在家自己做滴呀,下面我把我做的方式分享給大家

材料:

糯米粉250克 粘米粉25克 澄面25克 食用油(適量) 麥青汁100毫升 鹹蛋黃(根據數量) 豬肉鬆100克 色拉油(少許) 溫水(適量)

做法:

蛋黃隔著熱水蒸熟,再把蛋黃壓成泥(碎碎就行)加點色拉醬(陷芯備用的)加入肉鬆攪拌下

青團皮用艾草焯水用攪拌機打成泥,和麵的時候加點白糖(比較不苦澀)

糯米飯與粘米粉還有澄面倒在大盆中加入青汁,適量放點食用油,加點溫水和成團

面和光滑再取一個麵糰挖個窩,將之前備好的陷芯放一點包起來

就像搓湯圓一樣,放入蒸籠,蒸15分鐘左右

出鍋後刷點食用油以防皮會變硬

最後就是我們的小青糰子的誕生了,綠油油讓人食慾滿滿的青團就是這麼做成的,不想排隊的哥哥姐姐們,叔叔阿姨們可以自己在家試著做做


好吃不好吃


你好我是小林廚房的小林,很高心來回答這個問題。

青團是南方地區的小吃,本來是清明時期作為祭祀用的食物,不過現在的祭祀作用已經被一點一點的淡化了,我想大多數人還是隻是知道它是小吃。

青團的主要材料就是艾草和糯米,艾草有清熱解毒,止血,祛痰,平喘和增強人的抵抗力的作用,艾草經過處理後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和糯米搭配在一起,不僅顏色誘人味道更是讓人垂涎。

1.採鮮嫩的艾草洗淨要先焯水,等到油淡淡的艾草香味飄出時就可以撈出來了。

2.焯水好的艾草打成很厚的汁,和糯米麵團混合。要不停地揉搓,直到和糯米麵團充分的融合,這裡注意的是把握好艾草添加的比例,多了做出的青團發苦,少了就沒味道了。

3.準備餡料,餡料有很多,這個我覺得看個人口味了,喜歡吃肉的也可以加肉,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像豆沙,水果的,花生芝麻的都可以包的。

4.餡料準備好了就開始包吧,青團糯米搓成圓球按壓成小餅,再中間壓一個小窩,把餡料放進去,一點一點地包起來,搓成圓球就好了。

5.最後就是蒸了,水開後青團上鍋蒸十五分鐘左右即可。

節日就要到了,我們在緬懷過去的時候,也要珍惜眼前,努力工作愛護自己的家人,祝大家節日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