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為什麼有人讀書不努力成績也好,有些人不管多勤奮分數都低?

網友一:

讀書成績好的學生有這麼幾個特質,模糊記憶好,表現在看過的東西記憶比教快。抽象,空間思考能力強,所以他們解答一些很複雜的數學物理題就比別人厲害。這些特質大部門來自基因,就是跟遺傳有關。應試教育背景下的我們對讀書的心理陰影怕是來自於無論怎麼頭懸梁錐刺股,考試成績就是比不過班裡的那些特別聰明的“尖子生”。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老師,可是考試結果就是這麼的懸殊,以前上初中,高中的時候我對這些尖子生心理很不服,覺得他們肯定是做題的比我多,買了我沒買到的課外參考書。後來我就認命了,怎麼努力都在數理化方面就是沒有成效,我該讀文科了,我只能說他們的父母給了他們的好的腦子。

為什麼有人讀書不努力成績也好,有些人不管多勤奮分數都低?

網友二:

很多人搞錯了一點。在學習中花了時間,不等於在學習中就是勤奮的。即便是真的做到了勤奮,如果不能在課堂中思考,在做題中提升,勤奮也是沒有用的。有很多學生,在讀書的時候是口到了手沒到,手到了心沒到。不論是坐在教室裡,還是在課堂中,大家都花了一樣的時間?可是體現在考卷上的成績就是非常不同, 原因很簡單:效率不一樣。

我所在的高中分三個檔次的班級,最好的班級的學生未必是花費時間最多的,但是卻是最愛思考,愛把一個兩個知識點搞得非常清楚和明白的。而其他人呢,買了無數套習題,做了還批改,用紅筆把錯誤答案工工整整地抄在一旁,還有甚者有錯題集把題目謄抄到本子上。這些看起來都很努力,勤奮,甚至還有種成就感,但是有沒有用?

為什麼有人讀書不努力成績也好,有些人不管多勤奮分數都低?

網友三:

這個不可否認每個人的智力存在差距,因為工作的緣故,接觸很多學生,深有體會,特別到了高中階段,這方面表現的很明顯,理科學生差距特別突出,學生真的很勤奮,但是成績提不上來,有些人會說方法掌握不好,我個人覺得方法是一個原因,但是真的覺定一個人學習快慢跟人的智力有關係。

網友四:

學生時代,老師們總是用愛因斯坦的話激勵我們,成功=99%汗水+1%靈感。為了成功,我們刻苦學習,然而全班成績最優秀的同學,並不是最勤奮的同學。對於愛因斯坦的話,我們太過於相信99%的汗水這半句,其實1%的靈感才是重點。各省參加高考的人很多,狀元只有一名;

全國跨欄運動員不少,劉翔卻只有一個;中國熱愛踢足球的為數不少,卻始終走不出亞洲,學鋼琴的人比比皆是,中國卻只出了一個郎朗⋯⋯努力、勤奮只是成功的條件之一,但卻不是重中之重。少了天賦,任何的付出都起不了錦上添花的作用。讀書亦如此。

為什麼有人讀書不努力成績也好,有些人不管多勤奮分數都低?

網友五:

作為老師教書多年,每年都會遇到幾個:看起來根本不勤奮,但是在學習上卻能取得不錯成績的孩子。這些孩子也是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是老師和家長嚴重的“好苗子”,是同學膜拜的男神或女神。這些孩子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其實真的不是他們的智商比一般的孩子高多少,而是他們在:時間管理和學習效率這兩件事上做到了極致。

這些孩子的課堂學習效率極高,他們的眼神隨時刻在跟隨老師的節奏有所變化,眼神裡有光,那種和老師在相互配合的光芒。當一個孩子課堂學習效率達到最大化時,他們在課後就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複習課堂的知識和內容,他們有時間去預習、去做一些提高類的題型,這樣持續的學習狀態,和一般課堂上的東摸摸、西摸摸的孩子比較起來,自然看起來輕鬆許多。

為什麼有人讀書不努力成績也好,有些人不管多勤奮分數都低?

網友六:

學習不是為了讓學生死記知識,而是讓學生鞏固知識點,和這個知識點的使用方法,並能夠認出題目中的知識點。

學習好的人一般會分三步掌握知識點,第一步,熟練掌握知識點,包括它的定義,公式等;第二步,能夠熟練應用知識點,這一步是對知識點的理解加深過程,不是大量做題就能夠完全解決的,還需要充分理解應用知識點,第三步,就是能夠在綜合題目中認出知識點,就是拔高分數的關鍵。學習還需按步驟進行,跳過一個步驟可能會費力但無效果。這就是所說的天生成績好,而死記的人,不管多麼努力,還是會有他沒見過的題目。

為什麼有人讀書不努力成績也好,有些人不管多勤奮分數都低?

最後:

作為學生,如果你想去有外國人、留學生的線上英語角(群),看一看上圖右下角,找到水印暗示的地方,你就可以進去跟英國人交流,小編等你來聯繫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