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來看看從唐朝開始,歷代古人都是怎麼過年的吧

內事不決問百度,香事不決,上『百料匯』!


唐朝宮廷過年,先不忙著吃喝,而是大家一起看太常寺卿安排的舞蹈,還不是春節聯歡晚會那種百花齊放,也不能聽鄭聲淫樂,而是大張旗鼓的儺舞,用以驅除邪魔瘟疫。皇家諸位居安思危,知道人類普遍奈何不了他們,所以尤其敬神。等驅完鬼神,天子興致所起,就開擺宴席了——這才是年夜飯開始。

來看看從唐朝開始,歷代古人都是怎麼過年的吧

來看看從唐朝開始,歷代古人都是怎麼過年的吧!

唐宋之間,宮廷與民間都飲屠蘇酒。不用問,又是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邪除祟的好東西。世傳是華佗所創,孫思邈熱情推薦,最後宮廷裡也覺得喝喝不妨,就試了。妙在椒柏酒和屠蘇酒喝起來,頗為別緻:少年者先飲,因為過了一年,年輕者“得歲”;年老者後飲,因為又老一年,老人家“失歲”——又是儀式感。但蘇軾也很看得開,只要活得長,最後一個飲屠蘇又如何呢?——“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

來看看從唐朝開始,歷代古人都是怎麼過年的吧

來看看從唐朝開始,歷代古人都是怎麼過年的吧!

蘇軾都飲屠蘇酒,可見屠蘇酒到宋朝,已經是大眾過年飲品了。王安石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風送暖這四個字,可見自古都喜歡冬天吃內寒溫熱之食。漢魏六朝間,宮廷就吃五辛盤。五辛者,大蒜、小算、韭菜、蕓薹、胡荽是也。

宋朝人過年,比唐朝就接地氣些。宋時御宴,儀式比吃飯重要,年夜飯亦然。正菜前慣例吃果子,第一道菜配什麼曲子,第二道菜配什麼樂舞,都得登對著來。到第三盞後,才有下酒肉、角子等物——也就是如今的餃子。

來看看從唐朝開始,歷代古人都是怎麼過年的吧

來看看從唐朝開始,歷代古人都是怎麼過年的吧!

遼國過年卻很別緻:過年時,遼國主以糯米飯、白羊髓捏成團,如拳大,每帳裡發四十九個,用來“驚鬼”,驚完了鬼後,大家吃了。休看是個糯米糰,考慮到遼國牛羊肉奶多而蔬菜米麵少,過年每帳來四十九個糯米糰,還真是奢侈呢。除此而外,遼國過年還喜吃貔狸——也就是地松鼠。這玩意形如大老鼠,極肥,遼國主吃的貔狸是使羊奶養的。此物妙在能使肉爛,比如一個鼎裡煮著肉呢,扔一臠貔狸肉進去,全鼎肉立刻酥爛——端的是好。

來看看從唐朝開始,歷代古人都是怎麼過年的吧

來看看從唐朝開始,歷代古人都是怎麼過年的吧!

清朝規矩大。過年吃晚膳,或寧壽宮,或體和殿,布三個桌子。老佛爺居中一桌坐了,皇帝在東桌,皇后西桌。皇帝執壺斟酒,皇后把盞,給太后祝福,老佛爺一杯酒飲三次,算是珍貴身體。真吃起來,都是燕窩擺的壽比南山、吉祥如意,好看罷了,味道卻是未必;實際上大多數吉祥菜,都在雞鴨身上找,比如燕窩“壽”字紅白鴨絲、燕窩“年”字三鮮肥雞、燕窩“如”字八仙鴨子、燕窩“意”字十錦雞絲。太后慣例每盤三筷子,就撤了。吃到最後,按滿族規矩,必須吃一份煮餑餑——也就是煮餃子。可就連煮餑餑都有花樣:餑餑裡放元寶,誰吃到了誰來年多福多壽。不用問,最後都是老佛爺吃到,大家圖個開心罷了。

來看看從唐朝開始,歷代古人都是怎麼過年的吧

來看看從唐朝開始,歷代古人都是怎麼過年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