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17至18世紀西方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國家開始了征服世界的殖民活動


17至18世紀西方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國家開始了征服世界的殖民活動


(1)、資產階級從一開始就進行征服世界的活動。隨著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方國家最早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17至18世紀,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國家繼西班牙、葡萄牙之後在亞非拉美廣大地區進行了瘋狂的殖民擴張,開展的野蠻的殖民掠奪,滅絕種族和販賣黑人奴隸的罪惡活動,擴大和積累了原始資本。其中英國主要利用殖民商業公司倫敦公司和東印度公司分別在北美的亞洲的印度進行殖民侵略和擴張活動;法國在北美建立了包括新法蘭西和路易斯安娜在內的廣大殖民地,在印度東海岸以本地治理為據點,其殖民勢力一度強大於,荷蘭人則在北美建立了新尼德蘭殖民地;在非洲南端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在亞洲侵佔了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和中國的領土臺灣,還在日本建立了貿易據點,又從葡萄牙手裡奪取了馬六甲、錫蘭。

(2)、第一次殖民主義高潮--商業資本的殖民政策的主要內容:第一,武力征服和野蠻掠奪殖民地。第二,實行貿易壟斷,強化殖民掠奪。第三,經營奴隸貿易,牟取暴利。第四,政治上的專制統治和經濟上的前資本主義剝削方式。多數宗主國對殖民地實行直接的專制統治。綜上所述,可以說以暴力手段為基礎,不擇手段地殘酷掠奪,是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資本主義殖民政策,即商業資本殖民政策的基本特點。

(3)、早期殖民戰爭和英國成為殖民霸主。在殖民擴張過程中,殖民國家之間為搶佔殖民地和擴大海外市場,帶有很強的排他性,於是產生了錯綜複雜的矛盾和鬥爭。17、18世紀在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國家之間發生了一系列商業戰爭——殖民爭霸戰爭。到18世紀中期,英國終於打敗所有的對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掌握了世界霸權。

(4)、兩種不同的殖民統治政策。第一、不同殖民統治政策:在早期的殖民活動中,殖民主義者實行的統治政策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偏重於把殖民地當作自己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直接從事殖民活動的不是政府,而是得到政府支持的大型海外貿易公司,這以英國、荷蘭為代表,如英國的倫敦公司的東印度公司;一種是以搶劫掠奪財富為主,殖民活動也由政府出面,這以西班牙、葡萄牙為代表。前者是資本主義經濟較發達國家的殖民者;後者是封建國家。兩者都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財富,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只是目的和手段有所不同。第二、兩種不同政策造成了不同的殖民統治後果(影響):從十六世紀開始的商業資本主義殖民高潮的積極結果是撒下了資本主義羅網,把美洲未被開發地區、大西洋沿岸缺乏中央集權和自我保護的民族國家納入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在英、荷所屬美洲殖民地,出現了某種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工商企業,而在西、葡所屬殖民地,這種現象是極為罕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