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村裡辦白喜事,需不需要回去幫忙,😂😂😂?

龍範軍


對於村裡辦白喜事需不需要回村幫忙的問題,這需要根據情況來分析,而且也根據村裡所用人的多少來看,如果說村裡確實的人數不夠,必須回村裡幫忙,因為這是一個人情和人緣的問題。農村辦喜事和白事在過去是非常隆重的,可以說是家族裡的人必須都得到,但現在對於辦喜事方面可以缺席,辦白事依舊是不缺席的狀況。



現在對於農村辦喜事和白事都由紅白理事會的人員來進行主持操辦,實行了移風易俗,喜事簡辦,白事厚養薄葬的方式,減少了農民對於紅白事的經濟的壓力,確實的現在推行的這種方式方法的確減少了農民關於紅白事的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在過去對於一個白事方面來言,一般的開支不能低於5萬元,現在基本上降到了萬元以內的費用的開支。



辦喜事可以說現在是比較簡單了,人多點少一點都無所謂,主要是吃飯放在飯店裡請,而且早一天晚一天去喝喜酒都可以,不能夠去的只要你到了就可以。如果說有時間的話,最好回村裡幫忙辦喜事,因為喜事圖的就是人多熱鬧,只有這樣才能顯得喜慶。當然辦喜事也是人多了有人緣好,講究的是派場,給喜主家確實有很多的面子問題。



辦白事一般要回家的,不管在哪裡最好要回家,因為白事確實得需要很多人來幫忙,現在白事也不是在飯店裡吃飯,主要是靠的是流水席,這就需要很多人去幫忙的。只有人多了才能按照當地的辦白事的一些程序來進行,才能夠把去世的人入土為安。白事並不是幾個人就能辦了的事情,特別在農村講究是非常多的。家家都有父母,都有去世的人,所以基本上只要是家族裡面的人都會回家幫忙辦理。如果說不去幫別別人的話,後來將會別人也不會幫自己,最終弄得非常的難看。



總之,對於在農村辦紅白事基本上有空的話需要回家幫忙的,喜事是為了人多圖個熱鬧,圖個面子,畢竟人越多喜慶事就越多,如果說確實的抽不開身或者路途比較遠的話,也可以不參加,只要是把禮錢送到就可以了,人家是可以理解的。白事的確是不一樣了,白是需要更多的人來進行幫忙,才能夠把去世的人入土為安,現在在農村辦事需要的人還是非常多的,所以需要回家幫忙,不管再忙也要回家幫忙,這不僅是面子的問題,更是習俗禮節的問題。


宗元三農堂


各地風俗習慣不一樣,就最近一個月連續經歷家中兩位老人過世,體會了很多。一位是從小非常寵我愛我的外婆,12.6號過世的,當我從雲南趕回去已經是12.8號,剛好是我們那邊的風俗叫做坐大夜,也就是第二天早上外婆就要出殯,我們那邊還是土葬,也就是需要裝棺材裡,發喪的時間是凌晨4.30,需要抬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山上安葬老人家,當時鄰居來了很多人幫忙。我個人感覺還是需要幫忙,無論是吃飯問題,比如說,做飯,炒菜,打盆,端盤子,擺碗筷,發飲料酒水,端菜,收碗,洗碗都需要很多人手,很多地方已經請什麼一條龍,個人感覺有事有沒有人幫忙,跟平時這家人的為人處世還有老人的口碑有關係,這個大家都能理解,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特別是我們那種純樸的農村,更需要這種鄰居關係,人家說的遠親不如近鄰。當然我也親眼見過有的人家辦事情,都沒人去幫他的情況,這家人平時就是目中無人,為人處世很差,別人家有事情他們家都是從來不幫忙的那種,所以叫做有因必有果。還有就是現在農村裡土葬需要很多人,抬棺材的就是八大金剛,路程遠的至少要16人換著,現在農村基本上都是老人家在家裡,有的地方就會出現抬棺材都沒人。第二位過世的是我老婆的奶奶,大概情況也都差不多,所以總結一下,無論社會怎麼變遷,該有的人情世故絕對不能少,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讓我們當代年輕人親自體會傳統美德的大好機會,我們都應該積極參與,現在國家也都在積極倡導發揚傳統文化,個人觀點,第一次回答問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剛大爺0830


村裡辦白喜事,是應該幫忙的,因為這事每家都會出獻,也是被免不了的,首先要看當地的風俗,有些地方白喜事,不管有多遠都要回去幫忙,沒辦法回去,就請工人去幫忙,自己開工人工資,事主也沒話說,我們家鄉以前也是必須回家幫忙,後來,每家都有人外出打工,如果有白喜事,有人在家就去,不在家就不去了,也慢慢成了習慣,也不會去為幫忙的事爭論,這兩年我們家鄉酒席實行承包制,主人打個電話📞,就會有人跑來跑去,反正用錢解決,所以每個地方有所不同?應該回去送死者最後一程,





南北龍哥


到了晏子這個歲數,可以說是多事之秋了,近幾年經常回農村參加紅白喜事,尤其以白事為多。我們村子不大,百八十戶人家,有紅白喜事,基本上整個村子都出動。有個街坊,退休也就是五六年,我得叫他大叔。兒子在鎮裡幹黨委書記,也算是混得不錯的。兒子在城裡給他買了樓房,所以,這個王叔平日並不在村裡住,可是,一遇到村裡有白事,這個王叔必定出現在村裡,送上一個紙墩子,然後就去找把頭問,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總是非常勤快。

忙完事情大家一起坐下吃飯喝酒,我就問王叔,你平日也不在村裡住,幹嘛這種事情都要回來幫忙啊?王叔說,我是不在村裡住,可在村裡長大,老少爺們都在村裡,將來我死了也要回村埋吧?就我那兒子,混得再好,可平日裡從來不回來和老少爺們打交道,我如果再不回來,那不和村裡斷親了呀?等我有那一天,難道讓我那兒子揹我上山啊?

一句話把我逗樂了,想想卻是正理。農村人都這樣,紅事叫,白事到,遇到白事大家都來幫忙,這也能看出主人家的人緣。有那平日不交友不交親的,真遇到白事,難免說冷冷清清,子女得求這個求那個的,本來悲傷的日子,再遇到沒人幫忙,那真是雪上加霜了。

所以說啊,生為農村人,就得熟悉農村的人情世故,按照我們農村的風俗習慣辦事,這樣才能讓大家瞧得起。雖然有錢好,但在農村,錢還真不是萬能的。就農村喪事來說,晏子還真遇到過這種情況,這家人家平日不太交友,結果家裡有人去世,那天在村裡找個掃地的都找不出,沒人願意幫這個忙,只能花錢到十里以外請了一個人來家掃地,結果全村人都看笑成。

通過這個故事,我想題主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了。既然我們是農村人,我們親戚朋友本家當戶都在農村,那麼,村裡有街坊鄰居辦白事,我們能回去幫忙,最好還是回去幫忙,這是正常的人情往來,也是該懂的基本禮數。


齊東晏子


這與風俗有關,現在很多地方還流行一家有大事,比如黑白喜事,全村出發!

過去有的地方一次辦酒席,一百多桌全村人都吃,我原來聽浙江的貧困地區開放前,都是這樣要吃好幾天,而且都是自已村裡的土櫥師燒的,你說開放前有什麼好菜,還辦的這麼隆重。但是現在可能都改了,沒有什麼親的都慢慢不參於,再加上回去路又遠,大家都有工作不必要。一村裡同姓的有的已經很遠了可以放棄,至於近親的路遠的也可以有代表性的去參於,關於禮金現在可以微信支付也方便,所以這種風俗也要改革一下!和原來都在同一個村子裡不一樣了,大家都在外地工作可以作一個調正!!!


鎮浪1054355145656


很需要!

村裡辦白喜事,象我家鄉,每戶起碼都要去一個人幫忙!

原因現本村人就少,辦白喜事幫忙人很少,轉不過來,在說也是個變功事,我的事情上,你不來,你的事情上,我也不去,就這麼簡單的道理!

所以,在農村白喜事,很需要外界打工人員以及工作人員回去幫忙!


王興菊979


你好,這種事看吧,第一看你家與事主關係怎樣,第二看你家想不想繼續與老家這些人來往。因為現在農村人口少了,紅白喜事都是需要人幫忙的,特別是人家事主請過的,大都是關係不錯的鄰里。我隔壁侄子結婚,我回去不了,我就跟那個堂哥說,我出錢找個人頂我,結果人家來一句,就是想你回來,請人我不知道自己請啊?於是沒辦法,曠工兩天,加車費,七八百,去幫忙斟茶。但是沒辦法,以後父母老了,平時得要人幫忙的,去世了,也要人幫忙的,這都是一種傳統文化,希望繼續維持下去,這叫人情味兒。



XM刀鋒藝術


我不知道有的地方的規矩,但我們這一般都回來,家裡有人的話,另說,但是家裡沒人,一般都要回來!

說一下我們這的一個事吧!一位老人突然去世,他的兒子第二天才回來,他的兒子常年在外邊做生意,沒有回來幫忙過,自己的老父親也不合群,當他父親突然去世,村裡的鄰居都只是去看看,湊人數,但不幫忙幹活,村裡邊經常幫忙百事的管事的老人,就對他們三個進行教育,說他們平時家裡別人有事都不幫忙,怎麼怎麼地啦!說沒人來捧場了,人少難看了!村裡人就會笑話他們一家人,沒人幫忙,也故意讓他難堪,本來嘛,你給我幫忙,我就給你幫忙,你沒有給我幫忙,我自然也不會去你家幫忙的!


小農鳳姐


晚上好!村裡的紅白喜事應該幫忙。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左村裡左鄰右舍都要搞好關係,農村人見人親,人實在注重親情,我在農村長大的,對村裡人感覺特別親切,我長大後到縣城上班,後來到外地工作生活26年,在外地也經常想起家鄉,回憶小時候的時光,每年回來探親都要到老家村裡看看,今年回來後到山上老家多次,因為那是我們的故鄉,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



光輝089


我剛結婚的時候,我很少在老家居住,跟村裡的人們也不太熟悉,所以不管誰家白事還是喜事,我很少去參加。那時候可能因為是年輕,也不太懂得這些人情往來,我總覺得這是別人家的事情,跟我沒有什麼關係。後來隨著年齡增長,我也回到了老家居住,跟村鄰們也慢慢熟悉了。

那一年我們家裡蓋廂房,蓋房子不是自己家一個人能做得了的事情,只有去求鄰居幫忙。因為剛回到村裡,跟鄰居們還不太熟悉,但左鄰右舍都很熱情,跑過來幫我們蓋廂房。從那個時候開始時,我懂得了遠親不如近鄰,過日子不能屋頂上開門。


在農村,如果沒時間或者在外面上班,紅事或許可以找個理由不去。但白事是一定要去的,不管多忙也要擠出時間去,哪怕在外面上班也要趕回老家。而且這樣的事情不用主家叫,只要知道了就要馬上過去幫忙。因為生老病死是人人都要面對的事情,將來自己的父母也會有這麼一天,也需要別人來幫忙。

有的人在縣城上班,離老家幾十里路,即使知道了本家有人去世,也裝作不知道。一來在外面上班就需要請假耽誤掙錢,二來回家參加葬禮,當然要隨禮,用後腦勺想想回老家也很不划算,所以就裝作不知道。一次兩次不回去還可以,人家可以原諒你是真的不知道,如果總是不回去幫別人忙的話,真到了那一天你需要幫忙的時候,別人也會站在邊上袖手旁觀。


我們本家有一個遠房叔伯哥,在鄰村做企業,離我們村也就七八里路,每次本家有誰家辦喜事或者是喪事,即使捎了信人家也不回來,總說是廠子裡太忙離不開人,或者就說到外地出差去了,反正就是找各種藉口不回家。幸虧他有個弟弟在村裡,別人家有事的時候,他弟弟總是跑前跑後的去幫人家忙,他說他哥哥不在村裡,如果他再不去幫忙的話,等他們家有事沒人幫忙。

等到他們父母去世的時候,鄰居們都看在他弟弟的份上去幫忙料理後事。但是燒七兄弟倆是分開的,哥哥燒五七。在我們當地,五七算是比較隆重的祭祀活動,親戚朋友都要來,雜七雜八的事情很多,需要幫忙的人也很多,可因為他平常從來不去幫別人家,所以他燒五七的時候,除了自己的親弟弟忙裡忙外,沒有別人去幫忙了。這個叔伯哥哥只好挨家挨戶去說好話,求人家來幫忙,說以後不管誰家有事,自己再忙也一定會趕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