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收購外國機場第一人”國內接連佈局,豫商龐玉良再出發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唐朝金

龐玉良的目光,又一次投向河南。5月10日,河南林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林德國際)與駐馬店市政府舉行合作洽談會暨簽約儀式。這已經是近半年來林德國際在河南簽下的第三個合作協議。

11年前,林德國際董事長龐玉良買下德國帕希姆機場,一時成為財經“網紅”。如今,從走出去到走回來,不僅在河南接連佈局,更在國內其他城市頻頻現身。戰略上大開大合背後,折射出怎樣的商業佈局?

林德國際接連佈局河南

5月1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網站一則消息引起了業界關注。

這篇題為《駐馬店市人民政府與林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的新聞表示:“5月10日,市政府與河南林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合作洽談會暨簽約儀式舉行,標誌著駐馬店市與林德國際物流集團正式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正是這一次簽約,十一年前因收購德國帕希姆機場而在國內聲名大振的林德國際董事長龐玉良再次走入公眾視野。

“收购外国机场第一人”国内接连布局,豫商庞玉良再出发

資料圖:龐玉良行走在德國帕希姆機場

實際上,這已經是近半年來林德國際第三次與河南聯繫在一起。

就在2017年12月,許昌市政府與河南林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德國帕希姆機場管理公司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根據雙方當時的簽約情況,許昌市政府與林德國際將在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的基礎上,藉助設立河南自貿試驗區等政策機遇,推進河南自貿試驗區許昌聯動區與德國帕希姆機場自貿區互聯互通,共建跨境經貿合作園區和跨境電商基地,在許昌搭建中歐跨境貿易的通道和平臺,從而實現為許昌乃至河南的外向型企業提供良好發展環境的願景。

就在林德國際與許昌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前一週,林德國際以及其旗下的德國帕希姆機場管理公司剛剛與河南省自貿辦簽訂三方合作協議三方將在帕希姆國際機場及保稅經濟合作區設立“河南—帕希姆自由貿易合作區”。

這是河南省在境外設立的首家自由貿易合作園區。該合作園區的設立,將為河南自貿試驗區企業進入歐洲提供保稅倉儲、加工、轉運服務及自由貿易平臺,併為中國與歐洲國際物流企業提供集貨與分撥場地,以及跨國自由貿易的保稅、免稅交易平臺。

龐玉良再出發,打造E貿易全球平臺範本

儘管近半年來龐玉良在豫不斷出手,但從記者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在龐玉良的佈局當中,林德國際與駐馬店的聯姻可能承載的“戲份”最重——打造林德國際商業模式升級的全球範本。

對於林德國際與駐馬店市政府的簽約,5月15日,龐玉良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項目的落地性更強,前景也更為深遠”。

從林德國際提供的《駐馬店市人民政府與林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合作協議》)顯示,林德國際與駐馬店的合作主要圍繞四個方面展開。其中,林德國際與駐馬店市政府合作孵化培育支持中小跨境電商企業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從合作內容上看,林德國際利用其在國際航空物流與跨境電商領域的經驗,利用德國帕希姆機場自貿功能區物貿服務平臺,從保稅交易、代理銷售、代理採購、保稅倉儲、代收代付貨款等跨境電商全供應鏈物貿平臺,依託其在跨境電商支撐的核心競爭力,為中小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培訓輔導、資源對接、市場拓展、規範運營、規模發展、國際准入等全方位支撐。

“在具體操作上,林德國際將同駐馬店市政府一起,面向全國招商1萬家中小跨境電商企業入駐駐馬店市政府在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印象駐馬店’設立的企業孵化中心,使園區內的企業享受到自貿區的便利政策,從而最終實現買全球、賣全球。”龐玉良表示。

同時,對於招入園區的企業,林德國際與駐馬店市政府還將通過產業引導基金與政府政策支持企業IPO上市。

“入駐園區的優質企業,將充分享受駐馬店市精準扶貧的相關便利政策,林德國際將對接國際國內優質資源,通過對當地有潛力和發展前景企業進行輔導和國際國內資源嫁接,幫助當地企業轉型升級規模發展,完善企業治理結構,達到上市標準與規模。”龐玉良介紹。

同時,林德國際和駐馬店市政府還將共同推進與中國(河南)自貿試驗區的合作,力爭河南自貿試驗區駐馬店聯動區儘快獲批,通過帕希姆機場自貿功能區法蘭克福保稅交易中心,為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提供與歐洲和世界對接的中歐國際農產品保稅交易中心,支持中德加工製造企業開展跨境產業合作,承接中國2025與德國工業4.0項目落地,設立推介合作平臺。

此外,根據《合作協議》,林德國際還將提供對外經貿指導、資源對接、市場開拓、人才培養、國際物流、融資方案等專業化解決方案,從而幫助駐馬店市打造軟硬件條件培育外向型企業發展,為外向型企業提供配套政策、市場條件、發展環境、資本通道。

對於此次與駐馬店的合作,龐玉良顯得非常重視。

“經過11年的發展,帕希姆機場已經由單純的機場業務發展成為帕希姆機場自貿區。希望通過此次與駐馬店市政府的合作,林德國際能夠實現商業模式的升級。具體來看,就是以空港自貿功能區為節點,以跨境電商區域服務中心為全球網絡,以虛擬物流航空為紐帶,從而實現林德國際打造E貿易全球一體化服務平臺的願景。”龐玉良說。

接手11年,帕希姆從機場到自貿區

隨著林德國際在河南自貿試驗區以及跨境電商領域的不斷佈局,林德國際以及其背後的掌舵人龐玉良的名字也再次回到了媒體的聚光燈下。

上一次林德國際以及龐玉良被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則要追溯到11年前。

2007年5月,在鄭州市鄭東新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中國河南·尼日利亞拉各斯·德國帕希姆經濟合作商貿投資洽談會”上,身為林德國際董事長的龐玉良宣佈:林德國際以10億元購買了德國帕希姆機場100%的股權、設備及附屬經濟合作區土地的永久擁有權

2007年7月,一架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的波音747-200型貨機降落在德國北部的帕希姆機場,這是龐玉良該月初接管帕希姆機場後迎來的第一架貨運航班,也標誌著此次收購順利達成。

正是此次收購,開了中國民營企業收購外國機場的先河,也正是這次收購,讓此前名不見經傳的物流商人龐玉良一下子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龐玉良也被媒體冠以“收購外國機場第一人”的稱號。龐玉良此後收購德國機場的每一步,從融資進展到接管機場的舉動,一直處在媒體的密切關注之下。

根據當時媒體報道:龐玉良,40多歲,河南駐馬店上蔡人,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浸淫航空物流行業經營多年,是我國第一批從事航空物流的人士。而龐玉良旗下的林德國際成立於1995年,在收購帕希姆機場之時,林德國際的業務涉足8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多家外國航空公司在中國的銷售總代理,還是鄭州航空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當時,新鄭國際機場在貨物運輸方面本來業務量並不強,但在林德國際成為其貨運代理後不久,該機場的貨運量躍升至全國機場第7名。

隨著林德國際將帕希姆機場收入囊中,林德國際發揮企業在國際航空公司總代理、國際物流的領先優勢,通過市場化運作,對帕希姆機場改擴建走出了一條以航空物流與國際貿易帶動國際機場整體發展的新路,實現了國際物流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如今,帕希姆機場已經發展成為帕希姆機場自貿區,其業務涵蓋保稅交易、代理銷售、代理採購、保稅倉儲、包機包艙等全供應鏈跨境電商物貿平臺。

記者得到的一份《林德國際發展計劃書》顯示,目前帕希姆機場自貿區已經與國內的河南自貿試驗區、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鄭州航空港綜合經濟實驗區、西安國際港務區、臨沂綜保區及臨沂商城、長春綜合保稅區、北京天竺綜保區等達成互聯互通戰略合作協議。

從走出去到走回來

經過11年發展之後,龐玉良選擇把公司轉型的著力點放在河南自貿試驗區內的駐馬店,從公司的角度考量,龐玉良最終目的是實現兩地之間的協同發展。

事實上,不止龐玉良,包括玻璃大王曹德旺在內的一批走出去的企業家,近期紛紛表示,走出去是為了更好地走回來。

對此,龐玉良表示:“國內企業通過早年的走出去戰略,利用外部資源以及先進的管理制度,實現了公司發展壯大的目的,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這些走出去並且生存下來的企業大多積累了豐富的資本和經驗,這時候選擇走回來,不管是從企業發展還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都是雙贏或多贏的一種選擇。”龐玉良說。

對於當年走出去的企業選擇迴歸的現象,在九鼎德盛經濟研究院院長張保盈看來,這種經濟行為一直存在,包括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也算是走出去之後再走回來的一個典型。對於這種現象,首先說明,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相關聯性更加緊密,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度也在不斷提高;對於這些企業來說,能否將國外的產品、技術和人才實現與國內市場的對接,是否有一個專業化的團隊負責落地是其要考量的首要問題;此外,這些企業還要注意,當年走出去面對國外市場的不適應,在經過磨合適應之後,如今走回來,這種不適應感可能仍然會存在,特別是在資金和資源端,如何實現完美對接,仍然是企業要重視的一個方面。

此外,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肖玉航則建議這些走回來的企業,一開始引入的產品一定要對路。

“對於這些走回來的企業,一定要引進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真正急需的產品,充分發揮好一帶一路的作用。同時,這些企業在利用好當地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基礎上,更應該結合自身特點,適度發展。”肖玉航說。

“收购外国机场第一人”国内接连布局,豫商庞玉良再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