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某種藥物的療效是靠科學方法證明,還是靠個例來證明?

糕糕老爸的童話


靠科學證明有效,實際運用效果不佳且有副作用,用治癒的療效證明是最有力的證明,醫學這個東西不是比較過程的科不科學,是比較有沒有治癒率。西醫對好多病,所用的藥和方法,都認為是科學的,但就停留在維持治療,終身服藥的水平上,就是沒辦法治癒,還徳讓人讚美是高大尚的科學,太霸道了


老幹部130557288


你吃飯吃飽了,吃舒服了,請問你如何科學的證明一下?請給大家說說唄!

中醫是藥食同源的,也就是說,吃中藥與吃食品是差不多的一回事。

這個“差不多”,是指食品與藥品的消化過程,都是一樣的,毫無二致的。

所以,理解中藥的作用過程,和理解食物對人體的作用是一樣的!

現在西醫對於消化吸收過程的理解,其實並不完善,知道一點籠統的概念,但遠遠沒有細化。

為什麼說沒有細化呢?食品進入食管,到胃,然後再經過小腸大腸,排洩出去。這個過程,太多的酶在參與,還有各種各樣的細節,包括微生物的參與,然後是營養物資的提取,運輸,參與到身體的各項活動之中,然後再被各種回收,排洩。這個過程,簡直就是一個碩大無比的化學工程,現在恐怕還沒有那個能夠徹底弄明白的。加上不同的食物成分,到了身體中如何提取,如何分配使用,走的什麼渠道、路徑,全都是未知的。

這還只是隨便思考一下,並不完整並沒有細化的過程。

請問,你有本事就能把這個問題弄明白嗎?

你沒這本事,因為你根本就沒有思考過!

所以,中藥在人體中的過程,現在的醫學生物學根本無能搞清楚!

這些過程不清楚,你能弄明白中醫藥怎麼在人體起作用的?

西藥的過程,則簡單的多得多!好比搞個示蹤器,追查一下特定的一個人走過的路線,OK搞定!而中藥,則是你想用這個示蹤器,去追蹤無數個人同時到了那裡,做了什麼。他們怎麼交流的,然後又有了什麼變化,導致了什麼結果。

所以,不是中醫藥檢測有啥問題,是科學目前的思考,根本沒有能力檢測中藥在人體內的過程!

所以,用西醫使用的方法證明中醫藥,你去試試?等幾十年上百年,未必做得到!

中醫證明,只能另闢蹊徑。


踏雪無痕5141815


科學是人的思維產物,只有與事實相符,才有存在的價值。如若與事實不符,只會是胡思亂想,毫無價值。那些把科學神化,把科學宗教化的人,實則是淺薄無知之輩。

藥物既然有效,又符合中醫理念,而你的“科學”講不通,說明你的思維荒謬。如果固執地用你的科學反對事實,只證明你的頭腦毫無理性。

科學不科學,要用“真實”判斷,要用事實判斷。否則,只能是胡思亂想,誰承認你是科學的?

有人說,不科學呀,沒找到“有效物”,卻為什麼有療效呢?看看,這種人有多幼稚,多可笑?這種人不用“事實”判斷是非,非要拿思維判斷是非。但這種人就不承認自己的無知。對於這種有偏執大腦的一根筋的人,你還能對他說什麼呢?


趙先生5630


中藥的藥物療效,形色氣味,陽陰五行,早就是一套完整的系統了,不需要去研究,看色,青入肝,紅入心,白入肺,黃入脾,黑入腎,看味,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甘,甜入脾,鹹入腎,看行,肝為木,心為火,肺為金,脾為土,腎為水,中空的走表,內實的走裡,輕輕的升浮,沉重的下降。病對證,證對藥。


成淼快快點長大


實踐是檢驗一切理論的標準,一切科學都是理論,科學的先進合理性也只能用實踐或實驗來驗證。藥物的療效本身就是實踐的結果,是去檢驗修正中醫或西醫等科學理論的,不是被科學理論驗證推論的,不能搞反了。

實踐才能檢驗科學,但並不是實踐就一定能檢驗科學,要學懂弄清全套科學理論並嚴格按照科學理論的方法步驟進行的實踐才能正確檢驗科學,中醫的科學理論擺在那兒,沒有真正學懂學精的不認真負責的中醫的治療效果可能就不好,但不能就此貶低否定中醫科學,何況療效還受中藥質量優劣的制約,所以應看最優秀的中醫用最道地的藥材的療效才能真正檢驗證明中醫的療效,並進行多次驗證統計,不分醫生能力水平的粗泛的統計在醫學科學的驗證上是沒有意義的。

鄧鐵濤李可等等中醫泰斗的實力才比較接近中醫科學的水平,中國長期不斷將醫療行業西化、限制扼殺中醫,很快就將再也培養不出這類高水平中醫,中醫水平療效就會顯著降低,就更會遭到排擠壓制甚至徹底禁絕,被日韓等國反超,全中國人想找好中醫都找不到,都被迫遭西醫毒害殘殺。


高度與深度


問主把”科學”虛化了,泛化了,其實你根本不知道”科學”是什麼,或者”科學”的定義是什麼。

藥物的療效最終體現在能不能治病上,體現在每一個個例上。我相信,一個藥物用“科學方法”證明的再好,如果醫生告訴你,這個藥一個個例也沒治好,你肯定也不會用。


閒人1975


某種藥物對個例療效好,不足以證實對多數患者療效好。可能是肌體抵抗力強,或某些外在因素。一種藥物的療效判定,要靠大量的臨床治療驗證。還要通過它的近期和遠期的治癒率,和對人體各個器官,組織機能產生的影響,即它的副作用危害程度大小。來綜合分析確定。所以要靠科學來證明。


佳雨杉


只能靠累積的大量全面的個例。

科學也是在不斷改錯與否定中發展。自己都的正確性都存疑。如何去作為評判標準。

前三四十年的某些藥和治法為何逐漸禁用了,說明實際使用中出現了問題。那也是當時的科學評判出來的。

誰也說不準,現在評判科學的藥,再過三四十年可能都是錯誤的。


辰銳5


首先藥物的研發要有一個理論,也就是方向指引,這個理論在邏輯性科學性上行得通才可以,以這個理論為基礎(以這個方向為導向)進行必要的研發。研究成了之後動物試驗,人臨床試驗,一般以組為單位進行試驗,單個人療效對比不充分,比如五十個人,分兩組,一組25人,有使用藥物的一組,也有沒有使用的,要充分對比,單個人的療效受單個人的免疫系統影響,會有個體差異,不足以確定療效,畢竟人命關天!


資生緣大健康聯盟


靠科學方法,這是肯定的。但是,不能一口否定個例。一個個例是偶然,2個個例可能是偶然,3、4…那就要好好分析了,很可能這個方法是靠譜的。治病不像別的,伸手就能搞到幾十上百個研究對象。像這次新冠肺炎,病人很多。其他時候,你根本不可能一下找到很多同樣病的人,想做嚴格的對照組試驗,很難實現。這時,就要對非常有限的病例做研究,挖掘其中的道理,做病人的指標檢測(西醫的檢測大家都是認可的,包括這次新冠肺炎,看CT就能知道病人癒合情況)。確認是否客觀上治好或者有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