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華五千年,一半看河南”,但是河南名片是什麼呢?

海外show


一個關於河南的問答,兩個西安人湊熱鬧,我也是服氣了!

中華五千年,一半看河南。這句話雖然誇張,卻也是種讚歎。

上下五千年,三皇五帝多為傳說,河南陝西山西都有份。第一個王朝自夏起,至宋止,繞來繞去都繞不過河南。正史二十四史多少朝代在河南建都,八大古都有其四。二十四史中,僅提及古都河南洛陽就有3549次,平均每8000餘字提及一次!中華五千年,半部看河南,河南擔得起,也只有河南擔得起!

說起名片,河南太多。洛陽的名片可以是龍門石窟,開封的名片可以是清明上河園,安陽的名片可以是殷墟,鄭州的名片可以是鄭州商城,商丘的名片可以是商丘古城,許昌的名片可以是曹丞相府……

適合整個河南的名片,最合適的就是最早中國

中國一詞最早特指成周洛邑,何尊銘文早有官解




夏王朝都城二里頭已經寫進2017年新版義務教育歷史教材



中國最早系統文字發現於安陽殷墟,世人皆知

全國有很多地市歷史悠久,如河南一省如此厚重者,絕無僅有。

最早中國,老家河南!


拿史實講證據


不請自來,我是地道的河南人,所謂中華五千年,一半看河南,指的就是河南的歷史地位,所以河南的名片便是在歷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被稱為老家河南。


我在外省的時候,就很樂意將自己的家鄉介紹給外地人,確實在他們眼中,河南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也只能根據身邊的河南人來判斷。給河南打上了人口多、打工的多、電視裡出現的多、糧食多等等這樣的標籤,確實河南在近代以來“沒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熟知中華五千年曆史。

再看河南,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建都的城市在河南有十幾個,八大古都中河南佔據四個,建都史達2000多年,僅洛陽一城就有1500多年的建都史。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建都的王朝都代表著華夏正統王朝,影響著我國的古代史,在古代河南也是諸侯必爭的一片熱土。



所以在推介河南的名片上,簡單的來說就是老家河南;具體的講就是河南在歷史上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很多歷史故事、名人都出自河南;直觀的講就是現在很多的古裝歷史劇都離不開河南這座高地,在河南也是處處是歷史、片片是遺蹟。

我是海域藍豚

,河南自媒體,為你解答更多本地資訊,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如果河南需要一個名片,這個名片上應該有一個大大的“中”字。

1、天下之中

1963年,陝西寶雞賈村的一個村民,在自家後院裡發現了一個被暴雨衝出來的青銅器,之後就把這玩意當廢銅爛鐵,30塊賣到廢品收購店了。幸好被明眼人看中,趕忙聯繫博物館的人來高價收走。

這就是國寶何尊。

在這個西周初年的青銅酒器中,發現了一段銘文,記載了周成王時期,在洛陽營建都城的事情,其中有四個字“宅茲中國”。這是“中國”這個詞最早出現於歷史文獻中,還是出土文獻。

何尊銘文拓片——紅圈所示為“宅茲中國”四字

從“宅茲中國”四字可知,遠在幾千年前的周代,就將河南洛陽視為天下之中。

河南作為華夏民族的“中原”,在中華文化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砥柱中流

黃河,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自高原而來,流過滿目蒼茫的黃土高原,經過跌宕的壺口瀑布,來到河南的三門峽。黃河水穿過現在的三門峽大壩,經過一處狹窄的河道,河道正中間,有一塊石頭,屹立於波濤激流之中,巋然不動。

這塊石頭,就是“中流砥柱”石。這是一塊中華民族的英雄石,象徵著華夏兒女堅強不屈的品格。

河南在抗戰中經受了很多的犧牲,不管是黃河花園口決口,還是1942的大饑荒,都沒能讓河南人倒下,正如當時抗戰時期的全中國人民一樣,雖然飽受苦難,然而終究堅持到勝利。

正如這砥柱石,昂首挺立於波濤之中。

3、河南人愛說“中”

河南人愛說的“中”,總是那麼幹脆,那麼毫不猶豫。

河南自古都是一個農業大省,就像成熟的小麥總會深情俯視著大地,河南人對腳下的土地也是愛的深沉。

這片廣袤的黃河沖積平原,肥沃的中原大地,見識過赤地千里、黃河氾濫的天災,也經歷過“飲馬黃河”、“逐鹿中原”的戰火。然而土地還是不會遺忘了勤勞善良的農民,播種,耕耘,澆灌,收穫。一年年,一代代,中原這塊土地上,始終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精神,恰如河南人愛說的“中”,飽含了太多的感情在裡面。質樸、簡潔、成熟、友好……

因此,如果河南需要一張名片,這張名片就是“中”。

更多河南歷史文化類原創內容,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歷史寶藏


很奇怪的是,關於河南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這個話題,居然有那麼多無聊無知的人。在這裡跳來跳去。他們是中國人嗎?愛中國嗎?他們是愛他們在中國中的家鄉嗎?那為什麼做出這麼醜陋的事情來給自己、同時也給自己的家鄉抹黑呢?

比如有人竟然說河南歷史“絕非華夏”。這是從什麼家教教出來的?這是從什麼老師那裡學來的?這是從什麼樣的地方小報看來的?還是從哪個半吊子歷史愛好者那裡聽來的?一個市井混混也不至於這麼信口胡言。

在國家最高層面,河南作為華夏文明傳承的核心區域,已是定論。可以誇家鄉,可以探淵源。可以爭論。但這麼斷然粗野,毫無敬畏之心,一味圖口舌之利,實在幼稚,實在愚昧無知,有辱華夏斯文。


198084715


泱泱五千年,半數在河南!有史以來,逐鹿中原是定天下的一個大戰略,河南,位於華夏心腹,西靠叢山,南扼長江,東臨膠東半島,北控京津,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平原地帶,一洩千里,地華物豐,人傑地靈,西有故都洛陽,中有汴梁開封,東有亳州商蚌,北有殷墟朝歌,鄭州乃四戰之地,有史以來河南就是兵家爭奪之要地。從古人類沿黃河東進,到商朝定都亳州,幾經東遷至亳州,後遷朝歌,周朝列國爭雄,及至秦統一六國,秦未楚漢爭霸,逐鹿中原,後漢滅楚,天下一統,中原成為戰略要點。歷朝歷代都以佔領中原腹地為奪取天下的標誌。及至今日,河南戰略位置重要,為中華脊椎,中部掘起,勢在必行。中原興,則華夏興,成為中國發展的重要標誌。

因此宣傳河南主要應宣傳其勇於創新,奮鬥不止,不屈不撓的精神!


狼煙一九三一


河南歷史絕非華夏,國家文物局否定洛陽自說自話的所謂“夏都”,就是明證!

河南洛陽將二里頭遺址扭曲意淫為“夏都”,申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結果被國家文物局狠狠打臉駁回。

河南的始祖是蚩尤,而洛陽的始祖是戎殷

殷墟甲骨十幾萬片,沒有出現過一次“炎帝”和“黃帝”,也沒有出現過一次“夏”,相反,卻有很多祭祀蚩尤的甲骨,證明三皇五帝時期,河南為蚩尤子孫,絕非華夏炎黃!否則,作為“巫覡文化”代表的殷商不可能一次都不記錄自己的先祖,不記錄自己先祖建立的偉大朝代,殷墟甲骨以無可辯駁的實物證據證明,其文明不是承繼於上古華夏系統。

《逸周書·嘗麥》載:“蚩尤乃逐帝,爭於逐鹿之河,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

炎帝族和居於豫州的蚩尤族發生戰爭,失敗後炎帝求救於雍州黃帝族,聯兵斬殺蚩尤,從史籍確證了河南乃蚩尤巢穴!

《史記·殷本紀》載:“殷契,母曰簡狄”

“契”是商人的始祖,契為戎狄之後,族人世代居住於河南,繁衍生息,最後建立了殷商王朝。

《逸周書》和《史記》的記載遙相呼應,與殷墟甲骨的內容不謀而合,兩者一個從典籍記載,一個從考古實證,雙向確定了歷史史實——殷商非炎黃華夏之後!足見國家文物局判定之權威準確!

殷人的文化內核是巫覡——野蠻、血腥,和蚩尤一脈相承!迄今已整理的殷墟甲骨文中,以人作為祭品的卜辭有3137條,其中1992條記錄下了人數,共13052人;未記錄人數的則有1145條,估算人數在五六千以上。其中用“人祭”最多的一次是500人,一般的也有幾十人。人祭的方式有砍頭、焚燒、水淹、宰割和活埋等等。

在殷墟一座宮殿旁邊,發掘出一百多座殺人祭祀坑,被殺人骨近600具。這些屍骨大都身首分離,砍頭之後被亂扔到坑裡。兩個坑內還埋著17具慘死的幼童。這座宮殿奠基時也伴隨著殺人祭祀:所有的柱子下面都夯築了一具屍骨;大門則建造在15個人的遺骨之上,其中3人只有頭顱。

在人殉最多的一座商朝大墓中,共發現近400多具殉葬及祭祀奴隸屍骨,這些被殘害的奴隸大多不到20歲,有的甚至是囟門還未合攏的嬰兒!

商文化所到之處,如河南偃師、鄭州,甚至東南到江蘇銅山,都有大型的人祭遺址,這說明,大規模的人牲、人祭絕不是殷商某位暴君心血來潮的產物,而是其文化的常態!

如此恐怖變態令人髮指的王朝,怎麼可能是禮儀之邦的華夏?殷商統治者的暴行,在末代國君紂王統治時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人神共憤!最終,被真正的華夏文明的開創者——陝西周人所取代!河南終於第一次被納入了華夏文明的版圖!

河南第一次被納入華夏,始於西周

商亡周興,歷代文史大家都認為是中國真正進入文明時代的象徵。

甲骨學、簡牘學、敦煌學的開拓者、奠基者,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其鉅著《殷周制度論》論述:“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

史學大師、五四運動學生領袖、國立臺灣大學校長傅斯年在名篇《夷夏東西說》認為:三代及三代前,古族有東西二系,夷與商屬東系,夏與周屬西系。殷周間的劇烈變革“蓋民族代興之故”,是“兩個民族,兩種文明”之間的交替。

兩位國學大家的知名論斷,涵蓋了對殷墟甲骨文的考據研究、對《史記》等典籍的歸納分析,三位一體進一步證明了國家文物局否定洛陽為夏都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權威性!

西周立國以後,為了鎮壓殷商頑民,陝西人周公在今河南境內建立了一座大型勞改營,將殷商殘餘勢力遷移於此,重兵監管,這個勞改營就是第一次出現在地圖上的雒邑,即最初的洛陽。

今天的洛陽街頭,還高高聳立著陝西人周公的塑像,被洛陽人民頂禮膜拜,視為自己的再生祖宗!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鍾翰在國家七五重點科研項目《中國民族史》中記述:“滅商以後,稱河南為戎殷或戎衣。”洛陽就是戎殷(戎衣)集中營和大本營,被西周禮樂刑法改造的對象!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用“戎”作為族稱,專指河南洛陽戎殷。

春秋時期,河南戎狄再次大盛

因為久經戰亂,雒邑地廣人稀,大量遊牧民族內遷至河南,民族雜居的現象很普遍。文獻記載,春秋時期有9支戎人部落分佈於伊洛河流域。

不僅民族,此時河南的文化也偏移華夏儀軌,孔子對當時的情況一言以蔽之——“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史記·樂書》亦載:“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

而初版於1911年,中國社會史第一部專著《中國風俗史》簡要透徹的剖析了當時的河南風氣:“淫亂無恥,以鄭、衛為最,陳次之……考之詩,國風衛俗之淫亂,至於男女相約,俟於城隅。婚姻動懷,遠其父母。鄭俗之淫亂,至於遵大路而攬人袂,相輕薄而謂為子都,狂且狡童章,子不思我,豈無他人。東門章,豈不爾思,子不我即。其穢褻已全神如繪。”

東漢,河南充斥戎狄

東漢初,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投靠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廢除了西漢嚴禁邊民內遷的法令,將數十萬匈奴安排於東漢境內。南匈奴恢復元氣後,多次入寇掠殺,還與鮮卑多次聯兵深入內地襲掠。到了曹魏時期,南匈奴更是作為爭霸的一支軍閥直接參與戰爭,不斷向內地遷徙,而河南是主要遷居地。

《後漢書·卷八十七·西羌傳·第七十七》載:“伊、洛間有楊拒、泉皋之戎,潁首以西有蠻氏之戎。陸渾戎自瓜州遷於伊川,在河南山北者號曰陰戎。陸渾、伊、洛、陰戎事晉,而蠻氏從楚。”

兩晉南北朝,河南是五胡亂華的重災區

西晉時期,司馬王朝腐朽無能,最終導致五胡亂華,給華夏帶來了長達三百年的大亂世!做為國都所在的洛陽很自然的成為五胡入侵的重災區,皇帝被胡人俘虜,扒掉衣服赤身綁在牛車上在洛陽遊街示眾,妃後遭胡人輪姦後轉賣,十萬河南人被當做糧食燒食。

《南齊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芮芮虜、河南、氐、羌》載:“河南,匈奴種也”。

《南齊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芮芮虜、河南、氐、羌》載:“芮芮、河南,同出胡種。稱王僣帝,擅強專統。氐、羌孽餘,散出河、隴。來賓往叛,放命承宗。”

到了南北朝後期,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權也遷都到了洛陽,繼續書寫河南和洛陽的融合史。

宋代,金人河北軍戶遷徙河南者幾百萬口

宋代,同樣因為國都位於河南,河南重複西晉的老路,成為胡族入侵的重災區。“靖康之恥”中金軍攻破開封,俘虜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二帝被折磨而死,後宮盡為軍妓。皇帝猶如此,普通河南人的下場可想而知。

《呻吟語》引《燕人麈》載:“天會時掠致宋國男、婦不下二十萬,……婦女分入大家,不顧名節,猶有生理;分給謀克以下,十人九娼,名節既喪,身命亦亡。鄰居鐵工,以八金買倡婦,實為親王女孫、相國侄婦、進士夫人。”

歷朝歷代,中原政權所受之屈辱,莫如宋晉。其後南宋的趙構不僅不思收復故土,反而恬不知恥向金稱臣。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二五·紹興十二年》載:籤書樞密院何鑄、知閤門事曹勳進誓表於金。表曰:“臣構言:今來畫疆,合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鄧州,割屬上國……”

金滅亡北宋後,大舉向河南移民,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貞祐二年(1214年)。

《金史·卷一百七·列傳第四十五》:“河北軍戶遷徙河南者幾百萬口”。

金宣宗向南京(今開封)播遷數百萬人口,女真人上至達官顯宦,下至黔首黎民,蜂擁至河南。金朝滅亡後,這些居住在河南的女真人經過百多年的雜處、通婚,大部分融入了河南。這在今天河南人的構成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河南省政府官網明確表述:“河南是全國散居地區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成分,其中回族居全國第三位。”

不僅如此,全國僅有四個回民城區,而河南獨佔其三!——洛陽瀍河,鄭州管城,開封順河。這是河南多姿多彩的民族融合歷史客觀而真實的反映。

最讓人感佩的是,洛陽人自吹自擂、自封各種名號的的應天門西闕正前方25米,就有一座佔地面積一畝的清真寺,完全符合洛陽自封的“聖城”身份!

民族融合乃大勢所趨,河南和洛陽完備齊全的少數民族構成,眾多的少數民族城區、社區、村落,大量居統治階級的古代少數民族墓葬,是河南自古不斷髮生民族大融合的最佳史證。近些年來,河南各地少數民族兄弟紛紛掀起祭祀先祖、認祖歸宗的熱潮,不斷有原本為漢族的河南人少數民族身份最終得以恢復的事件發生,比如: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2007年2月9日報道:“萬餘成吉思汗直系後裔現河南”。

周口晚報2012年5月7日報道:“流落中原的完顏部落”。

人民網2012年10月19日報道:“河南五千姓校村民被認定為成吉思汗後裔”。

搜狐網2017年12月30日報道:“5名開封猶太人女性後裔移民以色列!李靜:作為猶太人很光榮!”

河南洛陽關林也迎頭趕上,積極迎合歷史大趨勢,採用滿清長袍馬褂大蓋帽祭祀關羽,彰顯洛陽做為民族大融合“聖城”的光榮使命和優越地位!


水上行書


雖然認為自己不具備回答這一提問的功力,但因為河南是自己的家鄉,還是忍不住心中的衝動,表達一下自己在這一角度對河南的認識……

為了便於表達,且將"河南名片"設計如下:一、正反面背景圖案

二、正面聯繫人與正面聯繫地址(有點多,只能選三四個代表,可能會有不同意見)

三、旗艦分公司和著名經理(背書)

四、……

一、正反面背景圖案:

個人認為,能夠成為河南名片的自然界應該首推黃河,因為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炎黃二帝和堯舜禹的傳說都起源於黃河兩岸,雖然黃河流經九省,全長5400多公里,在河南境內只有700多公里,但是因為中華黃河文明的密切關聯省份只有河南、山西和陝西,因為黃河在其他省份河水都不黃,是在陝西、山西和河南境內才被稱為黃河的,因為黃河水在河南境內的泥沙量最大,所以河道寬闊,自古以來多次氾濫,所以有了大禹治水;氾濫的黃河水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形成了大面積的黃泛區平原,這裡特別適宜耕種,所以我們聰明智慧的祖先很早就精於農耕,所以有了黃帝神農、炎帝神農,所以有了以農耕經濟為主線的華夏文明,有了被黃河水數度掩埋至今仍能再續東京夢華的古都開封(城摞城奇蹟)……所以……如果河南要印製一張名片,正面背景圖案必須是黃河。



如果要說河南第二個有代表性自然界,當數太行,"八百里太行"雖然橫亙於河北、河南及山西等省份(其實太行遠不止八百里),但在河南境內最為挺拔巍峨,《山海經》中水神共工與顓頊帝戰敗後,怒撞不周山的起源地就在太行山邊的輝縣,所以輝縣古名共城;《列子-湯問》中(愚公移山)的故事也發生在太行山(王屋山只是太行之餘脈);解放後太行山區人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開鑿的紅旗渠也在河南(林州市),紅旗渠被評為世界第七大奇蹟,成為新中國成立後在毛主席領導下山區人民戰天鬥地,改造自然的紅旗渠精神,是對毛主席愚公移山精神的最好詮釋;還有著名的郭亮村掛壁公路,具有和紅旗渠同樣令人歎服的精神和力量,因此,河南如果要印製一張名片,背面的背景圖案必須是巍巍太行。


含義:九曲黃河從此流經,她在這裡最為寬廣,最為包容,繁衍了神農民族,延續著五穀豐登,生育了水神共工、火神祝融,八極尚茹毛飲血,此地已火種刀耕;背靠著巍巍太行啊,本身就鐵骨錚錚,看二千里人工天河,聽青龍峽絕壁勁風,這裡埋著山的性格,這裡人的名字叫愚公……

二、正面聯繫人(一正二副)和正面聯繫地址(總部)

如果要選正面聯繫人,可真是個難事兒,總不能把董事會成員都寫上去吧(董事長太昊帝,副董事長黃帝,執行董事長炎帝,監事會主席媧皇,其他成員: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後經研究決定(不再討論了),任命姜子牙先生為總經理,因為他是本地人,家就在牧野(新鄉衛輝),比有些董事會成員更本土化,業績大家都知道武王伐紂吧,都知道牧野之戰吧,都是他指揮的;大家都知道天上的神仙吧,都是他封的,像二郎神、哪吒什麼的,都是勉輩,大家沒意見了吧……能當副總經理的人太多,不好評,最終研究決定按學歷選,所以第一副總經理應該是李耳先生,學歷為聖人導師,大周朝國術館館長,現職務為太上老君,代表作《道德經》,也是本土人才,家就在周口鹿邑,誰還不服氣……第二副總經理就選莊周先生,也是自成一家的千古明師啊!雖然學的是老子的東西,但把老子的學問發揚了,代表作《逍遙遊》,也是本土人才,家就在商丘民權……其他同志雖然很多都出類拔萃,但名額有限,就等機會吧……



咱再說說正面聯繫地址,就是說哪個公司當總部,這不能看誰成立的早,要看現在誰的業務量大,利潤高,當然成立的時間也是關鍵因素,因為總部是輪著做的,上次不是讓開封幹700多年了嘛,但是現在時代變了,不能一味的按資歷,按品牌,還要看生產能力,關鍵是物流能力,這樣就非鄭州莫屬了,看看其他十七八家分公司,誰有鄭州的規模大、利潤高,再說了,人家鄭州也是成立了4000多年的大公司,也是在商言商的傑出代表啊!哪家公司不服氣就多像開封、洛陽、安陽、許昌、商丘學習學習,找淇縣、濮陽、禹州談談心……



三、旗艦分公司和著名經理(或專家)

第一分公司洛陽,著名經理武則天;


第二分公司開封,著名經理趙匡胤;

第三分公司安陽,著名經理殷紂王;

其他分公司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回去看百度吧!

至於著名專家嘛,就列知名度高的前六位,(是知名度高不是知名度早),他們有:攻守縱橫術宗師王詡(淇縣)、雜家宗師呂不韋(濮陽)、醫學宗師華佗(虞城~也有人說亳州)、著名外交家、教育家、佛學宗師玄奘(偃師)、抗金民族英雄岳飛(湯陰)、鐵面法官龍圖閣大學士包拯(開封~亳州)……像謝靈運、謝安、崔顥、韓愈、杜甫、張仲景、吳道子、商鞅……等各位大師就不一一列舉名號和籍貫了……時間不早了……散會!

四、天下武功出此門……

五、穆桂英我53歲又統三軍吶……


六………………

哈哈,讓大家見笑了!敬請批評!


新鄉海鼎-戴鵬飛


河南人在西安開一家”紅鑫”菸酒店,給一顧客售22瓶五糧液價值2萬多元全是假酒,工商去查又發現五十多瓶瀘州老窖全是假貨,店被查封待處理,該河南老闆逃回老家。今年初有8名河南人在西安售假劣食品被西安中院判刑,去年4名河南賊被西安中院判刑,河南噴子怎麼看待


觀刈麥一


河洛文明與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最燦爛的名片,同時,他也是華夏文明歷史最悠久的名片.,河出圖.洛出書,開啟了人類歷史從原始社會步入文明社會的進程,河洛文化不光是河南人的名片,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名片。


六老齡童


‘’水上行書‘’要認認真真查下逐鹿之戰在哪裡?百家姓百分八十起源來自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