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國際上不發行國際通用貨幣來取代美元呢?

曲臣計算機


關於取代美元實際上國際上有各式各樣的想法。

所謂的通用貨幣,過去大家都在用金本位制,為什麼金本位後來被拋棄了呢?


因為黃金這個東西,很不適合用來作為貨幣。

為什麼不合適?請看下面例子:

A國和B國交易,A國持有黃金,B國持有貨物,那麼正常情況下,AB就可以正常做生意。

但是這個生意有個問題,隨著交易越來越大,是不是需要的黃金越來越多?

需要的黃金越來越多,但是黃金的產量是一定的,天上不會突然就掉下來一塊金礦。

所以黃金需求量就會越來越大,黃金需求量大,黃金就會升值。

前面說了,A國持有的黃金,A國在明知道黃金在升值的情況下,他還會進行貿易嗎?

當然不會了。那麼就直接導致國際貿易做不成了。


這就是黃金帶來的問題-----通貨緊縮。

當通貨緊縮,大家都不做貿易了,都不做貿易了,這國際貨幣還有什麼用途呢?


美元的問題


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效果要比黃金好。但是美元也有美元的問題。

首先,美國為了保持美元的使用,就必須維持整個國際秩序,這是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義務。

而各國把美元作為外匯儲備,實際上是給美國上交了所謂的“鑄幣稅”。

當一個國際貨幣的唯一的持有者和發行者,美國必須剋制自己濫發美元的慾望,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同時美國作為美元的持有者,必須和其他國家保持貿易逆差,其他國家賣給美國貨物,美國出口到其他國家美元。

所以美國在享受美元帶來的鉅額紅利的同時,也必須付出相應的義務。


但是美國現在就想享受權利,不願意承擔義務。

所以這裡面有一個問題:當美國切斷和其他國家貿易,或者調高關稅稅率以後,會發生什麼?就是今天出現的情況:其他國家無法獲得美元,就必然轉向其他貨幣交易。


其實歐元這種聯合發行貨幣的辦法,倒是有利於保持貨幣問題,但是各國的貨幣如果建立聯合銀行,也有一個問題,就是當一個國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它將沒有任何貨幣手段和財政手段來干預。

簡單的說,一般國家出現一定經濟問題,對外出口逆差的前提下,他就可以去進行貨幣貶值來刺激出口,但是如果貨幣發行權不在自己手裡,那就很成問題了,今天希臘就是這種情況。


所以現在人類還沒有找到最為合適的解決國際貨幣的辦法。


李建秋的世界


貨幣,是一個國家資產或者財富的計量工具。

貨幣的本質:是這個國家的政府信用支撐工具,不同國家的政府,產生模式不同。對應他們的信用等級也就不同,也就註定了這些國家對貨幣的發行監督機制和動機也就不同。

為國民服務的政府信用好,發行貨幣比較嚴謹和慎重,所以貨幣供應量不會嚴重過剩,也就不會導致貨幣大幅度貶值,通脹壓力相對穩定,物價指數相對比較低,國民的財富也能夠長期相對保值。

有極少數政府比較貪婪,瘋狂發行貨幣,導致貨幣嚴重貶值,通貨膨脹很高,政府信用很低,最終一般都會帶來政局不穩的,國家安定受到衝擊。

全世界,190多個國家,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很難統一,即便是成熟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很難統一,因為發展速度不同,利益糾紛,國家之間不均衡,這就是英國脫歐的原因。

事實上,曾經的金本位時期,黃金就相當於世界通用貨幣,直到現在黃金儲備仍然是很多國家發行貨幣的主要影響因素,這是因為黃金儲量和生產稀缺的本性決定的。

試想,全世界發行統一貨幣,發行數量依據是什麼?誰負責發行,各個國家貨幣分配的依據是什麼?所以說,發行世界統一貨幣是不現實的。

美元,由於美聯儲對美元發行機制相對完善,監管相對嚴謹,加上美國經濟總量的影響和美國國際化貿易對貨幣流動的需求,美元一直是其他國家儲備量最大的貨幣,也是國際貿易中使用量最大的貨幣,更是世界各國貨幣中最穩定的貨幣之一,所以它暫時具有一定程度的國際貨幣功能,暫時沒有那個國家的貨幣能夠挑戰它。


財經耕耘客


這個問題信息量不小,你問“國際上”不發行……

難啊,國際上是誰?誰來發行?發行到哪些國家?

不調侃了,正經回答如下!

其實,你考慮到的,“國際上”也已經考慮到並且那樣做了,但是,他也沒能做到取代美元的程度啊!

歐元,便是一種“小範圍”(歐盟成員國等)的國際通用貨幣。

歐元(Euro)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
1999年1月1日在實行歐元的歐盟國家中實行統一貨幣政策(Single Monetary Act),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合法貨幣。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ESCB)負責管理。另外歐元也是非歐盟中6個國家(地區)的貨幣,他們分別是:摩納哥、聖馬力諾、梵蒂岡、安道爾、黑山和科索沃地區。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貨幣出臺,必須使用“某一可信任主體作為信用擔保”。如果真有一種“國際貨幣”誕生,反向思考,誰來提供全世界範圍的信用擔保合適呢?

目前能想到的可能就是類似歐盟這種途徑:“將一些有可能團結在一起、經濟利益關聯密切的國家聚在一起成為《聯盟》,之後統一使用一種貨幣,強大後逐漸吸納新的成員國”

但是,這也很難!起步難,堅持下去難,壯大起來更難!一個國家、很多國家、全世界的所有國家,要他“從了你”,你以為你是美元他爹呀,這不,英國就不幹了,要從歐盟“退群”,罰錢我都退!

所以,這不是“國際上”不做的問題,而是,國家主權問題,經濟利益為題,以及區域經濟差異性過大問題,以及等等和等等的問題。

美元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幾年前後,其國際上的強勢地位發展到巔峰,該體系解體後,美國依靠其牢固的幾百年歷史搭就的經濟、科技、工業多方面優勢,仍強勢地霸佔著世界經濟貿易結算中的“美元霸主”地位,至今仍是“老大”。

甚幸,隨著發展中國家的逐漸強大、全世界反霸權主義的呼聲和做法日趨增多,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反感美國“啥事都要插一手”這種做法了,當今已不是戰爭年代,更多的對抗和競爭表現在經濟上,美國那種以往“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做法慢慢失靈了……

中國字改革開放之後,一輪接一輪的發展規劃使得我們的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尤其自2015年12月1日中國的人民幣加入SDR獲得特別提款權,2016年9月30日正式生效之後,人民幣在“世界貨幣”中的地位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近年的國際貿易協議中,便已陸續開始簽訂“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的境外貿易。

說這些的目的只有一個:美元的強勢地位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也許,在經過較為長久、長足的發展壯大之後,人民幣真的成為某個國際經濟聯盟的統一貨幣哦!

哇塞,想想都興奮,不枉我打這麼字!


檀紙間


發行國際貨幣不具備可行性,而且國際貨幣未必能解決問題,甚至會製造新的問題,

首先,發行國際貨幣必須得有一個世界央行,這個世界央行可不是現在的世界銀行,現在的世界銀行只是一個國際間的合作組織,並不具備主權,是各個國家根據投票權去討論事務,而且負責人是美國人,美國發言權最大,

如果組建具備主權的世界央行,必需得世界各國讓出部分主權,這在當今世界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別說世界央行了,連聯合國都是整天吵個不停,許多事情議而不決,到時候組建世界央行更是很難達成一致,而且很有可能還是美國發言權最大,發行國際貨幣目的就是為了不讓美元獨大的,如果美國發言權最大,其實還是另一個美元,

其次,發行國際貨幣會製造新的問題,當今世界,各個國家經濟發展程度參差不齊,差別很大,許多國家可以利用貨幣政策調控經濟增長,比如經濟衰退了,降低利率刺激經濟,經濟過熱了,提高利率防止經濟失控,對於出口調控是通過匯率,一個國家順差過大,就提高匯率,提高貨幣購買力來增加進口,如果逆差過大,就降低匯率降低出口商品成本,增加競爭力,

如果全世界使用統一的國際貨幣,那麼就失去了通過調整利率,匯率來調控經濟增長的手段,這樣世界各國經濟增長會更加形成馬太效應,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工業和科技發達,競爭力強的國家會碾壓落後的農業國,這一點在歐元區表現很明顯,歐元區的德國因為工業發達,工業產品大量傾銷到工業不發達國家,工業不發達國家失去了通過匯率調整保護工業的手段,只能淪為勞動力輸出地,

發行國際貨幣本來就是為了取代美元,但是作用卻恰恰相反,美國可以更好的利用國際貨幣集中資源,賺取利潤,發揮國際領導力,


萬事皆空70


由於一戰與二戰最終確定了美國的國際霸主地位,所以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44個同盟國在美國和英國的組織下,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佈雷頓森林村召開了730人參加的“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佈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

佈雷頓森林體系使美國取代了英、法、德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世界霸權,確定了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也同時確定了美元的國際貨幣領導者的地位。

佈雷頓森林體系制定的國際貨幣規則原本是“金本位”制度與“固定匯率”制度。金本位制度最重要的規則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參加佈雷頓森林會議的各國確認194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衝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

貨幣有兩種主要形式,一種是實物貨幣,一種是形式貨幣。像金、銀幣等屬於實物貨幣,而美元等屬於形式貨幣。佈雷頓森林體系的金本位制的施行,確定了美元成為了國際上最重要的支付貨幣,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元只是實物黃金的價值表現形式,所以美元具有很高的信用,因此國際上多數國家都會儲備美元做為國家儲備或用於國際貿易支付。

但是隨著美國不斷開動戰爭,美國的貿易與財政的雙赤字問題越來越嚴重,導致美國爆發了大規模的經濟危機,世界各國由於擔憂美元信譽,於是紛紛用美元儲備兌換美聯儲的黃金儲備,這導致美國黃金儲備大幅下降。到了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僅剩下102.1億美元,而對外流動負債達到了678億美元,此時美國已完全喪失了美元兌換黃金的能力,於是尼克松總統不得不於1971年8月15日宣佈停止承擔美元兌換黃金義務,這標準著美元與黃金脫鉤。

美元與黃金脫鉤,這意味著美元信用違約,但是由於各國都儲備了鉅額美元,不可能讓這些美元作廢,用時美國又是世界最強的國家,還是資本主義的領頭羊,是東西方對抗的西方國家領導者,所以生米已經煮成熟飯,這些國家不得已,依然將美元作為國際間主要流通貨幣,不得不繼續維護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但是金本位的失敗讓美元向債務貨幣徹底轉型,這使美元在鑄幣稅、匯率、商品定價、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等各方面不斷侵佔世界利益。國際間原本就是弱肉強食,所以多數國家畏懼美國霸權,也只能對美元的侵佔敢怒不敢言。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由於中國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發展需要,美元儲備越來越多,這使美元的國際地位不斷強化,但是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之後,美國三次QE,大規模搞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美元匯率大幅貶值,這使各國的美元儲備大幅縮水,美國利用美元貶值向世界各國轉嫁債務危機引發世界各國的反彈,美國迫於壓力,在近年經濟好轉之後,美聯儲開始加息與縮表,美元匯率有所恢復。但是美債的高速擴張,決定了美元的未來風險,所以現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大都處於一個去美元化的過程中,但是由於各國美元儲備過多,尾大不掉,被美元利益牢牢捆綁,所以去美元化的過程非常艱難。

其實國際間一直都在努力去美元化,歐元的產生就是典型的去美元化案例,人民幣逐步國際化也是去美元過程,最近幾年來,俄羅斯、德國、法國、意大利、土耳其等三十多個國家都不同程度在去美元化,但是由於各國利益不同,所以很難達成統一協議並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

目前的主要國際貨幣為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等,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各有利益需求,各懷鬼胎,都想切割世界經濟利益,不想搞什麼統一貨幣。而美國依然是世界霸主,如果創建世界通用貨幣取消美元的國際利益,無疑等於徹底斷了美國的財路,必然會逼迫美國大打出手,世界則永無寧日。

所以發行國際通用貨幣涉及到世界霸權與國際利益分野的根本問題,這是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會帶來世界矛盾的激化,因此世界各國雖然對美元充滿戒心,但是也只能緩緩圖之。另外,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各不相同,財政與債務等各方面經濟問題都難以協調,所以建立國際間統一央行,發行國際通用貨幣是非常複雜的問題,並不是談談那麼簡單。


馨月說財經


這個問題有意思,貨幣是政府信用背書的,你得有這個信用才行。


1、美元本身就相當於國際貨幣,在印出一種貨幣完全是畫蛇添足。這個世界本身就是誰強大,誰說了算,加入要發行國際通用貨幣,誰來發行,聯合國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問題是這些國際組織本事又是各方利益代表組成的,依然是誰主導誰說了算,美國腦子有沒進水,幹嘛要發行國際貨幣推翻自己。即便是集體決策通過,這種貨幣的發行量,和發行機構由誰來主導,還是強國,其實完全等於再發行一種美元罷了,沒有意義。


2、貨幣是政府信用背書的,當政府失去信用,貨幣也就沒人人了,比如津巴布韋、委內瑞拉,貨幣單位後面一串0,也沒人願意要,錢還沒有印錢的紙貴。為何美國發行的美元世界都用,就是因為美國強大,政府信用高,不怕美國不認自己的美元。


3、貨幣只是表象,這個世界誰牛逼,誰的貨幣信用就大,這是相輔相成的,比如美國強大,他就可以控制中東,推行石油美元,然後美元更加強大,就是這樣。貨幣就是一張紙,類似於欠條,張三是市長,給你開個欠條,李四是撿破亂的,給你開個欠條,你拿著欠條去買東西,你說小賣鋪要誰的,不言而喻。


4、要想發行國際貨幣,除非國際組織比美國還要強大,如果有一個神凌駕於世界之上,他主導發行是可以的。類似於國際貨幣,當年國際還發行過世界語言,國際通用,但完全流行不開,因為後面沒有力量背書,沒人願意用。


財經樂逍遙


國際通用貨幣一直是有的。在二戰之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是使用白銀作為交易的等價物或者叫做貨幣。即使在今天黃金依舊被認為是全世界可以通行的貨幣。只是黃金現在越來越少有人用了。黃金離開世界貿易,已經很遠了。所以國際通用貨幣,不是沒有,只是被人拋棄了。當然,黃金也好,白銀也好,被拋棄,原因大家都是知道的,只是知道的多一點和少一點罷了。是的,這種原因你不說,我也不能說。但是美元佔據了世界貿易的主要地位,這並非是一種必然。不過是歷史的一種巧合,二戰發生在亞洲,發生在歐洲,和美洲沒有關係,那是因為兩個大洋:太平洋和大西洋隔開了美國。美元能走到今天應該算是得到希特勒的幫助,當然也包括日本天皇。要是沒有他們發動戰爭,美元可能永遠也不會和世界貿易發生什麼更大的關係。

至於今後會不會有一種世界的通行貨幣,我相信人類走到這一天都會去考慮這個問題,考慮的多了自然而然也就會有了。當然可能並不是僅僅像黃金白銀時代那樣,可能不會是一種,而是一系列貨幣構成的。貨幣要說複雜是很複雜的一個東西,但是要說到簡單的時候,它簡單到只要你認,他也認,所有的人都公認,那貨幣就自然產生了。

就今天來看數字貨幣,似乎有了這樣的一種擔當的苗頭。



大舟財經觀


股市影響經濟的基本機制原理是什麼?

草根網 2013年08月15日

股市不僅是財富效應發生地,而且是貨幣價值創生地,也是社會貨幣供應數量的收放工具,可以使勞動在一定的條件下轉化為資本,產生“勞動資本化”分配機制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調節分配社會財富,縮小勞資分配比例失調,從而平衡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作用。

一、股市財富效應可以帶動經濟發展

美國道瓊斯指數於1982年升破1000點,1994年上升至3834點,1999年上漲到11500點。從1982-1999年,美國以道瓊斯指數為代表的股市總體行情上漲了11.5倍。

日本日經指數在1955年為374點,1989年12月29日上升到38916點。1955-1989年,日本受益於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以國民消費增長促進本國經濟增長而引發巨大的經濟活力,在34年的時間內日本股市上漲了約104倍。

中國上證指數在2005年8月為998點,2007年10月為6124點,總計上漲6倍。但是隨後在持續而嚴厲的緊縮貨幣政策打擊下,中國股市在短短一年時間內,股市大盤雪崩,股指下跌約72.8%;與此同時,國民經濟增速同步由11.8%下滑到6%,相關管理部門才意識到緊縮貨幣政策是罪魁禍首。

總之,股市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考和先行指標,總是領先於實體經濟的漲跌而漲跌。一般來說,股市行情有先於實體經濟指標一個季度(3個月)表現的規律,僅用經濟前景預期是解釋不通的。

二、股市交易的本質

股票價格的交易基礎,是股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所能取得的收入,而將這種收入折算為現金,從而初步形成股票的交易價格。因此,股市的本質是未來收益流折現交易;交易基礎是已形成的生產能力與產品的已有和潛在市場。

在資本利潤原則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股市將勞動轉化為資本,意義重大:

可改善勞動者分配條件,縮小了勞資收入差距,擴大了社會消費產生需求的比例,在一定程序上能緩解市場經濟基本矛盾---社會總供給大於社會總需求、消費萎縮產生需求不足。在大多數時候,在存在社會生產能力過剩情況下,市場需求是稀缺資源,市場需求就是價值,創造市場需求就是創造價值。股市可以通過預期渠道而創造市場需求與創生價值。總之,市場經濟天生需求不足的內在矛盾,可以通過股市獲得一定程度上的緩解。

三、股市創生價值表現

在市場經濟一般情況下,由於資本收入比例有繼續增大的自我強化傾向,造成儲蓄增加、投資活躍,必然導致產能過剩而消費需求不足。股市在正價值創生的情況下,能創造一定的社會需求。股市行情向好時,能創生價值,創造需求;向差時,則湮滅價值,消滅市場需求。總之,市場需求就是價值。

由於我國股市目前還屬於非典型、非成熟股市,正價值創生效應微小。但是,當股市規模達到國民經濟一定比例時,其財富效應對經濟的影響,現代宏觀調控理論必須要正視和利用股市內在運行規律,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服務。

四、股市資金總需求量

股市對貨幣資金的需求包括存量與流量兩個部分。股市收市總市值就是存量;日常交易量就是流量。

股市資金總需求量=總市值+流量+等待交易觀望資金

股市資金總需求量就是維持股市市場平衡的必需資金;總市值即是股市中的存量資金,體現在股民持有的股票上;股市中的流量資金是在股市漲跌中起主要動因的資金;日均成交量與換手率,是股市漲跌的重要參量,也是評估股市正、負價值發生的重要參量。股市流量資金需求量一定大於日均成交量;可以將股市流量資金需求看做日均成交量的倍數。

五、股市“貨幣放大規律”

商品生產價值載體。商品生產價值增值過程即“增值前的貨幣-商品-增值後的貨幣”,價值載體是商品。

股市價值創生過程:“貨幣-股票-貨幣”;價值載體是股票。貨幣在進入股市前與退出股市後,出現了貨幣數量變化。因此,股市是一個貨幣數量的放大或縮小器。

總之,股市放、縮貨幣與央行發行貨幣的比較,相同之處如下:價值相同,兩者增生、創造的貨幣具有同等購買力;價值來源相同,央行貨幣發行價值來源於國家信用(即全體國民生產能力),股市增生貨幣價值基礎是已形成的企業生產能力與市場潛力,均是來源於勞動者的勞動,價值源泉的本質無差別;股市增生的貨幣進入商業銀行後與央行發行基礎貨幣進入商業銀行後一樣,等效的參與和支持了商業銀行派生貨幣活動過程。

因此,股市具備與央行一樣的增、減貨幣供應能力,而傳統貨幣理論忽視了這一點,並由此犯下最大的錯誤。

綜上所述,今後股市管理必須改變以集資指標、市場發展規模等落後管理目標,要變為股市創生價值量、淨價值輸出量、財富效應等正確、新式管理目標,使股市真正成為我國經濟內生增長和擴大內需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貨幣迷局---當代信用貨幣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蔡定創著)。


用戶5565924996


其實這都是為了政治反美成天YY,現在的國際貿易,你只要不與美國交易,你都可以不用美元,關鍵是對方不願意接受你的貨幣,不信任你的貨幣。就比如現在網上成天吼著“人民幣國際化”,現在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信用大部分來自我們的三萬億外匯儲備,沒有這三萬億外匯儲備,你認為還有誰願意收人民幣?美國成為第一經濟大國是哪一年?美元取代英鎊成為第一國際貨幣又是哪一年?


山間清風明月夜


通用的超主權貨幣只能是黃金或是類似的實物貨幣,不可能是某一種超主權的紙幣,紙幣是主權現象,所以不可能有什麼國際發行的超主權紙幣!但是實物貨幣的特點是供應很可能不足,極大降低經濟的運行效率,出現的問題就是現有經濟塌縮,恢復到實物貨幣能支持的狀態。類似於美國的貨幣問題是由來已久的,甚至是個不斷出現的歷史現象,在羅馬帝國決定以金銀幣作為貨幣開始,因為羅馬的經濟吸力,導致羅馬的貨幣不斷外流,最後摧毀了羅馬貨幣的含金量,但是金銀幣作為財富象徵的影響力一直持續了上千年。美國貨幣有句名言,翻譯過來就是 美元是美國的貨幣,但是卻是你們的問題,這個話未必是美國人說的,但是恰如其分的描述了貨幣困境。主權紙質貨幣是國家團體有組織暴力能力的衍生品,當美國以外的國家基本喪失了在其國境外進行大規模長時間的有組織暴力能力的情況下,美元成了其他國家能夠相信的交易媒介,不全是因為政治,市場的選擇也發揮了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