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我希望媽媽有匹諾曹的鼻子……

我希望媽媽有匹諾曹的鼻子……

我希望媽媽長一個匹諾曹的鼻子,這樣她就會說話算話,永遠不騙我,不會敷衍我了。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經在北京、上海、廣東、雲南等6個省市做了一項調查,調查裡有這樣一道題:“中小學生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結果顯示,“說話算話”一欄佔據49.2%。

有些父母覺得

孩子還小不懂事

我平時工作已經很忙了

就算我說話不算數

對他又有什麼影響呢?

真的沒有影響嗎?

我希望媽媽有匹諾曹的鼻子……

你都言而無信,憑什麼讓我說話算話?

1、

一次帶依依下樓玩

她看見別的孩子在玩泡泡機特別羨慕

一個勁纏著要我幫她買

我看擰不過她,就說“今天沒時間,明天媽媽帶你去超市買吧”

第二天我還在做早餐

依依就起床了,比平時都早,還自己穿好了衣服

滿懷期待地跑過來跟我說:

"媽媽,幾點去超市?"

我問“去超市幹嘛?”

她說“買泡泡機啊”

我一下子明白了,孩子一直想著這件事,匆匆吃完飯,我帶依依到了超市。

結果超市也沒有賣的

我只好說:“你看,超市沒有,先不買了吧。”

孩子卻不管這些,還是想買

最後我提議用別的玩具代替泡泡機

她勉強同意

後來事情卻一下子變得糟糕起來

當孩子選中了一個比較大的玩具熊,告訴我想買這個的時候

我又食言了:

“這個東西你家裡有很多了,再說這個太貴了。”

依依沒有反抗,只是說了一句“好吧”,表現得與平時一樣乖巧、懂事,默默跟著我回家了

我暗自欣慰

我希望媽媽有匹諾曹的鼻子……

這種事常常發生,我從來都不覺得這是一種“錯誤”,畢竟孩子總是陰晴不定要這要那的,不必當回事。所以對於這樣的食言,我沒有任何愧疚。

直到有一天,我給依依輔導作文

她寫了一半要求道:

“媽媽,我休息5分鐘再寫吧,眼睛有點累”

我想想孩子確實寫了很久,就答應了

但5分鐘過去了,孩子還是玩著樂高不肯撒手,一個勁兒地說“再等一下,馬上就好了”

這樣拖延了幾次,我終於爆發了,指責她說話不算話,不是個好孩子。

依依卻說

“你也不是個好媽媽!答應我的事都沒做!”

說著居然哇地哭出來,翻起了“舊賬”:“你答應暑假帶我去迪士尼的、上週還說讓妮妮來家裡玩,我都邀請她了你又不讓了、昨天也沒給我做香蕉奶昔…”

一通哭鬧後我突然明白,她在超市時的那句“好吧”根本不代表“乖巧”和“懂事”,這句話的背後是她對我的失望!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我希望媽媽有匹諾曹的鼻子……

我在她心裡是一個言而無信的媽媽

可怕的是,她在模仿我的言而無信!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你我身上發生

孩子說話不算話,都是父母的錯。

鏡子:我變壞都是因為你

央視紀錄片《鏡子》中,高一學生家明一心想去做流浪歌手、做揹包客,被父母阻攔後,輟學在家,不願意跟父母溝通,脾氣變得暴躁易怒。

當不能理解的父母質問其他家長“如果你們的孩子想去四川做揹包客,你們會同意嗎”的時候,卻不知,家明所有的要求都來自他曾經的承諾,而家明所有的憤怒都來自他的說話不算話。

短片中,家明哭訴:

“他們說考完試,我可以想幹嘛就幹嘛,可是考完試以後,他們說等他們有時間請假再帶我去,他們說話不算話,就跟逗小孩一樣。”

我希望媽媽有匹諾曹的鼻子……

家明不願跟父母溝通,是因為早就對他們失去了信任。

後來,父母努力去滿足他的一個個小願望,給他買了小狗,允許他現在武漢體驗做一次揹包客……家明和父母的關係才慢慢地緩和,開始重新建立對父母的信任。

社會學家林·扎克曾說過:父母是子女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父母許下的每一個承諾里,都承載著孩子滿滿的信任。父母不遵守承諾,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就會一點點崩塌。

我們總是習慣隨口給孩子一個承諾,然後又隨口一句“下次……”“等爸爸有時間了……”,一點點讓孩子的期待幻滅,也一點點把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打碎。

諾言實現不了很正常,但要給孩子一個解釋

許諾本身並沒有錯,錯就錯在不該隨便許諾。孩子對父母的失望不是來自“不買”,而是“答應了卻不買”。爸爸媽媽是偉岸的存在,對他們來說,自己的每個行為都需要得到爸爸媽媽的許可,每個期待也需要爸爸媽媽來給與。當父母隨口答應孩子又不去兌現的時候,孩子的生活就會因此打亂,即便是一包零食、一個玩具、一次出遊,在他們的小小世界裡,就是未來和希望。

我希望媽媽有匹諾曹的鼻子……

雖然已工作多年,但直到現在,我都記得小時候爸媽的一個“不兌現”,因為這個不兌現。我把童年時的一個“願望”拖到十幾年後才實現。

小學6年級,父親答應我如果期末考試第一名就會買一款吊籃鞦韆給我,我清楚記得他特意帶我在傢俱城看過,550塊。擁有那個鞦韆對12歲的我來說就像要擁有童話故事裡的公主“寶座”。但當我拿著滿分試卷興奮地去兌換獎品,爸爸滿口答應,母親卻說鞦韆太佔地方,直接給我現金或買其他的禮物。我也鬧過,但是到最後她根本沒有耐心再勸我,只是怒吼“我說什麼就聽著,我是你媽!”。

這件事我一直埋在心裡,工作後我拿了工資,第一筆開銷就是去買了鞦韆。

即便是在那個年紀,我也明白有的諾言不一定可以實現。但如果爸媽能妥善地處理食言,效果一定會不一樣。

當你沒能說到做到的時候,切忌“獨裁”,而是應該及時向孩子道歉,承認並認真的向他解釋緣由,這樣一些小細節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被疼愛的。

我希望媽媽有匹諾曹的鼻子……

父母良好的“兌現”行為會讓孩子意識到他是被尊重與珍愛的。很多孩子就是因為感受到這份關懷,而選擇去變成一個更加美好的自己。

最近的你

有沒有對孩子許下承諾呢?

是不是和孩子說:

“爸爸媽媽週末帶你出去玩”

“六一兒童節會送你一份禮物”

“媽媽下次不向你發脾氣了”

我希望媽媽有匹諾曹的鼻子……

這些諾言

你準備好去兌現了嗎?

我希望媽媽有匹諾曹的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