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若中國不出口藥品原材料 其他國家恐怕都要遭殃

作者: Nathaniel Taplin / Charley Grant

來源:華爾街日報 2020年3月6日


若中國不出口藥品原材料 其他國家恐怕都要遭殃

翻翻你的藥箱,會發現很多藥品的原材料成分都來自中國,然後在印度加工成藥片。由於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中國的大部分工業生產仍處於停工狀態。這對製藥業的潛在影響正變得越來越明顯。


美國約40%的仿製藥來自印度。印度本週宣佈,將限制26種藥物成分和使用這些成分的藥物的出口,其中包括幾種常見的抗生素和泰諾(Tylenol)的活性成分。在此之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簡稱FDA)已經發出警告,稱冠狀病毒疫情已經導致一種藥物出現短缺。FDA未透露該藥物的名稱,同時表示該藥物還有其他替代品可用。


所有這些都凸顯了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所面臨的令人擔憂的新情況,他們正在為可能到來的冠狀病毒大流行做準備。目前,美國勞動者的健康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將取決於停工的中國製藥廠能以多快的速度恢復生產和運營。全球藥品供應鏈的複雜性使得人們很難確切判斷出脆弱的環節範圍有多大,即使是主要製藥商也承認,他們不是總能追蹤到所有原材料的最終來源。已有證據表明,如果中國工廠的停產持續到春末,製藥商可能會在一系列產品上都遇到嚴重問題。


若中國不出口藥品原材料 其他國家恐怕都要遭殃


對於某些具體的藥物來說,問題已經出現了。Bernstein Research的數據顯示,用於控制膽固醇水平的他汀類等常用藥物的原料價格已經上漲了40%甚至更多。英國《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上月報道稱,印度製藥企業難以獲得生產對乙酰氨基酚所需的基本原料。對乙酰氨基酚是泰諾的活性成分,是本週限制出口的藥物之一。


抗生素是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薄弱領域。根據聯合國(United Nations)的數據,中國是遙遙領先的基本抗生素化學物質的最大出口國,2018年的出口額為34億美元。印度則是該類化學物質最大的進口國,進口額為14億美元,其中近80%的進口來自中國。然後,印度將其中的大部分作為包裝抗生素零售藥品出口到國外,2018年的出口規模為15億美元,與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時等其他主要藥品出口國大致相當。


好消息是,全球大型製藥企業往往持有大量庫存。因此,如果中國的供應中斷在未來兩個月緩解,嚴重的供應短缺很可能就可以避免。Bernstein Research在2月底採訪的行業專家表示,庫存基本上足以維持數月。許多專家表示,在第二季度末或第三季度初之前,不太可能出現嚴重的供應短缺。


在全球衛生危機面前,僅僅是供應短缺的可能性就足以為凸顯出全球化不利的一面,而且讓人難以反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