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佛山一掃排汙許可證 信息一目瞭然

◆丁媚英 黃慧誠

“2017年佛山環保行政處罰的企業數量較2016年增加了94%,處罰金額增長了138%,達1.56億元。排汙許可制的實施,促進了環境執法效率的提高,實現精準執法。”廣東省佛山市環保局副局長陳振華說。

如今在佛山,不僅是環境執法,包括日常企業監管、總量控制、排汙權交易、重汙染天氣應對等許多環保工作,都能依託排汙許可證管理。截至去年底,佛山累計核發國家排汙許可證335張,涉及火電、造紙等15個行業。

環境管理更透明,社會監督更到位

在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東強造紙有限公司的門口,一塊綠色的牌匾尤為顯眼。牌匾上,企業名稱、排汙情況、環境監管單位及電話、監督電話、企業的排汙許可證二維碼等信息一目瞭然。

陳振華介紹說,這是佛山環保部門“特製”的環境保護標識牌,只要拿出手機掃描牌匾上的排汙許可證二維碼,即可進入國家排汙許可證信息平臺,查看排汙單位的詳細信息、排汙標準限值等。如果發現違法排汙,可以撥打環境監管單位電話舉報;如發現地方環境監管部門不履責,還可以撥打監察電話進行舉報。

2017年8月,佛山印發了《關於在村級工業園、重點行業企業試點標識牌、推廣企業公開排汙信息的通知》,在全市選取若干個村級工業園、重點行業企業試點開展環境保護標識牌制度,推廣企業排汙信息公開。此次試點以“2017年一村一策村級工業區環境整治提升村居名單”為基礎,將這一批100個村級名單納入其中,分兩年完成全部環境信息標識牌設置工作。試點工業園區和園區內所有排汙企業都要豎立標識牌。

起初,基層環境監管部門不太願意將單位和電話寫在標識牌上,後經過解釋、溝通要求嚴格落實。還有部分企業標識牌在門口顯眼位置掛了一段時間後,偷偷將標識牌拿到工廠裡面。

“這說明,不管是企業還是監管部門都是害怕被監督的,將信息都公開出來,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約束,目的是構建政府監管、企業自律、公眾監督相結合的環境監督網絡,推動企業治汙落到實處。”陳振華說。

汙染管控更精細,排汙權交易更主動

目前,佛山已啟動涉水行業“暗管改明管”、水平衡在線監控系統、中間過程在線監控系統建設,對企業產汙—治汙—排汙全過程實施聯動監控,多途徑促進總量與濃度雙管控。陳振華認為,基於總量與濃度“雙管控”環境監管體系,將總量控制的要求落實到點源,是推行排汙許可監督管理和服務環境治理的重要保障。

“根據總量核定分配的定額達標思路,佛山創新引入排放強度管控,將排汙總量分解到每個月。”陳振華說,由於企業生產存在季節性波動,年度總量指標不能簡單地除以12分解到每個月。佛山使用動態指標,將總量分解到單位能耗的排放強度上,以此計算企業當月排汙總量,讓總量控制在日常監管中得以真正落實。

佛山還根據環境質量情況反推確定企業排放總量,倒逼企業提標改造或壓減產能。火電企業和陶瓷企業是佛山的能耗大戶,均實施按月開展總量核算。目前,佛山對火電行業實施基於天然氣特別排放限值濃度計算的總量管控,對陶瓷行業氮氧化物實施嚴於國家排放標準(180毫克/立方米)的總量管控,2016年按140毫克/立方米計算,2017年按100毫克/立方米計算。

“管控的細化和標準的收嚴,也促進了企業對排汙權交易的再認識。”佛山市環保局汙染物排放總量科科長梁傑說,2017年11月、12月,實施大氣汙染精準管控後,原來持觀望態度的陶瓷企業也迅速行動起來,自願參與排汙權交易的企業數量迅速增長。

環境執法更精準,現場辦案更高效

“藉助排汙許可證等相關信息,執法可以精準發力。”陳振華介紹說,2017年,佛山全市行政拘留的案件是79宗,其中,19宗是佛山市環保局辦理的,其他大部分由市環保局移交給各區辦理。佛山市環保局的執法人員不到10人,如此高效精準執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排汙許可證信息的運用。通過前期數據分析,縮小執法範圍,實施精準打擊。

1月19日,佛山市環保局局長楊永泰經過某工業園時,聞到了一陣刺鼻的油漆味,立即給陳振華髮了一個定位,要求查明情況。

這個工業園此前曾被群眾投訴過,但尚未找到氣味排放源。“收到定位後,我們沒有立即組織執法人員前往執法,而是藉助排汙許可證信息平臺,分析了這個工業園區內及周邊的企業汙染源,發現有幾家傢俱廠和噴漆廠存在嫌疑。我們一一做了標記,然後組織執法人員現場執法,果然一抓一個準,現場查了4家,每家都查到了偷排事實。”陳振華說。

“隨著排汙許可證覆蓋範圍的不斷擴大和排汙許可證系統的不斷完善,可挖掘、可使用的數據將越來越龐大。”梁傑表示,下一步,佛山將按照國家和省的總體部署以及名錄中規定行業時限,持續核發國家排汙許可證,並以汙染源普查為契機,以排汙許可證為核心,重點圍繞分散的監管數據,共享打通建立汙染源大數據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