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年級上冊數學需要掌握哪些計算公式?

葉紫涵12420


我是十幾年教齡的低段老師,我們班的孩子現在是一年級下冊了。也沒有強調他們掌握什麼計算公式。上冊主要掌握十以內加減法和一些簡單的解決問題,重點學習湊十法計算。



現在進入下冊學習了,有些知識不一樣,掌握方法和提問題的比較多。我發現我班上的孩子很多對提問題的題目不夠理解。有的時候提出比多比少的問題,但是又用加法來解決問題。這種現象家長們要重視,平時要給孩子多練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題目 。

一年級的數學不要掌握什麼計算公式,但是平時也要孩子多練習口算能力,這樣在數學課堂或考試可以把握好時間,不用因為計算速度慢影響了成績。

養成良好的的計算速度 ,培養孩子對數學學習的熱愛情懷。一年級的孩子在學習上只是一個開始,在漫長的學習道路上,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耐心陪伴。相信孩子會愛上學習,自覺學習!


領悟教育


看到題主所提的問題,第一感覺是家教的外行。那我就不客道地對你講一點家教常識吧。


低年級小學生由於知識儲備量不大,抽象概括能力還很弱,他們的數學思維方式是形象、具體的,也就是說,他們常常把所學的知識與他的具體生活情境聯繫起來。比如,計算3+5=8時,他們可能會想到“我吃3個小糖,妹妹吃了5個,一共吃了8個。"另外,低年級孩子的學習特點是真正理解的不多,許多知識點是憑他們旺盛的記力記住的。所以,一年級數學教材是不出現什麼解題方法或公式什麼的。

瞭解了低年級孩子的學習特點後,在輔導孩子時家長要有方法,不要孩子套用什麼公式來解答題目,這樣反而限制或扼殺了他的想像力。對孩子不理解的題目多用擺實物的方法去幫助理解,或家長擺,或在家長指導下孩子擺,在擺實物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數學思維定式,而不是大人給一個解題方法讓他死搬硬套。比如,小明有5支鉛筆,小華比小明多3支,小華有多少支?如果您孩子不理解題意,就指導他擺小棒,在擺的過程中理解誰的鉛筆多,誰的鉛筆少,形成“求多用加法,求少用減法”的數學思維方式,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對孩子說“見多就加,見少就減。”這類的話。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家長要善於從日常生活捕捉數學素材,編成數學題,讓孩子解答。由於這些題有一定的情境,孩子做起來也容易得多,同時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上學期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知識就是20以內的加減法。不要認為您的孩子在計算20以內加減法時能脫口而出就沒什麼問題了,這是一個認識誤區。有許多孩子在計算20以內加丶減法時不是用“湊十法”想的,而憑記憶得來的,有的孩子甚至對“湊十法”一團霧水,但恰恰這種思考方法對開發學生思維極為重要。如果是這樣,那就要給孩子補上“湊十法”這一課。這對培養孩子的數感很有幫助。另外,初步理解加丶減法的意義,即知道什麼情況下用加法算,什麼情況下用減法算,這是解答實際問題的基礎,一定要讓孩子真正理解,牢固掌握。在這一塊,孩子最感困難的是“比大小”的題目不易分清加、減運算。對於圖形的認識要求比較簡單,只要孩子們能說出一些常見圖形的名稱,瞭解簡單特徵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