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評價《小姨多鶴》?

石橋詩話


《小姨多鶴》-人世間的苦難只是你美麗人生的註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佈終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

中華民族在付出巨大的犧牲和代價之後終於迎來了勝利

在廣袤的東北白山黑水之間,有一個小人物的命運開始轉折

她叫竹內多鶴,一個日本小姑娘,嚴歌苓筆下《小姨多鶴》一書的女主人公

時年的竹內多鶴似乎只有12歲,一個小姑娘,日本殖民開拓團的一個小村民

什麼是殖民開拓團?就是非戰鬥人員的鬼子,他們在中國土地上從事經濟侵略行動的鬼子。不要以為不帶槍他們就沒有殺傷力,他們的殺傷力甚至比戰爭更可怕,他們想永久的擁有這片土地。

多鶴的國家戰敗,她的國人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她們還沒來得及撤出中國,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飽受苦難的中國人發洩的對象

1945年南京受降

一個12歲的小姑娘,戰戰兢兢的跟著族人逃亡,忍受寒冷、飢餓、疾病、死亡等等慘劇。我並不想為侵略者開脫,但是我覺得一個12歲的小姑娘在日本人的侵華罪行中應該不會有什麼功勞。當然她自小耳濡目染應該也不會覺得這些罪行有多麼罪惡。

不知過了多久,她們被中國人俘獲,裝入麻袋,擺在了集市上被拍賣。厲害了,恕我孤陋寡聞,我一直不知道中華大地上也有像亞美利加大陸上一樣存在過奴隸市場。她的買主,東北一個鐵路工人夫婦,為兒子買下這個日本姑娘。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兒媳婦在身懷六甲期間被日本人追殺導致流產且失去了生育能力。他們家需要傳宗接代,所以就買一個媳婦回去。他們的想法很簡單,生完孩子把她趕出去就行了,因為她是個日本人,不方便留在家裡。

多鶴,竹內多鶴,日本小姑娘,開始了新的人生歷程。他有了男人,叫做張儉,張儉有個老婆,不能生育的那個,叫做朱小環。她,是一個很尷尬的存在。在這個家裡,她努力的做好一切。因為她無家可歸,無人可依,孤獨,恐懼,罪惡感等等情緒互相交織,她小心翼翼的維持著自己的位置,生怕再失去這並不算好的條件。她明白她的使命,她不敢奢望愛情,她只是個生孩子的工具;她知道自己沒有地位,她不是妻子,不是小妾,也不是她生養的孩子的母親,她是這個家裡尷尬的存在。

孫儷在同名電視劇《小姨多鶴》中完美演繹了多鶴

時間來到1949年,全國解放了。新中國的政策不允許一夫多妻,麻煩來了。他們一家四人四處躲避,小心翼翼的應對著別人的眼光、質疑。這幾年的生活對於多鶴來說是解決了衣食飽暖問題之後產生的情感折磨。朱小環是個刀子嘴豆腐心,說話實在不好聽;自己的男人,連丈夫都不是,還幾次想拋棄自己;生了三個孩子,卻連一聲“媽媽”都沒有聽到過。

再後來不尷不尬的生活了幾年後,遇到了一個好男人,一個壞男人。一個小石,真正的愛她,可能是苦難的人生追求幸福的最後機會,他死了,死在自己男人的手下。一個小彭,國家幹部,卻滿腦子壞主意,人品極端卑劣,處處刁難折磨。

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可能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原因吧,她的男人張儉,也曾給過她一段疑似戀愛的美好愛情。可惜太過於短暫,這個男人也被陷害進入牢房。家裡只剩兩個女人,三個孩子。這兩個女人,按照中國傳統觀念,那就是正室朱小環,多鶴,不知道算是親戚還是小妾還是二房。三個孩子都是多鶴生的,但是隻能叫小姨。女兒春美,考上了空軍,卻因為在夢中說了日本話被檢舉揭發導致發瘋;兩兒子張鋼張鐵,積極加入時代洪流,與家人劃清界限,離家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生活很艱苦,朱小環和多鶴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逐漸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為了維持家庭,兩人辛苦的勞作。然而命運從來不會雪中送炭,每每總是落井下石。朱小環靈活的頭腦加上多鶴勤勞的雙手,是他們僅有的對抗命運的武器。可以想象兩個女人在時代的洪流中小心翼翼的生存付出了多少艱辛和努力,也可以想象他們失去男人和子女經歷了多大的心理煎熬。然而,作家總是會給人以希望,這個故事終於要在灰暗壓抑的大環境中迎來一抹色彩。

1945年多鶴在逃亡的過程中救助過同村的一個小女孩。這個小女孩長大後成為了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的醫生(護士);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田中訪華。日本社會開始關注流落在中國的僑民。

多鶴一直以來擔驚受怕如芒刺在背的日本人身份,突然,從恥辱變成了榮耀,變成了兩國外交的潤滑劑。多鶴去了日本,多鶴把她生病的男人張儉帶去了日本治病,多鶴給他的子女提供了日本留學(旅遊)的機會。多鶴依然是小姨,只是再也不用擔驚受怕的隱瞞身份了。最大的苦難,結束了。

苦盡甘來,沒想到她能演繹得如此完美

縱觀多鶴這一生,早期由於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強勢,她度過了幸福的童年,衣食優渥;少年時期日本戰敗,她遍體鱗傷的撿回了一條命,戰戰兢兢的活著;青年時期趕上國家大建設,在辛苦和勞累中照顧子女家人;中年時期經歷了黑暗的時代,失去愛情,失去依靠的男人,被子女歧視,被小人覬覦;中老年時期跟朱小環(尷尬的關係)相依為命維持家庭;老年時期趕上中日邦交正常化,終於可以拋棄擔驚受怕隱瞞了半輩子的負擔。

頂住,沒死就繼續頂

人生總是充滿苦難,嚴歌苓先生這部著作也許正是要告訴我們堅強的與命運搏鬥。想想我這段時間的頹喪,想想我這兩年經歷的苦楚,再看看我這種幾欲崩潰狀態,唉,真是汗顏。

多鶴差點失去生命,我平穩健康的活到了30歲;多鶴連個名字身份都不能有,我是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多鶴期盼過也曾短暫的得到過的愛情,我經過更美好更刻骨銘心的;多鶴在家裡沒有什麼地位更像個奴隸,而我則是家中的長子父母的希望;多鶴需要付出巨大的辛勞和汗水才能勉強吃飽肚子,我生活在這個時代起碼不用擔心吃飯問題。

多鶴的一生,是拼搏戰鬥的一生,是柔弱而又強大的一生。她雖然是個弱女子,但是她比我堅強多了。想想這些,真是汗顏,作為一個七尺男兒,慚愧。不就是創業失敗欠了一屁股債嘛,不就是生意慘淡看不到希望嘛。

會死嗎?不會...

會放棄嗎?不會。

會有撥雲見日的那一天嗎?當然會!

加油吧,騷年,別學三和大神,要學小姨多鶴!


且把雜談換酒錢


終於說到這部劇了!多年前就看過,當時覺得太悲傷了,但現在想想,孫儷演技的大爆發可能就是從那個時期開始的

這部劇的原作者是嚴歌苓,她的筆下通常都是爭議性比較強的女性作為主角,像《金陵十三釵》因為題材敏感,《小姨多鶴》也是被雪藏了一兩年才播出的

主角多鶴本是一位日本姑娘,戰爭期間跟著家人來到東北,抗戰勝利本以為可以回家,但遇到了屠殺只好逃難,逃難途中和家人走散了,被張儉家人救了回來

張儉一家恨透了日本人,對多鶴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原因就是張儉媳婦小環當年被日本兵追的跳下了山崖,導致終身不能生孩子。張家為了傳宗接代,打起了多鶴的主意。多鶴為了報恩就同意了給張家生孩子。

但是孩子生了之後是個女孩兒,傳統觀念的他們想要個男孩,於是只能接著生,有了兩個男孩。

但這部劇從這開始成了多鶴一生的悲劇,張家並沒有把她當成三個孩子的母親,只能讓孩子叫她小姨,為了不被別人識破自己的日本人身份招來麻煩,多鶴只能被迫不開口,裝成啞巴十幾年,小環身體不好,張儉也不太靠譜,全靠她努力工作養活三個孩子。她保持著整潔的習慣,地板擦的亮,屋子也收拾的非常乾淨。可這也沒有用,孩子們在知道了她的真實身份以後,也跟她有了隔閡

後來多鶴終於遇到了對她好的男人,無奈結婚兩次都沒結成,未婚夫還被張儉誤殺了。

熬了半輩子,終於後來一切都過去了,多鶴的母親也找到了她,但她和張家已經密不可分,一家人就這樣繼續生活下去了。她永遠是孩子們的小姨

總體說是一部悲劇,一個女人的一生就被莫名奇妙的報恩,傳宗接代,和國籍給毀了。她本該有安穩的生活,無憂的人生,但命運捉弄,沒有辦法,好在多鶴從未放棄自己,就像黑夜的一束光

孫儷在這部劇裡的演技可圈可點,爭議的角色,卻能讓人為她不斷落淚,想來那時才是娘娘演技爆發的開始吧

希望幫到你,強烈推薦看一下


萌萌小笑笑


特殊時期的複數家庭。

《小姨多鶴》講的是一個叫竹內多鶴的日本女人被中國家庭救了,為了報恩以身相許,願意為張儉小環這對不能生育的家庭生孩子,為了隱瞞身份,以親生孩子小姨的身份在這個家生活。


話說靈魂最美的音樂是善良,善良的心靈會如同一泓清澈的泉水,可以洗淨人身上的煩惱,多鶴是個善良女人,感恩,善良,細心,忍字決,男主人張儉從抗拒這個日本女人,從偷偷把她丟在外面拋棄,從給原配小環寫熱情洋溢的情信,到給原配五毛錢計較半天,偷偷的給多鶴單獨買紅色頭巾(價值兩元),買大白兔奶糖(揹著原配甜蜜羞澀的送給多鶴),到為愛乾淨的多鶴淘浴缸,還主張放到多鶴房間(雖然小環不高興,多鶴主動把缸推到小環的房間,但偏心是顯而易見的)。


曾看過一段報導:日本的西山嘉克一家,這個家庭是一男兩女六個孩子組合。

男主人西山嘉克(37歲),是家裡的頂樑柱。

西山由香裡(37歲)和西山裕子(41歲)

嘉克與由香裡原本是夫妻,裕子後來加入,嘉克與裕子也結了一次婚,又離婚,目前三人都是單身狀態。

六個孩子中,最大的是後來者西山裕子與前夫的孩子,兩個孩子是嘉克與由香裡所生,另外三個是嘉克與裕子所生。

這兩組家庭有個共同點:一位男士加兩位女士的組合。

無論前者是為了報恩,還是後者說是愛情使然,都沒有改變一夫多妻的本質。本質雖未改變,但《小姨多鶴》更讓人理解和同情些。


這個故事發生在日本戰敗後的一段特殊時期,一個日本普通女人的垂死與存活,她像茫茫大海中的一片浮葉,水流向哪裡,她就漂向哪裡。

她是無助的,也許為別人生孩子是她單存的善良感恩,也許是存活的手段。

她也愛了,日久都會生情,對男人有肌膚之愛,對孩子有血緣之愛,不管什麼原因,在這個家裡,她呆了幾十年。

中間沒有走的機會嗎?


有個名為小石的離異男人,理解她,真正的愛她,保護她,願意與她攜手走完餘生。

張儉卻把人家砸死了,這是命嗎?

小環快樂嗎?

她反對過,她暴動過,她也配合過,從鬥爭走向和解,從撕裂走向親情,她理解了她的不容易,兩個女人都是善良的女人。

孫儷飾演多鶴,從19歲少女演到50多歲,在這個家她呆了30年。這部劇十多年前拍攝完成,敏感劇,所以審了三年。

《甄嬛傳》讓我們見識了孫儷的“暴炸演技”,這部劇她的演技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劇都是原音無配音,孫儷為此特意學習了日語。從被張儉父母撿回來到醒來,話雖不多,但貓一樣的小眼神,恐懼,驚慌,有安心有感動等等等。特別是剛開始一直是邁著小碎步日本女人的典型路姿,一見人就點頭哈腰鞠躬,一聽到槍聲一看見當兵的就驚恐無比。

肢體語言和眼神都太到位了。

只是可惜,這部劇的敏感性,沒有在主流電視臺播放,拿獎的水平啊。

孫儷,贊你的演技。


能舉鐵的大王小王


《小姨多鶴》被譽為最好看的嚴歌苓小說,1個男人、2個女人、3個孩子,一生都是身不由己的,命運“連環套”,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1、兩個女人,都想對抗命運


如果朱小環的丈夫不是二孩這樣的男人,如果她不是遇到多鶴這樣的女人,不管怎麼掙扎,她的一生都會很“杯具”。


身懷六甲時,被日本兵追得跳了崖,從而失去了生育能力。“一個沒有孩子的女人,就是房頂上的草,扎不了根。”這在那時的社會是個嚴肅而真實的現象。


張家家境殷實、公婆善良樸實、丈夫勤勞體貼,這本是像朱小環這樣的女子理想中的幸福家庭,可是沒有孩子卻是這美滿中的不足,並且是至關重要的缺陷。

於是,權衡了利弊之後,再不情願也只能同意丈夫和多鶴的事情。


多鶴是在日本戰敗後,逃難的過程中,被土匪掠來放在麻袋裡,在市集上一毛錢一斤的當貨物賣的。

被張家買來延續香火,張儉、多鶴、朱小環三個人開始了一生的不可逃避、錯雜、殘忍又溫暖的感情糾葛。


兩個女人都想過要對抗命運,可是都無果而終。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每個人都有他可憐至極的地方,誰又比誰更苦?誰又該讓著誰?

2、沒有親人,就給自己生很多親人


多鶴所有的親人都死了,她就要給自己生很多親人,春美、張鋼、張鐵就是她送給自己的3個親人。

“母子連心、血緣天性”,孩子對於母親來說,絕不僅是血緣相同那麼簡單,而多鶴對於自己親生的3個孩子,卻不能告訴他們自己的身份,他們不喊多鶴“媽媽”,他們叫她“小姨”。


如果心裡的痛苦可以分為10級,那麼這種痛苦大概是最高的一級,是根植於心頭永遠拔不下的刺。

刀子嘴豆腐心的朱小環,她的“驢脾氣”很容易讓人忽略了她的善良。當她給多鶴泡豬油糖水的時候,嘴上說是為了孩子奶水足,但流露出的是真的心疼。

她待孩子如親生,後來也是她最懂多鶴、護著多鶴。


正是有了她的扶持,多鶴的苦才沒有再多加一分,其實她也是多鶴的親人,因為孩子們喊的“媽媽”是她。

3、隱忍的苦戀


二孩一開始對這個買進家門的女子更多的是一絲報復心理,戰亂這些年的痛苦都是多鶴的同胞們帶來的。


他是一直變化著的,但他一直是個好人。最初的他看待事情單一又固執,脫離開父母、經濟獨立後慢慢注意起了多鶴。


多鶴與他的愛情來的很晚,也必須隱忍,社會、朱小環、同事都是他們要躲避的對象,他們之間這份潛移默化的愛,弱不禁風,從一開始就註定是苦澀的。

4、柔弱身軀裡,有無限的能量


多鶴的一生,很苦,她的微笑卻總是那麼淡定、寬容,柔弱的身軀裡有無限的能量。


多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張家,朱小環為了家庭和睦忍受著種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善良也都有自己的殘忍,是戰爭讓每一個老百姓成了苦命的人,但是人性的本真一直存在著。


女人天生的潛質和無限的可能裡,有從容的等待和無條件的堅韌,在等待和堅韌細縫裡,流露出包容一切命運的溫泉。


悅讀影視劇


多鶴挺可憐的,一輩子真的是悲劇,多鶴是在日本戰敗後,逃難的過程中,被土匪掠來放在麻袋裡,在市集上一毛錢一斤的當貨物賣的,後被張家買來延續香火,張家家境殷實、公婆善良樸實、丈夫勤勞體貼,朱小環身懷六甲時,被日本兵追得跳了崖,從而失去了生育能力,並且是至關重要的缺陷,於是,權衡了利弊之後,再不情願也只能同意丈夫和多鶴的事情,多鶴所有的親人都沒了,為了在這個“家”生存,她改名、裝啞巴,為了張家生了三個孩子——他們管她叫“小姨”,張儉曾經對多鶴說:“我很對不起你,你給我生了三個孩子,他們卻不能叫你媽媽





大寶小貝影視分享


《小姨多鶴》原名《愛在冬季》,借日本孤女多鶴的一生展開另類的革命歷史敘述,關注的是隱藏在歷史背後的人性而非歷史本身。小說集中寫了兩個女人:多鶴和小環。

多鶴這個日本小女人,在日本戰敗後,從“滿洲墾荒開拓團”死裡逃生跑出來,又被賣給人家做生育“工具”。

她無盡地勞動、幹活,默默地受羞辱、折磨,可她無怨無悔地整日只知彎腰、鞠躬,低頭、擦地,靠的是作為一個人所具有的一種求生的本能,以及與生俱來的寬厚、寬容、寬恕、善良、至愛的本性支撐著。

這是一種真實的人性,無關乎國家、民族和宗教。多鶴憑藉著這真摯的人性,終於贏得了張家每一個人的信任和關愛。

她也無私地將自己全部的力量,獻給了這個家庭,儘管這個家的每一個人都有對不起她的地方。

朱小環,這個張家的大管家,三個孩子名義上的生母,可以說是底層社會最可憐的一名家庭婦女,但是她個性開朗、樂觀,無憂無慮,為人潑辣,抽菸、嗑瓜子、罵人,她會吵架、又吵架吵得那麼好,吵得人家哈哈笑。

她對多鶴,作為日本人,作為情敵,是仇視的,可當知道多鶴的悲慘身世,又見其刻苦勤奮的勞動,真誠善良的心地,大氣的她,毅然化敵為友,化干戈為玉帛,與多鶴成為了相濡以沫的親姐妹。

她勇於承擔了撫養、呵護三個孩子的責任,還處處關照多鶴,甚至為她擔待罪責,避禍消災。在她身上,有著農村婦女那種平常心的處世態度,有著沒有受到現代文明侵蝕的原始美德。

多鶴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儘管愛是矛盾的,有時必須在是與非之間作出抉擇,可即便是這樣,許多人依舊願意違背自己的原則把愛奉獻,這就是人性之美!



愛啃梨的小梨呀


戰爭下,兩個國家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多鶴一家是因為日本政府的欺騙,披著發展經濟的外衣,實質上是慢慢滲透殖民中國的先驅殖民者。結果日本戰敗,這批入侵局面被丟棄,被屠殺,多鶴以為自己的家人都死了,她自己成為土匪的商品,被大街上叫賣,一個銅板,一個日本女人,張二孩家買白菜還需要四個銅板呢!命如草芥!多鶴最終是沒花錢就弄家去了,二孩他爹媽還得了一個大洋(看多鶴快死了,用來埋多鶴的錢)。



二孩的娘救了多鶴的命,同時又想讓多鶴傳宗接代,最終二孩的娘感動了多鶴,多鶴心甘情願給二孩生孩子,即使沒有名分,倘若沒有戰爭,多鶴的命運不該這麼委屈。

朱小環的孩子因為日本人丟了,自己也再不能生孩子,偏偏二孩的爹孃給二孩弄回家一個日本女人,對於一個嫉惡如仇、生性潑辣的女人來說,她對多鶴再苛刻,也都有自己的立場。自己什麼都沒有,只有牢牢抓住孩子,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二孩配不上多鶴,也不該阻擋多鶴尋找自己的幸福。
為了避免朱小環吃醋,多鶴收了太多委屈,明知道不能給多鶴名分,還曖昧不清,不贊成多鶴尋找自己的幸福。即使最後多鶴要回日本,二孩還一副要死的狀態,心裡難受覺得虧欠,更多的應該是祝福,希望多鶴尋找到自己的幸福,真正的為自己而活。當多鶴重新獲得人格、自由,任何人都沒資格約束她。



很多人會說,多鶴能活下來,全靠二孩的娘,以及二孩兩口子的收留,是的,沒錯,多鶴的命是他們救的,試想一下,一個人用自己貞潔、青春、自己的一切去回報,無怨無悔,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倘若沒有戰爭,多鶴應該過得很幸福,爸爸媽媽、弟弟一家人該多幸福。珍惜當下的和平年代,傾巢之下無完卵。


感恩的小綿羊


一個畸形的家庭,一個可憐的女人,一個更加可憐的女人。

永遠不要和另一個女人分享男人,如果你愛他。

這部劇母上大人拉著我看的,我個人並不喜歡看這種年代苦難劇,總有說不完的苦,說不完的悲,也總有那麼多不得不忍受的委屈和不甘。

在這部劇裡,我總是無法控制的站在朱小環的角度,所以總覺得太不公平。

朱小環什麼都沒做錯,出身沒有錯,為人媳婦也沒錯,被侵略者迫害得跳崖失去孩子失去生育能力也不是她的錯。

可她卻不得不接受丈夫和別的女人生孩子,還要對那個女人寬容大度,都說孩子是給她生的,可真的如此麼,她甚至不能阻止孩子和親生母親親近。

她本有個對她很好很愛她的丈夫,可是隨著肌膚之親和共同孕育了三個孩子,她那個丈夫的心就漸漸偏了,是啊,她既不年輕漂亮,又粗俗不堪,男人變心不是再正常不過的嗎?

她是個可憐的女人,但更可憐的是,她遇到了一個更加可憐的女人,所以連她應該得到的同情,也全都傾注到了另一個女人身上。

有人說,如果沒有女主的出現,朱小環的人生會更悲劇,這我不同意。

就算男主家想另娶,作為一個勤勞能幹的女人,在已經抗戰結束的年代,她一個人絕對不會餓死。也可以領養一個孩子,沒有那麼多複雜的關係,只屬於她自己的孩子。

她的一生或許不會很順遂如意,但待在一個畸形的家庭裡,也不會幸福快樂到哪裡去。

有誰會真的相信,一個男人的兩個女人會親如姐妹毫無嫌隙的生活在同一個家庭裡麼,不過是權衡之下的無奈妥協而已。

感謝時代的進步,給了朱小環這樣的女人更多的選擇和出路,而不是不得不和別的女人分享男人、孩子和家庭。


一顆檸檬成了精


電視劇《小姨多鶴》改編自嚴歌苓的同名小說。

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往往會遭遇原著黨的詬病,《小姨多鶴》也不例外,拋開先入為主的觀點不談,電視劇版從劇本、演員到製作都堪稱精品,是不可多得的良心劇。

尤其是20來歲的孫儷,把前後年齡跨度40年的多鶴演活了——演技甩出現在的流量小花們幾條街。

1945年前後,長達8年的抗戰進入尾聲,日本戰敗投降。大批當年被移民來中國東北企圖對中國實施長期殖民統治的普通日本國民被自己的祖國拋棄,流離失散。十六歲的少女多鶴就是其中之一。

在亂世之中,對生的渴望讓她逃出了死亡的魔掌,她被老張家裝進麻袋揹回來給二兒子張儉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

張儉的哥哥在戰場上被日本人殺害,張儉懷孕7個月的老婆朱小環因日本人追趕跳下懸崖流產,雖撿回一條命,但從此終身不育。家仇國恨之下,日本少女多鶴的介入,使得整個家庭的關係變得曖昧和怪異。

所有的親人都沒了,為了在這個“家”生存,她改名、裝啞巴,為了張家生了三個孩子——他們管她叫“小姨”。

在電視劇裡,“買賣“關係變成了“收留”,張儉與多鶴的故事也自然從冷漠的現實化變成略顯溫情的人性化。報恩成了主觀心願,種種舊時的殘規陋習反而變成了客觀原因。

很多年以後,張儉曾經多鶴說:“我很對不起你,你給我生了三個孩子,他們卻不能叫你媽媽,你在我們家這麼多年,最初時我卻只把你當成生孩子的工具,那時候我恨你是個日本女人…….”

新中國成立後,日本女人多鶴的身份不僅在張家成為重大的情感和倫理問題,在整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民間生活中也成了巨大的政治問題。因為多鶴是張儉欲拒還休、欲罷不能的另一個女人,是生活在朱小環身邊的情敵,也是張家三個孩子的生身之母,她的身份和地位成了糾纏張家幾十年的頭疼事。

如何掩蓋多鶴的日本人身份也成了張家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們不斷搬遷,來遮掩多鶴的日本身份以及畸形的家庭關係,這個奇特的家庭組合在動盪的政治環境和困窘的經濟生活中飄搖度日。

自己生的孩子不能喊自己娘,孩子他爹是別人的男人,又睡在一個屋簷下,裝了十幾年啞巴……

第一次,她想嫁給小石,結果晚了一步。第二次終於結婚了,以為擺脫了3個人生活的窘境,誰料新婚第一天小石被張儉意外地撞死了……她瘋了,大兒子背叛了,小兒子遠在他鄉,張儉改造去了,朱小環又癱了,她又得扛起所有的責任……

雖一生坎坷,但,多鶴的微笑總是那麼淡定、寬容、善良,柔弱的身軀裡埋藏著一個女人無限的能量,完美得讓人致敬。幾十年下來,多鶴默默而固執地以“整潔、較真”等品質影響著這個家庭,而朱小環等張家人則以 “隨遇而安”、“湊合活著”等生活理念改變著多鶴。殘酷無奈而又充滿吸引力的生活因著他們善良的本性使他們活成了不能分開的一家人。

一箇中國女人和一個日本女人在戰爭的硝煙中走進同一個屋簷,同一個男人。在特殊年代衍生出的畸形愛戀。血脈的溫情讓她們堅守著同一個秘密,隱忍中,兩個女人呼吸著同一片藍天。

踏歌行ing


雖然電視劇的影響力不大,但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

每一個演員都很棒都是老戲骨,孫儷的演技就不用說了,哭戲特別有感染力。演二環的閆學晶也真是太厲害了,不知道有沒有得過什麼重要的獎項,但她真的是演的太好了。 電視劇的背景和人物都是那個時代下的小人物,但卻都是有情有義的苦命人。多鶴為了報恩給張家生了三個孩子,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張家,二環為了家庭和睦忍受著丈夫的種種行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善良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可悲之處,是戰爭讓每一個老百姓成了苦命的人,但是人性的善良本真還存在就還有希望,嚴歌苓這本小說寫的很壓抑,電視劇也很壓抑,人性的光輝也許是最後的光亮吧,看完只想說願世界和平,沒有戰爭吧。

戰爭所留下的傷痛,時間是怎麼也彌補不了的。對中國人來說,她是日本人。但對日本來說,她又是中國人,回國了也再也回不去了。這就像暗店街一樣,是一個沒有身份的人。

小環戰爭使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剝奪了她做母親的權利。最後她失去了丈夫,多鶴和孩子又回到日本,一個人孤孤單單的,不得不說結尾有些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