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巴菲特: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巴菲特: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作為一個年輕小夥子,十分熱愛新鮮玩意,有一天,他的一個夥伴開了一個聚會,彼得也欣然前去,他給父親說好11點回家,可是到深夜了還是沒回去。

原來,彼得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彼得睜開疲憊的雙眼,才發現自己已經睡了整整一天了,“天哪,爸爸一定會責怪我的!”彼得匆忙地在朋友家裡洗了一個澡,然後趕回了家。

一回到家,巴菲特正在澆花,彼得忐忑不安地走到父親旁邊。怯怯地說:爸爸,我昨天玩的太高興,結果喝多了……

巴菲特依舊澆著花,只是問了兒子一句話:彼得,你的鋼琴課準備的如何了?巴菲特一句話驚醒了夢中人,原來今天是自己上鋼琴課的日子!彼得早已經把這些事情拋在了腦後了!

這件事過去以後,巴菲特專門找了一個時間和彼得坐在一起,好好聊了聊,巴菲特告訴兒子,每行每業都有不少天賦驚人的人,但為什麼出類拔萃的人如此稀少呢?

聽完父親的提問,彼得陷入了沉思,巴菲特意味深長地告訴兒子:

因為他們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一大群優秀的人才中脫穎而出。

巴菲特: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彼得的確在音樂方面很有造詣,但是還沒有到達不用努力,無師自通的境地,如果一碰到自己愛玩的情況,就把自己的正事拋之腦後,那麼他就會逐漸被人趕上超越。

中國的古籍《禮記·大學》中有段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些古老的中國經典文化說明一個道理: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所以說,不要幻想自己能突然脫胎換骨,馬上就能成為一個卓越的員工。要知道,從平凡到優秀再到卓越並不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你需要做的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

讓自己進步的方法有很多,但見效最快的就是:每天多準備百分之一。

假如你看到體重達8600公斤的大鯨魚,躍出水面6.6米,並向你表演各種雜技,你一定會發出驚歎。確實有這麼一隻創造奇蹟的鯨魚,它的訓練師披露了訓練的奧秘。

在開始時,他們先把繩子放在水面下,使鯨魚不得不從繩子上方通過,每通過一次,鯨魚就會得到獎勵。漸漸的,訓練師會把繩子提高,只不過每次提起的高度都很小,這樣才不至於讓鯨魚因為過多的失敗而感到沮喪。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隻鯨魚竟在不知不覺中躍過了6.6米的高度。

巴菲特: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就像這隻鯨魚一樣,每一個卓越員工的經歷雖然各有不同,但總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他每天的工作總比別人多一些準備,哪怕只多百分之一。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說:“事情就怕加起來。”正是這一個個百分之一的相加,才造就了非常可觀的成就。

你在為即將進行的工作做準備時,不論考慮得多麼周全,準備得多麼充分,在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卻不免會有意外的出現,這個意外也許相對於整體來說,比重並不大,但事情的成敗與否,往往就在此一舉。這就像“酒與汙水法則”告訴我們的一樣,一滴酒滴入汙水中,汙水還是汙水,而一滴汙水滴入酒中,則酒就變成了汙水。當你所有的準備工作無法換來成果時,你一定會詛咒那個看起來很小卻毀了全部的意外,而這個小小的意外其實只需要你在做準備時多做百分之一,即可以避免。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問題總是在你的準備工作缺少的那百分之一時出現,而令你措手不及,以至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了禍根。如果你能堅持每天多做一點準備的話,漸漸地,你就會發現在自己身上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能力增強了,上司越來越喜歡把重要的任務交給你。不知不覺中,你已經成了身邊同事羨慕和嫉妒的對象——就像從前你羨慕那些非常卓越的同事一樣。

巴菲特: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巴菲特始終認為,講一個小時的大道理不如讀一分鐘的小故事,畢竟,擺在眼前的事實才更有說服力。這個故事巴菲特一位朋友講給他聽的。

由於業務的需要,巴菲特的這位朋友兼併了在法國的一家公司,這家法國本土公司,員工都是法國本國人,在兼併合同簽訂的當天,他宣佈:“我們不會隨意裁員,但如果你的英語太差,導致無法和其他員工交流,那麼,我們不得不請你離開。這個週末我們將進行一次英語考試,只有考試及格的人才能繼續在這裡工作。”

原來這個老闆心想,這些法國人應該都不可能短短時間內學會英語,他就可以以這個業務能力的理由解僱這些人,然後用自己總部派人過去接管。

果然不出他所料,週末的考試很多人答題答的是一塌糊塗。但是居然有一個人答得非常好,他很好奇,為什麼獨獨這個法國人會英語?他急忙叫秘書把這個員工叫了過來。只見這個年輕人鎮定自若,給老闆講述了這幾天的故事:

散會後,幾乎所有人都擁向了圖書館,他們這時才意識到要趕快補習英語了。只有一位員工像平常一樣直接回家了,同事們都認為他已經準備放棄這份工作了。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當考試結果出來後,這個在大家眼中肯定是沒有希望的人卻考了最高分。

巴菲特: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原來,這位員工在大學剛畢業來到這家公司之後,就已經認識到自己身上有許多不足,從那時起,他就有意識地開始了自身能力的儲備工作。雖然工作很繁忙,但他卻每天堅持提高自己。作為一個銷售部的普通員工,他看到公司的法國客戶有很多,但自己不會英語,每次與客戶的往來郵件與合同文本都要公司的翻譯幫忙,有時翻譯不在或兼顧不上的時候,自己的工作就要被迫停頓。因此,他早早就開始自學英語了;同時,為了在和客戶溝通時能把公司產品的技術特點介紹得更詳細,他還向技術部和產品開發部的同事們學習相關的技術知識。

這些準備都是需要時間的,他是如何解決學習與工作之間的矛盾呢?就像他自己所說的一樣:“只要每天記住10個英語單詞,一年下來我就會3600多個單詞了。同樣,我只要每天學會一個技術方面的小問題,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就能掌握大量的技術了。”

如果你是個有創意的員工,你應該明白僅僅是全心全意、盡職盡責是不夠的,還應該在工作中比別人多準備些。表面上看來,你沒有義務要做自己職責範圍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選擇自願去做,以驅策自己快速前進。這種態度是一種極珍貴、備受看重的素養,它能使人變得更加敏捷,更加積極。無論你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每天多準備百分之一”的工作態度能使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的企業、上司、同事和顧客會關注你、信賴你,從而給你更多的機會。

巴菲特: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當然,這也許會佔用你一些私人時間,但是,你的行為會使你贏得良好的聲譽,並增加他人對你的需要。

大衛·索科爾先生最初為巴菲特工作時,職務很低,現在已成為巴菲特的左膀右臂,擔任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裁。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升遷,秘密就在於“每天多準備百分之一”。

有幾十種甚至更多的理由可以解釋,你為什麼應該養成“每天多準備百分之一”的好習慣——儘管事實上很少有人這樣做。其中兩個原因是最主要的:

第一,在建立了“每天多準備百分之一”的好習慣之後,與四周那些尚未養成這種習慣的人相比,你已經具有了優勢。這種習慣使你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會有更多的人指名道姓地要求你提供服務。

第二,如果你希望將自己的右臂鍛鍊得更強壯,唯一的途徑就是利用它來做最艱苦的工作。相反,如果長期不使用你的右臂,讓它養尊處優,其結果就是使它變得更虛弱甚至萎縮。

如果你能比分內的工作多做一點,那麼,不僅能彰顯自己勤奮的美德,而且能發展一種超凡的技巧與能力,使自己具有更強大的生存力量,從而進入卓越員工的行列。

巴菲特: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社會在發展,公司在成長,個人的職責範圍也隨之擴大。“這不是我分內的工作”不應該再是你推脫的理由。當額外的工作分配到你頭上時,不妨視之為一種機遇。

提前上班,別以為沒人注意到,但老闆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如果能提早一點到公司,就說明你十分重視這份工作。每天提前一點到達,可以對一天的工作做個規劃,當別人還在考慮當天該做什麼時,你已經走在別人前面了!

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這就是機會。有人曾經研究為什麼當機會來臨時我們無法把握,因為機會總是喬裝成“問題”的樣子。當顧客、同事或者老闆交給你某個難題,也許正為你創造了一個珍貴的機會。對於一個卓越的員工而言,公司的組織結構如何,誰該為此問題負責,誰應該具體完成這一任務,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心目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將問題解決。如果你一直堅持“每天多準備百分之一”,你會發現它能給你帶來多麼大的收穫。

彼得接受父親的教誨以後,從此明白了比別人每天都多做一點點的真諦,他開始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

暑假的時候,彼得覺得自己打工賺點錢,好更新一下自己的音樂設備。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師(其辦公室與彼得的同在一層樓)走進來問他,哪兒能找到一位速記員來幫忙,因為他手頭有些工作必須當天完成。

巴菲特: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彼得告訴他,公司所有速記員都去觀看球賽了,如果晚來5分鐘,自己也會走。但彼得同時表示自己願意留下來幫助他,因為“球賽隨時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須在當天完成”。

做完工作後,律師問彼得應該付他多少錢。彼得開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約1000美元吧。如果是別人的工作,我是不會收取任何費用的。”律師笑了笑,向彼得表示謝意。

彼得的回答不過是一個玩笑,他沒有真正想得到1000美元。但出乎彼得意料,那位律師竟然真的這樣做了。6個月之後,在彼得已將此事忘到了九霄雲外時,醉心於自己的音樂時,律師卻打電話找到了彼得,交給他1000美元,並且邀請彼得到自己公司工作,薪水比之前彼得打工的地方要高得多。

雖然彼得沒有去律師的公司去工作,但是這個經歷讓彼得更加成熟起來,你比別人僅僅可能就多努力了這麼一點點,但也許你的回報就會超出你的預期很多很多。後來他發現,比別人多努力一點點是不少成功人士制勝的法寶。

巴菲特是世界一流的投資家。當有人問他到底是通過什麼方法得到那些非同一般的財富和機會時,他誠實地回答道:“我比別人想得更遠一點。”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說我對公眾有什麼貢獻的話,這要歸功於勤奮和善於思考。”

巴菲特: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另一位偉大的哲學家開普勒也這樣說過:“只有對所學的東西善於思考才能逐步深入。對於我所研究的課題我總是追根究底,想出個所以然來。”英國物理學家及化學家道爾頓不承認自己是什麼天才,他認為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勤奮點滴積累而成的;約翰·亨特曾自我評論道:“我的心靈就像一個蜂巢一樣,看來是一片混亂,雜亂無章到處充滿嗡嗡之聲,實際上一切都整齊有序。每一點食物都是通過勞動在大自然中精心選擇的。”

其實幸福就在我們的手邊,我們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點點,多思考一點點,我們就可以收穫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快樂與報酬。勤奮,是每個人成功的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