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江蘇發現水中古墓,墓中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盜墓賊望而卻步?

mllmtv


在江蘇省虎丘區有一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虎丘山風景名勝區,而題目中所提到的藏有3000把名劍的水中古墓,就位於劍池之下!

虎丘的由來

其實虎丘山之前並不叫虎丘,相傳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將他的父親闔閭[hé lǘ]葬在了這裡,但是在下葬後的第三天,有一隻白虎俯臥於墓穴之上,於是就將這座山命名為虎丘山。

說到闔閭,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是說到他的兒子夫差,那就是家喻戶曉了。上學時候學的《臥薪嚐膽》的故事裡的吳王就是夫差。吳國崇尚武力,素來擅長鑄劍,比如非常出名的干將莫邪,就是春秋時期的吳國人。而《專諸刺王僚》的故事中,專諸也是利用魚腹藏劍的方法殺了吳王僚,才讓公子光登上王位。值得一說的是,公子光就是之後的闔閭!

劍池下的闔閭墓

1955年國家曾整修虎丘,清理劍池。在洗刷劍池石壁上的苔蘚時,發現了劍池東側巖壁上確有明代長洲、吳縣、崑山三縣令吾翕等人以及唐寅、王鏊等人的石刻。而其中,更有記載,明朝正德七年,劍池水乾,在劍池底部發現了吳王闔閭的墓室。為了更好的發掘墓室,當時人們把池水流乾,清除淤泥,果然發現了古墓的痕跡。包括劍池的池底地面,也十分的平坦,顯然是人工開鑿形成的。但是在乾涸的池底盡頭,只有一個三角形的幽深

洞口,且不得入內。最終,官府的發掘也草草了之,並且讓人用泥土將洞穴口再次遮掩起來!

萬年深,一旦為人所窺,豈非數耶!命掩藏之。

1955年,蘇州市政府為了搶救雲巖寺古塔(世界第二斜塔,僅次於比薩斜塔),再次抽乾了劍池池水,墓門再一次漏了出來。但是因為發掘困難,再加上為了保證雲巖寺古塔的安全,經請示中央文化部作出了不予發掘的指示。所以闔閭的陵墓再次沉入了池水中,墓穴內的情形再次成為了千古之謎!

劍池廣約45米,深約6米,形狀狹長,從上面俯瞰酷似一柄寶劍,故得名“劍池”。另外還有傳說,劍池下方的闔閭墓穴中有為吳王殉葬的魚腸寶劍3000把,因此被稱之為劍池。

千人坐(坐月子)

在劍池的外側,有一塊由南向北傾斜的平坦大盤石,寬度約有一畝之大,呈紫絳色。

相傳吳王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為他在虎丘山上營造陵墓。竣工後,夫差怕工匠們日後洩露機密,便以邀請曾參加築墓的一千多工匠來到石上飲酒、看鶴舞之名,將他們全部殺死滅口。一時鮮血四處流淌,滲入石中,日久便漬成暗紫色的斑駁印痕,永不消褪。

闔閭墓為什麼沒有被盜

其實在歷史上很多人都曾想挖掘闔閭墓,找出墓穴中的寶藏,但是千百年來卻無一人能打開墓穴。春秋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在經過臥薪嚐膽之後為了復仇,曾想掘開闔閭墓,將闔閭的遺骸曝屍荒野,以洩心頭之憤。但他始終無法找到闔閭墓的入口,只好作罷。

後來秦始皇和孫權也曾來過劍池,放幹了池中的水,掘地三尺,但是無所收穫。包括明朝正德年間,也是因為找不到墓穴的入口,最終也只能放棄。

劍池的水雖然不深,大概也就有五六米,如果動用大型的抽水設備完全可以將水再次抽乾。但是池底的溝谷中,只有一條只允許一個人通過的狹長通道,而在通道的盡頭還有三塊巨大的石板擋路。據說這些石板,每塊石板厚達20釐米,高約6米,而且這些石板還不是天然形成於此的,而是人為堆砌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不破壞周圍環境挖掘墓穴,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劍池的上方就是雲巖寺古塔,更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世界第二斜塔,中國第一斜塔。其地位不在闔閭墓之下,甚至要高於劍池。

結束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作為蘇州最著名的旅遊景點,虎丘山常年遊客不斷,盜墓賊在這麼多人的眼皮子底下盜墓,那更是不可能的了。在加上墓穴位於池水之下,水溫特別低。尤其是在池底部分,據說寒冷刺骨。即便是在盛夏,穿上特製保溫潛水服,也無法長久地呆在池子底部。所以,這座眾人皆知的帝王陵,截止現在也依然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深埋於地底之下!


瀚海說史


蘇州確實有一座春秋時期留下的古墓,至今也沒有被打開過,那就是春秋霸主吳王闔閭的墓。古籍《越絕書》稱:“闔閭墓在虎丘山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這個墓地修建在虎丘山下的劍池水中,據傳墓中藏有3000柄古劍,但至今也沒有人能打開。



在1955年和1978年,我國考古人員曾兩次抽乾池水尋找闔閭墓墓門,第二次果然發現了闔閭墓的墓門,不過因為國家的另一處重點文物一座宋代古塔也建在旁邊,強勢挖掘可能會影響塔基,所以最後不得不保持了墓的原樣,沒有開墓。


墓主人吳王闔閭就是史書上的“公子光”,史書記載他派遣勇士專諸刺殺了自己堂兄吳王姬僚,然後登基為君,是為吳王闔閭。闔閭在位時期,任用孫武、伍子胥等人,大破強楚,使得吳國鼎盛一時。“吳、越小邦,雄霸東南,西擊強楚,北威齊晉”。

後來闔閭在征討越國時去世,他的兒子夫差便為他修建這一墓地。由於闔閭生前酷愛名劍,所以夫差特意命人將吳國的“扁諸”等3000柄名劍為其父殉葬,故有“劍池”一稱。史載墓中“銅槨三重,傾水銀為池,黃金珍玉為鳧雁”。

為了防止墓地被盜,夫差還讓人在父親的闔閭的墓中注滿了水銀,然後再將外圍的墓坑用水填滿,形成水池。再加上南方氣候比較潮溼,所以闔閭的墓葬得保持著池水覆蓋,幾千年來都讓盜墓賊望而卻步,其實主要還是因為盜墓的難度太大。

1978年10月,考古人員費力地將整池水抽乾後,才在劍池北端最狹處發現一個隱秘的洞穴,其大小隻能容單人進出,在洞穴盡頭橫疊了三塊石板,應該就是闔閭墓的墓門外圍。不過為了保護附近的宋代古塔,所以考古人員沒有移動石板。



世界人文通史


在江蘇發現了水中古墓,墓中藏有3000把名劍,這個墓就是大名鼎鼎的闔閭墓了。因為闔閭墓位於江蘇蘇州市。據史料記載,墓中“偏諸”、“魚腸”等3000把名劍殉葬,並且此墓在虎丘山下水池之中,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 。


雄才大略的吳王闔閭趁著越王新喪,親自率兵攻打越國,剛開始 戰事順利。後來越王勾踐設計,挑選了敢死隊排列於吳軍前,集體自刎,一時引起軍中恐慌,1吳軍大亂,勾踐乘機襲擊吳軍,吳軍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 “之時,吳王闔閭含恨死去。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就把他葬在了虎丘山下。

闔閭墓地不但修得相當豪華,還埋入了很多的奇珍異寶。由於闔闊很喜愛劍,於是夫差還用了3000把名劍為他陪葬。 後來,夫差打敗仇人勾踐後,還將其押至墓地修墓,直到完工才將其押走。


據說修建這個墓地,動用了十萬之眾,可見這個工程的宏大。然而,人們都知道闔閭,並且也知道其中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還有幾千把名劍,為何幾千年過去了,卻無人去盜取,並且盜墓賊一望而生畏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挖掘這個墓的技術難度超大,就拿池中的水來說就是一個難題。歷史上的很多國君,如勾踐、秦始皇、孫權為了得到那些傳世名劍,曾都派人挖掘過,但都沒有成功。那些強大的統治者,擁有雄厚的物力和財力,都沒有成功,對於那些盜墓賊就更不可能成功盜取了。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5年,在修建虎丘公園的時候,曾經把池中的水抽乾過,卻在劍池的北端最狹處發現了一個“人”字形狀穴,經過專家考證,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墓形,並且得知闔閭就埋在附近,所以可以確定這就是闔閭墓。 雖然現在的科技發達,但是仍不能對其挖掘考古,因為洞底橫放了三塊巨石板,有一塊因為年代久遠,已經完全脫位了,如果挖掘的話,就會引起塔基不穩,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現在特別重視文物保護,只有文物遭到破壞時,才會去挖掘修補。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去挖掘的。因為挖掘此墓,就會使整個虎丘塔基不穩,文物就會遭到破壞,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迷萌樂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這老話說的好的,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題主您說著江蘇古墓,打他建起來擱到現在,這都過去了兩千五百多年。

咱別的不說,就單說這三千多把劍,而且還是名劍,再加上這年份,您別說是惦記,就是親自上陣去開,那都海了去了,如過江之卿。

沒名的咱不說,有名的就有好幾位,春秋戰國時候的勾踐,皇帝的鼻祖秦始皇,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這都打過這墓的主意。

這幫人來挖,那都不是一個兩個人,這都是上萬人組團來挖,而且還是蹲地頭上少則三五個月,多則三五年,愣是連門都沒有摸到,您說奇不奇。

墓的主人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就要問了:“這是誰呀?咋這麼牛?估計就得胡司令加王胖子還有miss楊,這鐵三角出動才成。”

俺覺得差不多吧!要問這是誰的墳頭,說出來一般人還真不認識,但要說他兒子您絕對認識。

他兒子就是有名的夫差,就是被那臥薪嚐膽的勾踐給弄死的吳國霸主。

對!就是夫差老爹闔閭的墓。

話說這吳國和越國那算是老對手了,畢竟都是挨在一起的老鄰居,那會又信奉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相互吞併的原則,所以這倆國家年年的打。

這不闔閭這就代表吳國一方,首先向越國發出了挑釁。話說這挑釁年年有,誰怕誰呀?越國就接招了,兩幫人可就打起來了,結果這闔閭因為衝的忒靠前了,讓越國的大將靈姑浮給瞅著便宜了,拿一把大劍把腳指頭給削了下去。

話說就這傷擱現在,要是搶救及時,用針還能把這腳指頭給你縫起來,養三五個月,跟新的一樣。

但這是古代,那醫療您就別提了,就這麼個腳指頭的傷,愣是把個闔閭搞了重傷,最後傷重不治死掉了。

那麼闔閭死了之後,這吳王夫差就要面臨一個問題,找一個風水極佳的地方,把老父親給葬了,這就選擇了蘇州的虎丘山。那麼選擇陪葬品的時候,夫差就把闔閭這輩子收藏的三千多把名劍就擱這墓裡邊了,據說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魚腸劍。

三千把,就這挖出來,立馬就能組建一個不小的部隊啊!不用說,知道的人誰都眼饞。

所以夫差把這墓做的很隱蔽,據說這墓弄完之後,所有知情人全部被殺掉了。

後來的事

後來夫差本著為父報仇的主意,這就把越國給滅了,順道將勾踐弄到自己家裡邊餵馬。

咋說呢?這人一旦發展順利,這免不了就要自大,這不後來的夫差有點子自大了,把明明還是仇家的勾踐給放了回去,這傢伙猶如放虎歸山一樣。

後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吃夠苦膽汁,一傢伙就幹翻了夫差。這不僅把夫差的頭砍了下來,還想要把這仇恨的根源闔閭的墓挖出來,將闔閭挫骨揚灰。

結果連根毛線都沒有找到一根。

據說三國的孫權動用了三萬人,掘地三尺,加油幹了好幾個月,啥也沒撈到。

那麼這事擱到現在,找到了嗎?

找是找到了,但也是專家估計是,沒挖!具體是不是,這還沒有證據加以證明,所以這事不好說。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好奇的是咋找到的。這事還得往古代裡頭說。

其實這事說來也巧,大明朝有一年江蘇這地來了個天災——大旱。江蘇這地原本有水的地,那都見了底。

而這闔閭墓恰好就在這虎丘山水池底部,這水一干,池子底下可就露出了一個石頭洞。

這巧了,當時唐伯虎就打這路過,他瞅見了,他是讀過書的人,知道這闔閭墓,所以下去就想摸,結果讓聽到信的官兵給抓了個正著,給帶走了,你說這事弄的,這些個當兵的走的時候還把這洞口給封了。

那麼有了這麼檔子事,到了近代也就是1955年的時候,這政府部門要修這虎丘園林,把這池子水給放幹了,同樣發現了這石頭洞,旁邊還有唐伯虎的留言。

大傢伙好奇,這下去查看了一下,這石頭洞是個單行通道,就能過一個人,您這走了一段路之後,就能瞅見最裡邊有三塊石板把這洞給封死了。

據說當時就有人想要挖掘,可大傢伙蹲地上這麼一商量,這不行。

為嘛呢?因為您一旦要對這墓下手,那旁邊還有一座虎丘塔,這要是弄不好虎丘塔的塔基必然受損,那麼最壞的結果就是虎丘塔要倒了。

這可要不得,挖一個,毀一個這不行,所以最後就沒有挖掘。

所以咱現在就明白了,要想挖這墓,這盜墓賊不是被淹死,這就得被砸死。

而且這墓就在水池裡邊,一般人還真想不到。所以到了現在就沒有人動過。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千年水中古墓

江蘇蘇州有一座千年古墓,歷經兩千多年保存完好。墓的位置位於今天江蘇省蘇州市閶門外虎丘山下劍池水下。劍池狹長深邃,形狀南面稍寬而北面略窄,模樣頗像一口平放著的寶劍。每當陽光照射時,池子就像一把利劍寒光閃閃。


這座墓中埋葬著春秋五霸之一的吳王闔閭,夫差的親爹。傳說墓中有闔閭最喜愛的“扁諸”、“魚腸”等3000多把寶劍。最著名的就是魚腸劍,是鑄劍大王歐冶子親手打造,削鐵如泥。闔閭命專諸曾用這把劍刺殺吳王僚,專諸把魚腸劍藏在魚的肚子裡,一舉成功,闔閭上位。


前496年,吳王闔閭在與越國的槜李之戰中,激戰慘烈,他的戰車陷在如山的屍堆中無法行走,闔閭只好跳上戰馬,結果被越國名將靈姑浮用長戈斬斷右腳的大拇指,靈姑浮的長戈上有毒,闔閭只好退兵,只往後退了7里路就感染而死了。




闔閭的兒子夫差非常孝順,抱著父親的屍首痛哭。他在父親的墓穴建造上大費腦筋,為防盜墓賊,他利用虎丘山的天險,依山而建,這裡風景秀美,隱蔽性很強。據記載,他用了10萬人修建陵墓,用大象運土石,穿土鑿池,積壤為丘,歷時三年竣工。 史載,墓中銅鑄棺材三重,墓中有個大水銀池和大量黃金和奇珍異寶”。夫差邊修墓邊率兵打敗越國,俘虜了越王勾踐,讓勾踐一家為修墓工人洗衣做飯。


夫差深知自己的親爹對寶劍如痴如醉,狂愛不已,於是蒐集天下寶劍,連同父親生前保存的珍貴寶劍一齊葬入墓中,用巨石堵住墓口。

墓穴上方修建巨大的深水池,埋葬好闔閭,夫差就放水在這個巨大的水池裡,淹沒了這座墓。據方誌上記載,劍池下面是吳王闔閭埋葬的地方。劍池廣約45米,深約6米,終年不幹,清澈見底,可以汲飲。

待到工程全部完工所有造墓工人都被秘密處死了。

歷代最強盜墓高手和文人墨客全部都無功而返

1,臥薪嚐膽的勾踐滅掉吳國後,為了一雪前恥,他帶領大批人馬尋找闔閭墓,目的是把闔閭的屍首從墓中揪出來鞭屍。勾踐帶著滿腔的仇恨結果無功而返,留下滿腔遺憾。

2,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多次巡遊,他聽說了闔閭墓中有天下名劍,頓時垂誕三尺。他蒐集天下關於闔閭墓的資料。派了10多萬精兵強將包圍虎丘山,重金懸賞挖到墓穴之人,揚言掘地三尺也要挖出寶劍,結果連個入口都未找到,留下一生的遺憾。



3,西楚霸王項羽對自己手中的寶劍不滿意,他渴望能擁有一把真正配得上自己的寶劍,他苦思冥想,四處蒐集寶劍的信息,最後把目光盯到闔閭的墓上,帶領士兵在秦始皇挖的地方狂挖,結果什麼也沒挖到。

4,孫權在吳國王位上工作後,在自己的地牌上,他為了闔閭墓中的寶貝不落外人之手,也動了挖掘墓的心思。他派了大量人員開挖,把地下水都挖出來了,也是沒有結果。

5,唐伯虎、王鏊等文人也曾來到劍池底,見到了這一洞口,入內只見“壘石數層若橫板而已”,他們認為這便是吳王墓門,還在崖壁上刻有兩篇紀事。

建國後相關科學考察人員抽乾池水,進行清淤排濁時,沒有發現墓口,第二次清淤驚現闔閭墓葬門。有個三角形洞口很狹窄,進去後發現人字形通道。三塊青石板覆蓋的墓口就在這。此時接到上級通知,通知中說明如果真要打開深藏在劍池底下的墓穴,那建築在劍池邊上的虎丘寶塔就可能毀於一旦,整個虎丘風景區也將隨之化為烏有。所以相關人員立刻將此墓封口,仍以水灌池,恢復原貌。


盜墓賊為何對古墓望而卻步?

古墓的位置隱蔽,修墓工人都被秘密處死,他們根本找不到。即使找到墓的位置也沒有能力去挖掘,墓中有大量劇毒水銀,吸入水銀小命不保。闔閭墓工程浩大,像秦始皇、項羽等重量級的盜墓賊都不能成功,小盜墓賊就更不行了,另外3000把名劍只是個傳說,真實性不確定。

關於“闔閭墓”之謎能否大白於天下,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考古奇蹟的出現吧!

參考資料:《吳地記》、《越絕書》、《史記》


小姐姐講史


自古以來,許多墓穴遭遇後世盜墓賊的熱情光臨,他們的造訪均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

但是江蘇發現的一座古墓,早就被盜墓賊發現了,可就是乾著急卻盜不了。到底是什麼古墓呢?盜不了的緣由何在?

俗語有云,古墓與盜墓賊同在,雖然這只是一個笑話,但是很多古墓等到考古專家或者無意間發現時,早已經被盜墓賊光臨過了,甚至還不止於一撥。

江蘇省的蘇州市裡有一座大墓就是例外,這座古墓相傳是在吳王闔閭(又名公子光)在對越國戰爭期間去世,由他兒子夫差繼承王位後下令修建的。

光是這座墓的修建就用了十萬民夫,方誌上記載說建這座墓是用大象搬運土石等材料的,歷時三年才完成任務。

《越絕書》中提到:“銅棺三重,汞池六尺。玉鳧之流、扁諸之劍三千,方員之口三千,盤郢、魚腸三千在焉。”

夫差知道父親喜歡各種寶劍,就在他的墓中陪葬了三千把名劍,其中就有十大名劍之一的魚腸劍,相傳也是因為吳王闔閭曾讓刺客專諸用這把劍成功刺殺了吳王僚,這才成功登上王位,因此夫差認為這是把不祥之劍(也有可能是他本人太過喜歡),也一起封存在了墓中。


當年在墓建成之際,裡面注有水銀,上面以巨石封堵,注入池水(後人亦稱作劍池),常人難以下去。

那為什麼說這座墓是例外呢?

不是說它沒有被盜過,而是千百年來不乏惦記者,可就是無人能成功盜出來過物件。

早在越王勾踐滅掉了吳國後,一直想把這座墓找出來毀掉洩憤,曾在這裡駐軍半年,動用幾萬兵力,最終卻是無功而返。

這座墓還遭受過三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光臨過,一位是秦始皇,在他一統天下後,一直想把闔閭墓開掘出來,他也這麼做了,可依舊是一無所獲。

另一位是項羽,在秦始皇死後,項羽帶兵打仗到了蘇州,他也聽說過這座墓,也是想把它發掘出來,但也是東找西找覓而不得。

三國時期的孫權得知此事之後,也好奇的加入探險隊來挖掘過,但依舊是沒有成功。


那是不是這座墓壓根兒不在這裡呢?

這一點倒是可以解釋的通那麼多人來卻無功而返的結果,但明朝正德年間的一個名人——唐伯虎卻在蘇州大旱、池水乾涸之際下去了一趟,看到池底的確有一個石洞,但隨即而來的官兵把他們帶走了,沒讓他們進一步探尋,並且還封死了洞口。

後來在1955年的時候蘇州市政府修葺虎丘園林時曾經抽乾過池水,也發現了這一個石洞,並在一塊石板上發現了唐伯虎的留言,此事被記錄在案,然後在1978年劍池池水再次被抽乾,考古學家進行了全面的排查,找到了一個“人”字形洞穴,堪堪能容單人通過。

但裡面,依舊有三塊石板封存著古墓,當時考古學家準備就此發掘這座古墓,但是後來考慮到一旦發掘,可能會影響旁邊虎丘塔的塔基,甚至會引起整座虎丘山的崩塌,於是就放棄了這次潛在的發掘行動。

所以說,這座古墓至今無人能盜,有這座墓本身的功勞,墓的本身所在地非常隱蔽,又地處水中,盜取難度也非常之高,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有性命之憂。



也有歷史原因,相傳吳王夫差建造好了這座墓時,把知道這座墓核心秘密的人物屠戮一空,後人無人知曉具體位置。

後世的始皇嬴政、項羽、孫權都掘過這座墓,卻是沒有一個能成功,也給後人平添了一份神秘之感,大概這才是盜墓賊望而卻步的原因吧。

你再了不起,還能做到比勾踐、嬴政、項羽、孫權這四位王者更牛逼?


歷來現實


面對成千上萬的金銀珠寶,古代盜墓賊內心蠢蠢欲動,但接踵而至卻鎩羽而歸,就連現代考古學家都望而卻步。

闔閭墓究竟暗藏著怎樣的“殺機”才讓眾多欲掘墓之人束手無措?

據說當年勾踐用計割掉了闔閭腳趾,而這割了闔閭腳趾的戈是塗上了劇毒的,加上闔閭南征北戰多年,積勞成疾,醫治無效,便在征途中死亡了。

為父報仇,夫差血洗了越國,並且俘虜勾踐夫婦到吳國做牛做馬,受盡折磨。

一代君王臥薪嚐膽,受盡凌辱卻要忍辱負重,等的就是“三千越甲可吞吳”。

吳王闔閭是春秋五霸的另一種說法,好戰,勇猛,一生馳騁沙場。夫差非常敬佩自己的父親,所以決定建造一個奇特的陵墓以表敬意。

為了建造闔閭墓,夫差徵民10餘萬,耗時三年才於蘇州閶門外虎丘山下一池水中。

有史書記載.:

“銅槨三重,傾水銀為池,黃金珍玉為鳧雁”。


黃金,珍玉,珠寶等各種奇珍異寶,誰若聽聞不心動?盜賊們更是躍躍欲試,卻都無計可施,這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其一,隱蔽性強。

人們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但很少有人知道蘇東坡一句“至蘇州而不遊虎丘,乃憾事也”。

闔閭墓位於蘇州市虎丘,風景優美,卻少有人知道。墓壁狹長而深邃, 因古代少有人喜遊山玩水,眾多百姓每日忙於農事。

而富家子弟又喜吃喝玩樂,只有些賢人雅士尋奇景,所以幾乎無人來往。日新月異,此地漸漸被世人所遺忘,盜賊尋到此地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

其二,危險性高。

夫差為了將闔閭墓的構造秘密從此封存,便將核心人物全部斬草除根,所以闔閭墓結構至今無人能解。

而虎丘山下的池水被稱為千劍池,裡面肯定有眾多寶劍,而具體位置卻不知,若是貿然挖掘,可能千劍齊發,讓人死無葬身之地。


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剛打開陵墓就有可能被暗器刺殺身亡,且歷史久遠,墓內毒氣是否存有不可知。

其三,具有極強的神秘感。

當年夫差率領吳國將士浩浩蕩蕩殺進越國,中計未殺勾踐夫婦,但卻讓他們來此處守墓,過著最低賤的生活。

對於勾踐來說,幾年都生活於此,幾乎沒有人比他更瞭解這座陵墓。

臥薪嚐膽,每日面對著仇人的陵墓,可謂心中怨恨達到了極點。

果然,勾踐捲土重來後,立即派人來毀墓,報臥薪嚐膽之仇。但無論怎麼努力,都只是徒勞,勾踐只好鬱郁而歸。

因後來眾人來尋,都不見其影子,封建迷信思想便開始蔓延,說闔閭墓是有神力的。

加上盜墓怪事時有發生,這麼一想,不禁令人毛骨悚然,盜墓賊自然也有所畏懼。

其四,挖掘難度大。

《越絕書》記載到:

“闔閭墓在虎丘山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


順巖壁而建,千人石又將陵墓堵死,在古代落後的技術條件下,根本無法將石頭撬開。況且水深而寒冷,若是不慎落水,有可能會凍死,所以盜賊根本無從下手。

更有一說法是盜賊早已經洗劫墓中寶劍,所以後人去尋都空手而歸,由於證據不充分,也難以服眾。但又因夫差將工匠滅口,無人知道闔閭墓真正入口,所以眾說紛紜。


史之策


春秋戰國時期,有兩個愛劍狂魔,那就是越國和吳國,其中越國盛產寶劍,從現在出土的寶劍來看,絕大多數的產地都是在越國,越國的寶劍甚至成為一種名貴的禮品,或者陪嫁,或者贈送而到了其他的諸侯國,被作為隨葬品埋入地下而保留了下來。像湛瀘、龍泉(七星龍淵)、干將、莫邪、魚腸等寶劍都是出產在吳越之地。


尤其是勾踐和闔閭兩個人更加喜愛寶劍,因此勾踐給自己鑄造了挺多寶劍,而闔閭作為打敗過越國的吳王,也要有自己的寶劍,於是請干將、莫邪鑄造寶劍,在犧牲莫邪的情況下,干將鑄造了干將、莫邪寶劍,被闔閭收藏,除了收藏了越國寶劍,闔閭還讓人鑄造了吳鉤,其實也屬於刀的一種。


湛瀘、龍泉(七星龍淵)、干將、莫邪、魚腸這幾種寶劍可能都被吳王闔閭收藏,並給闔閭陪葬,這是有事實根據的,這在史書中有記載的。


闔閭奠定了吳國的霸業,但是很不幸,他在征討越國的時候,被勾踐的自殺敢死隊給嚇到了,因此失敗,而闔閭也因此重傷身亡,夫差即位以後,發誓要報仇,同時營造闔閭的墓。


《吳越春秋》只記載闔閭葬在虞山之巔,也就是現在的常熟虞山,但實際上有據可考的是虎丘,這在《越絕書》中也有記載:闔廬冢,在閶門外,名虎丘。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銅槨三重。澒池六尺。玉鳧之流,扁諸之劍三千,方圓之口三千。時耗、魚腸之劍在焉。十萬人築治之。取土臨湖口。葬三日而白虎居上,故號為虎丘。


《越絕書》是記載古代吳越地方史的雜史,按照現在的分類可以說是地方誌,因此也被成為地方誌的鼻祖,《越絕書》的作者目前還有爭議,有史籍記載是春秋時期的子貢,也有人說是當時春秋戰國時期的會稽人,還有史籍說是漢朝時期的袁康和吳平。但至少是在漢朝以前,根據《越絕書》記載的內容,當春秋時期的人寫的可能更加可靠,因為裡面的內容十分詳實。


《越絕書》的記載還是可信的,在闔閭墓中放了三千把寶劍,數量非常的可觀,而且明確記載時耗、魚腸兩把寶劍都在其中,其他的寶劍也在其中也是有可能的,闔閭的墓非常的大,而且建造很有難度,肯定建造了很長時間,此時的夫差已經打敗了勾踐,勾踐自己都給夫差大當馬伕,他手上的寶劍肯定也到了夫差手裡,夫差知道自己父親闔閭喜歡寶劍,都給闔閭陪葬也是合情合理,況且干將莫邪傳說本來就在夫差手裡。


那麼為什麼記載這麼明確的虎丘闔閭墓,經歷了幾千年卻沒有能夠發掘呢?其實闔閭墓跟秦始皇墓一樣防盜做的很好,勾踐滅吳以後曾經派人挖掘闔閭墓,秦始皇和孫權也做過類似的事情,但都無功而返,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闔閭墓做的非常巧妙,闔閭墓現在所在地叫做劍池,裡面有1000把劍,稱呼為劍池不為過,最關鍵的是,劍池真的是個水池,一直有水覆蓋,也就是說如果要進入闔閭墓,必然要從水池進入,在古代沒有潛水設備,也沒有抽水機的情況下,其實是很難做到的,畢竟這裡都是石頭,而不是土壤。


其次,進入東晉以後,首先是司徒王珣、司空王珉兄弟在這裡建造了私人別墅,到了後來佛寺興盛,於是這裡就變成寺廟,原本有東、西各一個虎丘寺,後來焚燬,又復建一座寺廟,就佔據了整個虎丘山,也就是進入寺廟就是虎丘山,進入虎丘山就是進入了虎丘寺,在這種情況下,闔閭墓就在虎丘寺的看管之下,一方面來來往往的香客很多,另外一方面古代人相對還是比較迷信的,在寺廟下面動手,很多人都擔心會遭報應,於是闔閭墓就這樣完好的保留了下來。


新中國成立以後,對於闔閭墓曾經有過兩次勘測,一次是1955年修葺虎丘園林時,曾將劍池水抽乾,發現池東巖壁上有明代長州縣令及唐寅、王鏊石刻二方,說明在明朝的時候,劍池曾經乾涸過,唐寅還曾經來看過,在眾目睽睽之下,還做了保護,這次經過勘測,發現了墓穴入口,但是為了保護闔閭墓沒有挖掘。


歷史百家爭鳴


盜墓者盜墓是為求財,目的很明確。他們不是什麼慕都盜的。不然累得半死,毛錢沒有,圖啥。所以專業的盜墓賊對要盜取的墓要做十分深入的調查。窮墓他們是絕對不碰的。危墓會在評估之後,再決定是否下手。不然錢沒掙到,還把自己搭進去了,多虧啊。

江蘇這個水墓正是一個典型的危墓、窮墓。

墓葬受千年水汽侵蝕。水滴石穿,外面看似堅固,其實內部已經被腐蝕的千瘡百孔。稍有外力,就會立刻坍塌。危險性極高。盜墓賊下手,十死無生。盜取這樣的墓和送死沒什麼區別。盜墓賊要的是錢財,要的是逍遙快活。可不想死在墓中與千年老鬼聊天。

墓中藏有三千把名劍,好似一座富墓一般。但實際上對盜墓賊來說,卻是不屑一顧的窮墓。盜墓賊盜取墓葬,一般只會拿易於出手的明器。首推金銀器,金銀器容易變現。品相好的能賣大價錢,品相不好也是塊金子,價值不菲。其次是玉器,黃金有價玉無價。但是玉極重品相,墓中的玉器受各種汙穢侵蝕,大多品相不好。辛辛苦苦忙活半天,往往只能賣個白菜價。不過如果有盤玉的手藝,願意花功法,還是有價值的。再次就是青銅器了。青銅器在國外炒的挺熱,在國內卻是不行。秦漢以前的青銅器極少人願意碰。因為很容易碰到紅線。所以拿了青銅器,得找國外的路子,銷路不好,變現不容易。

即使是在國外,人家也不會收品相差的東西。這墓據說是春秋五霸之一,吳王闔閭的。墓中寶劍應該全是青銅劍。青銅劍在水中侵蝕千年,品相肯定很差。好容易冒著生命危險,弄出來,結果發現賣的錢,還不夠出國路費,這多尷尬。


己亥元辰


江蘇發現的水中古墓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闔閭(he.lu)的古墓。

闔閭墓位於江蘇省蘇州市闔門外虎丘山下劍池水中。

闔閭是誰呢?

我提他的兒子你肯定知道,歷史上被“四大美女”西施禍害亡國的吳王夫差就是他的兒子。



闔閭(前537~前496)是被越王勾踐帶兵打敗的,當時他被越王的謀士靈姑浮追的走投無路,在虎丘山下被斬斷腳趾重傷而死。據說寶劍上有毒。

闔閭是63歲時去世的,他的兒子夫差是個孝子,動用了10萬民工,歷時三年為老爸修建了一座豪華古墓,這座古墓就是闔閭墓。

由於老爸生前喜歡寶劍,收藏了不下3000把名劍,其中不泛珍品,比如扁諸劍、魚腸劍(專諸置匕首於魚腹部刺殺吳王僚,故名魚腸劍)等,夫差恐老爸地下寂寞,於是就把這些寶貝隨葬到了古墓內。

史載墓中“銅槨三重,傾水銀為池,黃金珍玉為鳧雁”。因闔閭生前酷愛寶 劍,下葬時以“扁諸”、“魚腸”等名劍3000柄殉葬,故有“劍池”一稱。



從公元前496年闔閭去世算起,到今已經過去2500多年了,闔閭墓竟奇蹟般的沒被盜過,甚至在吳國滅國時,越王勾踐也沒能打開古墓,這到底為什麼呢?

據說闔閭臨死前,用斷斷續續的聲音說:“兒子,你一定要為你爹報仇啊!”說完就嚥氣了。夫差痛哭流涕,發誓要生擒活捉勾踐。

吳王夫差在伍子胥、孫武的輔佐下,用一年的功夫打敗並活捉了越王勾踐。總算為父親出了一口氣。

夫差把勾踐等人押送去修古墓,就這樣勾踐等人老老實實修了三年的古墓。

等墓修好後,夫差覺得勾踐這三年表現還不錯,不顧伍子胥的反對把勾踐放回了越國。



勾踐回國後臥薪嚐膽一刻不忘復仇,他採納了范蠡的“美人計”,把經過培訓後的西施送給了吳王,西施此行的目的就是像蘇妲己那樣誘惑夫差,最終顛覆吳國。

結果西施把夫差玩弄於股掌之上,把國家大事置之腦後,整日喝酒淫樂,大好的江山淪喪在美人之手,此時勾踐趁吳國國力衰敗之際,一鼓作氣滅了吳國,吳王夫差被砍了頭。

這時勾踐要報復把闔閭挫骨揚灰,另一方面想得到古墓裡的3000把寶劍,可是無論如何勾踐也打不開古墓,最後只好作罷。

之後秦始皇、三國的孫權曾動用三萬民工掘地三尺仍然沒有找到墓道口,期間盜墓賊更是無數次光顧,最後都無功而返。當初就連咱們國家的考古隊也沒辦法打開古墓。



時間來到1978年10月,事情有了轉機。有關部門兒把劍池的水抽乾後,有人用手摸到了洞穴的石板了。但為了保護虎丘塔基,也是恐投鼠忌器,考古學家沒敢挖掘,因為不確定裡面就是闔閭墓。

假如裡面沒有古墓,虎丘塔就會因失去地基而坍塌。

據老輩人講,闔閭墓是建在虎丘山下,虎丘山上修了一座虎丘塔(又稱雲巖寺塔),當初夫差設計的很巧妙,劍池裡有水,上面有山有塔。(據說夫差葬父後,建塔三日有一隻白虎守在塔旁,故名虎丘塔)

假如有人盜墓不是被砸死就是被淹死。當然小毛賊根本無法撼動巨石。這也許是兩千多年沒人盜墓成功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