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一千万的范冰冰,有人不嫌贵

一千万的范冰冰,有人不嫌贵​文|陈兴杰


2003年冯小刚拍了电影《手机》,崔永元认为是影射自己,十几年的恩怨由此结下。最近冯小刚宣布将拍摄《手机2》,主创还是原班人马。崔永元坐不住,在微博上各种嘲讽。娱乐圈的恩怨是非,这里就不说。

挟私怨攻击终究显得小器,于是崔永元举起公义的大旗。

攻击对象是人气最高的范冰冰,核心是范冰冰的片酬。片酬本是商业秘密,和外界没什么关系,和公义更沾不上边。最近几年,明星高片酬经常被热炒,俨然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崔永元拿片酬说事,找得很准。

高片酬的争议,说来说去,无非是“科学家和戏子”论。科学家贡献那么大,每年拿多少工资?戏子何德何能,唱一首歌比科学家一年收入还高。接下来就是各种世风日下,国将不国的哀叹。这种说法很能勾起民众共鸣。

崔永元大旗一举,很多人忽略挟私报复的初心,把他当成仗义执言的勇士。你说崔永元骂范冰冰干嘛呢人家又没得罪你,会有粉丝板起脸来:天价片酬不该管一管吗?

我的看法很简单:无论范冰冰片酬是一千万,还是六千万,都没问题。无论范冰冰戏份多少,演技多烂,或者她日常开销多昂贵,都没什么大不了。双方达成协议,范冰冰赚这钱就无可指责。

很多人也许不服气。范冰冰凭什么值这个价,她创造什么价值呢,她这个身份就合理吗,等等。一连串的质问。

这里就涉及到经济学话题。比如说,对价格和价值的认定。

劳动价值论认为,大家都是劳动,干一天活赚一天钱,这样才公平。凭什么我累死累活搬砖一天才得两百多块钱,你动动嘴皮子,比我一年赚得多?

主观价值论认为:以上全错。价值和价格不是这么来。先是有需求,才会有交易,交易形成价格。一个人的收入不是看他干多少活,要看他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一个人的禀赋越稀缺,市场需求越大,他就能赚大钱。

有一次,记者问姚明球员身价的问题,姚明说:球员的球打得越好,他的价值越高,某种程度是对的。但是球员价值并不完全是他的水平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说完这些,姚明拿起桌上一瓶水说,如果这是世界上最后一瓶水,它会比一块钻石更值钱,对不对?

我经常说姚明是很聪明的人。他退役后在上海交大读书,选的正是经济学专业。姚明不是NBA 球技最顶级的球员,背靠庞大的中国市场,使他成为NBA最有商业价值的球员。

两种对价格的看法,哪一种更有道理呢?我想,聪明的你,并不难分辨。

回到娱乐行业。你可以说,某个明星演技很烂,不值那么多钱。用姚明的话来说,某种程度是对的,但是明星价值不完全由演技决定,它取决于受欢迎程度。具体到电影市场,叫票房号召力。演技差的明星,也可以有很大的票房号召力,这是普遍的事实。

电影是投资高风险大的行业,找个有票房保障的明星,是投资者首要考虑的问题。某些明星就是带流量,拉票房,你不服都不行。如果带来上亿票房,他拿走千万片酬又怎样?

有些现象级明星,一旦敲定出演电影,很可能剧本还没有,投资也没到位,只要出现他的名字,后续工作就简单得多。投资人排队上门,广告商接洽代言,粉丝们自发宣传……明星全方位的价值,电影投资人明白得很。片酬不只是演戏酬劳,而是全方位的价值体现。

当然,我不是说演员身价越高,票房越有保障。票房环境瞬息万变,观众口味也在变。请明星拍电影其实是在赌,赌对了盆满钵满,赌错了倾家荡产。市场充满着不确定性。

当年陈可辛拍《投名状》,请到李连杰刘德华和金城武三大男星加盟,口碑炸裂,拿奖拿到手软。由于档期原因,《投名状》票房失利。据说这部电影投资两个多亿,内地票房只有一个多亿。李连杰一人就拿走1亿天价片酬。

有人为陈可辛抱屈,他自己则认为,李连杰的1亿片酬物有所值。他的出色表演和票房号召力这些不说,单单凭借李连杰的影响力,使剧组获得2000万美元投资和对战争场面的支持,这些都值一大笔钱。

说完这些,你觉得范冰冰的片酬不合理吗?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最具话题性的女明星,范冰冰拿一千万片酬,我并不觉得奇怪。崔永元和他的支持者也许不服气,幸运的是,市场对他们置之不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