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山東文獻》學術研討會暨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山東庫上線發佈會召開

2018年5月23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共同指導,山東大學、山東省臺灣同胞聯誼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山東文獻》學術研討會暨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山東庫上線發佈會在濟南召開。臺灣著名歷史學家張玉法院士等史學界的專家學者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促進學術研討,共同相聚於此。山東大學王琪瓏常務副校長、山東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林紅霞會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謝壽光社長、臺灣著名歷史學家張玉法先生出席會議並致辭。發佈會由山東大學圖書館館長趙興勝主持。

《山东文献》学术研讨会暨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山东库上线发布会召开

會議現場

山東大學王琪瓏常務副校長代表山東大學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山東大學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提到山大精神與齊魯文化一脈相承,泰山腳下,孔孟故里,紮根齊魯大地,深受傳統文化浸潤的山東大學,歷來高度重視並積極參與兩岸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交流。此次發佈會上線的“山東庫”是以《山東文獻》為依託建立的,對挖掘、發現、研究齊魯文化有著深遠的意義。

《山东文献》学术研讨会暨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山东库上线发布会召开

山東大學常務副校長 王琪瓏

山東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林紅霞會長提到,能夠共同見證這樣一個推動魯臺文化交流、促進和平統一的平臺的誕生,感到十分榮幸。她認為,傳承歷史文化,文獻資料是重要載體。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山東庫,忠實記述山東事實,傳揚齊魯文化,傳遞桑梓之情,集歷史與情感、學術與文化為一體,地域特色明顯,切合山東省臺聯部署工作的指導方針,應當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宣傳好數據庫、使用好數據庫,喚醒兩岸同胞共尋同宗同源之心,以此深化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為兩岸同胞謀求福祉,數據庫資源對於深化魯臺交流交往,具有重要意義。

《山东文献》学术研讨会暨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山东库上线发布会召开

山東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 林紅霞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謝壽光社長在致辭中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發展的領導和專家學者表示感謝。謝社長回顧了2015年5月,社科院李培林副院長和他曾率團赴臺拜會山東文獻社,並與張玉法先生就同鄉會工作和《山東文獻》編纂工作進行交流的經歷。山東文獻社以《山東文獻》為平臺,整合了在臺山東籍各行各業人士資源,在民國地方文獻徵集、保留山東流亡學生歷史、展現山東人在臺發展歷史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區域史研究、兩岸關係研究和地方誌編撰等多個方面提供了豐富而珍貴的史料。謝社長特別感謝山東文獻社對“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彙編”項目的大力支持。3年後的今天,很榮幸邀請到張玉法先生一同見證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山東庫的正式發佈。他衷心地希望,兩岸學者共聚一堂,暢所欲言,深入挖掘《山東文獻》的學術價值,品味齊魯文化的魅力。更加期待各位專家集思廣益,為出版社的文獻彙編、編輯出版、數據庫建設工作提供更多的意見和建議,推動“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彙編”項目和數據庫建設工作走上新的臺階。

《山东文献》学术研讨会暨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山东库上线发布会召开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 謝壽光

張玉法先生致辭中講到,社科文獻團隊在謝社長領導下把臺灣百餘種同鄉會文獻數字化,建設完成數據庫,在出版界是一奇蹟。數據庫的建設為保存歷史文化,促進知識傳播,加強兩岸交流,助力學術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山東文獻》是知性的刊物,期刊中收集了大量近現代山東史料檔案、人物回憶錄和學術論文等,具有原創性和不可取代性,在學術衡量時有重要的價值。《山東文獻》印刷不多,個人或圖書館的收藏較零散,社科文獻出版社能將其收集完整,並數字化,以永保存,以廣流傳,意義深遠。最後,張先生表示能來參會深感榮幸,也向社科文獻傳達了山東文獻社同仁的感謝之心。

《山东文献》学术研讨会暨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山东库上线发布会召开

臺灣著名歷史學家 張玉法

之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山東文獻社互相致謝,互贈紀念禮物。接著,各位專家領導上臺,按動啟動球,標誌著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山東庫正式上線。隨後,項目負責人王芳展示了數據庫的資源情況、架構內容以及特色功能等。

《山东文献》学术研讨会暨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山东库上线发布会召开

山東文獻社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互相致謝

《山东文献》学术研讨会暨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山东库上线发布会召开

山東文獻社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互相致謝

《山东文献》学术研讨会暨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山东库上线发布会召开

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山東庫上線發佈儀式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的大力支持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13年開始與臺灣出版機構合作,著手開展同鄉會文獻的收集整理工作。預計將收集整理100餘種,10000多期,約6億字的同鄉會文獻資源。截至目前,已完成95種、7234期、約3.7億字的同鄉會文獻資源收集工作,共涉及18個省份。

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悉數收錄同鄉會文獻資源,以省份為基本單位建設子庫,目前18個省份子庫已全部推出,從期刊、主題、人物、專題4個維度,對同鄉會文獻資源進行總體展示和分類展示。2016年9月和12月分別召開湖北庫上線發佈會和“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彙編”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福建庫上線發佈會,會議加強了兩岸學術交流,引起了社會熱烈反響。

本次上線發佈的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山東庫以山東文獻社創辦的《山東文獻》為依託建設。《山東文獻》1975年創刊,2003年休刊,歷時29年,共出刊112期,7700篇,累計1330萬字。數據庫的發佈將為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區域史研究和兩岸關係研究等提供新史料和新視角。

1.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新史料——山東流亡學生的回憶

山東籍人士隨流亡學校遷臺的有近萬人,且遷臺後發生了“七一三”澎湖編兵事件和“師生冤死”事件。由於時代原因,這段歷史一直為人們所避談。臺灣解嚴之後,《山東文獻》大量徵集山東流亡學生的回憶文章,使得這段歷史沒有留白。

2.區域史研究新史料——地方文獻徵集

山東文獻社在創刊之初即設“山東史料室”,重視對近代山東史料的徵集。遷臺大陸人主要是軍公教三界,因此對辛亥革命以來,山東地方的軍事、行政、教育情形都有較可靠的材料和較充實的記憶。

3.兩岸關係研究新視角——關注在臺山東人的發展與心態

《山東文獻》的出刊時間恰巧經歷了臺灣社會由戒嚴到解嚴,海峽兩岸由隔離到交流的歷史,研究山東人在臺灣的發展及其心態變化能夠為兩岸關係研究提供新視角。

參加此次會議的還有來自山東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政協山東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等單位領導以及史學研究相關專家學者、山東省各高校圖書館代表及媒體代表等近60人。山東庫上線發佈儀式結束後,與會專家學者和代表就“《山東文獻》學術價值和數據庫資源建設”展開了熱烈研討。

《山东文献》学术研讨会暨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山东库上线发布会召开

嘉賓合影

《山东文献》学术研讨会暨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山东库上线发布会召开

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山東庫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