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中國式婚戀:感情可以培養,愛情不可以培養?

中國式婚戀:感情可以培養,愛情不可以培養?

兩個人在一起久了,就像左手牽右手,即使不愛了,也會選擇相守。

甚至,不少人結婚本身就與愛情無關,只不過為生活找個伴而已。

或許這是當下男女婚姻的真實寫照。

誠如網上所說,感情是可以培養的,愛情是不可培養的。好人是可以培養的,愛人是不可培養的。

夫妻平平淡淡生活一輩子,無論有沒有愛情,彼此之間肯定是有深厚感情的。如果說兄妹、姐弟之間的親情是天生具有的話,那麼男女伴侶之間的親情則是靠後天培養形成的。

同樣是親情,夫妻間的親情往往沒有兄妹之間的牢靠,世間有那麼多的離婚、再婚者,卻很少有斷絕兄妹關係的事發生,儘管也有,但畢竟是少數。

有部電視劇叫《半路夫妻》,據說還拍了兩部,這說明婚姻問題在現實裡的不容樂觀,連完好的夫妻還避免不了磕磕碰碰的呢,更遑論半路結為夫妻的?

半路夫妻多為離異家庭的重組,多半都會帶有孩子,就算彼此再怎麼相愛,再怎麼吸取前段的經驗,也勢必會帶來不小的麻煩與糾紛。


中國式婚戀:感情可以培養,愛情不可以培養?

比如說前夫或前妻的藕斷絲連,因為有共同的孩子,即便離婚後也難免會因為看孩子或關心孩子而保持聯繫,尤其是女方,兒女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對自己的孩子更捨不得。

天津衛視《愛情保衛戰》上,就曾出現過這樣的案例,一對半路情侶,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卻鬧開了矛盾,主因就是因為女方要帶一個小女兒,而男方不同意,他覺得小女兒既然判給了前夫,就沒必要帶過來撫養。

嘉賓及現場觀眾都對這男的進行了批判,第一是這男的自己可以帶小孩,卻不允許女方帶女兒,這是何道理?第二是女兒是媽媽的心肝寶貝,無論法律上判給誰,母親都有養育兒女的責任。

如果說半路夫妻多半不被世人看好的話,那麼末路夫妻簡直就是災難,更不被大家接受。

儘管說老年人也有婚戀自由,儘管說夕陽紅也挺美的,也應該有第二春,但是老人的再婚對子女的影響更大,子女的反應也更強烈。畢竟到了六十歲左右,雙方都有自己的兒孫,倆老人要想結合,得考慮子女的感受,還得分清雙方的財產狀況。

兒女多數反對老人再婚,通常都是出於財產的考慮,而很少從感情上去分析問題。給父母再多錢,讓其穿得再好、吃得再好,也難以彌補情感上的缺失。

別扯什麼子女的愛,以及孫子孫女的情,親情再怎麼濃濃厚愛,也替代不了男女感情上的滋養。

中國式婚戀:感情可以培養,愛情不可以培養?

老來伴、老來伴,人到老年更容易精神空虛,更需要另一伴的陪伴。

在電視劇《咱們結婚吧》上,有一個很小的插曲挺溫暖人、感動人的,果然在民政局工作,負責離婚事宜,其中有一集演到有對老年人去離婚,男方不忍離,而女方卻勸著他離,這是為何呢?

原來,這男的年輕時和一個姑娘相愛,後來因種種原因沒能在一起,不得不和相親的對象結婚,如今幾十年過去了,而那個初戀情人一直未婚,所以這男的老婆就感覺過意不去,主動勸老公離婚,去和初戀結婚。

之前是因為孩子都小,所以不得不在一起,而今兒女都成家立業了,男方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該彌補一下了。這樣的離婚夫妻,才令人羨慕,才令人感動。

應該說他們之間是有一定感情的,但那絕對不是愛情。真的是感情可以培養,而愛情不可以培養啊!

人生苦短,無論是愛情還是婚姻,還是淡出淡入的好,還是簡簡單單的好,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別委屈了自己。

當然,選擇了就不要後悔,有時候責任比愛情更偉大、更動人。

因為在這人世間,付出永遠比索取更珍貴,成全永遠比佔有更難得,犧牲永遠比保全更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