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發射的嫦娥二號探月衛星現在飛到宇宙何處了?

白衣蒼狗zs


還沒有飛到木星!嫦娥二號衛星,造價約六億人民幣,在2010年的國慶節傍晚發射升空,主要任務是為嫦娥三號登月收集科學數據,以及對日地拉格朗日L2點的科學探測。當其服務兩年後,為了試驗未來星際探索的通信能力,便開始執行深空飛行,前往更遙遠的宇際。

按照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2013年11月嫦娥二號衛星距離地球約6100萬公里,至2014年6月,距離地球約一億公里。一年按約八千萬公里的速度計算,目前,嫦娥二號距離地球約4.2億公里位置,大約在火星和木星距離的中心位置。

截止到當前,試驗深空探索通信能力的屈指可數,前面有美國旅行者號,今有中國的嫦娥二號。前者的主要任務是尋找外星人,而後者是試驗任務。旅行者號目前已經飛出了太陽系,由於燃料的匱乏問題,NASA宣稱,在接下來的征途中,他將會在宇宙中漂流。鑑於,前者的問題,嫦娥二號在燃料方面可能要優於旅行者號。

作為登月前期探路的嫦娥二號探月衛星,一共集合了八項先進的太空科學實驗系統,分別是:APS相機、CCD立體相機、γ射線譜儀、微波探測器、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神秘推進系統、飛控系統、載荷系統。由於她的科學成功,為後續玉兔號登陸月球提供了夯實的準則。

根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透露的信息,目前,嫦娥二號衛星在宇宙中的工作狀況良好。隨著時間推移,將會不斷刷新飛行距離,繼而進一步為中國未來星際探索開展綜合而又全面的通信與環境等試驗。


汽航島


嫦娥二號去哪了?

“嫦娥二號”是我國探月計劃三部曲“繞、落、回”中的繞階段第二顆繞月探測器,在整個繞月以及後期的“再就業”探測任務中,“嫦娥二號”去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並且成為中國深空探測史上走得最遠的探測器,在燃料耗盡後成為了環繞太陽軌道的人造天體。

中國探月工程的三個階段

“嫦娥二號”的探月過程以及後續“再就業”探測目標

“嫦娥二號”在探月過程中積累的大量的數據,主要即為後續嫦娥登陸期提供詳細地圖以及月球高清表面圖繪製提供數據,完成任務後還下降到了15KM獲取高分辨率虹彎地區影像。

地月系的拉格朗日點L2位置示意圖

在完成主要任務後,“嫦娥二號”調整軌道前往地月系的L2點,為後續中繼衛星提前環繞試驗。

完成任務後恰逢小行星圖塔蒂斯軌道掠過附近,嫦娥二號調整軌道與小行星軌道交叉獲得了圖塔蒂斯的照片,由於嫦娥二號純粹是下崗再就業的太陽翼檢測相機的照片,因此並不十分清晰,但依然我科研提供大量的參考價值,也是中國第一次近距離小行星探測,為以後的深空計劃做了一次預演。

完成小行星探測任務後,“嫦娥二號”調整軌道奔向150萬公里外的深空,為未來的深空探測做一些先導性的通訊研究。任務完成後“嫦娥二號”徹底成為了環繞太陽軌道的人造天體。真可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縱觀嫦娥二號的整個計劃是無比緊湊與極致利用,但未來沒有坦途,希望中國航天再接再厲,再給大家一個驚喜。

最後,“嫦娥二號”會在2020年左右回到地球附近哦.......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現在嫦娥二號已經開始從太陽往地球飛了,兩年後將靠近地球,並不像某些人認為的那樣,已飛出4、5億公里了。

葉培建院士是全國政協委員,也是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他證實,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嫦娥二號從2012年10月左右開始沿這個橢圓軌道飛行。葉院士還估計,嫦娥二號將於2020年前後返回地球附近,也就是說運行週期為8年左右。

嫦娥二號2014年6月左右到達1億公里的深空,而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約為1.5公里的距離,那嫦娥二號到達近日點的時間大約在2016年下半年,最遲不會到2016年底,所以嫦娥二號在2017年就開始離開太陽,往回飛了。

那嫦娥二號最遠飛了多遠呢?嫦娥二號是2012年10月離開繞月軌道的,2014 年6月左右到達1億公里的深空,也就是20個月飛了1億公里,4年應該前往深空距離在2.4億公里左右。


把生活當旅行


中國第二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二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從月球軌道出發,受控準確進入距離地球約150萬公里遠的、相對太陽與地球保持靜止的平動點拉格朗日L2點的環繞軌道。 嫦娥二號衛星飛往拉格朗日L2點,可以說是中國航天領域的又一個重大跨越。從工程技術方面來講,從月球軌道飛往拉格朗日L2點,標誌著我們在軌道設計、飛行控制、測控、通信方面的技術有了新的突破,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歐空局之後第三個在這點上進行空間探測的國家,也是中國第一次進行一次發射、執行多個任務、開展多個目標探測的一次有益的嘗試。 從科學探測來講,嫦娥二號在這點上可以對地球遠磁尾、高能粒子、太陽風進行動態監測,同時也可以對太陽磁暴等進行監測,這次探測對空間環境的預警、天文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瞭解,嫦娥二號有三項拓展試驗,環繞L2點飛行是第三項,完成這個就完成了三項拓展試驗。嫦娥二號衛星原來是探月工程一期的備份星。嫦娥一號成功之後,經過技術改造,使其成為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主要任務是深化月球探測的成果,同時驗證將來要實現月球軟著陸的部分技術,降低軟著陸的風險。 它的設計壽命是半年,在嫦娥二號獲得虹灣高分辨率月圖揭幕的時候,科學工作者對這顆衛星的狀態、燃料情況以及系統的運行情況就已經有了一個初步估計,對這顆衛星設計壽命期後如何使用,怎麼繼續進行科學試驗,國防科工局就已經組織專家進行深入論證。 論證工作有三個原則,第一是具有新意,最好是過去沒有過的;第二是後續的試驗一定要有價值,要有科學價值和技術價值;第三是經過努力能夠實現。本著這三條原則,最後,專家選擇了拉格朗日L2點。



三項拓展試驗:其一,在已經獲得99.9%的全月圖數據基礎上補拍兩極的漏拍點,使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全高分辨率的全月圖;其二,在月球的背面、內側,不可視的情況下,用主發動機降軌,來驗證自動控制系統、導航控制系統與主發動機之間的協同能力;其三,飛往拉格朗日L2點。這三項拓展試驗項目的選擇,方案的制訂,工作的組織,是在專家和研製單位論證基礎上,經工程領導小組研究確定,經探月工程總指揮陳求發批准實施的。



實際上,確定這個方案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受很多條件制約。第一就是燃料;第二是時間;第三是順序,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第四,測控條件的制約能力。 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這些試驗為今後進行月球以遠的行星際探測做了技術上的儲備,積累了工程經驗。


flylzj


嫦娥2號離開月球的時候,並沒有設定前往哪一個行星的飛行目標。因為,按計劃本來就是探月的衛星,只是後來由於剩餘的燃料還可以變軌,為了進行深空測控的實驗,這才變軌,離開月球,前往拉格朗日l2三體引力平衡點。

嫦娥2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速度並不高。飛得離地球遠一點,演練一下中國的深空探測能力,這也就是剩餘價值的最大發揮了,指望它去拍其他行星的照片,根本不現實。

旅行者一號當年是利用了行星際的高速公路,這是一個百年一遇的行星排列組合,可以巧妙的利用引力彈弓效應加速,這才能夠獲得非常高的速度,往太陽系外圍飛。

另外有很多媒體報道說,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出太陽系,是不準確的。太陽的引力範圍可以影響一光年之外,飛出這個範圍,旅行者一號以目前的速度要飛3萬年以上。現在說的飛出太陽的邊界,指的是旅行者一號到了太陽風和宇宙粒子交匯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