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福建廈門:3家攤位非法銷售私宰肉被查

  中國消費者報福州訊

張豔華 張薇 記者 張文章)為加強疫情期間食品安全監管,確保市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市場監管局加大對豬肉、蔬菜、水果等民生產品加大的檢查的頻次和力度,對非法銷售未經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和肉質品行為抓早抓小,保持露頭就打的“零容忍”態度。

  2月底,思明區鷺江市場監管所聯合公安、城管、屠宰監察等部門對角濱路附近豬肉銷售攤位進行常規聯合檢查。檢查中,絕大部分攤位都能提供正規票證,執法人員對此進行認真核對。在對擺放的肉品逐一翻查時,個別經營者面露緊張神色,“眼尖”的執法人員一眼就發現了其中的“貓膩”。經執法人員逐攤認真檢查,共發現有3家豬肉攤位抱著僥倖心理,在正規肉品之中摻雜著未經檢疫的私宰肉進行銷售,查獲私宰肉共計86公斤。檢查人員當場予以收繳,並委託具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無害化銷燬。

  執法人員告訴記者,肉眼快速辨別正規肉和私宰肉有“三步決”,一看印章,正規肉皮上有紅色或藍色使用色素加蓋的肉檢合格檢訖印章。二看顏色,正規宰殺的豬肉用機械化倒掛屠宰,放血乾淨,肉色偏淡,肥肉白淨色,瘦肉鮮潤紅色或偏淺粉紅色;私宰肉落地屠宰放血不淨,肉色偏重,肥肉血色重,瘦肉深紅色,甚至暗淤或黑紅色。 三看脊樑切口,正規宰殺的肉,用機器開邊,脊骨的邊口平滑,鋸齒細密光滑,而機器切割的切口比較平整,私宰肉用刀或普通電鋸開遍,脊骨開遍不平整,鋸口粗糙。

  據廈門市市場監管局介紹,經過對豬肉及肉製品經營行為的長期治理,特別是兩節前的密集監督檢查,廈門市場已較為規範有序。疫情發生以來,廈門市場監管部門一手嚴抓疫情防控,一手保障市場供應,全力保障市民“菜籃子”安全,對農貿市場執行駐場管理,加大對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的檢查和抽檢力度,將白條雞鴨、豬肉等肉類及肉製品的索證索票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每日必查。目前,廈門轄區絕大部分攤主都能主動做好索證索票工作,但是也發現極個別經營者存在正規渠道的肉品中摻雜私宰肉進行違法銷售。

  廈門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將與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始終對此類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加大檢查頻度和力度,讓摻雜的私宰肉“無處藏生”,一經發現,嚴懲不貸。廈門本地市民如發現身邊存在私屠濫宰的“黑窩點”,應撥打農業部門舉報電話,在市場上發現銷售私宰肉的違法行為,應撥打市場監管部門舉報電話12315進行舉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