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汝瓷欣賞要點淺見

汝瓷欣賞要點與特性 北宋後期,汝窯專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簡稱汝瓷。汝瓷燒製於宋哲宗元佑元年至宋徽宗崇寧五年(1086~1106年)的二十年間。傳世較少,普通百姓很難見到。

那麼如何辨別真假汝瓷呢?主要從三個方面:

一、用肉眼觀看胎質、釉色與開片。

1、胎質。汝官窯的胎一般都稱之為“香灰胎”,因其色調與香灰比較接近,故得此名。汝官窯灰白色胎的形成與胎的成份和燒成氣氛有關。汝官窯胎含有2%左右的Fe2 O3和1%左右的Ti O2,其鐵鈦含量比唐代邢窯、鞏縣窯等著名北方白瓷稍高,在還原氣氛下燒成後,必然會呈現灰白色。汝瓷為宮廷所用,為了不使瓷器傷及宮廷傢俱,制瓷大師們發明了加支丁滿釉燒製的辦法。現存的汝瓷可以從支丁處看到胎質的香灰色。也可以從汝瓷官窯舊止出土的殘片中更直觀的觀察到汝瓷胎質的香灰色。

汝瓷欣賞要點淺見

2、釉色。汝瓷自古就有“青如天,面如玉”之說,他質美蘊蓄、青雅素淨、光澤柔和、富有水色。其釉色淡者如碧空萬里,謂之“天青”;深者似雨過天晴雲破之處,謂之“粉青”;淡白者如月輝閃耀,稱之“月白”。汝官瓷的釉色大體上可分成月白、粉青、卵青、豆青、天青、灰青、蝦青等七大類。其中天青色最難燒製,自古心來就有“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之說。

說到天青色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北宋晚期徽宗皇帝雖是亡國之君,但一生鍾情汝州青瓷。他曾做過一個夢,夢到了雨過天晴,他對雨後天空那種顏色非常喜歡,要求造瓷“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趙佶的刻意追求不知難倒了多少工匠,最後汝州的工匠技高一籌,燒製的瓷器內置瑪瑙,土質細膩,骨胎堅硬,色澤渾厚,含水欲滴,釉帶斑斑小點,似津梨的皮。面隱細紋,似蟬翼,又像螃蟹爬過留下的痕,故素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說。汝瓷追求的是“天工與清新”的境界,它古樸、濃厚、天然樸拙、柔麗靜雅,一下子傾倒了那位不會治國的風流皇帝。

汝瓷欣賞要點淺見

3、開片。開片是汝瓷有別於其它瓷器的一個顯著特徵。它是在瓷器的表面上分佈著長短、深淺不一的裂紋。這種裂紋像迸裂的冰片網羅著全器,自然延伸、交錯,所以也被稱為“冰裂紋”。 汝瓷瓷器開片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孤立存在,有的數條平行,有的二、三條以一定的角度連接起來,也有的四、五斜開片與一條直開片圍成一個多邊形,多邊形的外形和大小頗似鯽魚的鱗片,故也稱之為“魚鱗紋”。

開片的形成是因為瓷器的胎和釉成分不同,物理性能也不一樣。物質受熱膨脹,遇冷收縮。瓷胎比瓷釉的膨脹係數大,瓷器燒成冷卻的時候,收縮幅度大的胎體就會把玻璃質的釉層拉碎,釉面出現開片。我們從斷面進行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斜開片把釉層一分為二,一半角成銳角,另一半角成鈍角。當光線以合適的角度照射到斜開片上時,銳角的尖端部分由於釉層很薄,故色調比周圍的其它部分明顯較淺,結果就形成一條寬度約為0.5~1毫米的接近無色透明的白邊。如果轉動瓷器,由於光線的入射方向發生改變,白邊的寬度就逐漸變細,當入射光線的方向與斜開片的斜面方向一致時,白邊消失,只看見一條很細的裂紋。離開銳角的尖端部分,由於釉層逐漸變厚,故色調呈現正常的青綠色。汝窯中釉色天青又有密集魚鱗紋的產品最為難得。

二、用手撫摸。汝瓷的質感非常好,有“潤如膚,堆如脂”的美譽。它柔和瑩潤,用撫摸有明顯酥油的感覺,就好象撫摸小朋友的肌膚一樣潤滑。它汁水瑩厚,視之如碧峰翠色,特別是天青色汝瓷其顏色非常接近青玉,故有“似玉非玉,勝似玉”的美名。由於汝瓷的燒造難度大、成品率低,一些現在的商家為了追求利潤,往往會向釉料中加入玻璃碎片,結果會發現瓷器的表面太滑而沒有潤感。現在的一些商家為了追求官汝瓷的顏色,往往會向釉料中加入色料,甚至加入對人體有害含有重金屬成份的化工原料,雖然這些產品的顏色與古汝瓷的顏色接近了,但是用手撫摸會有明顯的粗糙感,就好象撫摸“毛玻璃”一樣。以上是撫摸汝瓷表面可以判斷真假汝瓷。

另一個方面可以從撫摸汝瓷的斷面也可以進行判斷,很多人都有體會,瓷器的斷面一般人不敢用手撫摸,因為它太鋒利了,象刀子一樣會把手劃傷。但是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汝瓷斷面可以用手撫摸,而且不會劃傷皮膚。這是因為官汝瓷在釉料中加入了瑪瑙,而瑪瑙的化學結構呈六晶體形式。所以才會有很好的潤感和質感。

汝瓷欣賞要點淺見

三、用高倍放大鏡觀察。有汝瓷專家對官汝瓷進行深入研究時發現,在高倍放大鏡下對汝瓷的表面進行對照釉面時發現:從不同的角度鑑賞釉質,在釉中含有大量瑪瑙的結晶體亮晶晶的,是由於瑪瑙釉中又含有大量鈣長石的短針狀晶體顯現出五顏六色的光彩,有的如金光閃閃,有的似天上星星閃耀,有的如鑽石閃光,有的似雨過天晴雲破處,有的如旭日東昇,有的似彩虹懸空,有的如晨日出海,又有的勝似夕陽晚霞燦爛無比,真可謂“珠聯璧合,巧奪天工”,令世人為之驚歎。歷代帝王和文人雅士為文作詩,讚不絕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