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小孩子很調皮😝不聽話,該怎麼管教?

蓮之心


我兒子也是個調皮搗蛋鬼,見到他的人都搖頭,外公愛說,雞蛋過他手都少兩錢,他主意很多,行動力很強 ,只有你想不到,沒他做不到的。我也試過打和罵,沒有,真沒有,打他,他哈哈大笑說大力點大力點,不疼,不疼。罵完,他一臉懵懂望著我,於是,我改變策略,不理他,盯著讓他玩,或者陪他一起動手玩,除非涉及危險動作,才立刻叫停並教育他。然後,等他玩好後抱著和他聊天,唱歌,對他今天的好讚揚,對不足教她怎麼做會更好。慢慢的,真會變好的,雖然,時間或許很長,要說很多次,但某日發現他改變了,高興的淚水潤眼!


毛毛蟲46404279


有些媽媽反饋到:每天下班,想著能回家陪陪孩子,心情就特別好,可一回到家才發現,家裡弄得一片狼藉,滿地的玩具,頓時心情……


我估摸著這時候很多媽媽心情都糟透了,恨不得馬上把孩子叫過來“暴打一頓”。沒有沒發現,其實很多孩子,爸爸媽媽下班了很想回家見見孩子,其實孩子在家也很期待父母能回來陪陪自己,很多孩子看到父母一開門就馬上衝出來開心的叫“爸爸媽媽!”

所以這個時候能不能蹲下來跟孩子說說“喲,寶貝,這些玩具寶貝是迷路找不著家了嗎?媽媽都回來了,我們能不能把它們也送回自己的家呀!”【這個時候還會覺得自家的孩子很調皮嗎?】

孩子調皮是好事。

他的調皮,是在對玩具進行探索,培養他整理的意識。

孩子在探索的時候,或許他會想,“我的積木搭得這麼高,用小球一撞它會不會倒呢?”於是又跑去小球,果然會倒。他又陷於其中,倒了又繼續搭,又用手推到,搭起,又用腳踢到,再搭起,又去找了個釣魚竿弄倒。一會的時間,玩具已被弄得一團糟。

雖然一會的時間孩子已經把家弄亂了,可是也培養了他一種意識,只要搭得夠高,或者力氣夠大,積木是會倒的,還可以有很多種辦法把它弄倒。也是培養了他一種思維,所以父母們又何必去生氣呢,只要我們給孩子圍出一塊大一點的地方做玩具角,並且告訴孩子“寶貝,這個是屬於你管的地方,你的玩具就是你的孩子或是你的小兵,我們要愛護它,管好它,不能讓它獨自跑出去玩,我們每次玩玩具前想好了,我們一次只找三樣玩具,玩完了,我們就把它帶回家”

他的調皮,是他心裡著急。

孩子放學了回到家後,你看到他把他的書包扔在了地方,書包裡的衣服也被他扔了出來,看到此情此景,有些家長又得大吼了“你再把衣服扔出來,明天我就不幫你洗衣服了”孩子便哇哇大哭了起來,或許,是他心裡著急,他今天在學校做了手工,想給媽媽看看呢?

要是這時候媽媽問一句“寶貝,你在找什麼呢?可以告訴媽媽麼?”是不是會更好。

他的調皮,是他沒有得到關注。

一天,毛毛的媽媽帶著毛毛與同事一起吃飯,因為工作的事情毛毛媽媽和同事聊得聚精會神,毛毛忍不住了,一直拿著筷子敲著碗,媽媽聽著不耐煩了,回頭罵了一句“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調皮呢,怎麼能拿筷子敲碗呢”毛毛瞬間大哭起來。要是,媽媽在和同事聊天的時候,也能兼顧孩子對毛毛說句“媽媽知道今天毛毛很聽話,媽媽想先和阿姨談談事情,毛毛能理解媽媽嗎?”

他的調皮,是他心裡受了委屈。

一天中午,奶奶看著電視,不一會在坐在沙發上睡著了,正在玩太空沙的毛毛,扭頭看到睡著的奶奶,邊跑了過去,嚇了奶奶一跳,奶奶被嚇醒了,順口罵到:“這個孩子,是想嚇死奶奶嗎?”這個時候本來笑嘻嘻的毛毛,倔起小嘴,把旁邊的凳子給踢倒了,這是的奶奶更生氣了……

其實很多孩子他們是好意,可沒有用對方法,要是當時奶奶能說:“毛毛,你嚇到奶奶了,你是想叫奶奶去房間休息的是嘛?那下次能不能搖搖奶奶,拉著奶奶去房間呢?”

他的調皮,是還沒有分寸。

瑞瑞的媽媽就很反感一件事,這段時間瑞瑞總是喜歡穿著鞋子在家跑來跑去,這就算了,有時候興奮到穿著鞋跳到沙發上,跳到凳子上,更氣人的是還跑到床上蹦。

首先家裡的規律沒有制定好,要是爸爸媽媽們都遵守回到家裡換鞋,把鞋子放好,也督促孩子或者孩子也會學習你們放好。再者可以和孩子說說:“媽媽知道你這段時間變得更活躍了呢,說明你又長大了,你喜歡運動喜歡跳媽媽贊成你,但是你要跳到沙發,沙發就會弄髒了,你要跳到凳子上,也是沒有愛護凳子,床上是我們休養生息安靜的地方,我們只需要在床上安靜的聊聊天,讀讀故事,還有休息,你喜歡跳,媽媽改天可以帶你去公園,去玩蹦蹦床,那你可以答應媽媽愛護它們嗎?”

謝謝您能看完我的解答,
在孩子調皮搗蛋讓父母很生氣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想想該怎麼做呢?

或許這樣才能讓我們消消氣,才能讓孩子因為我們理解他而更好陪伴他成長。


也來給頭痛家長搭把手


小孩子調皮不聽話這是孩子的天性,這也是孩子活波聰明可愛的一點。這是孩子要求更多關愛和關注的時候,不要對孩子輕易地使用暴力的肢體動作,或者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不但會傷害孩子脆弱的心靈,更會對孩子造成膽小,自卑,委屈迎合的性格。

以我為例,我兒子在六七歲時調皮,不聽話,經常家裡弄得一團糟,我也訓斥過,效果很差,導致孩子出去旅遊或者購物時,做什麼事情總是畏手畏腳,見了阿姨也不主動打招呼。後來我上網查了查孩子教育問題,調整了一下思路。每次孩子調皮,發脾氣時候我會先讓他自己冷靜一下,我不會訓斥他,我就站在旁邊陪著他,一句話也不說。等他平靜下來抱抱他,這個時候說一句,媽媽知道你心情不好,一定要先理解孩子,畢竟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難免會犯錯。等孩子平靜下來,讓孩子傾訴他自己的想法,不管孩子理由多荒謬,不要嘲笑孩子,多理解,用關心的口氣來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這樣就培養了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讓孩子養成多溝通的習慣。對孩子以後克服青春期的叛逆也能起到鋪墊作用。

希望能夠幫到你!加油,孩子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小小輝寶寶


最好的辦法,陪孩子一起使勁兒調皮。

小孩子天性好奇,對於一切新鮮事物都想探個究竟,比如很多家長頭疼的的一個問題,看見紙就撕扯,拽,給他拿走就使勁兒哭,搞得家裡的紙全部藏起來,大人稱之為“調皮”,我從來沒有阻止過小北玩兒紙,而且我還會耐心的教她怎麼撕,幾個月的時候她是坐那兒一個勁兒的撕,能撕的比麵條還細,後來發現捲紙可以一直拽一直拽,越來越長,越拉有帶勁兒,現在兩歲多了,慢慢的會按照紙巾上那條虛線整塊兒整塊兒的撕下來,我拿抽紙給她折小白兔,她就把她撕下來的整塊的紙也摺疊,翻轉,拿膠帶粘,開心的問我“媽媽,看看有幾個兔子啦?”

小北把卷紙翻來覆去研究個遍,你再給她紙她也不拽了。而且玩兒的過程中還能叫她摺紙,告訴她紙是怎麼做成的,撕下來的方塊紙可以叫她數數……撕下來的紙蒐集起來擦桌子,當廁紙什麼的都可以再利用的。跟上百的玩具,早教課比,這不是相當划算嗎?

新買的純奶小北一定會要求趕緊打開,她要拆吸管,而且一箱都要拆完才作罷,那就拆唄,還能擺積木,教她牛奶怎麼來的,教她牛奶盒上的字,畫,玩兒個夠,拆夠了你專門給她拆,她也不見得搭理你。

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放肆的調皮,開發智力,鍛鍊手部的靈活,如此廉價的早教,何樂而不為?


小北Mama


這個問題我想是普遍家庭都會遇到的,小孩子調皮了,整天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的,還有經常惹事,害大人淘氣!如果小孩子不調皮,太聽話大人也操心。覺得這孩子太乖了,以後性格會很內向,還怕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或者是以後讀書怎麼的都會受人欺負!

我們要正確的看待這個問題,小孩子調皮是正常的。那怎麼管教呢?

孩子還小,他的天性就是玩,而且一定要讓他玩的開心玩得高興,我的童年就過的不開心,所以直到現在心裡都還有很多的陰影揮之不去。就如臺灣歌手鄭智化所說:愉快的童年可以為他的一生療傷;不愉快的童年將用一生來為童年療傷!所以作為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強壓給孩子。如果我們期待孩子做什麼?我們可以調動孩子的好奇心,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參與。這樣他不僅很樂意接受而且能把事情做得非常好,就算做不好,我們也給到他鼓勵和肯定,相信他一定能做得好!

如果孩子還是調皮,我們就要相應的獎罰制度,列舉出:1234如果犯錯就要給到相應的懲罰,反之做得好就給到獎勵!當孩子形成了好的行為習慣就算他調皮也是在我們的可控範圍之內,我們處理起來也就簡單了!


廣麟王


小孩子很調皮,不聽話。你剛才很多小孩,這時候都是這樣,每個小孩都會有叛逆期,都會經歷這一個過程。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非常難管教,不當的管理不讓孩子叛逆的更厲害。

首先家長們要正面教育

家長要提供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孩子在叛逆期不聽話的時候,家長不要過多的管孩子,你放手讓孩子自己玩耍,在玩耍的過程中,他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在安全的條件下的健康就放手讓他去做吧!反之,如果是觸碰點原則問題的,那咱就一定要嚴格管教孩子,讓他明白他的底線在哪?不能什麼都讓著他,如果在這管教的過程中,他哭鬧,就不理他,你就當聽不見。

其次,還在孩子的成長也需要時間的。

有耐心,多鼓勵他,有進步的時候進行及時的表揚。鼓勵他交一些品行比較好的小朋友,也會對他有幫助!

再次可以發展一下他的興趣愛好

這樣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分散他的精力!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幫助到你!


子步京涵


孩子“調皮”“不聽話”,這是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存在的問題,不知道怎樣去管教。

其實在孩子的養育過程當中,很多問題並不是通過父母的管教來塑造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家長要做的,其實是引導孩子,引導他思考、探索、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當然要保證安全的前提下。

那麼,生活中怎樣去引導孩子呢?很多問題需要知道發生的原因,我們才能更好的應對。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去了解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的原因,只有對孩子瞭解,才能有效的引導孩子,使其往正確的方向去成長。

2歲左右孩子開始了第一個心理反抗期,他們開始表現的很“不聽話”特別難教。由於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對成人的要求和安排才會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自主選擇性,喜歡說“不”、“我就要!!”等,這個時候無論你多麼有權威,只要不對他的胃口,他就會反抗到底。這也是通常我們所說的terrible 2。

這個時期也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孩子的很多行為作為家長是不能理解的。比如上電梯的時候,孩子一定要自己按電梯按鈕,如果別人按了,他就會大哭大鬧。即使是你帶著他重新再做一次電梯,孩子也有可能說我要按剛才那一次的按鈕……

但其實寶寶的反抗並非反叛,而是表達自我想法的一種方式。孩子的表達還做不到全面準確,這個時候需要家長注意觀察,用孩子的高度和視角來重新審視問題,理解孩子的行為,幫助他確認自己行為的原因和想要的結果。

之前我有一次帶孩子出去玩兒,外面天氣不好,就選擇在商場裡面逛。因為抱著他我會覺得累,就把孩子放在嬰兒車裡。但是我發現我抱著他的時候,孩子很開心的跟我逛,但是一旦放在車裡,他就要哭鬧不在車裡坐著。孩子說不出為什麼一定要讓媽媽抱。

作為大人我是不能夠理解的,但是當我蹲下來,我的視線和孩子的視線為同一高度的時候,我就能發現問題所在。在孩子坐在嬰兒車的高度,他看到的全都是成年人的腿和屁股……

所以說如果在一些細節上,能夠做到蹲下來,從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就會發現孩子根本就沒有那麼搗蛋啊,也沒有那麼容易發脾氣了。


一起做更好的媽媽


你好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孩子都是父母的小精靈 對小朋友的教和育是為人父母共同的課題。 就小朋友自身而言頑皮 ,好動 ,好奇心強 ,精力旺盛這是兒童的特點 小朋友們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興趣 希望從找到樂趣 ,進行探索。

我有一個6歲的女兒。從小一直在身邊陪伴她長大。以前聽過一句話:“大人是小朋友最好的玩具。” 我認為就你所說的小朋友調皮 其實是小朋友想引起你的關注 或者說他有話 有事想和你互動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時刻注意孩子的語言和行為 ,並且及時給予回覆和其進行互動 讓小朋友知道大人是多麼的愛他。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大人可以告訴小朋友 待人禮貌 遵守紀律 學習知識等等你需要讓他知道的。這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大人要在行為上和感受上都做到“蹲下來”用小朋友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 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的做到有效溝通。這時你可以給他佈置一些任務 比如 閱讀 計算 遊戲。讓小朋友帶著使命感去完成他們會非常高興的 。在這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相信小朋友們會學習到各種做事的思路 行動力 。當然小朋友們也會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和關注。

這是我的一點小經驗。希望可以對你有幫助。


押韻大叔


因為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學校延遲開學,孩子無論在家還是學校都很調皮,不聽話,為此家長很苦惱,那麼什麼是聽話呢?孩子有怎樣的行為才算作是聽話呢?

1.什麼是“聽話”?

聽話通常是指孩子接受管教人的指令,並服從其做出相應語言,或者行為的反應的過程。從正面的角度是“聽話”、“乖巧”。反過來說就是喪失自我,從心理發育上其實就是在繼承母親的一切缺點,其結果是孩子內心空虛、無聊、依賴。

如果兒童既要適應母親又要適應父親的話,那麼小孩就在無所適從中扭曲、矛盾中長大,這一切都隱藏得非常深,父母永遠都不知道,直到孩子平庸、無能、出問題時,還奇怪孩子小時候很聰明的很聽話的。

2.個性比聽話更難培養

全國性的獨生子女人格發展調查發現,在被看作“聽話”的孩子中,自述膽小的佔34.3%,不愛提問的為38.8%,對創造發明不感興趣的為27.5%。淘氣是兒童的天性,能夠堅持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是人格意識的基本表現。“聽話”不是沒有問題,也不僅僅是怕懲罰不敢提出反抗,而是因為兒童沒有一點私心地愛他們的父母,百分百地尊重父母的權威,他們不想因為自己做了父母不喜歡的事而傷害父母,父母應該主動提供寬鬆自由的環境,不讓孩子壓抑自己,“乖乖生”出問題或自殺的比例遠高於淘氣的學生。所以我說,不存在“好孩子”“壞孩子”,只存在“個性的孩子”,如果毫無特色,那就等著平庸。

3.孩子不聽話有其心理意義,無理取鬧的發生畢竟少

1、從心理成長上看,“不聽話”是孩子獨立性的需要,是自主意識發展的表現。3、4歲時是第一反抗期,在具體動作活動上“我自己來”。青春期是第二反抗期,要求全面的人格獨立。

2、從心理健康上看,孩子在不願意時,能把想法用情緒、用行動表達出來,這是維持自身心理平衡的需要,當他完全聽話時並不表明他願意,只是表明他開始進入壓抑。

3、如果能“犟嘴”,那就更健康,表明他在作更高層次的探索,即我個人的心理強度到底有多大?外界的權威到底又是個什麼東西?“爭辯”是應付衝突的訓練,“抗旨”是有目的的尋找自己能力的極限,許多人一輩子都接觸不到自己的底,摸不到自己的邊,他們是懸空的,他們一輩子與焦慮與恐懼打交道。

4、為什麼孩子要聽父母的號令,事事都要經父母的同意呢?在心理學上一個尋求讚許的人無異於在向他人表明——“你的看法比我自己的看法更加重要”。長此以往,一個孩子會成為什麼?一個外界控制型的機器人,一隻等待號令的木偶而已!

4.想讓孩子“聽話”,家長應該怎麼做?

1、孩子生氣時,父母要保持冷靜,要讓孩子意識到憤怒是不對的,不要過於批評孩子這樣更有助於孩子情緒恢復平靜。

2、 批評孩子的行為,而非人格特質,對於這個行為的批評語:“這次考試,你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很不可取。” “你沒做到答應我的事,造成大家許多困擾。”

3、家長要對孩子做建設性的批評

步驟1:說事件

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首先應該交代自己所指的是哪一個事件。比如:“你今早起晚了,出門沒吃早飯。”

步驟2:說感覺

父母接著應該說明自己的情緒狀態。比如:“我很擔心,你這樣做會傷身體。”或“我有些生氣,因為你答應要吃過早飯再走,結果卻沒做到。”

步驟3:說期望

表明自己對孩子行為改變的期望。比如:“我希望從明天開始,你每天都吃早飯。”

步驟4:說好處

說明這樣做的優點,對孩子的好處。比如:“我相信這樣一來,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長得更高!”

除此之外,我們想讓孩子聽話,首先我們家長也要學會傾聽孩子說話。好的父母應該學會傾聽、樂於傾聽,同時善於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真正學會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樂,瞭解孩子在想些什麼、要求什麼、需要什麼。分享孩子的快樂,真誠地為孩子的進步而喝彩;理解孩子的苦惱,體貼地化解孩子面臨的問題。傾聽,更深層次的是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做孩子忠實的傾聽者,才會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給予孩子更多的時間、耐心,才能與孩子產生有效的溝通和互動。想了解更多請往下看……(圖片來自網站)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


很多人認為小孩子調皮搗蛋是天性,我個人並不這麼認為。

在一些聚會上,我們常常會發現朋友的孩子非常調皮,不僅大聲嚷嚷干擾別人說話,還欺負在場的其他小朋友,這其實是一種心理障礙的表現結果。

一方面,當小孩子在家裡沒有獲得足夠多的家長陪伴與關心,他們會通過這種行為與語言來引起大人的注意,這是一種孩子在家庭及社會承認感缺失以後,孩子通過做出出格行為來補救的結果。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孩子調皮搗蛋,喜歡惹是生非,其實是向大人求救的信號。但很多家長對這種信號視而不見,往往採取逃避迴避的處理方法,這樣會讓這種反饋進入一種負循環狀態。

再則,孩子喜歡欺負弱小的同伴,也正是因為關愛缺失、社會地位缺失導致,通過欺負小夥伴來獲得一種承認感和加強在小朋友社群裡的地位。

少年兒童的心理,其實是很脆弱和敏感,他們其實非常渴望有一位能夠降伏自己的大人,可以作為良師、能作為益友,給自己指明方向,陪伴自己成長。但他們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和需求,而家長,因為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與指導,也都不懂孩子的這些語言,雙方都不能相互理解與支持。

所以說,很多熊孩子是由熊家長培養成的。不要過多地去責怪孩子。孩子天性是活潑的,但其天性一定不是喜歡搗亂與欺負別人的,沒有天性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作為的家長。作為成人,我們應該多點反思自己的語言與行為,多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取經,才能管教好自己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