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神鵰俠侶》中,為何引用問世間情為何物這句話?

VLoOq_DEEDEE


金庸的武俠小說精彩紛呈,深受歡迎。

金庸每部小說主題又各不相同,《射鵰英雄傳》是儒家“為國為民”的大俠,《笑傲江湖》是人性自由之歌,而《神鵰俠侶》是本“情書”,是一部寫男女感情的書。




書中的開篇寫的就是李莫愁痴情陸展元,武三通痴情何沅君,由個痴情的人,兩段沒有結果的單相思來開篇。

大武小武最早痴迷於郭芙,後來遇到完顏萍,耶律燕,才發現誰才是自己的最愛。

郭芙在危急時刻才發現愛的是楊過。郭襄“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生”。公孫綠萼為了楊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程英,陸無雙也都是深愛著楊過。



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感天動地,都能為了對方付出自己的生命,兩人都不完美,一個被玷汙,一個是殘疾人(楊過一個臂膀),兩人多次分離,嚐盡了人間的分離之苦,楊過苦等十六年,最終相會。

王重陽和林朝英互敬互愛,但是兩個人卻又爭強好勝,以至於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

《神鵰俠侶》中寫到絕情谷的情花,“情之為物,入口甘甜,回味苦澀,縱萬般小心,亦不免為其所傷”,寫的是情花,其實就是人間的愛情。



毫無疑問,《神鵰俠侶》寫的主要內容就是“愛情”。

而“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來自元好問的詞,作者見到,一隻雁,為令一隻雁殉情,有感而發。

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云,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神鵰俠侶》中通篇寫情,而“問世間情為何物”這句很符合書中的情,概括了書中的男女之情,所以《神鵰俠侶》中引用了這句。


我是一個小書蟲


坑是一種態度,坑是一門技術,讓我陪著你直到你戒遊。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兩句詞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一詞中。在金庸武俠名著《神鵰俠侶》中,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會引用此句而被廣為流傳。

元好問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於元憲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對應著神鵰俠侶的故事背景,蒙哥大汗率兵攻打襄陽,正好也算呼應的上。

這首詞很多當代作家都喜歡用,不止是金庸,可能金庸是讓他流傳最廣的吧。

就我自己知道的,臺灣作家瓊瑤也喜歡這首詞,並且將這首詞作為主題曲在她的電視劇《梅花三弄》中使用,演唱者為臺灣歌星姜育恆。

紅塵自有痴情者

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

那得梅花撲鼻香

問世間情為何物

只教人生死相許

看人間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吥讓躺我就坑


我對待問題的觀點是:答案一定客觀存在,不用也不能妄加揣測。

聽過或者熟悉這首摸魚兒-雁丘詞的人挺多吧,或多或少都能吟上幾句。縱觀全詞,其實並不能找到它與《神鵰俠侶》這本書有什麼明顯的聯繫。

這時候很多人就開始使用高考詩詞賞析的套路,杜撰出作者的各種想法和情感,這當然是不可取的。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在本詞的序中尋找。

這篇詞序說明了作者寫這首詞的緣由:趕考途中偶遇一個捕鳥的人,那人說他捕殺一隻雁後,另一隻疑似是殉了情。於是作者買而葬之,繼而作詞頌之。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知道這首詞的根源是“殉情”這個關鍵詞。

反過來看神鵰俠侶,我們可以發現整本書其實就是一部殉情史:陸展元夫婦、陸立鼎夫婦、林朝英王重陽、李莫愁陸展元、武三娘武三通、程陸楊過三人、楊過小龍女、郭襄楊過、郭家的兩隻扁毛畜生、襄陽大會中只提到過一句的黃藥師……都是殉情(或當事人自認為是殉情,或殉情未遂)

由此可見,在《神鵰俠侶》這本書中,在作者的眼裡,凡至情至性之人(或畜牲)皆是潛在的殉情者。

在一部殉情史般的作品中,作者引用一首殉情詞來穿插感情線是很自然的。而這首詞安排在李莫愁身上固然可以,其它任意一人又何嘗不行?其實在所有潛在的“殉情者”中,李莫愁無疑是最為“苦大仇深”的一個,於是這樣一首詞自然而然地歸了最可憐最無奈的李莫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