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銀河系的中心是一個黑洞,那麼靠近中心的恆星不會被黑洞吞噬嗎?

阿浩Ma


銀河系中心不僅有個黑洞,而且還是質量比太陽大四百多萬倍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它的半徑約為0.15天文單位。每當談及黑洞,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黑洞具有超強的引力作用,黑洞附近非常危險,靠近它的東西都會被吞噬,並且無法再逃出來。然而,黑洞再怎麼強大,它的引力作用也是遵循引力定律的。

黑洞的特殊之處在於,它那強大的引力場可以束縛住光。但只要距離黑洞一定遠的地方,它對其他物體的引力作用就沒有什麼特別的,也是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在黑洞周圍如果存在恆星,並且它們以一定的速度繞著黑洞旋轉,它們就不會被黑洞吞噬。這就好比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所以地球可以避免落到太陽中。如果太陽突然變成黑洞(質量不變的前提下),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依然會在原有的軌道上繞著黑洞旋轉,因為儘管太陽變成黑洞,但對其他天體的引力作用是不變的。

同樣地,在人馬座A*周圍有很多恆星繞著它旋轉,但它們不會被黑洞吞噬。S0-2是最早被發現的一顆繞著人馬座A*旋轉的恆星,它與黑洞的最近距離為120天文單位,公轉週期大約為15.6年。當然,如果有些恆星闖入足夠靠近人馬座A*表面的地方,那麼,它們有可能會被黑洞的引力所撕碎,形成的碎片將會繞著黑洞旋轉,並且最終被黑洞吞噬。

對於其他距離較遠的銀心恆星,人馬座A*對它們的運動不會造成什麼影響。雖然銀河系的恆星都是繞著銀心旋轉,但這並不是人馬座A*的引力所致,而是星系的共同質心在那裡。


火星一號


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是已經被天文觀測發現證實了的,這個大黑洞的質量大概是430萬顆太陽質量那麼大,黑洞的視界直徑大概有4000多萬公里,也就是說這個黑洞張著一個4000多萬公里的大嘴巴,時刻等著把一些冒失者吸進肚裡,如果有恆星靠近它的話,它是毫不客氣的。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篇天文學方面的文章,上面說銀河系中心黑洞每天都會吃掉一個太陽這樣的恆星,當時一度信以為真,覺得這個黑洞真是太牛了,但後來發現卻不是,因為數據對不上,現在科學家估計千年左右才會吃掉一個太陽。關於它多長時間能吃掉一個太陽,其實可以大概地計算一下。


我們估計銀河系的年齡是大約一百億年,按430萬個太陽質量來算的話,它平均大概需要每2300年吞噬一顆太陽這麼大質量的恆星,累積起來它就能夠變成今天這樣的黑洞。這樣計算雖然未必科學,但起碼也能證明它不是一天就吃掉一個恆星的。

而目前的天文學觀測顯示,大概在近1000年的某段時刻中,銀河系中心黑洞就吃掉了一顆恆星,很多觀測結果顯示,有一顆恆星在進入到銀河系中心黑洞的洛希半徑之後不見了,但是在吞噬之時釋放的大量輻射卻仍然在銀河系中留下了痕跡。

當黑洞吞噬恆星的時候,會把恆星扯得粉碎,所有物質都會被拉成原子狀態之後再一次撕碎,黑洞的周圍會形成吸積盤,在這一過程中會有大量的能量釋放,所以黑洞的吸積盤會非常明亮,這時候的大黑洞就像一個類星體,發出的光甚至要比整個星系都亮,而古代天文學記錄星象的書中也有介紹說人馬座某個位置有突然變亮的時刻,現代的天文學家們也認為很可能就是銀河系中心黑洞在吞噬恆星。

黑洞吞噬恆星,可以讓自己的質量變得更大,但天文學家們認為這並不是黑洞成長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說黑洞質量變大的主要途徑不是靠吞噬恆星,而是靠吞噬氣體物質,很多類星體的中心黑洞質量都非常巨大,有些甚至在百億倍太陽質量左右,它所吞噬的主要就是自己所在的星雲或星系中的氣體。


科普大世界


銀河系的中心是一顆超大質量黑洞,質量可達太陽質量的400萬倍。黑洞邊緣有一個明顯的分界線,叫做“事件視界”,理論上講,任何越過事件視界的東西都會有去無回,被黑洞無情地吞噬。而只要沒有越過事件視界,速度又夠快,理論上就不會被黑洞吞噬。


而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恆星的密度是非常高的,是整個銀河系最“繁忙”的區域,同時每顆恆星的旋轉速度都非常快,這樣就能夠保證它們不會被黑洞吞噬。黑洞吞噬氣體雲的宇宙事件比較常見,在吞噬過程中,靠近黑洞的氣體雲密度溫度開始急劇上升,最終能夠噴發出超高的能量,這就是所謂的“類星體”。

但是黑洞吞噬恆星的宇宙事件也時有發生,主要是因為恆星運動軌道的變化讓它們的速度下降,從而開始逐漸落向黑洞,被黑洞吞噬。我們都知道銀河系中心附近的天體密度非常高,彼此之間的引力稍有變動就可能影響到恆星的速度,從而改變恆星軌道。


事實上,雖然星系中心都有超大質量黑洞,但這些黑洞的質量相差非常大,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太陽質量400萬倍,但它與其他超大質量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有些超大質量黑洞可達太陽質量的數十億倍,而之所以質量會如此之大,科學家們推測原因之一就是黑洞在不斷吞噬周圍氣體雲和靠近它的恆星。

當然,也可以換一種簡單的思維方式,黑洞聽起來很可怕,但與太陽一樣,它本質上也是一種天體。在太陽系裡,水星距離太陽最近,但它並沒有被太陽吞噬,因為水星的速度足夠快。

不過我們絲毫不用擔心黑洞會吞噬我們的太陽系和地球,我們足夠安全,因為太陽系距離銀河系中心的黑洞達到2.6萬光年,這個距離是一個非常安全的距離。
黑洞不斷地吞噬任何靠近它的東西讓我們感受到黑洞的破壞力和恐怖程度,事實上,大多數人對黑洞特別是超大質量黑洞的認知比較片面,黑洞不只是恐怖和破壞的代名詞,它更是一種創造者和締造者。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不斷地塑造著銀河系的秩序,同時科學家推測,在星系形成初期,超大質量黑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們是星系形成的基石!


宇宙探索


“黑洞”名字的來源是不讓任何其邊界以內的任何事物被外界看見,無法通過光的反射來觀察它。

但黑洞附近的恆心會不會被吞噬,那就不好說了。

現在關於黑洞的認知都是通過周遭物體的變化或物理推算得出的。

目前天文理論認為,黑洞基本是吞噬物體而不會產生新天體,其周圍的物體幾乎沒有能逃脫被吞沒銷燬的命運。如果按這樣來看確實靠近其的恆星都有被吞噬的危險。黑洞也有邊界,即事件視界,邊界外的暫且倖免但邊界外的星體若改變了運行軌跡進入邊界內也一樣會被吞噬。可小質量新星的發現似乎要推翻這個猜想。

在天文學界暫且猜測黑洞是死亡恆星的剩餘物,是在特殊的大質量超巨星坍塌收縮時產生的。慢慢地成了“宇宙的龍捲風”,好的壞的都捲進去。

還有一點就是對“白洞”的猜想,剛好跟黑洞相反只吐不吞。有人猜想黑洞和白洞或許就相輔相成地一起存在著,或者說白洞就是黑洞的出口。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算恆星被吞噬了也就意味著會有新的星體誕生。

霍金輻射原理中提到過:

黑洞在吸收物質的同時也在釋放。

天文學家最新有了新的發現,在銀河系最大黑洞附近(人馬座A*超級黑洞),竟然發現了11顆小質量新星。

而且新生星體距離黑洞僅3光年,從理論上來說黑洞就像個只吞不吐的漩渦,只要在其周圍的物質無一倖免。但是這一發現顛覆了大家的認知,也似乎證實了霍金所言。


鎂客網


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約為太陽的400萬倍)黑洞“人馬座A”,距離地球2.6萬光年;在“人馬座A”的周圍還存在著一箇中型黑洞。可以說,在銀河系的中心地帶有著兩個黑洞分佈。

黑洞是什麼?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這個天體中心是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時空曲率無限高、熱量無限大的奇點,黑洞可以吞噬掉周圍的所有光線和任何物質。

銀河系的中心是一個黑洞,那麼靠近中心的恆星不會被黑洞吞噬嗎?

銀河系中間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一直吞噬著周圍的恆星和一切星際物質。

“人馬座A”的黑洞的視界直徑大大約只有4000多萬公里,銀河系的總質量約為太陽的2100億倍,直徑約為8.2萬光年。黑洞與整個銀河系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簡單回答,祝好!


地理愛好者


在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質量超級大的黑洞——人馬座A*,它的質量達到了431萬個太陽質量,而視界半徑則小於45天文單位。在我們星系的中心有這麼一個大黑洞,它會威脅到地球嗎,靠近它的恆星會不會被吞噬?

對於地球以及其他一些距離比較遙遠(幾光年之外)的恆星,人馬座A*與一個431萬太陽質量的普通恆星沒有什麼不同,並沒有什麼危險。舉個例子,如果太陽突然變成一個黑洞,地球會怎麼樣,水星又會怎麼樣?由於太陽的質量沒有變化,其對周圍行星的引力也沒有變化,所以地球和水星都會在自己原來的軌道上繼續運轉,並不會被吞噬。

說到黑洞,不能不提一個重要的名詞:黑洞視界。黑洞視界是一個有來無回的地方,一旦進入黑洞視界,即使是光也會被吞噬。人馬座A*的視界半徑是45天文單位,只要不進入這個距離以內,就不會被吞噬。等等,以上情況只適用於光,而對於其他速度遠小於光速的天體,這個距離將會變大。再以太陽系為例,太陽的視界半徑是3千米,而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則達到了1.5億千米,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地球已經被太陽吞噬了,因為以地球的公轉速度,並不能衝出太陽的引力範圍。

其實,人馬座A*已經開始以這種方式吞噬周圍的天體了。黑洞GCIRS 13E距離人馬座A*約3光年,它就像地球繞太陽公轉一樣,也在繞著人馬座A*公轉。在不久的將來,GCIRS 13E將會徹底被人馬座A*吞噬。

川陀太空

20170824


深空電報


當然會了,不但會,而且很可能這個黑洞就是靠吞噬誤闖它的勢利範圍的恆星而長大的!這個勢利範圍就是著名的洛希半徑,恆星一旦到了這個半徑處,就會被黑洞的潮汐力撕碎,被撕碎的恆星的一部分氣體就落入了黑洞,這個過程比手撕鬼子還要暴力!


那麼這樣的暴力事件真的發生過嗎?我們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這件事在銀河系中心真的發生過,但是在很多其它星系都發生過,而且被直接觀測到過,有些這樣的過程甚至產生了猛烈的相對論噴流和伽馬射線暴!


我們可以做一下簡單的計算。銀河系中心的黑洞的質量是大約太陽質量的四百萬倍,銀河系的年齡是大約一百億年,所以它如果平均每2500年吞噬一顆恆星,質量增加一倍的太陽質量,它就能夠變成今天這樣的黑洞。而它每吞噬一個恆星,不但自己的質量會增加,被吞噬的氣體在進入黑洞之前也會做各種各樣的垂死掙扎而釋放大量的輻射,會在銀河系中心留下很多遺蹟。實際上,目前銀河系中心的很多觀測結果都支持幾百上千年之前這個黑洞曾經吞噬過誤入它的洛希半徑的一顆恆星,只不過目前還不能徹底排除其它的可能性。


星系中心的黑洞吞噬恆星的確是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增長的一個途徑,另外兩個途徑分別是兩個黑洞併合變成一個大黑洞,以及黑洞吞噬星系裡面的氣體。研究表明,質量特別大的黑洞的質量應該主要是通過最後一種模式增長的,而吞噬恆星則是那些質量不太大的黑洞(比如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增長的主要方式,但是黑洞併合大概對於黑洞的質量增長貢獻不大。


聲明:由於太忙,我沒有時間讀我回答後面的評論和發給我的私信,當然也無法回答評論裡面提出的問題和回覆私信。如果您希望我回答您的問題,請在悟空問答提出,然後邀請我回答,我會在方便的時候挑一些問題回答。


張雙南


可能會被吞噬,但也會有新的恆星生成。請參考:

宇宙罕見!恐怖的銀河系中心超大黑洞旁竟然有年輕恆星生成!

銀河系中心超大黑洞距離地球26,000光年,相當於400萬個太陽質量。它如一個貪婪的掠食者,不斷消耗氣體、塵埃和其他物質,釋放強烈的紫外線和X射線。在它強大的潮汐力範圍內,不斷有恆星被撕裂和吞噬。之前天文學家們認為,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根本無法生成恆星,尤其是類似太陽這樣的低質量恆星。

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

但最近,位於智利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有了驚人的發現。《天體物理快訊》發表的一篇文章證實:離銀河系超大黑洞近在咫尺的地方——只有3光年——竟然正在生成11顆低質量恆星。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

在這麼近的距離,通常來說,巨大的黑洞潮汐力應該早在恆星生成之前就把塵埃雲和氣體撕碎了。但這11顆恆星卻處於原恆星階段,即從氣體雲過渡到發光恆星的階段。

文章作者,美國伊利諾伊西北大學的天文學家扎德表示:“這些原恆星年齡只有6000年,還處於恆星生命的最早期。這說明恆星的生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強悍,能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形成。”

原恆星

據瞭解,原恆星通常由星際塵埃雲和氣體形成。氣體中的稠密物質在自身引力下崩塌,靠從母雲吸取越來越多的物質而逐漸成長起來。但極端湍流環境可能打斷原恆星的形成,附近黑洞或恆星的強輻射也可能摧毀母雲。

要想在黑洞附近形成恆星,必須有外力克服強大的黑洞引力,使恆星本身的引力佔上風。專家推測高速旋轉的氣體雲有助於在星際介質中生成原恆星,而且黑洞本身的射流可能和氣體雲相撞並導致物質壓縮,觸發了這一現象。


宇宙V往事


估計不一定。宇宙是複雜滴。

1、星系存在多重物質博弈。當靠近黑洞滴恆星處於某種星系平衡點(如星系內外)上時。即使很近,由於內外力量影響平衡,那麼,此恆星就可以安然運行而不落入黑洞中。

2、恆星足夠強勢。一旦其物質組織力達到一定程度或者其物質組織方式具有獨特性,且這種獨特性可以對黑洞產生某種作用平衡,那麼,其也可以在黑洞周邊安然運行。

3、黑洞因某種原因處於衰亡狀態。由於自身缺陷,導致對某些種類滴恆星形成特殊關係,那麼,會產生相互間滴特殊平衡關係,那麼,其也可以在黑洞周邊安然運行。


hao33合親1斤兵


會的,終究被黑洞吞噬的,連我們太陽系也不例外,看似即將被吞噬的恆星,其實不是一下子跨進去的,而是有段相當距離要走的,時間至少上千光年甚至上幾萬呢,它們的軌跡沿漩渦弧形外圍慢慢靠近漩心向前作運動,直到最後。假如恆星存在智慧生命,也會有充足時間作逃離工作,實現星際駕馭不是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