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清朝的最後三個皇帝同治、光緒和宣統(清朝時期)都無後代,為何王爺們卻子女成群,你怎麼看?

尤鳳燕


青言論史祝您新春愉快,豬年大吉!


在評論區裡看到有人說是葉赫那拉氏的操縱,就不想讓愛新覺羅家有後云云。這個,說實話,有點扯。再怎麼說,同治也是慈禧的親兒子,光緒也是慈禧的親外甥,當親媽和姨媽的,犯不著這麼狠。

之所以清末三帝都絕嗣,其實各有各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氣數。

同治絕嗣,其實是最無奈的,因為他死的時候年紀非常輕,只有十九歲。一個十九歲的孩子,縱使娶了一後二妃,短期內想搞出個一兒半女也是比較困難的。更別說這位少年天子,只喜歡皇后阿魯特氏,母親慈禧卻又不讓他親近,最後跑去八大胡同尋花問柳,染上一身髒病而死了。

溥儀沒後,也有據可查,因為這小子在年輕的時候就過分放縱了自己。據宮裡的老太監講,溥儀還沒大婚的時候,床上就經常被不想守夜的太監扔進去幾個宮女。年紀輕輕的遜位天子自然稀裡糊塗的笑納了。少年時期頻繁地縱慾,也使得這位小皇帝老早就罹患了少精症,生不出孩子也很正常了。

光緒絕後,就有點遺憾了,畢竟他活也活了三十多歲,老婆嘛也不是沒有,照理說和珍妃什麼的關係也還不錯,但是他也沒後,就實在有些讓人費解了。而他的弟弟載灃,孩子卻有不少,因此從基因上也說不過去。想來想去,大約只是不幸中的不幸,巧合中的巧合吧。

一般來說,連續幾代皇帝沒後,王朝就非死不可。從咸豐開始,清王朝的皇帝們就陷入了生不出孩子的死局——四代皇帝合計生出了兩個孩子(還全是咸豐一個人的版權)。在最講究宗法的封建社會,這樣的王朝,也是真正氣數已盡啦。



青言論史


御姐讀清史,第0015期,關注我獲取更多清史故事。


生孩子這種事強求不得,也和別人比不得,各有各的福分,也各有各的煩惱。同治、光緒和宣統三個皇帝沒有兒子,一來是他們身體原因,二來跟慈禧有很大關係。



清朝中前期的皇帝身體普遍比較健康,子孫比較興旺,從未遇到過沒兒子繼承皇位的問題,但到了咸豐帝這一代開始發生變化。

咸豐只有一個兒子,就是慈禧給他生的同治;同治沒有兒子,慈禧就選擇了咸豐的侄子,同時也是她自己的外甥光緒繼位;光緒沒有兒子,慈禧又選擇了光緒的侄子宣統繼位,而宣統在清朝滅亡也是一生無子。


光緒、宣統都是以親王子孫身份入繼大統的,與此同時,沒當皇帝的親王們卻沒有遇到“斷子絕孫”的情況,但這究竟是何原因?

作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遺傳因素。比如咸豐本來就體弱多病,又有沉溺女色、吸食大煙等惡習,31歲就形容枯槁英年早逝,他只生下3個兒子,兩個夭折,只有一個同治長大,還遺傳了咸豐的體質。

2,後天惡習。同治的體質遺傳乃父,本來就不健壯,玩弄女性更青出於藍勝於藍,他早早接觸女性,而且不知節制,膩味了後宮三千佳麗,還經常跑出去逛窯子,結果染上了花柳病,19歲正是生育的大好時光就一命嗚呼,沒有兒子再正常不過。至於溥儀就更慘了,據說很小時就被宮女玩壞了,失去生育能力,所以儘管他活了60多歲,卻始終無子。

3,心理壓力。光緒身體比較健康,但他4歲時被慈禧選定繼位,長達30多年時間裡,始終是一個傀儡木偶,大權牢牢掌握在慈禧手中,就連自己寵愛的珍妃都保不住,精神之抑鬱可想而知。後來光緒想搶班奪權,被慈禧反戈一擊,囚禁起來失去人身自由,更是接近崩潰,慈禧巨大的陰影成為他揮之不去的噩夢,進而影響了他的身體和生育。


相反,親王們既不像這些皇帝不知節制縱情聲色,又不像他們一樣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生活輕鬆,所以身體會比較健康,壽命較長,自然在生育上佔據一定優勢。


御姐愛清史


清朝晚期出現了陰盛陽衰的局面,陰氣下沉,陽氣上升,陰氣太重,陽氣升不上來,無法形成陰陽交泰局面。

就像下雨,冷空氣從北邊來,暖溼空氣從南邊來,冷暖空氣相遇相交便會下雨,如果冷空氣太強了,暖溼氣流太弱不會有雨。



同治和光緒時期,慈禧掌管大清朝政,慈禧一寡婦,沒有丈夫,只有陰沒有陽。同治和光緒都是兒子輩的,陽氣太弱。找媳婦不能自己說了算,和誰在一起不能自己說了算,人又不是動物,交配只是為了把自己基因傳下去,人是有感情的,沒有感情是不會在一起生孩子的,至少在生孩子的時候是兩情相悅的。



同治喜歡阿魯特氏,光緒喜歡珍妃,慈禧不讓他們在一起。同治就去尋花問柳,滿足動物性的慾望,生孩子是不可能的。光緒囚禁瀛臺,珍妃是見不到的,隆裕皇后去陪伴,兩人根本沒有互動。

王爺們有很多孩子,證明了他們的生育能力沒有問題,都是兄弟當皇帝的就不能生育,正好說明人為因素很大。皇帝和王爺們吃喝都不是問題,影響他們生育的主要是心理問題。心情好就生孩子,心情不好就不生孩子。



如果同治光緒都志得意滿,生孩子就會提上日程,假如他們生育有障礙,也會想辦法治療,但歷史沒有這樣的記錄。

有人會反問,武則天時期也是陰盛陽衰,怎麼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沒耽誤生孩子?

李顯和李旦被武則天整服了,不再到武則天那兒找平衡,他們到別處找平衡去了。武則天不關心他們和誰在一起,和誰生孩子。同治和光緒至死也沒被慈禧整服,不生孩子是他們和慈禧鬥爭的結果。

宣統六歲退位,大清朝沒了,沒人管他,被宮女們玩廢了,屬於天災。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有得觀史


咸豐帝在位時,嬪妃頗多,有子嗣的嬪妃只有懿貴妃一個,同治繼位後兩宮並尊,懿貴妃尊為聖母皇太后,在慈禧漫長的執政生涯中,慈安死於這途中。

同治是咸豐與慈禧的親子,然而慈禧從咸豐時開始執政自然不肯放權,因而同治反而與慈安的關係更好。也許是母親給的壓力種種因素,同治去世的很早,在位14年,死時不過20歲。

光緒是咸豐的弟弟與慈禧的妹妹的兒子,對於慈禧來說,相對其他人顯然這個親上加親的皇室子弟更適合當皇帝,他非常依賴慈禧(參照《神廚小福貴》)當然也適合慈禧繼續掌權,光緒在位33年。

宣統無子而死。慈禧很快又扶持了載恬登基,次日去世。不久宣統退位,那麼有沒有後代都沒有那麼重要了。

由果溯因,慈禧掌握半生政權,那麼皇室無子,對於外姓掌握政權是不是更有利一些呢?當我想到咸豐子嗣不豐的時候就覺得這是有先例可循的。

然而幾個世紀過去了,對於歷史,對於,那些宮廷內帷參雜著政治鬥爭的東西,我們只能猜測。


錢漏


我也贊同上面那個網友的觀點,就是兩個字:氣數,說到這個問題我提另外兩件事,就是發生在嘉慶時期的交泰殿被燒的事,這個殿恰好就是掌管皇室的子嗣生育的,交泰本身就是陰陽交感的意思!另外一個就是乾隆活著時他才幹智慧智商最非凡最寄予厚望的兒子相繼夭折,迫不得已才把皇位傳給了嘉慶。從嘉慶開始皇子的數量質量斷崖式的下降。道光的兒子數量質量遠不如他爸爸嘉慶,咸豐就更是好像只有同治一個孩子。溥儀後來變成平民也沒生出過孩子!我覺得這個現象非同小可,想想從乾隆時期到清朝滅亡一百多年時間再算上溥儀淪為平民這段時間,那麼長的時間皇帝都生不出孩子,用所謂的唯物主義解釋是不是太荒唐膚淺欺騙人了!我覺得這可能真的是滿清作孽太深,尤其乾隆,想想他的兒子為什麼最出色的相繼夭折了。封建帝制時期,皇帝子嗣的興旺衰敗非同小可,這可能真的是上天要滅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