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霍去病是如何打敗匈奴的?

藍雪一


“元狩四年,漢武帝命令衛青與霍去病兵分兩路各率精兵五萬遠涉漠北,發動對匈奴單于的大決戰。霍去病軍團從代郡出發,行軍兩千裡到了漠北,遇到匈奴右賢王主力,霍去病軍團大破右賢王部,捕獲匈奴王子,韓王,屯頭王三人,其它將軍,國相,當戶和都尉等匈奴貴族八十三人,斬殺和俘虜匈奴七萬人。匈奴右谷蠡王所有部眾主力損失殆盡的同時,霍去病直逼匈奴老巢,踏平了狼居胥山。同時,大將軍衛青軍團直搗匈奴王庭徹底擊敗匈奴王庭主力,單于各部族都受到衛青部的慘重打擊,經此一役漢朝邊境徹底解除匈奴人的威脅。”

這些是有史記載的關於霍去病如何打敗匈奴人的一些史料,從上述短短的字面上來看結果,打敗匈奴人的結果是霍去病和衛青功勞,其實,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離不開漢武帝前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與其人云亦云談眾所周知的戰事,不如分析一下為打贏這場大戰所作的準備,更能客觀地看待這位當世名將打贏這場大戰的必然性。

堅實的勝利基礎,是取得更大勝利的關鍵。打敗匈奴人漠北之戰是建立在漢軍打通河西走廊後的基礎之上的,此時的匈奴人損失慘重,單于被迫聽從趙信的注意遠撤到戈壁灘以北,試圖養精蓄銳等實力恢復。自元光二年馬邑之戰至匈奴人撤離至漠北,漢朝與匈奴人打了整整二十年,漢軍先後取河朔之地,驅逐匈奴白馬王,解除匈奴人從河朔之地對漢朝首都長安的嚴重威脅,又重創匈奴左右賢王,逼降休屠王,已經剪斷匈奴人雙翼。

匈奴人逃離至漠北後,當時漢朝廷內多數人認為,此時對匈奴作戰幾乎不可能做到,因為這一仗需要多少錢糧,多少馬匹,多少人員才能橫渡沙漠戈壁直襲單于王庭?沒有人能籌算得出來,也不敢想象。但漢武帝在這個問題上提出驚人的認識,他認為,連自己的人都覺得遠距離作戰不可能,那麼匈奴人也必定認為漢朝人不可能做得到,那麼匈奴人就以為自己是安全的,這恰恰是讓匈奴人麻痺,出其不意打擊匈奴人最好的時機。

為了達到出其不意的對匈奴人發起漠北打擊,漢武帝清楚,此戰不光是漢匈之間的軍力較量,也是國力較量,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著手這次橫跨大漠的作戰準備。為了解決經濟財政來源,漢武帝將國內鹽鐵酒類的經營權收歸國家專營,任用桑弘羊在經濟上實行均輸政策,任用趙過為治粟內史,在全國內革新推廣鐵製農具生產,提高農業產量。隨著這一系列新經濟措施的出臺,國家的財政收入再次得到迅速增長。

與此同時,打開國際貿易通道。因為河西地區已經掌控在漢朝手裡,漢朝開始和西域得以直接的接觸,張騫再率使團和漢朝商隊去西域。和西域諸國建立政治聯繫和經濟貿易,增加漢朝國際經貿財政收入的同時,在政治上與西域諸國孤立匈奴,據史料記載,當時漢朝與烏孫,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身毒,于闐等西域各國建立起良好的政治和經貿關係。

在馬匹和人員的動員的上準備,當時準備的戰馬達十萬匹,用於後勤保障的後勤馬六萬。但是數量仍然不夠,於是戰馬和後勤馬不夠的時候,官府開始大規模徵用民間私馬,規定,官兵和平民所帶用於作戰或後勤保障的個人馬匹都可以因馬匹的數量得到國庫的相應補貼。當時馬匹的總數量接近三十萬匹。除了用馬匹之外,漢武帝還下令動用五十萬步兵支援這次作戰的後勤保障。《史記》載,此役,武帝騎兵十萬騎,輜重備用馬匹四萬,步卒五十萬,跨過戈壁沙漠,對匈奴發起一場規模空前的騎兵大會戰。

此次大會戰,漢武帝動用全國的國力去支撐起來的,從根本上來說,這就是一場國力的大比拼。沒有漢朝足夠強大的國力,為此次大戰提供充足的保障的話,霍去病和衛青的兩支大軍在茫茫的大沙漠中還沒有找到匈奴人之前早已經因補給跟不上而自潰了。窮國無強軍,也許就是這個理兒吧。


海馬論史析理


匈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性情彪悍且好搶掠,在漢朝時期,曾經對漢朝邊境城市進行過數次的掠奪和殺戮,讓漢朝苦不堪言,在漢朝的經濟建設不斷成型之後,漢武帝時期最終決定一改往日和親求和的作風,轉而與匈奴進行作戰,讓漢朝對匈奴的外交策略轉守為攻,而在之後的三次大戰之中,最為出名的要數河西之戰。

河西之戰分為兩次,第一次河西之戰是由青年將軍霍去病率領輕騎上萬,對匈奴進行的一次突襲作戰,整個過程只有上萬輕騎兵,而非漢朝以往出兵動輒數萬數十萬浩浩湯湯一片人海,而且戰術也一改往日穩紮穩打站點進攻的作風,轉而傾向於類似匈奴作戰的方式,一路快馬加鞭,作戰之後絕不久留,一場戰鬥打完立刻重新再次尋找休息點,休息之後立刻投入第二場戰鬥,猶如一根鋼釘在匈奴的腹地穿梭,讓匈奴對此苦不堪言,而且在作戰一路也並沒有刁難匈奴的普通民眾,讓匈奴看到了漢朝和匈奴奴隸主不同的一面。

在這場戰鬥之後,匈奴已經開始出現頹勢,發現漢朝的部隊一改往日打完一仗便撤回修養的作風,開始了對匈奴連續的作戰和追擊,而且因為霍去病廣得人心的做法,匈奴內部的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也開始出現了嚴重的社會矛盾,這都是讓匈奴始料未及的,但是這些戰果對於漢武帝來講還遠遠不夠,漢朝此時因為數十年的戰爭,兵民勞頓經濟不負重壓,若再這樣下去,漢朝遲早也會被這場戰爭拖垮,漢武帝急需一場真正的決定性勝利,徹底消滅整個匈奴的有生力量,讓匈奴在幾個世紀之內無法形成威脅到漢朝的軍隊。

第二次河西之戰就是再這樣的前提下展開的,整個進兵規模也是史無前例,作戰時間也更長,既有主攻部隊又有側襲部隊,靠近河西的右賢王在漠南之戰中就已經被衛青將軍擊敗,損失慘重無法對漢軍再次構成威脅,而左賢王則一直沒又受到過大規模的打擊,仍然有不少的部隊,可能對漢軍的進軍造成威脅,所以還要進行提防。作為河西之戰的主力部隊,霍去病與公孫敖率軍數萬繼續向北進軍,計劃兩人南北夾擊何為河西地區的匈奴軍隊,而李廣從右平出發,對左賢王進行打擊,分散匈奴對河西的兵力。

李廣率領部隊出發之後,遭遇左賢王的四萬騎兵,隨後被左賢王包圍,李廣率軍力戰兩日,殺敵甚多,但是張騫率領的援軍卻遲遲不來,在這期間雖然殺敵甚多,自己也損失慘重,等到兩天之後張騫的援軍才趕到戰場,匈奴看到漢朝援軍過來了以後立刻撤退,這場戰役之中李廣表現甚是英勇,匈奴將李廣的部隊團團包圍,不斷地射箭壓制,漢軍戰至箭矢射盡,李廣親自上前肉搏,倖存的將士們在這場戰鬥後對李廣的勇氣和作戰能力十分歎服,而相對的,對於張騫的這種延期行為按律甚至當斬,被貶為庶人也是最低的刑罰。

而霍去病的部隊,在向北出發之後,公孫敖的部隊準備分頭向南,以求包圍,但是可笑的是公孫敖的部隊在經過青海之後卻迷了路,到最後也沒能進入河西,而霍去病則一路暢通無阻,挺近河西,進入打磨向西奮進,一路殺之渾邪王的駐地,展開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這次戰鬥殺敵三萬二百,還俘虜了單于,王子,王母等59人可以說是大獲全勝,整個過程雖然沒有公孫敖迷路的部隊支援,但是仍然攻進匈奴腹地2000餘里。

在這場戰鬥之後,漢朝徹底的完成了對河西的控制,匈奴南下進攻的要道河西走廊被漢朝徹底控制,匈奴在這次作戰之後徹底退出了河西區域,再也無力繼續對漢朝進行進攻的作戰行動,不但如此,因為此次作戰的失敗,單于遷怒於河西的渾邪王和休屠王,迫使兩人最後降於漢朝,漢朝擔心這是匈奴的詐降舉動,讓霍去病率軍前去迎接,但是休屠王在中途逃走,最後還是被單于所殺,而最後渾邪王加上休屠王所有的部隊,只剩下了和漢朝作戰前的三分之一,可見這場戰爭對於匈奴的打擊有多麼巨大。

這場戰鬥成為了漢朝和匈奴戰爭的轉折點,從此以後匈奴再也沒有進行過任何有威脅性的犯邊舉動,甚至直接逃跑到歐洲養生休息,而漢朝則在此次戰鬥中極大地擴充了疆域,讓河西一代正式納入中國的版圖。


必讀歷史


“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罷勞,飢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

這段話是西漢知名大臣,被漢景帝腰斬的晁錯給漢文帝分析匈奴與漢差異時所說的話,說的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說就是晁錯認為匈奴領先漢朝的有幾個方面,在軍事上,匈奴的馬比漢朝的馬好;匈奴士兵比漢朝士兵更善於騎射,也更吃苦耐勞。

而這,恰好就是霍去病能打敗匈奴的原因。

這話看似不好理解,但是一攤開來說,大家就能明白:霍去病之所以能充分利用騎兵機動力優勢,大敗匈奴的原因就是霍去病麾下大量使用匈奴士兵,霍去病的軍隊更像是漢朝將領統帥的匈奴軍隊。

我們看霍去病兩次輝煌的遠征,第一次發生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

關於這次遠征,史記和漢書記載大同小異:

史記霍去病傳:

天子曰:“驃騎將軍逾居延,遂過小月氏,攻祁連山,得酋塗王,以眾降者二千五百人,斬首虜三萬二百級,獲五王,五王母,單于閼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師大率減什三,益封去病五千。賜校尉從至小月氏爵左庶長。鷹擊司馬破奴再從驃騎將軍斬遬濮王,捕稽沮王,千騎將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虜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虜千四百人,以千五百戶封破奴為從驃侯。校尉句王高不識,從驃騎將軍捕呼於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虜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戶封不識為宜冠侯。校尉僕多有功,封為煇渠侯。”

漢書霍去病傳

上曰:“票騎將軍涉鈞耆,濟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連山,揚武乎鱳得,得單于單桓、酋塗王,及相國、都尉以眾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謂能捨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虜三萬二百,獲五王,王母、單于閼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師大率減什三,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戶。賜校尉從至小月氏者爵左庶長。鷹擊司馬破奴再從票騎將軍斬脩濮王,捕稽且王,右千騎將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虜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虜千四百人,封破奴為從票侯。校尉高不識從票騎將軍捕呼於耆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虜千七百六十八人,封不識為宜冠侯。校尉僕多有功,封為煇渠侯。”

從史記和漢書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除霍去病封侯以外,還有三人封侯。

這三人是什麼人?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裡有明確記載:

宜冠侯高不識,以校尉從驃騎將軍二年再出擊匈奴功侯。故匈奴歸義。

煇渠侯僕多,以校尉從驃騎將軍二年再出擊匈奴,得王功侯。以校尉從驃騎將軍二年虜五王功,益封。故匈奴歸義。

而剩下的趙破奴,他雖然是漢人,但確實是在匈奴長大。

史記記載:“將軍趙破奴,故九原人。嘗亡入匈奴,已而歸漢,為驃騎將軍司馬……”

也就是說霍去病以下,三名最重要,也是僅有的三名封侯的軍官裡就有兩名匈奴人,一名長期在匈奴生活的漢人。

然後在這一年夏天進行的第二次河西之戰時,霍去病麾下將領並沒有發生改變,只是臨時配屬了右北平太守路博德以及北地都尉衛山。

漢武帝則在詔書裡明確表示“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粥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章渠,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歷涉離侯。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

詔書裡所謂的“葷粥”是匈奴古稱。

從《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和漢武帝詔書,我們可以合理猜測,不但霍去病直屬高級軍官以匈奴人為主,就連普通騎兵裡匈奴士兵比例也很大。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就是霍去病能大敗匈奴的原因。


蘭臺


有一個少年,他是公主府女奴與小吏私通所生,小吏不敢成人私通之事,少年只得頂著私生子的名號成長。待他將要長大成人的時候,所幸他的舅舅因為軍功做上了大官,少年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有一天,少年的舅舅要出征,看少年平時舞槍弄棒,就帶上了少年,還給了少年800人馬讓他統領,並囑咐少年,不要遠離大部隊,不要在這大草原上迷了路,無論勝敗,安全歸來就好。

少年嘴上答應著,但心裡想的是,這是我的草原,我將成為這裡的主宰,我要讓所有的敵人聽到我的名字就會感受到恐懼!

接下來,少年帶著他的800勇士,直插敵國腹地,徑取敵人王庭,斬殺敵人2000餘人,這2000人中,有對方王的叔父,還有敵人的相國及官員若干。那一年,少年方18歲。

到這裡,大家就知道我說的是誰了。是的,我說的就是自此之後2000餘年漢人將領的偶像、武將的最高榮譽——封狼居胥的霍去病。

少年得勝回朝,驚動朝堂,人們有人驚歎出了一個少年天才,也有人說他不過是運氣好,畢竟這次出征,就連他的舅舅—衛青,作為統帥,率領大軍出征,也沒有少年的戰果大。憑藉軍功,少年獲封“冠軍侯”,這可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飛將軍李廣畢生都未曾達到的榮耀。可少年嘴角輕揚,冷冷的笑道:“這一切,不過才剛剛開始!”

過了兩年,少年被皇帝封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這一年,少年20歲。

以少而攻多這種事,少年早已習慣了!

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曾經以屠殺劫掠我人民為樂的民族,今天也嚐到了屈辱的滋味!

這一年秋天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渾邪王的一些部下想要逃跑,率部(遠少於投降的匈奴軍)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其膽識決斷,勝吾輩遠矣!

又過兩年,少年官封大司馬,並與舅舅一起,同率大軍出征,這一次,是兩國決戰。不同的是,少年成了主帥,而少年的舅舅成了他的部下。

這次決戰,從戰略層次來看,漢軍是被匈奴的假情報所迷惑的。漢軍的部署,完全同匈奴所預想的一樣:匈奴的左右賢王的小股部隊牽制少年的主力、匈奴單于的主力卻想要一口氣吃掉少年舅舅的偏師。

事已至此,那就只好亮劍了,同樣是主力遇到偏師,就看誰更快,更狠

如果漢軍的指揮換成另外兩個人,怕是要涼。漢軍的偏師如果被匈奴單于吃掉,匈奴主力就可以和他們的牽制部隊匯合,繼而圍殲漢軍主力。

可是我們的少年果斷出擊,與敵軍接戰,並轉戰2000餘里,斬敵7萬餘,封狼居胥、飲馬瀚海。

“不好意思,你遇到了我們當中,最能打那一個!”

而他的舅舅那邊也傳來了好消息,以偏師硬剛對方主力,斬敵2萬餘,當然,自己損失也損失慘重。

從此以後,匈奴再無力量騷擾我國邊境。皇帝想要集結兵力再次出征,欲盡滅匈奴,可天妒英才,我們的少年,卻得病離世了,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少年死後,皇帝以祁連山的形狀為少年修陵墓,石材,皆取自於祁連山。

時至今日,祁連山的長風依舊呼嘯,似乎還在向我們訴說著兩千年前,那少年的故事。


榮光與溫柔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我華夏數千年曆史中,毫無詬病的就是這位少年將軍了。名將如李牧也僅僅能防禦匈奴,而霍去病則可以殺到匈奴遷徙。

我們來分析一下霍去病是如何打敗匈奴的,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專業性很強。

一開始我們分析一下,少年英豪的第一功。

霍去病在舅舅的麾下,帶領八百騎兵,直衝敵人最薄弱處,殺斬獲敵人2028人。那麼我們就會尋思一下了,這2028人到底是寫什麼人,歷史不會記載這麼詳細,我們只能在細處推測了,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

很明顯,年少的霍去病並非和匈奴的騎兵硬抗而獲得勝利的,他襲擊的是匈奴的後方。

而他只怕當時並沒有這樣的眼光看破匈奴的弱點,他是被指揮去的,指揮官是寵愛他的舅舅----衛青。

既然提到衛青,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一下某個問題,衛青和霍去病的戰績相比呢,如何?很難有具體的比較了,衛青的戰績以擊敗敵人,和俘虜人數比較佔優,霍去病砍下的頭顱比較多。衛青是那種正統的武將,指揮能力是非常強大的。

那麼霍去病在第一功之後就受到了最大波士----漢武帝的接見,我個人推測,會有一個三人小會議,決定大漢帝國命運的超小型會議,而且會議內容不做記錄。

在我推測這個會議細節之前,我們回想一下大中華的戰爭文化,在春秋的時候打仗,就是戰車衝擊幾下,對方敗退了,也就不追殺了。大家都是周天子的民眾啊,輸了就輸了非得要命不成?有史料記載,對方敗退了,逃了五十步以上,就不得追殺了。(這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來由。)

而春秋到秦漢,只有一位指揮官進行殺俘的,那就是白起。他為了秦國的命運,殺降四十萬,在死的時候喃喃自語:“我活該,我殺降了。”

歷史對他的追控還沒完,他被稱為“人屠”。

這是春秋開始,我們有看看這種文化傳到民國,又是什麼狀態?虞嘯卿:“不光一個竹內,所有的。所有欲斬我民族之頭顱的,我砍他們的腦袋。”他忽然笑了,我發現這傢伙笑起來很調皮:“可我真要那樣做了,不出幾天。就要淪落到比你更慘,我的民族先會治我個野蠻愚昧的罪名。”

出自《我的團長我的團》

我大華民族對於殺降殺俘,還是忌憚的。

我把前提設置這麼清楚了,您一定也猜到了他們這個會議商討的是什麼了吧。

漢武帝是政治家,戰略家,他說:“我們要襲擊匈奴後方,殺死他們的女人孩子放牧的剪羊毛的,殺死那些並非是軍人的人。”

衛青無疑會考慮,但是霍去病絕對會要求去執行這種戰略模式,不就是扛個汙名,不能讓舅舅去扛。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

看看。俘虜不到萬分之一,這就是漢武帝要求的,屠殺戰略,不用殺他們的騎兵,殺他們的平民。

這不是戰術,也不是戰略,這是政治方案,這絕對是漢武帝想出來的。

再後來,漢武帝看著司機成熟了,命令兩位將軍征討匈奴,其實方案早就在幾年前定下的,衛青硬頂匈奴主力,霍去病趁機迂迴匈奴後方,霍去病不是去後方夾擊匈奴兵,而是拔除匈奴的生活基地,他做到了。

匈奴的騎兵追不上他,他一卒數馬,他有選擇的打擊和毀滅了匈奴的後方基地,殺降又殺俘。這種巨大的打擊對於匈奴來說很致命,九分之一的人口死於霍去病的這一次遠征啊。

這死亡率,遠遠還高於抗日戰爭中國軍民的死傷率。匈奴戰士回家,往往就幾具屍體等候,營地多是火把烤著兄弟的焦肉,他們戰場上可能會贏,可是回家就輸了。

匈奴西遷了,霍去病勞苦功高。

其實,經過蒙古人對中原人的屠殺,完顏阿骨打子孫在中華做下的孽。

現在對於霍去病大司馬的那些,根本不在話下。


李勉9


霍去病位列中國十大戰神,令匈奴談之變色,有幾點

1.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如果沒有漢武帝的慧眼,信任,甚至包容,就不可能有霍去病的耀眼戰功。在漢代那個軍紀嚴格的年代,沒有武帝的特殊對待,霍去病根本就不可能脫穎而出,先看出名戰,元朔四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主動請纓帶八百鐵騎,敢於打破常規,長途奔襲繞敵後方斬敵兩千首戰告捷,漢武帝封冠軍侯。細思極恐,漢武帝慧眼識珠,一個憑藉裙帶關係的十八小夥從未帶兵,確敢於讓他放手拼搏,雖然有“賭一把”的心態存在,但這要承受很大壓力,不是每個皇帝能做的,這也是後世在無“霍去病”的原因。不拘一格降人才,沒有說的那麼簡單。

2.霍去病的生世坎坷,造就堅韌和創意。從一個“私生子”成長到戰神,沒有過人堅韌不拔是不可能的,同時又不拘泥於事,富有創意的打法,開創歷史先河。

3.霍去病的自我修養,那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真不是隨便說說,令人敬而進之

4.霍去病的缺點也是其魅力,個性分明,沒有政治頭腦,恰恰是漢武帝敢於放權的基本,霍去病敢於射殺李廣之子李敢,只為報個小仇,說大了就是“公報私仇”,完全是孩童般做法,也是這點得到漢武帝的“溺愛”,一個對權力沒有想法又能打的人,當然是首選

5.霍去病讀書不用書,天馬行空的隨意打法,恰恰是匈奴的死穴,遊牧民族的經濟脆弱持續性差,因而必須平時分散放牧,秋天馬肥牛壯才能縱馬掠奪,農耕民族經濟持續性好,建城屯田,便於集中,故易於防守霍去病是每逢春季遊牧民族最弱的時候,沒有明確攻擊目標的掃蕩匈奴,防無可防

6.霍去病是特種部隊,敢於啟用匈奴降將,善用有特殊技能的人,故李廣常迷路於大漠,而霍去病沒有,霍去病帶兵人數不多,但全是精銳,擺脫後勤補給的束縛,基本就是“走哪吃哪,吃不完全殺光”,對遊牧民族破壞性巨大。

7.戰法飄逸,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戰,漢武帝原計劃安排霍去病攻打單于本部,但霍去病千里奔襲繞道殺敵,直殺左閒王部,打到現今蒙古肯特山封狼居胥,一路打到瀚海(俄羅斯貝加爾湖),這是前無古人的成就,同時也是嚴重違反紀律,沒有漢武帝何來霍去病。

8.人格魅力,賞罰分明,造就將士用命,霍去病根本不去和士兵搞“關係”,而是隻要你有功,保你封妻廕子,從霍去病帶兵6年軍中就出17個“候”,可以看出端倪,在漢代軍功高於一切,就不奇怪李廣難封了,能想象的到,一群“瘋子”衝過來,只為你的人頭,是種多麼可怕的場景。不論你出身,殺了匈奴,老婆孩子就萬世保障,誰人不用命。這也是將士希望到霍去病部效命的原因,是霍去病成功的原因。


今評歷史


霍去病,18歲一戰封侯、22歲即升任大司馬(相當於現在之國防部長,牛人啊,古今中外最年輕的國防部長),24歲就辭世,一顆真資格的璀璨流星,死因嘛,事無鉅細的司馬遷居然沒有寫明(奇怪啊,難道司馬遷對霍大少就怨恨成這樣),讓這位天才軍人的死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歷史疑案,我覺得他的死因不外有二:一是史家比較接受的病死這個原因(可惜霍去病墓早就被盜過了,要不倒可以用現在的DNA技術測驗一下),雖然說病死怨不得別人,可是即便是在醫學不甚發達的古代,24歲仍然是死得太早了點,何況霍去病肯定不是一個弱質纖纖的天然病夫(要不他怎麼跟人打仗拼命去)。


如果說他真是病死的,那也是讓漢武帝給累死的。


他18歲第一次出塞,19歲歇了一年(大概也天天在操練軍隊),20 歲三出河西,春天的時候在河西走廊縱橫了近4000裡,帶著一萬人衝殺於匈奴各部,回來的路上更是在今蘭州城西北郊的皋蘭山跟匈奴兩個部落王鏖戰一場,一萬人最後只剩下3000人,可以想見其戰鬥的激烈。

稍事修整過後,又在夏天再次出塞,這一次在軍事史上堪稱經典的大迂迴作戰,讓霍去病在沙漠戈壁中一路砍殺驅馳了近7000里路。在帶著他的勝利之師浩浩蕩蕩地回到長安後不久,剛喝完一口熱茶,被他殺敗的兩個匈奴王就要求降漢,群臣都害怕是詐降,這位一心殺敵的霍大少又不管不顧地再次出河西迎降(呵呵,讓我想起小車不倒只管推的那位同志了)。

然後他老兄21歲又休息了一年,22歲時做了一生中最後一次也是功勳最卓著的一次出征,帶著5萬騎兵,北向追殺匈奴左賢王部數千裡直至今貝加爾湖,全是在蠻荒的沙漠地帶作戰,路上漢軍戰馬累死無數(衛青霍去病此戰共帶14萬軍馬出塞,回來時只餘3萬匹),霍大少估計也累得夠嗆,呵呵,鐵打的金剛也經不住這樣的折騰,所以他病死的理由很成立。


第二個可能的死因嘛,大概就是被自己的仇家殺死了。


他的仇家會是誰呢?不用去仔細考證了,他的仇家實在太多了,比如李廣家族的人,比如嫉妒他年紀輕輕就爬上高位的人,霍去病最後一次出征大漠時只帶了幾員普通校尉、回來後6人封侯、全軍皆賞,同時從另外一條路線出塞的衛青帶了6員大將、由於戰功不顯、回朝後衛青軍團全軍無封賞(嫉妒一定如烈火燃燒啦、其實這一路也算戰勝了對手、只是下手不如霍大少狠辣)。

這樣一個人人矚目的幸運兒,光是眾人豔羨的目光就足夠殺死他了(紅眼病會傳染的)。

霍去病就這樣死去了,在青春剛剛展開雙翼的時候,山鷹折翅、歸於塵土,永遠以冷峻傲岸強悍的少年姿態留存於千古的記憶之中,他沒有機會享受豐富的人生,卻避開了他的大多數親戚和同僚們最後悲慘的下場:族滅、宮刑、失侯、棄市。

漢武帝族滅衛氏外戚、漢宣帝族滅霍氏外戚時,都不再顧念這個少年曾經為帝國立下的功勳。這個漢武一朝的天字第一號幸運兒因自己的早逝而畫上了一個遺憾卻又完美的句號。漢武帝是如此的寵愛他,不僅讓他長伴茂陵,還把代表有漢一代藝術典範的大型組雕聳立於霍去病墓前,以致於今天陝西的茂陵博物館竟然是修建在霍去病墓旁,而不是正主漢武帝墓旁。


古今縱橫談


漢武帝信任,有很大對其擁有軍隊的獨裁權力,自身軍事能力天賦(游擊戰),師夷長技以制夷,像蝗蟲一樣打到那吃到那,但是前提是衛青早年已經消耗了匈奴主力,才給他創造了新的機遇和平臺,要是匈奴還有早期的人口優勢和密度,這樣的打法迂迴空間很小,戰鬥未必如此順利,不過這個打法也是有缺陷的,史記已經說明。


被你牽著左手


霍去病雖然英年早逝如孤鴻飄然而去,但在其短暫軍旅生涯中勇冠三軍獲封冠軍侯,先後殲滅匈奴有生力量功高蓋世;從冠軍侯屢次戰例看其用兵如神,善騎射,機動靈活,尤其擅長閃電戰,長途奔襲千里躍進直搗黃龍,作戰方式以輕兵勁旅直插敵心臟快速出擊殲敵於其不備之時,在封狼居胥前漠北大戰中一舉殲滅匈奴70000多人,估計殺了其一半以上,從此匈奴一蹶不振;驃姚校尉應該得到武帝偏愛,將大部騎兵歸其統帥,所以才能比衛青機動靈活,而衛青所部以步兵為主故不敢長驅直入,或許自古英雄出少年,冠軍侯敢於冒險突擊置生死於不顧才能成就曠世之功!


無憂谷逍遙子


漢朝即文景之治國力起來以後 當制約漢朝對匈奴作戰最大的戰馬問題解決匈奴好像水到渠成了 秦漢兵士都是相當勇猛的 以一當五 裝備鐵器壓制 匈奴只有少量青銅武器 外戚 深受重用的外戚 參考李廣利 李廣 李陵事件 你會發現外戚是多麼重要 戰術上既有李牧的以戰養戰 又有項羽的閃電戰打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