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楊梅吐氣”日子紅

“細雨時晴影愈朦,村姑來往帶香風。扶貧產業呈新景,萬畝梯田梅子紅。”

6月3日,天氣時陰時雨時晴。“2018年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楊梅節”盛裝開幕,對於這個湘西邊陲小縣的梅農們來說,這是比過年還重要的節日。

據介紹,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楊梅種植史超過2000年,所產楊梅果實大而柔軟多汁,酸甜適度,風味濃郁,享有“江南第一梅”的美譽。

“杨梅吐气”日子红

這些年,為了把楊梅賣出去,成了靖州全縣的頭等大事。縣委縣政府按照“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網絡為媒”的思路,把楊梅做成了品牌和名片。

這不,今年該縣與順風速運合作,通過創新方法來促銷售,為梅農解決了楊梅銷售問題,推動了該縣特色梅產品銷售信息化扶貧模式開展。縣裡“不僅授之予魚,而且授之予漁”,把梅農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進行種植技術和電商知識的培訓,使他們有一技之長。在現場,筆者放眼望去:靖州遍地楊梅紅,楊梅基地處處車流人流,幾十輛速運車輛忙忙碌碌,現場採摘楊梅的遊客絡繹不絕……

靖州楊梅節也給我們帶來了關於扶貧工作的啟示:給錢給物不如給技術扶產業。

“杨梅吐气”日子红

當前,扶貧工作已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越往後難度越大。說實話,兜底脫貧容易,真正致富難。唯有產業帶動,方能實現貧困戶脫貧致富。事實證明:打好脫貧攻堅戰,產業支撐是關鍵。

發展富民產業,鞏固脫貧攻堅基礎,這是精準脫貧的必由之路,也是解決貧困地區人口生存和經濟發展走向全面小康的根本手段。因此,各級各部門在扶貧中要因地制宜,區別不同情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突出發展“一村一品、一縣一業、一產一特”產業,以產業發展幫助各地拔掉“窮根”。有了產業,才能使貧困農民在家鄉有一份屬於自己的長久事業,才能精準脫貧,才能真正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