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王新彪:“我是黨員,我不去誰去?”

新華社武漢3月6日電(記者譚元斌)從天津防疫一線緊急轉戰湖北恩施防疫一線,51歲的病毒消殺專家王新彪,已在防疫一線戰鬥了40多天。

作為天津支援湖北恩施利川市醫療隊的一員,他發揮自己的專長,深入利川市的衛生院、隔離點、留觀點、定點醫院等,指導病毒消殺和疫情防控,為當地打贏抗疫戰貢獻力量。

王新彪是天津市寧河區疾控中心消毒病媒科科長。2月11日中午,他接到通知,下午4點就趕到天津市疾控中心報到,2月12日集中奔赴位於鄂西山區的恩施州,支援當地抗疫工作。

由於此前一直住在單位,接到通知後,他打電話讓妻子送衣服給他,並當面告訴她,要到湖北支援。看著妻子一臉驚訝,他解釋說:“我擅長院感監測處置、病媒消殺,我是黨員,我不去誰去?”

王新彪的母親患腦血栓臥床15年了,春節前又感冒過,身體非常虛弱。“請姐姐照顧好媽媽,我出差了不要告訴她,別讓她擔心。”他叮囑妻子。

12日到達恩施,13日到達利川。王新彪迅速投入緊張的防疫工作。

消殺是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他解釋說,消殺分為預防性消殺和終末消殺。所謂預防性消殺,就是未被確診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接觸過的場所、環境,要進行物體表面消毒、空氣消毒。所謂終末消殺,就是確診患者或者疑似患者隔離前工作、生活的場所、環境,要進行物體表面消毒、空氣消毒。

“特別是終末消殺,非常複雜,門內門外,門把手,使用過的東西等,都要嚴格消毒。有些東西現場不好處理的,還要帶回疾控中心處理。”他說。

包括王新彪在內的天津醫療隊2人、利川市疾控中心2人,共同組成了消殺組,指導全市病毒消殺工作。除了指導消殺,他們還對三區兩通道的劃分,單獨消毒配藥室的建立,各種消毒劑的配比使用,消毒物資的儲備,汙水的消毒,化糞池的消毒,醫務人員的防護等進行督導。

每去一個點,完成各項指導督導,要一個多小時。近的地方,一天看五六個點;遠的地方,一天看兩三個點,馬不停蹄。利川市山大人稀,去最遠的鄉鎮單程要兩個半小時,支援利川以來,王新彪跑遍了利川市的每一個鄉鎮。

2月15日,王新彪奔赴恩施後的第三天,母親發燒了,輸液後未見好轉。當晚,他給姐姐打電話瞭解母親的身體狀況,姐姐怕他擔心,說“還好”。2月16日晚,王新彪再三追問,姐姐才道出實情,他的心一下子就懸了起來。

“高齡患者,生病多年體質差,如果肺部感染了就很麻煩。”與王新彪一道來利川支援的內科專家楊濤知道情況後,立馬遠程診斷,開出處方。

由於人手少,任務重,到利川這麼久了,王新彪未能休息過一天。對於51歲的王新彪來說,長期高負荷運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他說:“累一點不要緊,看到疫情一天天好轉,心裡特別高興!”尤其是母親的病情穩定了,精神頭好了,讓他放心了不少。

“他每天與消殺組一道,深入醫院、隔離點等重點區域,指導科學消殺,傳授經驗,工作中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提高了我們的專業化水平。”利川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志祥這樣評價王新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